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临沧的特产是什么烟 临沧特产有哪些值得带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临沧的特产是什么烟 临沧特产有哪些值得带的更新时间:2023-02-22 09:16:35

一. 云南省 临沧 永德县 骂萿果

骂萿果是生长在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一种野果,味酸,当地人喜欢把它摘采来加上作料来吃。在当地很受欢迎。

二. 云南省 临沧 永德县 永德芒果

永德芒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永德芒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芒果"水果之王",适性于亚热带的木本水果,永德县则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主产区之一,丰富的热区资源,给芒果生长带来了有利条件。历经历届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永德建成了云南省最大的芒果生产基地,因其拥有4.3万亩的芒果面积而被誉为 "芒果之乡"。

永德县芒果栽培历史悠久,早在三百多年前有了人工栽培。现永康镇端德村端楞组李0承包地内保留一株有三百多年以上树龄的"三年芒"老果树,如今还果实累累,单株年产鲜芒果1200公斤以上。在永德县1000米以下地区,到处可见到野生野长的芒果树。品种有:小香芒、三年芒等品种,据云南省芒果专家李子天认为,永德县的热区属芒果起源地之一。

永德县自一九七四年,永康林业站由西双版纳热作所引入马切苏芒果试种,到一九八0年,单株产量到50公斤以上。一九八二年在勐底旧寨沟,开建了连片芒果园360亩,以后陆续从西双版纳引进了芒果品种11个,并请热作所的芒果专家李子天到农场作栽培管理技术指导,到一九八七年种植成功,并在农场推广。一九八七年,永德县委、政府决定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发展商品性芒果园,到一九八九年底止,全县种植商品性芒果园6973亩(含农场4000亩)。

一九九0年,永德县生产的大白玉芒果,在全省热果评选工作会上,被评为全省优质芒果商品第一名,同时永德县也被评列为全省发展水果商品生产基地县之一。从过去零星分散、自食性种植转为边片大面积的栽培,到目前全县已建成4.3万亩芒果基地。千亩连片基地6个,百亩连片果园21个,有椰香、三年芒、勐底一号、大白玉、缅三、泰国芒、马切苏等30余种品种,年产芒果3.5万吨以上,其中大白玉、清香芒等曾被农业部确定为优质品种;流香芒、缅二、马切苏等品种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永德芒果产地范围为云南省永德县现辖行政区域。

三. 云南省 临沧 凤庆县 凤庆红花油茶

凤庆红花油茶是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的。凤庆县是红花油茶的主要原生地之一,特殊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宜红花油茶产业的发展。

凤庆人民自古就有培育利用红花油茶的习惯,荒山、田地边、房前屋后适宜区均有人工种植的凤庆红花油茶。据悉,红花油茶可以作砧木嫁接茶花,培良优良茶花、蒲门山茶等,也可使用红花油茶籽榨油供出售或食用。大面积种植还可以绿化美化环境,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截至目前,全县已经实施红花油茶人工造林面积14.1万亩(其中:2013年新植5万亩),原天然生长面积5万亩,全县累计面积达19.1万亩。实现产量1500吨,产值3000万元。

四. 云南省 临沧 双江县 米措

米措(背袋):既是双江拉祜族的生产生活用品,也是男女共同喜爱的服饰之一。无论走到哪里,拉祜人都挎一个背袋,装上生产、生活必需品。是拉祜女自织的青布或红白彩线编织而成,上面的装饰有的用小块花色布组成几何图案,有的用银泡或绒丝线制作,色彩鲜艳,美观大方,拉祜族男女青年恋爱时除赠送绣荷包、腰带外,背袋也是定情物。

五. 云南省 临沧 永德县 永德豌豆凉粉

制作方法是以豌豆粉为原料合水调成浆加以过滤,放入锅,边搅拌边煮,熟后入盆放置冷却待用。食用时将凉粉划成细条或方砣状,加入酸醋、麻油、蒜汁、芫荽、辣椒等佐料。在永德,城镇乡村小店,交通要道多有摆摊设点出售服务,行路人或赶集人往往以之为理想的晌午餐。


六. 云南省 临沧 凤庆县 凤庆核桃

凤庆核桃栽种历史悠久,据专家考证,距今约有3000多年。凤庆核桃由于大多种植生长在山区和高山峡谷的自然生态环境中,无污染,且果大、壳薄、仁白、味香、含油量高。是传统的出口创汇商品,有“中国核桃之乡”之称。

被国家宣布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的云南省凤庆县其实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山区、半山区。1976年凤庆县被定为全省发展泡核桃基地县,2004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命为“中国核桃之乡”。群众一直沿袭着种值核桃的传统,泡核桃林成了全县主要的特色经济林。凤庆核桃因果大、壳薄、肉厚、味香的优良品质受到人们的青睐。

据悉,凤庆正在筹建核桃研究所,将对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及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探索。同时,2007年计划新值核桃园1.67万公顷,使全县核桃累计面积达7.33万公顷。2004年,凤庆县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列为高优泡核桃种植“五个一”标准化示范区。目前,全县已完成核桃种值5.67万公顷,其中泡核桃挂果面积1.2万公顷,产量8600吨,产值突破1.8亿元。全县核桃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农户近1000户,单户农户核桃年收入最高达7万多元。现已建成61个核桃专业村。

在核桃产业发展上,凤庆县坚持“一个标准(种值)塘、一棵合格苗、一担农家肥、一挑定根水、一块覆盖膜”的“五个一”种植标准,“十五”以来,凤庆县整合各类项目和资源,依据立体气候对大泡核桃影响的调查结果,确定大泡核桃在凤庆县最适宜区的海拔高度为1600-2100m,次适宜区海拔高度为1200-1600m和2100-2200m,不适宜区为海拔1200m以下和海拔2200m以上的地段。这的地区大力发展泡核桃,并以每年6677公顷的进度推进,变核桃零星种植为产业化发展。走“经济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广泛发动群众,“铁核桃高枝嫁接,铁核桃实生苗嫁接移栽、野生铁核桃移栽嫁接、泡核桃低产改造、青果直播”五种发展模式,严把“种苗管理关、前期规划关、造林质量关、检查验收关、抚育管理关”五个管理环节。

七. 云南省 临沧 云县 布朗族瓦房帽

在澜沧江流经云县130多公里的峡谷沿岸,居住着一寨连一寨古老的上万名布朗族人,这些布朗族至今还保留着完整的少数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瓦房帽就是布朗族人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儿童帽子(也称头饰),它仿照四面出水的瓦房屋顶制作而成,故称为瓦房帽。

布朗族瓦房帽的起源,历史久远,寄托了先辈对子孙的祝福和关爱。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布朗族瓦房帽的传说已变成现代布朗族人对祖先的一种怀念,如今的布朗族瓦房帽,已成为长辈对儿童诚挚祝福的一种吉祥物,富于更多的寓意,四面出水的帽顶,意为四季平安,六个帽角意为六六大顺,事事平安,其整顶瓦房帽的不同部分,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更显示出其独有的魅力。绣球内所包的大蒜、桃仁等物,本身就是民间的传统常用药物,有驱虫驱蛇、安神等保健功效。据忙怀乡本田组85岁的布朗族老人李树英说,她从小就佩戴瓦房帽,现仍然耳聪目明,穿针引线,还能缝制出漂亮的瓦房帽给小孩佩戴。

瓦房帽由帽顶、帽墙两大部分组成,有男帽和女帽之分,女帽在色彩上比男帽更为鲜艳。其工艺流程分七步:一是将碎布用蘑芋浆粘在一起表糊后晒干形成硬布壳;二是按尺寸将硬布壳剪制成5块;三是绣上各种花样;四是将绣好的4小块缝合成帽顶;五是用花边缝于各块边缘;六是与帽墙缝合;七是用各种寓意物包于小布块中,并缝制成六角绣坏,配以婴花系于帽顶各角,瓦房帽就基本制作完成了。

云县布朗族瓦房帽不仅代表着老人对晚辈们的诚挚祝福,而且因其刺绣精美,色调鲜明,造型别致,更是一件具有浓郁布朗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对于保护和弘扬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八. 云南省 临沧 凤庆县 无角黑山羊

无角黑山羊

凤庆无角黑山羊属云岭山羊的一个优良品系,是凤庆的一个宝贵生物资源,原产于海拔2400米以下的山区半山区,具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粗饲等特点。

其特征主要是被毛黑色、无角、体格高大、颈粗、肩宽、胸宽深、背腰平直、体躯较长、腹大充实而不下垂。板皮坚实,肉质细嫩。屠宰率高、膻味小、生长快。生产规模:全县现有无角黑山羊17500只。年可供应数量5000只。

九. 云南省 临沧 沧源县 佤族水酒

佤族水酒采用一般的酿酒方法进行酿制的,发酵了的小红米或小麦等,装入一个高 80 公分 左右的竹筒内,然后倒入清水,再插入一根细竹管或胶管,用口吸饮浸泡的液汁,这种液汁即是佤族水酒。



佤族水酒为低浓度的酿酒,有清凉解渴,消化助食,供给热量,促进血液循环,使人兴奋的作用。难怪喝过佤族水酒的人说,长期喝水酒能使人发胖。

十. 云南省 临沧 凤庆县 粑粑和粑粑锤

粑粑和粑粑锤

米做的小块圆形的,烤了吃,新鲜的热的粑粑可以直接吃,香甜而柔软。粑粑锤则是椭圆形或长方形的,切开蒸、煮、炒或烤都可以。冬至节有做粑粑、吃粑粑的习俗。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