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贵州黔东南特产粽子 贵州黔东南凯里粽子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贵州黔东南特产粽子 贵州黔东南凯里粽子更新时间:2023-02-21 23:17:27

一. 贵州省 黔东南州 施秉县 施秉头花蓼

施秉头花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多年生匍匐草本。茎丛生,基部木质化,节部生根,节间比叶片短,多分枝,疏生腺毛或近无毛,一年生枝近直立,具纵棱,疏生腺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先端尖,基部楔形,长1.5—3厘米,宽1—2.5厘米,全缘,边缘具腺毛,两面疏生腺毛,上面有时具黑褐色新月形斑点。

苗药头花蓼GAP规范化种植与试验示范基地,于2001年在贵州省施秉县牛大场镇开始建设。其位于清水江水系潕阳河中游北岸,海拔980m,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阳光充足,年降水量1000~1200毫米,年均温14.6℃,7月平均气温24.2℃,1月平均气温3.9℃;年平均日照1200~1500小时,年平均年总积温高于3000℃,无霜期在270天以上;土壤类型为黄壤,微酸性,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基地远离居民点和交通要道,周围无污染源,空气清新,环境幽美。

经检(监)测,施秉头花蓼基地空气、土壤、灌溉水等环境质量均符合国家中药材GAP要求。作为头花蓼产业链的“第一车间”,在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由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合作,公司从1998年开始对头花蓼进行了野生资源调查、生物学特性、野生变家种与规范化种植研究和头花蓼药材GAP基地建设。在此基础上研究总结出头花蓼的规范化栽培技术(SOP),并取得了《一种种植头花蓼的方法》、《头花蓼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头花蓼提取物及其组合物制剂》3个国家专利。为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满足原料药材的需求量,开始头花蓼的产业化种植。按国家中药材GAP要求,进行了基地选择、土地规划,土壤和灌溉水等环境检测等工作,并配备了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制订了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及种植操作规程,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现施秉头花蓼GAP试验示范基地拥有温控育苗大棚、提灌站、蓄水塔、自动喷灌系统、气象监测站、虫害防治设施、基地管理用房、头花蓼药材初加工厂房及库房和质量检测室等基础设施。

二. 贵州省 黔东南州 从江县 从江香糯

禾类是从江特有的传统水稻品种资源,栽培历史悠久。从江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禾品种资源。据禾普查资料,有文字记载的有261种品种材料。禾类以糯禾为主,以迟熟、高杆、大叶、大穗、有禾芒、色彩多和较能适应冷、阴、烂、锈田以及不易脱粒,休眠期较长为主要特征。

从江历来以“糯禾之乡”著称,禾类中的香禾种植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明朝初期。从江香禾品质好营养丰富,其米饭软而黏、油质多、不粘手、喷香可口,食而不腻,享有“一亩稻花十里香,一家蒸饭十家香”的美誉。香禾已入选贵州省名特优粮食作物。香禾系列有白毛香禾、大香禾、细香禾等29个品种。

特别是香禾已入选为贵州省传统名特优粮食作物品种,也是近几年来从江县重点发展的地方特色优质稻。禾类分布于全县21个乡镇,香禾绝大部分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上,森林覆盖率高、气候阴凉、湿润的生态环境,主要栽培在冷、阴、烂、锈田。高增乡小0区、洛香镇独洞片区、下江镇高岑片区、翠里乡高芒片区等地为香禾生产区。以小黄香稻味独特,品质最好,食味最佳。

三.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镇远 镇远红酸汤

镇远红酸汤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的特色美食。镇远红酸汤是用传统的苗家方法酿制,加入本地优质红辣椒、香料、食盐等,结合现代工艺精制而成的纯天然绿色食品。

红酸汤是镇远的一大特色小吃,各个红酸汤店是每个游客到镇远游玩必去的地方,它以独特的手艺精致而成,经过多代人的努力,现味道越来越好。现有大量厂家已生产袋装原料,方便外地游客带走,不过,我们建议,要想吃到正宗美味可口的红酸汤,还得亲自到红酸店里尝尝。红酸汤不仅有开胃助消化之功效,还能消除在您结束完一天的旅途之后的疲惫。

古城红酸汤店是镇远县历史老店,在镇远县城无人不晓此店,经营数十年,风雨洗刷,历史变迁,它依旧保持着它曾经的风格与方式,接纳着每位到此开怀品味美食的食客,一直坚持着用最好的美味,感谢来自四方朋友的支持,在镇远许多家餐馆都改变了自己的风貌,只有这家,10年前如此,10年后依然如此,没有为镇远的快速发展,改变任何地方,保持着自己独有的特点,耐心,细心的接待每一位前来光临的食客。镇远城区这家叫古城红酸汤的地方,来到镇远必须到的一处去处,虽然不大,但是小镇民家餐馆的感觉正是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据当地人了解到,这家餐馆建立于1998年澳门回归时期,距今已经有12年之久,在镇远是一家家喻户晓的餐馆,曾经辉煌时期,每天爆满,吃饭的人为了吃饭,餐桌都添加到了马路边上,据当地人介绍,古城红酸汤,是镇远人下馆子必须去过的一家餐馆,数十年载,餐馆地理位置从未改变,味道从未改变,依旧保持着传统的工艺,无任何添加物,纯天然健康的美食。到了镇远旅游,强烈推荐需要去一尝美味!

四. 贵州省 黔东南州 丹寨县 丹寨糍粑

糍粑是丹寨百姓过年时必须制作的美食之后,但是随便生活水平的提高,想吃糍粑不是过年才有的了,在市场里就可以买到热乎乎、香喷喷的糯米糍粑。糍粑的制作过程如下:将糯米用清水泡在桶里,等完全泡涨了,就装到专用的蒸饭器具——甑里去蒸熟,再迅速放在石舀里舂至绵软柔韧。趁热将把打好的糍粑从石臼中取出,放在事先铺好一层黄豆粉的簸箕里,在这里进行最后的加工。在手上黏蜂蜡或茶油,从糍粑上取下一小块,搓成坨,然后压扁,包上红豆、黄豆粉、芝麻、引子也就是苏麻等佐料,一个热乎乎的糍粑团就做好了。一口咬下去,又热又有韧性的糯米配上又香又甜的佐料,实在是让人胃口大开,停不下嘴来。

五.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黎平县 黎平茶叶

黎平茶叶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的。黎平县是中国名茶之乡,截止2012年底,黎平县茶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0.8万亩。

近几年来,黎平茶业异军突起,成就了众多新秀品牌,它们在黎平侗乡这片红色的沃土中迅速成长,逐渐成为消费者心目中值得信赖的品牌。以"雀舌"、"毛尖"、"香绿茶"、"白茶"等品牌为代表的"黎平茶"在国内市场上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并在"中茶杯"、"中绿杯"名优茶评比中荣获金银奖近30次,特别在2010年黎平县喜获"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两项殊荣,该县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上升,更有力的证明了"黎平茶"的卓越实力和无量前途。

在第十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活动上,黎平县森绿茶业对外贸易有限公司、贵州省黎平县侗乡媛茶厂、黎平源森茶业开发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三茶企业分别送样的“森绿牌黎白茶”、“森绿牌黎平雀舌茶”、“ 黔东牌侗乡雀舌”、 “黔贵源森牌黎平雀舌茶” 在绿茶类分别荣获 “一等奖”。这也是黎平县茶叶在“中茶杯” 全国名优茶评比活动上获奖最多的一次。

六.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台江县 绵菜粑

主料:糯米3千克,大米2千克,白蒿(绵菜)200克

辅料: 熟腊肉丁500克,腌菜末150克,豆腐粒100克,炸花生仁细粒100克,熟芝麻20克,猪油100克,熟菜籽油50克,食盐20克,白糖100克,味精10克,桐子叶、稻草适量。

制作过程: 将糯米、大米用温水浸泡1~2小时,捞出滤干水分,舂成面粉,筛成细面,放入容器内,取三分之一米面粉煮成熟芡,放入其余生面粉中,混合搓揉成团,用手捏成鸭蛋大小的圆球,在圆球上捏一小窝,分别放入甜馅料(花生仁、芝麻、白糖、猪油混合拌匀制成)或咸馅料(腌菜、腊肉丁、豆腐粒、盐、味精混合拌匀制成)包成圆球生坯;将洗净的鲜桐子叶入沸水烫软,抹少许菜油,把圆球生坯压扁,用桐子叶包成四方形,再用稻草捆扎好,上笼用大火蒸1小时即成。

味型:香甜(或咸)

特点:软糯清香

七.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台江县 腌肉

腌肉

腌肉是将鲜肉肥瘦切成片,用糯米粉与适量的盐和辣椒粉,再和上花椒面等佐料放在肉的上面,一层肉一层米粉,放入坛内封好,半月后便可取出来炒吃,清香可口。

八.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岑巩县 思州柚

思州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思州文旦柚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的。岑巩县文旦柚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文旦柚种植基地,岑巩出产的文旦柚定名为“思州”牌文旦柚。

思州文旦柚,果椭圆形,单果重2-3公斤,果皮薄,面光滑,色淡黄。果肉肥厚,香脆多汁,每瓣有籽5-7粒,风味足,微酸。果实11月成熟,富含钾、钙、铁、硒、锌及维生素C、维生素B等多种微量元素,是鲜食和加工饮料的佳品。有别于其它柚类的最大优点是鲜食清香、肉脆、果肉易剥脱不沾皮,无异味,耐贮藏。思州文旦柚2004年11月,荣获贵州省名牌农产品称号,2007年12月荣获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与奥运推荐果品荣誉。在生产中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技术进行套袋生产,在2008年4月取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并逐步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发展。目前全县种植挂果面积12800亩,主要分布在龙江河沿河两岸思阳、注溪、龙田等低海拔(550米以下)地区,大有、凯本等有少量种植。

思州柚产地范围为贵州省岑巩县现辖的思旸镇、水尾镇、天马镇、龙田镇、凯本镇、大有镇、注溪乡、天星乡、羊桥土家族乡、平庄乡、客楼乡、新兴开发区共12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九. 贵州省 黔东南州 施秉县 贵州民族织锦

贵州民族织锦,当地群众叫做“织花”。她是祖国兄弟民族民间染织工艺百花园中一朵瑰丽的山花,播馥传俏于贵州高原清水江两岸;在苗族、侗族和布依族人民中世代相传,是贵州各族妇女朝暮接触的有着浓郁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手工艺品。

贵州民族织锦的织造,是用土机进行手工数纱挑织,即挑经织纬和纬线起花。它分素锦和彩锦两大类。素锦多以黑白为基调,属通经通纬织造,如黔东南从江一带的侗锦和丹寨的苗锦。彩锦则多以通经断纬或通纬断纬相结合,其织造工艺较素锦要复杂得多,如黔西南的兴义市依锦和黔东南台江一带的苗锦。贵州民族织锦多属几何图案,其取材主要来源于各族人民劳动生活中所熟悉的自然界的飞禽走兽和花鸟虫鱼之类。在织锦图案的造型上,少数民族妇女在挑、编、织、绣方面,一个个无不都是巧夺天工的能手,在图案造型上独具匠心。根据织物经纬结构的规律和本民族的审美习惯,她们凭借自己对于自然物象的直观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对所需饰物进行了高度的提炼概括、变形夸张,从而产生了自己独特的古朴优美的民族纹样。其用色多以暖调而不受自然色的制约。着重强调对比、鲜艳和明快,以达到五彩绚烂、艳而不俗的效果。

苗锦中的彩锦,流行于清水江一带,其代表作莫过于苗家妇女着盛装时围在百褶裙前面的“红围腰”了。它是古老苗锦中的明珠,可谓“彩锦之王”。苗家姑娘七、八岁就学织花,到十二三岁始学挑织,待十五六岁才基本学会红围腰的织造。它是聪慧的苗家姑娘心血的结晶,是她们借以显示手艺、寻偶择配、寄托终身和憧憬未来的珍贵织物。苗族妇女的盛装,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全身的银饰,这是珍贵富有的表示;再就是交织着姑娘们挑、编、织、绣才华的锦装而服。这主要是上装的衣袖花和下装的围腰花。围腰花,远看色彩斑斓醒目,近看龙盘鸟舞,花团锦簇。其比起衣袖花来,分外耀人眼目。所以,它是姑娘们“游方”、“踩鼓”和“吃姊妹饭”对比巧斗艳的奇珍佳品。

十.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凯里市 凯里水晶葡萄

凯里水晶葡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凯里水晶葡萄

凯里市大风洞镇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适合水晶葡萄生长,且具有晚熟优势。据有关部门检测,“凯里水晶葡萄”具有糖度适中,酸度较低,风味独特,维生素C和铁元素等营养价值高的特点。

贵州

凯里市大风洞镇农业服务中心

凯里市所辖大风洞镇、炉山镇、万潮镇、龙场镇、舟溪镇、湾水镇、旁海镇、凯棠镇、三棵树镇、湾溪街道、洗马河街道、开怀街道、鸭塘街道共9个乡镇4个街道。地理坐标为东经10740′58″~10812′09″,北纬2624′13″~2648′11″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