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在广州有什么土特产 广州有什么有名的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在广州有什么土特产 广州有什么有名的土特产更新时间:2023-07-31 05:05:29

一.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莲藕粉

选用正宗的番禺新垦莲藕,磨制成粉,加清水拌成糊状,配以瑶柱、鱼青(鱼皮茸)。蒸出来的藕粉香滑清甜,可口味美。

二. 广东省 广州 从化 龙眼

龙眼,又称桂圆,益智,常绿大乔木,树体高大。7~8月果实成熟呈黄褐色时采摘。为无患子科植物,果供生食或加工成干制品,肉、核、皮及根均可作药用。

龙眼在从化主要是石碣这个品种,果大核小肉厚,具有美容、延年益寿之功效。龙眼干具有性味甘平,归心脾经,补血益智,养血安神。南方的妇女和老人会用冲泡的方式,最大限度吸收它的营养。

三. 广东省 广州 越秀区 广州牙雕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牙雕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牙雕工艺有悠久的历史,富有装饰性,素以精细工整、玲珑剔透而闻名于世。广州地处南方沿海,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宜质地细腻的象牙精雕细刻,层层雕镂,而作品又不易脆裂。

广州的牙雕则以精细的象牙球著称,其传承方式以师徒传承、家族传承为主,采取手工作坊的生产模式。著名的传承人有陈祖章、翁昭、翁荣标、冯少侠、李定宁等。

溯源

广州牙雕有着悠久的历史,秦汉时期已有了一定的发展,明清时工艺与生产规模曾达到历史高峰,民国以来其工艺水平日趋精湛,在全国牙雕行业中独树一帜。

广州地区的象牙雕刻工艺早在秦代已经开始,至晋代还出现了象牙编织的精湛工艺,据"晋书"记载:"车永为广州刺史,永子溢多,使工作象牙簟"。

清康熙海禁以后,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惟一港口,使得东南亚等地的象牙大量输入广州,这种得天独厚的地位,为牙雕工艺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广东牙雕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其工艺远远超过了其他地方,成为全国之冠。正如岭南画家在绘画史上的地位一样,粤派牙雕在清代牙雕艺坛上也是别具一格的。据"广州通志"载:"谚曰:苏州样,广州匠。香犀、象、蜃、玳瑁、竹、木、藤、锡诸器俱甲天下。"从传世广东牙雕之多,技艺之精,做工之繁,可窥其规模远远超过苏、宁、嘉、杭等地的牙雕行业。

广东的象牙雕刻以纤细精美为特征,故宫博物院所藏象牙灯、象牙席,据载都是广东制品。象牙灯的构件除框、柱、顶、檠、底托之外,其照明部分是把极薄的象牙片精雕细刻成为小网眼,灯上并有茜色象牙图案装饰。象牙席是先用特制工具做出象牙丝,然后编织而成。从这两件典型广东象牙制器来看,可以知道故宫博物院所藏象牙镂雕花篮、象牙镂雕万年青香囊、象牙镂雕大吉葫芦式花熏、象牙丝编织纨扇一类器物都应属于广东派的作品。清代的象牙雕刻和其他工艺美术作品的发展一样,在雍正、乾隆时期发展到了高峰。

从"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活计清档"的记载来看,至迟从雍正年间(1723-1735)起至咸丰年间(1851-1861)为止,在这百几十年中,广东始终为内廷提供牙匠。在造办处多则六名,少则两名,留下了陈祖章、李裔唐、萧汉振、黄振效,杨维占、陈观泉、司徒胜、黄兆、李爵禄、杨有庆、杨秀、陈琛、莫成纪、杨志、黄庆等十五位牙雕匠师的名字。

工艺特色

广州象牙雕重雕工,以镂空、透深的雕刻技法闻名于世,在长期的工艺实践中逐步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精湛雕刻工艺。广州象牙雕纤细精美,玲珑剔透,讲究牙料的漂白和色彩装饰,雅俗并举。作品以牙质莹润、精镂细刻见长,整体布局繁复热闹,不留空白。象牙雕刻与其他多种材料如紫檀、犀角、玳瑁、翠羽等巧妙地镶嵌于一器之上,使图案更富于层次,同时刀法见棱见角,华丽而美观。

广州象雕的产品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欣赏品,包括象牙球、花舫、蟹笼、花塔、花瓶、鸟兽、人物、石山景等;二是实用品,包括折扇、台灯、烟盅、烟嘴、笔筒、粉盒、图章、梳具、筷子、牙签、书签、纸刀、象棋等;三是装饰品,包括手镯、项链、耳环、戒指、别针等。其传统的名品有:牙球、牙舫、花瓶等,而以牙球最为著名,如一个直径18厘米的象牙球,竟能雕成30多层,且层层都能转动自如,每层还都雕有各种人物或花草,令人叹为观止。

广州象牙雕刻花色品种丰富多彩,雕刻技艺精湛细腻,具有优良的传统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无论何种制品,都是纵深透彻,精巧玲珑,技艺上擅长镂空、透雕等表现形式,在象牙 雕刻中别具一格。雕刻艺术家们用一块完整无缺的象牙料,镂空成各种规格、层数不等的圆球,象牙球最小的仅二三层,最大的有40多层,每层都刻上龙凤、花卉等各种图案,且能灵活转动。广州牙雕艺术家镂雕的20多层的象牙球早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工艺特种奖。制作一个象牙球要经多重工序,首先要选牙料,经过磨圆,钻孔,再以钩刀分层,最后逐层雕花而成。

在广州牙雕的镂空作品中,亭台大花舫也是著名的广州牙雕作品。花舫的船身以龙为造型.上有2~7层楼阁,舫上人物多达3000人,还有旌旗、灯饰等,栩栩如生、千姿百态,非常壮观。此外还有用整支象牙雕成的全牙雕、渔翁撒网、通雕蟹笼、古装仕女等。

从雕刻手法上分,广州牙雕主要分为圆雕和通雕两大类:圆雕用以制作实心、立体工艺品,如人物、动物、山石风景等;通雕用以制作花舫、花瓶、花塔、蟹笼、牙球等通透玲珑的品种。大新路广州象牙工艺厂是驰名中外的象牙雕刻厂家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四. 广东省 广州 从化 高山蕃薯

高山蕃薯-广州从化高山蕃薯生产专业合作社

我社“北部老乡”牌高山蕃薯是本地稀有的物种资源,种植在空气清新、水质洁净、昼夜温差大、土壤无污染的从化北部山区良口镇、吕田镇海拔1000米的高山脚下,种植用山泉水,施用农家肥,采用甘薯小象虫综合防治技术除虫。据《本草纲目》记载,蕃薯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并能阻止糖类转变成脂肪,减少皮下脂累积,是一种药食兼用的绿色食品,也是当今减肥瘦身的热门产品。

“北部老乡”牌高山蕃薯是人类肠胃的清道夫,可预防肠癌的发生,并含有人体所需的10余种元素,能调节人体内酸碱平衡,故被营养专家冠以“营养最均衡”之称号。同时以其香、甜、粉滑为品质,居同类必什粮食之冠,是人们预防亚健康、延缓衰老、养生首选天然绿色食品,有道是昔日食蕃薯,皆因无米煮。今日食蕃薯,胜过虾蟹鱼。

合作社数年来以省农科院薯类研究室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依托,实行标准化生产,执行“四个统一”耕种,2009年高山蕃薯获得从化“十佳手信”称号,2014年高山蕃薯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

从化是旅游景区,“北部老乡”牌高山蕃薯是合作社的主打产品。经我社规范包装后销往旅游景区各大小超市、商场和广州及珠三角各地。市场前景广阔。我社推出的“北部老乡”牌高山蕃薯是绿色食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好评!经数年来的消费者客户满意度调查(食品安全、售后服务)方面均达100%认可。

五. 广东省 广州 越秀区 广州木雕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木雕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雕是广州雕刻的一种,素以工艺精巧细腻而闻名。木雕分为建筑装饰和家具雕刻两类。建筑雕刻多采用棒木制成,有厅堂花榻、门窗、屏风、神案等,如陈家祠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里的屏风、梁柱、门窗便处处体现着广州木雕工艺的特色。家具雕刻以红木家具和棒木箱最为有名。以红木家具为例,它继承了我国传统的雕刻工艺和木质结构工艺,具有造型古朴典雅、雕刻精细、打磨光滑、油漆明亮、结构坚固、经久耐用等特点,是东方式厅堂的高档实用艺术品。

六.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云吞面

云吞面或叫做馄饨面,云吞面是广东省地道的汉族小吃。一般以云吞拌面,分为汤面与捞面。是一种在中国十分普遍的食品。以煮熟的馄饨和蛋面,加入热汤即成。

广州人爱吃云吞面,一碗上乘的云吞面,要有“三讲”:一讲面,必须是竹升打的银丝面;二讲云吞,要三七开肥瘦的猪肉,还要用鸡蛋黄浆住肉味;三讲汤,要大地鱼和猪骨熬成的浓汤。小小云吞面,承载着丰富的本地元素。

吃云吞面也有讲究,不要以为几颗馄饨一把面加点汤就叫云吞面。正牌的云吞面需要“三讲”:

一讲面。地道的面要从面粉加鸡蛋做起,而且最讲究的应该一点水都不用,完全靠鸡蛋。这样做出来的面煮出来带点韧度,吃到嘴里非常爽脆。

二讲云吞。关键在于里面的馅,用新鲜的虾球,也是一口咬下“剥剥翠”。

三讲汤。用柴鱼虾壳熬出来的汤即要有鲜味还有清,加味精是大忌。辨别云吞面真假还有一招:韭黄一定不能缺(正宗广式云吞面只放韭黄不放青菜)。连面条盛放上桌也有讲究:碗底一般放五颗鲜虾云吞,然后把面条铺放在云吞上面,再加入大半碗面汤,汤里面要放些韭黄丝,增添美味并带来清脆的口感。因为要保持面条的弹性,所以要注意不能让面汤把面条全泡进去,必须有一部分面条露在汤上面,而且要趁热赶快吃。

七.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老火汤

老火汤

广东人向来有喝老火汤的习惯。用适时材料煲上数小时的汤,既美味又有功效。常见的有“莲藕绿豆汤”、“生鱼西洋菜汤”、“红萝卜马蹄猪骨汤”和“霸王花瘦肉汤”等等。

八. 广东省 广州 天河区 广州白切鸡

是粤菜鸡肴中最普通的一种,属于浸鸡类。以其制作简单,刚熟不烂,不加配料而保持原味为特点。做法是:用1公斤以下的本地鸡,洗净后在微沸水中浸约15分钟,其间将鸡提出两次,然后在水中冷却,表皮干后拌以熟花生油。食时备以姜茸、葱丝拌盐,淋上熟油盛碟中蘸着吃。白切鸡皮爽肉滑,清淡鲜美。著名的泮溪酒家白切鸡,曾获商业部优质产品金鼎奖。此外,清平鸡也是白切鸡的一种。

白切鸡是广州菜中最普通的一种,不加配料且保持原味是最大的特色!白切鸡色洁白带油黄,皮爽肉滑,具有葱油香味,葱段打花镶边,清淡鲜美。

九. 广东省 广州 荔湾区 广州文昌鸡

此为广州酒家独有,是粤厨传统名馔“金华玉树鸡”的姊妹菜。最开始的时候用的是甚有名气的海南省文昌县出产的鸡。据悉,当年广州酒家派出数位名厨前去当地考察,品尝后发现文昌鸡肥美肉厚,名不虚传,美中不足的是鸡骨过硬,食用不便。经过一番研制,将其去骨斩件,拼以金华火腿、珍肝、时令菜远等,食来皮爽肉滑,别具风味。因鸡来自文昌县,广州酒家又刚好坐落在文昌路,“广州文昌鸡”由此得名。广州文昌鸡成为本次“首届中国粤菜峰会”评选粤菜十大名菜是名至实归。

【风味特点】

1.广州文昌鸡的“文昌”二字,含义有二:一是首创时选用海南文昌县的优质鸡为原料,二是首创此菜的广州酒家地处广州市的文昌路口,文昌县产的鸡体大,肉厚,但骨较粗硬,以常法烹制,难于尽其特点,30年代广州酒家名厨梁瑞匠心独运,把它去骨取肉,用切成大小相等的火腿和鸡肉拼配成形,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恰到好处,数十年来,文昌鸡已传遍国内外。 2.此菜造型美观,芡汁明亮,三样拼件颜色不同,滋味各异,为广州八大鸡之一。

烹制方法】

1.将鸡宰净,放入微沸的二汤锅内用小火浸约15分钟至刚熟,取出晾凉后,起肉去骨,斜切成长日字形共24片。 2.在浸鸡的同时,将鸡肝洗净放人碗中用沸水浸没,加入精盐3.5克,浸至刚熟,取出切成24片,盛在碗中,将火腿切成与鸡肉一样大小的薄片共24片。 3.将鸡肉片、火腿片、鸡肝片间隔开在上形碟上砌成鱼鳞形,连同鸡头、翼、尾摆成鸡的原形,入蒸锅用小火蒸热后取出,滗去水。 4.用中火烧热炒锅,下油20克,烹绍酒5克,加上汤、味精、用湿淀粉10克调稀勾芡,最后加入麻油和猪油15克推匀,淋在鸡肉上便成。

【工艺关键】

1.在浸鸡时,将鸡提出两次,倒出腔内的汤,以保持鸡腔内外温度一致。 2.在浸鸡肝时,如一次未浸熟,可用盐沸水再浸。

十. 广东省 广州 增城 派潭白茶

喜欢食用绿色食品的您,一定不要错过纯天然制造的派潭白茶。派潭白茶入口微苦,饮后口腔感觉甘甜,并具有消暑、清热解毒等作用。它采摘方便,制作简单,价廉物美,是普通的农家茶,历代以来派潭家家户户都喜欢饮用,属地方特色的凉茶首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