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鹤壁有什么吃的特产 鹤壁比较上档次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鹤壁有什么吃的特产 鹤壁比较上档次的特产更新时间:2023-02-11 01:04:16

一. 河南省 鹤壁市 木鱼石茶具

质地细腻,纹理清晰,形似木质,又称木纹石,是世界上罕见的珍贵石种。木鱼石保健器是用传统手工工艺雕琢,经特殊工艺处理而成,集欣赏、保健、收集于一身,是馈赠亲友、联络感情、传递友谊的高雅礼品。

二. 河南省 鹤壁市 浚县 王桥豆腐

“王桥”豆腐与豆腐皮系浚县黎阳镇王桥村所祖传,"王桥"豆腐质地细嫩,味道纯正,软硬适度,炖煮不烂,煎炸松软。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钙、镁等矿物质,常食用建脑、开胃、软化血管、降低血脂浓度。"王桥"豆腐未出锅前挑出的豆腐皮,薄而筋道,口感极好,凉拌热食均可,是浚县又一名产。

王桥村位于浚县县城西北一公里处,素以"豆腐之乡"闻名豫北各地。远在清代,这里始设立豆腐作坊,近三百年来经久不衰。1983年,农村贯彻党的富民政策以后,家家户户从事豆腐制作,全村日产豆腐30,000余斤。产品销往附近各县及安阳、鹤壁、新乡等市。

王桥豆腐用料讲究,制作精细,多为手工操作。加工过程分选料、浸泡、粉碎、滤渣、煮桨、点卤、压制七道工序。每斤黄豆出豆腐2.5斤,做成后色泽鲜嫩、洁白细腻、软硬适中、宜储运、不变质,棱角分明,油炸后酥软焦黄。是素食之上等佳品,深为广大顾客所喜爱。

三. 河南省 鹤壁市 淇县 淇河缠丝鸭蛋

淇河缠丝鸭蛋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是淇县和淇滨区的淇河沿岸贺家、许家沟、朱家一带所产的一种鸭蛋。此特定水域所生产的鸭蛋非同一般,个大,双蛋黄,煮熟后,蛋黄呈黄红色,切开可见内有缠绕着的一圈圈不同的色环,由外及里绕着中心,故称“缠丝鸭蛋”,有“金丝伴银线,精品缠丝蛋”之美誉,缠丝鸭蛋含微量元素,营养独特,口感细腻,鲜而不腥,与普通鸭蛋相比,蛋白质含量高13.8%,脂肪含量低于1.72%,钙高4.6倍。传说这是因为鸭子吃淇河鲫鱼所致,在明清时其曾被列为贡品, 1914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庆祝巴拿马运河开航万国商品赛会上广为传扬,2002年在北京举行全国商品展销会上初被列为“中国名贵”。

地域范围

淇河缠丝鸭蛋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东经114°10′43″~114°17′02″,北纬35°30′07″~35°47′31″地理坐标所属的河南省淇河流域鹤壁市境内水域。以淇滨区的许家沟段、淇县的贺家、王滩、皇王庙河段为主,全长50公里,面积80平方公里。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 外在感官特征:打开蛋壳将蛋清连同蛋黄倒入白色容器中,晶亮透明的蛋清裹着蛋黄犹如裹着一层素绢的红太阳、橘红鲜艳。煮熟剥壳后用丝线拉成两半,蛋清可层层剥离,蛋黄截面呈现出像树木年轮样的彩环,一圈红色,一圈黄色,红黄相间如彩线缠绕,故称缠丝鸭蛋。食之无腥味,口感很筋,香而不腻。2. 内在品质指标:缠丝鸭蛋含粗蛋白14.3%,粗脂肪12.85%,粗灰粉1.12%,无氮浸出物0.69%,钙0.17%,磷0.19%。与普通鸭蛋的营养成份(粗蛋白13%,粗脂肪14.5%,粗灰粉1.0%,无氮浸出物0.56%,钙0.037%,磷0.276%)相对照,缠丝鸭蛋属高蛋白、高钙、低脂肪、低胆固醇的保健食品。 3. 安全要求:淇河缠丝鸭蛋生产严格执行NY5144-2002《无公害食品咸鸭蛋》,GB2748-2003《鲜蛋卫生标准》,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四. 河南省 鹤壁市 浚县 义兴蒋烧鸡

义兴蒋烧鸡是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的特色美食。义兴蒋烧鸡造型美观、皮色鲜艳、风味独特、肥而不腻、熟烂离骨,具有滋补之功效。

义兴蒋烧鸡系浚县县城南街人蒋连成(号老壁)所创,至今已传200余载。据《浚县志》记载,义兴蒋烧鸡与道口烧鸡齐名。清顺治年间,蒋连成(号老壁)先生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结合宫廷烧鸡技术反复改进,使烧鸡的色、香、味、形日臻俱佳,后广销四方。

义兴蒋烧鸡加工精细,配料讲究。它使用本地饲养的活鸡,从宰杀到成品,经过十几道工序,严格按照传统工艺进行制作。配用多种名贵中药和陈年老汤。今义兴蒋烧鸡销量仍居全县同行之首。

五. 河南省 鹤壁 浚县 吴二锅花生米

浚县吴好田三代相传,选用本地大花生及名贵中药,采用传统工艺加工而成,匀称洁净,色鲜味美,香焦酥脆,是旅游小吃,馈赠亲友的保健佳品。

六. 河南省 鹤壁市 邵原苹果

品种简介:特征特性:该品种适应性强,树势健壮,树冠较大,冠内枝条突出,新梢长;叶片中大、较薄,呈长椭圆形;花朵较大,淡粉红色,一般花序4-5朵;结果早,采前不裂果,无落果现象。富士苹果品质高,果面底色黄绿,着鲜红条纹或全浓红色,肉脆汁多,味甜,香气浓郁,食之爽口,可溶性固形物质含量达13-15%,果实个大,平均单果重200克以上,最大果重达600克,耐贮藏,市场竞争力强。

七. 河南省 鹤壁 盘砚

又名天坛砚,产于河南济源。相传,天和地是盘古开辟出来的,很久很久以前,他在一个大鸡蛋里孕育成为了一个巨人,过了十八万年后,他踢破了蛋壳,出来后开天辟地,创造了日月星辰、花鸟草虫,万事万物。他出世时踢破的蛋壳,埋在了太行山下,慢慢变成了细腻光滑的石头,用这种石头制成了不渗水的砚台,就成了当世著名的“盘砚”。盘砚始制于唐朝开元年间,已有十二个世纪的历史。砚石产于市境内王屋山的盘谷寺周围。清乾隆皇帝作了《盘谷考证》以后,“盘谷砚”就闻名于世了。盘谷的砚台,石质细腻,坚而不脆,光滑润泽,琢成砚台后,发墨快细、湿润性强,不损毫端。

八. 河南省 鹤壁市 浚县 浚县粉皮

鹤壁,华夏名菜,久负盛名。产品质地细腻,晶莹剔透,食之清爽,为宾馆饭店,家庭餐桌,馈赠亲友之佳品。

九. 河南省 鹤壁市 淇县 淇县竹笋

产地:中国河南淇县。

品种:竹分多个品种,有义竹、实心竹、寿星竹、线竹、水竹

十. 河南省 鹤壁市 浚县 浚县泥咕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浚县泥咕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浚县位于河南省北部,为鹤壁市所辖。据《资治通鉴》载,隋末农民起义军与隋军争夺黎阳仓(当时浚县称黎阳),瓦岗军首领李密手下有一员叫杨圯的大将在此屯兵,得杨圯屯村名。当时军中有一些士兵会捏泥人,为纪念在战场上阵亡的将士和战马,他们用当地的胶泥捏塑泥人、泥马。后来军队中一些人员就地安置,这门手艺便流传下来。浚县泥塑形体较小,大的不足20厘米,小的只有4至5厘米,因其尾部有两小孔,吹时发出“咕咕”的声音,故称“泥咕咕”。黎阳镇杨圯屯是泥咕咕的主要产地。

浚县泥咕咕的基本内容有人物、动物、飞禽三大种类一百多个品种。其制作工具很简单,主要是塑型的竹筒和竹棍,制作者利用这些器具,经过和水、捶制等工序,将当地的黄胶泥塑成作品,然后蘸上松香(现改为墨汁)、洋颜色(现改为水粉颜料)、用自制的麻笔(现改为毛笔)在塑型坯上涂绘,多以黑色为底色,然后再以红、黄、蓝、绿等比较鲜艳的颜色绘出各种图案,与黑底形成强烈的对比,再用清漆罩上一层,放入高与宽约一米左右的砖砌小土窑焙烧。泥咕咕作品主要有历史人物、戏曲人物、十二属相、小动物、飞禽、骑马人等。

浚县泥咕咕历史久远,有着浓厚的民间特色,造型古朴,夸张别致,深受广大群众和专家学者的好评,被民俗学专家称为历史的活化石。现在主要传承人有王学峰、王安田、宋学海等人,但现代的年轻人不愿再继续学习这门手艺,传统手艺后继乏人,逐步失传,亟需抢救。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