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腊猪头带骨四川特产 四川腊猪头多少一斤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腊猪头带骨四川特产 四川腊猪头多少一斤更新时间:2023-02-20 06:23:10

一. 广东省 江门 恩平 恩平腊鸭

恩平腊鸭--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

恩平腊鸭由于制作方法独特、选材好、香味浓郁,因而深受喜爱。在恩平市不少乡镇,家家户户有自制腊鸭的习俗.恩平腊鸭的工序比较复杂,且一道工序也不能少。首先要将家养的花毛鸭去毛剖开,清水煮沸脱毛,冼净、晾干,这样一道工序就要花费近1天的时间;紧接着将花毛鸭加压成形,以精盐腌制1天;次日早上,将腌制好的鸭子用竹枝撑开,再用绳子将鸭嘴穿起来,挂在竹竿上晾晒。为保证风味纯正,制作过程中必须什么香料都不加,再经过10来天的风晒,才可成为色香味俱全的的恩平腊鸭。

二. 四川省 阿坝 若尔盖县 四川河曲马

四川河曲马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若尔盖河曲马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的。河曲马与内蒙古三河马、新疆伊犁马被誉为中国三大名马。河曲马史称“南番马”,据史料记载,这种马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以青、甘、川三省交界处的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甘肃玛曲县、四川若尔盖为主要产地。因其分布区处在黄河河曲地带,1954年由西北军政委员会正式定名为“河曲马”。

河曲马是我国一个古老而优良的地方品种。河曲马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古称吐谷浑马,因其分布区处在青、甘、川三省交界处的黄河河曲地带,该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四千米上下,纬度较南,自然条件特殊,水草肥美。因地处黄河盘曲,故名河曲马。

河曲马也是中国一个古老而优良地方马种,历史上常用它作贡礼。它是中国地方品种中体格最大的优秀马。其平均体高132~139厘米,体重为350~450千克。河曲马头稍显长大,鼻梁隆起微呈现兔头型,颈宽厚,躯干平直,胸廓深广,体形粗壮,具有绝对的挽用马优势。驮运100~150千克,可日行50千米。河曲马性情温顺,气质稳静,持久力较强,疲劳恢复快。故多作役用,单套大车可拉500千克重物。是良好的农用挽马。

河曲马体形结构匀称,耳长敏捷,胸深广,背长腰短平直,四肢关节筋腱发育壮实。毛色以黑、青为主,也有骝、栗等色。头长,颈长中等,胸肌发达,背平腰短,尻宽平,四肢粗壮。母马平均体尺(cm):体高132.5m,体长139.6m,胸围164.7m,管围17.8m。毛色以黑、青为主,也有骝、栗等色。河曲马繁殖性能好、遗传性稳定,性情温顺,气质稳静,对高寒多变的气候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在海拔4,000m以上的高山骑乘,行走自如,长途骑乘可日行40~50km。特别以善走沼泽草地而著称。因其适应性强,具有挽乘驮载兼用的体形,役用性能颇佳而享誉骑兵与各地农牧民。适应高原气候。

在若尔盖大草原的藏族牧民心目中,马是一种神圣的动物,1也是一项神圣的大赛。来自草原各部的牧民们选出最好的马,选出最好的赛手,每年开春总要聚集,进行1000米、3000米、5000米和1万米的比赛。苍茫草原上,蓝天白云下,赛马奔驰在天地之间,呼喊加油声传播四方,声势浩大,场面壮观,富有诗意。 只有在现场,才能亲身感受到比赛的神圣和牧民们的虔诚····

四川河曲马

若尔盖县牦牛草地型藏系绵羊养殖协会

9683392

马(活动物)

三. 四川省 成都市 龙泉驿区 四川小吃

四川小吃

四. 四川省 德阳 旌阳区 四川天府花生

四川德阳、宜宾等县出产一种果仁大,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含量比其他花生都高的鹰嘴花生,历来受群众欢迎。六十年代外贸部门精工焙制出酥香可口椒盐花生出口。由于它外壳洁白,似同新鲜花生,果仁入口,焦香酥脆,密封包装后,久贮而不反油,不腻味,因而大受欢迎。1968年定名为“天府花生”。

五. 山东省 青岛 城阳区 波尼亚猪头肉

特色名吃“波尼亚猪头肉(酱烧肉)”,选用一级干净猪脸,添加十八种名贵中草药,采用百年老汤调制经处理后酱制糖熏而成。此产品酱香浓郁,香而不腻,具有营养和保健双重功能。

1、将猪头治净后劈开,割除耳圈、眼角、淋巴结块、鼻肉软骨及杂物。猪脑另作它用。将剔去骨的猪头肉切成5块,放入清水中,反复刮洗,去尽杂物血污后,放清水锅中焯水20分钟,再捞出洗净;2、将焯水洗净的猪头肉放清水锅中连同头骨一起煮开,撇去浮沫,煮至五成熟。捞出稍凉,改棋子块,汤倒入盆内澄清待用;3、另取净锅上火,加白糖炒成糖色,盛入碗内待用。接着将澄清的原汤放入锅中,放入猪头肉,加糖色、酱油、白糖、精盐、绍酒调好色。用纱布袋装入八角、花椒、小茴香、丁香、桂皮、葱姜,扎好放入锅中,小火将猪头肉焖至酥烂,除去浮油,然后大火稠浓汤汁即成。

六. 江苏省 扬州市 仪征 扒烧猪头

扒烧猪头

将刮洗干净的猪头在后脑中间劈开,剔去猪脑和猪骨,在清水中漂2小时,入沸水锅煮20分钟捞出,挖出眼球,割下猪耳,切下两腮肉,再切去猪嘴尖,剔除淋巴肉,刮去舌膜,加清水用旺火煮2次,每次约20分钟。

把香料扎成香料袋。锅中用竹箅垫底,铺上姜片,葱结,放上猪头肉,加冰糖,酱油,料酒,香醋,香料袋,清水,盖上锅盖旺火烧;改用小火焖约2小时,直至汤稠烂。

出锅装盘时按顺序摆好舌头、头肉、腮肉、猪耳、眼球,整成猪头形,浇上原汁,缀上菜心即成。

其特点是色泽红亮、香气浓郁。

七. 江苏省 盐城市 滨海 滨海猪头肉

滨海猪头肉是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的。滨海猪头肉色泽淡红,澄清透明,肉香四溢。

猪头肉,是一种极为普通的大众化食品,街头巷尾,到处有售,但口味却大相径庭。20世纪30年代,滨海县东坎镇制作卤猪头肉的有数十家,但以闻家和周家、管家制作的最为上乘。外地来坎之人,总以品尝东坎的卤猪头肉为快事。东坎的卤猪头肉制作方法与众不同,他们将猪肝、猪肠、猪心、猪耳同锅并煮,然后在肉之表面敷以红曲,再置于木桶里事先配好的汤汁之中。

卤猪头肉,色泽淡红,澄亮透明,肉香四溢,胶而不腻,令人食欲大振。东坎卤猪头肉之所以名闻遐迩,究其原因,一是祖传技艺,二是家藏陈卤,所以口味极高,堪称卤菜之上品。

八. 江苏省 宿迁市 宿城区 黄狗猪头肉

黄狗猪头肉为宿迁市名吃,也称为宿迁黄狗猪头肉、乾隆老汤黄狗猪头肉,为清朝乾隆十二年(1747年)黄德所创。

黄狗猪头肉与扬州扒烧整猪头齐名,都是北方猪头肉做法的代表。不同的是,扬州的猪头是整形上桌的,而宿迁的猪头肉是切成块烧的,外形上与红烧肉无异。

黄狗猪头肉传统手工技艺已入选宿迁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此菜被列入《江苏名菜谱》。

黄狗猪头肉始创于清朝乾隆十二年(1747年),创始人黄德原籍安徽滁洲,时因水患逃难到宿迁,因擅烹饪,先在通岱街(今东大街)南首设摊,后又开了一个小酒馆。黄德为人厚道,烹制的猪头肉价廉味美,生意日渐兴隆。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第三次南巡来到宿迁,他没有惊动当地的官员,而只是和几个贴身侍卫乔装打扮到宿迁城里明察暗访。乾隆一行在城中遗蹓跶闲逛,不知不觉就到了晌午,皇上这时才感觉肚子有点饿了。这时,他们来到宿迁的东大街南首时,只觉得随着轻风飘来一阵阵香味,甚是诱人,于是顺着香味寻去,只见在不远处有一家卖猪头肉的小酒馆。在宫里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乾隆皇帝不相信猪头肉会有这么香,他将信将疑地要了一份猪头肉,品尝后连声赞叹,“美哉!美哉!佳肴也!”随之,乾隆吩咐侍卫叫来店家,问道“姓什名谁?”因黄德乳名“大狗”,乡里食客都昵称他“黄狗”,店家随口答道:“客官,小人姓黄名三,人称黄狗。”乾隆一听大笑,深觉有趣,随口吟诗一首:黄狗猪头肉,酥鲜嫩烂香。宫中亦未有,海内应无双。待皇帝走后,黄三才听人说起刚才称赞他猪头肉好吃的客官乃当今圣上。于是,精明的黄三喜不自禁,忙把乾隆爷吃剩的那碗肉汤留了下来,次日兑进新制的猪头肉锅里一起烹制,并把酒馆的招牌改成“黄狗猪头肉馆”。从此,用老汤兑新汤,日复一日,代复一代地传下来,黄狗猪头肉从此便名声大振,生意兴隆,世代相传。

九. 福建省 宁德 柘荣 宁德猪头肉

雄性猪头1个(约4000克),常用调料适量。

≮美食做法≯

1、将猪头治净后劈开,割除耳圈、眼角、淋巴结块、鼻肉软骨及杂物。猪脑另作它用。将剔去骨的猪头肉切成5块,放入清水中,反复刮洗,去尽杂物血污后,放清水锅中焯水20分钟,再捞出洗净;

2、将焯水洗净的猪头肉放清水锅中连同头骨一起煮开,撇去浮沫,煮至五成熟。捞出稍凉,改棋子块,汤倒入盆内澄清待用;

3、另取净锅上火,加白糖炒成糖色,盛入碗内待用。接着将澄清的原汤放入锅中,放入猪头肉,加糖色、酱油、白糖、精盐、绍酒调好色。用纱布袋装入八角、花椒、小茴香、丁香、桂皮、葱姜,扎好放入锅中,小火将猪头肉焖至酥烂,除去浮油,然后大火稠浓汤汁即成。

≮美食特色≯

色泽红润,香糯浓醇,咸甜适度,肥而不腻。

 

十. 云南省 文山州 丘北县 舍得腊猪肉

舍得腊猪肉产于丘北县境内以舍得为中心的高寒石山区,它之所以有独特的风味,是因为独特的气候条件和饲养环境。山区人少地广,粮食以包谷为主,每年产上万斤包谷的农户不在少数,养猪主要用包谷作饲料,猪长到百十斤重时,大多喂包谷净料,其料用碾面机碾成三瓣两块的颗粒,放到锅里煮熟后便舀给猪吃。这种食料既不太黏糊,也不太干散,猪吃起来爽口多食,食到胃里透气便于消化吸收,猪屙出来的粪便酷似酒糟,用去做种包谷的肥料,透气性能极佳。每到寒冬腊月,山区人把一个个大肥猪杀了,用盐巴透透地揉擦在每一块肉上,然后放到干缸里,盖上盖,十天半月取出用温水洗净,挂到肉杆上,直到干硬后才收起来用木槽木柜什么的装起来。因为高寒山区气候温凉,房屋又大多是石头房子,通风透气,所以腊肉搁置两三年还奇香无比。随着丘北普者黑AAAA风景区知名度的扩大,舍得腊肉从寻常百姓家走进了大大小小的饭店,成为一道“名菜”。

人们到丘北,问起吃什么,大都会说:“农家饭!”就连家居丘北的人要想在外吃顿爽口饭,也不约而同:“走!到普者黑吃农家饭去!”普者黑农家饭,饭主要是包谷饭、荞饭、米饭,菜主要就是舍得腊猪肉,而其中的“三线腊肉片”、“腊猪脚”,以其独特的香味而倍受人们的喜爱,“引人垂涎,让人回味无穷”。“三线腊肉片”紫红紫红的,是瘦肉形成三条线把肥肉隔成三段,这样每片三线腊肉就成为四种颜色四个味,猪皮淡紫色,肥肉白里透出些许胭脂红,最后一线瘦肉里还夹着白色的脆骨。吃起来,肉皮甜香,肥肉浓香,瘦肉醇香,脆骨脆香。那“腊猪腿”实际上不只是猪腿,还包括了猪0,农家人卸猪腿,特别是后腿一只有十几二十斤重。这“腊猪腿”肉片上就只有那么一丁点肥肉,余下的就是那紫红紫红的纯之又纯的瘦肉了。可想其味是何等的诱人。也正因为舍得腊猪肉色香诱人,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食,让人看到了商机,目前,随着丘北旅游业的发展,已在舍得等地建有腊肉加工厂。舍得腊猪肉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它将从大山深处走出来,成为更多人桌上的美味佳肴。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