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延安市特产介绍 延安的特产有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延安市特产介绍 延安的特产有什么更新时间:2024-01-17 10:55:36

一. 陕西省 延安 黄陵县 软馍

软馍:主要原料为软糜子面粉或豆馅。它的制作过程是先碾、后发、再蒸,就是先用碾子或磨面机将软糜子碾或磨成面粉,用细萝过筛,取出其中一份(约四分之一),用开水烫成较硬的面团,放入笼或锅内蒸,约40分钟取出,与其余生面揉和成面团,装入盆中,放在热炕或微火锅内发酵6—8小时,待面团有了浓烈的香味,尝有甜味,将发酵好的面团揉成一个个空心窝头,再放入煮熟的豆馅包紧,底部用梨树叶衬(以免拿时粘手),然后放入锅内用大火蒸40分钟左右即熟。蒸熟的软馍呈降黄色,质粘且软,味道香甜可口。

信息来源:黄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 陕西省 延安 富县 轩辕黑陶

古黑陶起源于五千年前的“桥山文化”时代,据古记载,制陶最早由轩辕黄帝身边一个名叫宁封的能工巧匠发明,古又称为轩辕黑陶,有着悠久的历史。



目前,我县研制开发的“轩辕”牌黑陶系列产品,已达六大类,六十余种。“轩辕”黑陶以弘扬“轩辕黄帝”公德和“轩辕黄帝”文化为宗旨,以“轩辕黄帝”人文资源为核心,取“古、近、现代”黑陶之长为一体,具有时代、区域、景点、民俗民风四大特点。产品古朴、典雅、黝黑发亮,精致美观,体现了仿古与现代之美,具有极高的收藏、观赏及实用价值,是旅游纪念、馈赠亲朋、居室陈列的理想之品。特别是在“第六届中西部经贸洽谈会”首次亮相后,受到了中央、省、市领导及新闻媒体和各界客商的极大关注和高度赞赏,先后在中央、省、市县电视台多次播放,产品远销省内外及港澳地区。全国书协副主席钟明善教授亲笔题词“中国黄陵陶艺”。2004年8月在文化部、全国青联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青年文化周活动中,该产品以独特的民族特色、鲜明的艺术风格、精美的造型荣获“中国青年民族文化优秀传承特别贡献奖”。


三. 陕西省 延安 宜川县 宜川花椒

宜川花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主产于集义、寿峰和鹿川等地。2004年底全县花椒面积达6.59万亩,其中挂果面积2万亩,产量53.3吨,产值586万元。近年来,不断加快花椒品种结构调整,大力引进“狮子头”、“凤椒”等名优品种,大力推广“一肥、二水、三防、四剪”技术,使花椒质量明显提高,宜川花椒以其“色泽红艳、香味浓郁”而闻名省内外,畅销全国各地。

四. 陕西省 延安 子长县 黄糜馍

用硬糜子去壳,加水浸泡、沥水、磨粉、过箩,四分之一面粉用开水烫成糊放在锅中蒸熟,将蒸熟的面糊和剩余的面粉和成面团,放入盆中发酵,发酵好后加适量碱水,取一小块面团(和蒸馍般大小),用两手掌挤压成饼状,包入备好的豆沙馅、枣酱,放在笼上蒸熟取出即可食用。色泽金黄、细腻软甜,味道极佳。

信息来源:子长人民政府

五. 江西省 宜春 高安市 红旗瓜子

“红旗牌五香瓜子”系高安红旗商店精选西瓜子、甘草、精碘盐、天然香料、等加工而成,风味独特,历史悠久,驰名全国,香气迷人,具有独特风味,口感上佳,不会上火,是馈赠亲友之佳品。

六. 陕西省 延安 志丹县 志丹苹果

志丹苹果是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的。志丹苹果表现出了糖份高、硬度大、色泽艳、口感好等特点,品质不亚于洛川、宝塔一带的苹果,志丹苹果在周边县区也很有名气,深受群众喜爱。

志丹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地肥沃,全县日照充分,平均年日照可达2332.1小时,占可照时数的52%,平均年降水量525mm,综合分析,志丹县各种气候条件除降水接近世界公认优生区指标外,其它都达到了苹果优生区指标。加之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全县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效果的显现,降雨量明显增加。

盘点志丹县发展苹果历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该县就开始引进栽植苹果,主要栽植红元帅、黄元帅、秦冠、国光等。到八十年代,全县苹果面积曾一度上升到3万多亩,涌现出了如义正乡狮庄、顺宁镇安兴庄、双河乡李家湾等一批效益较好的果园典型,亩均年收入曾经达到1000-1200元,全县果业收入达千万元。进入九十年代后,由于全县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加之群众认识、栽植品种、管理水平、自然灾害等诸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导致多数农户经营效益不高,苹果面积逐年下降,截止2006年底,全县保留苹果面积不足万亩,仅靠群众自发经营管理,苹果产业整体上由盛转衰。仅有一些零星分布的果园经过品种改良后,艰难地保留了下来。由于自然条件等方面优势,所产苹果表现出了糖份高、硬度大、色泽艳、口感好等特点,品质不亚于洛川、宝塔一带的苹果,志丹苹果在周边县区也很有名气,深受群众喜爱。

经过发展,目前,涌现出了双河乡南洼村、李家湾村、陈庄科村等苹果典型大户,旦八、保安、杏河等乡镇也建成“万亩大乡(镇)”。双河乡南洼村村民邢志岗家有7口人,目前,种植苹果28亩,今年产苹果5万余斤,收入20余万元。同村的朱成平种植20亩,收入15万元。苹果产业已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苹果收入占到农民总收入的80%以上,仅苹果产业一项可实现人均纯收入4000元。近几年志丹县大力发展苹果产业,现种植面积达20余万亩,较前几年有明显增幅。

七. 陕西省 延安 宜川县 宜川木雕

宜川木雕

传统风俗中,老人去世前,儿女为老人精雕细做寿木,且在寿木上雕上栩栩如生的图案,主要内容有龙凤呈祥、丹凤朝阳、上中下八仙、五福捧寿、二十四孝等上百种图案。传统建筑的门、窗、檐、喙、匾上的木雕也是古朴典雅,形神兼备,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信息来源:宜川县政府网

八. 吉林省 通化 集安市 龙胆

龙胆,龙胆科,含龙胆属、獐牙菜属与双蝴属等属,与杜鹃、报春合称为世界三大高山花卉,中国有龙胆属240多种,多产于西南高山地区,北京周边只有少数几种。

别名胆草、苦胆草、龙胆草。

龙胆科植物中有观赏价值的有华丽龙胆、流苏龙胆、兰玉簪龙胆、叶萼龙胆、大花龙胆、宽花龙胆等。

此类植物还是重要的药用植物。秦羌又名大叶龙胆,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根部可供药用。龙胆的性味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如下记载:“性味苦,涩,大寒,无毒。主治骨间寒热、惊病邪气,继绝伤,定五脏,杀虫毒。” 是治疗风湿关节痛、潮热骨蒸等症的主药之一。

为龙胆科龙胆属植物龙胆(Gentiana scabra Bunge)、条叶龙胆(G.manshuricaKitag)的根部。主要含龙眼苦甙成分,含量为90%左右,有除肝胆实热、除下焦湿热、健胃功效。主治高血压,耳鸣,目赤肿痛,胸肋痛,胆囊炎,湿热黄胆,急性传染性肝炎,膀胱炎,阴道湿痒,疮疖痈肿等症。主产浙江、江苏、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龙胆以其绚丽多姿的花形花色,赢得了人们的钟爱。

九. 陕西省 延安 吴起县 剁荞面

“剁荞面”,顾名思义是用刀剁的荞麦面。荞麦是陕北的上等杂粮之一。它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含量高,营养相当丰富,陕北当地人用它做在许多好吃的传统食品。剁荞面就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一种。这种食品,有软化血管、保护视力、清热、降火、健胃、预防脑血管出血等食疗价值,被誉为“长寿食品”。

制作方法:剁荞面,贵在一个“剁”字,把养面揉成面团,放在面案上用擀杖逐次擀开,擀至比白面条略厚一点时,操刀剁面。剁面刀形制特别,刀身长约2尺,寸宽,薄厚如菜刀,刀刃向下,刀背两端装有两个木柄。剁面时,提臂悬肘,双手持握两柄。刀下见面,准确匀称,刀落面案“噔噔噔噔”急如雨点,面条翻动,若银丝飞舞。面,若细粉丝,整齐如机制挂面,堪称“陕西一绝”。

在吴旗,新媳妇进厨房,第一道关口就是看剁荞面的熟练程度。民谣称:“媳妇强不强,先看剁荞面宜用臊子汤,民歌唱道:“羊肉臊子剁荞面,开店婆姨赶脚汉”,道出事物双方的内在关系及亲密程度。此为荤食。素食以洋芋为主,去皮切作绳头小方块,加调料炒煮酥绵,有时还配以豆腐丁,制成臊子汤,食时佐以葱花、小菜。剁荞面,汤香味美,面条滑爽,为地道的北方风味美食。

十. 陕西省 延安 安塞区 安塞羊肉

安塞羊肉是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的。安塞县“王家湾地椒羊肉”系列产品,选用本地王家湾山地羊精制而成,具有味道纯正、鲜而不腻、色香味俱全等特点。

王家湾屈家畔流域治沟造地科学养羊综合试验示范区,以屈家畔村流域为主,辐射王家湾村部分流域,规划总面积22平方公里,其中天然草地1.7万多亩,天然次生林地1366亩,退耕还林地7990多亩,农耕地4274亩(含治沟造地700亩)。区内沟壑纵横,水源充足,交通方便,饲草丰富,发展养羊业得天独厚。

按照示范区建设规划,2013年示范区内羊子饲养量要达到1万只,2014年达到2万只,2015年辐射带动王家湾行政区域,使羊子饲养量达到10万只,年出栏4万只,建成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化、品牌化、特色化的王家湾养羊基地。

陕北的山羊广食本地特有的地椒、摘梅等天然食草,因此,该产品具有天然的清香、肉质鲜嫩、营养价值极高的特点,本地人称之为“菜羊”。

安塞县“王家湾地椒羊肉”系列产品,选用本地王家湾山地羊精制而成,具有味道纯正、鲜而不腻、色香味俱全等特点。该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有着益气补虚、开胃健脾、增强食欲、促进血液循环之功效,是最佳的天然补品,曾多次受到中央领导人和国内外贵宾的好评。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