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永嘉土特产介绍作文 温州特产作文400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永嘉土特产介绍作文 温州特产作文400字更新时间:2023-01-20 02:05:48

一. 浙江省 温州 永嘉县 楠溪大鼋

产品名称:楠溪大鼋

产品产地:温州

产品特性:生性凶悍,牙齿锐利

产品简介:已成为濒临绝迹的这一珍稀动物,瓯江、楠溪江一带还有所见。在风景秀丽的楠溪江里,生长着一种古老而稀有的爬行动物--大鼋。 鼋,亦称“绿团鱼”,又名癞头鼋。东汉许慎在《说文》中曾说“甲虫惟无鼋最大,故字从元,元者大也。”鼋属爬行纲,龟鳖目,鳖科。它的体形大,一般背盘长充为40-80厘米,体重15-35千克,最大的个体似一小圆桌面,体重达100多千克。

鼋和鳖外形相似,生活习惯相仿,因此人们见到幼小的鼋往往误认为是鳖。其实鼋与鳖虽然同科,但非同属同种,鳖的吻突长而尖,而鼋没有吻突,头呈圆形并有疣状突起(这就是癞头鼋名称来历)。 我国对鼋的认识和研究大吹已久,早在二千年前的辞书《尔雅》中,就有对鼋的形态方面的描述。鼋分布于我国云南、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省,缅甸、菲律宾一带亦有。然而,在今天已成为濒临绝迹的这一珍稀动物,瓯江、楠溪江一带还有所见。据资料记载,目前瓯江水系大鼋的数量尚有200只左右,本来瓯江有大鼋之乡的著称,但因人为地乱捕滥杀,导致大鼋资源的减少。前几年,楠溪江里常有大鼋出没,且有捕劳上岸。1983年4月,永嘉上塘施成波等渔民在楠溪江里先后捕获雌雄两只大鼋,体重分别为27千克、32千克,已制成标本,在省博物馆里展出。1985年6月,上塘镇浦东农民又在楠溪江里捕获一只 21千克重的雌性大鼋,现已养殖在温州动物园里供游人观赏。

大鼋生性凶悍,牙齿锐利,主要靠捕食螺蚬鱼虾为生。大鼋喜群居,善栖息于水底。盛夏的夜晚,喜欢从水中爬到岸上乘凉;下雷雨时,有些鼋还会爬到坡上“观赏”雨景。冬天,便伏在水底黄沙中冬眼,5-10月是大鼋交配产卵期,每只鼋通常一次产卵十多枚至百余枚,卵如鸭蛋大,产于沙滩上,以沙覆盖,靠阳光曝晒而孵化。小鼋会自己爬回水中,雄鼋长到5-6岁,体重为15千克左右,便进入成熟期。

产品历史:已成为濒临绝迹的这一珍稀动物,瓯江、楠溪江一带还有所见。在风景秀丽的楠溪江里,生长着一种古老而稀有的爬行动物--大鼋。 鼋,亦称“绿团鱼”,又名癞头鼋。东汉许慎在《说文》中曾说“甲虫惟无鼋最大,故字从元,元者大也。”

二. 浙江省 温州 永嘉县 楠溪糯米糖

将小麦萌发为麦芽,晒干磨成粉,按比例拌入冷糯米粥内,发酵五至六个小时,舀个豆腐架苎巾中挤压,取其糖精,倒进大铁镬里用柴火熬煎。当糖清煮到起大泡时,即将备好的熟黄豆倒入,搅匀舀入炒米粉中,晾硬即成。( 温州)

三. 浙江省 温州 永嘉县 东皋红柿

永嘉县东皋乡素以柿乡著称,每逢金秋季节,柿子熟了,前山后坡,柿林密布,红柿垂枝,如霞似火,悬金挂彩,令人陶醉。

永嘉红柿,品种繁多,有盖柿、牛心柿、蒸饼柿、八月红、长奶柿等,但以东皋无核长奶柿为最佳。北宋孔平仲在《咏无核红柿》诗中说:“林中有丹果,压枝一何稠。为柿已经美,嗟尔骨亦柔。……荆筐载超市,价廉良易求。剖心无所有,入口颇相投。”道尽无核红柿的妙处。红柿怎么会成无核的呢?据当地老农说,这是不断的选种、改良、嫁接的结果。据《花镜》载:“大凡柿接过三次,则核全无矣。”

东皋无核红柿栽培历史悠久,已200余年了,东皋全乡11个村,村村盛产红柿。目前全乡拥有8000多株结果红柿,年产量为40余万斤,由于过去长期公树公管,产量曾下跌。近些年落实了林业生产责任制后,果农普遍重视了对柿树的管理,整形修剪,防病灭虫,使老树复壮,新树繁茂,柿园面目焕然一新,产量随之很快回升。

东皋无核红柿,个大肉厚,一千克公七八个,株产在200~250千克之间。该乡的大山底村,有一株柿王,年产量达500千克以上。东皋无核红柿,汁多味甜,风味别具,无垫牙之状、吐核之烦;用它制成的柿饼,干而不硬,软而不烂,柿霜粉多,油嫩爽口,早就称誉温州市场。有人说:“ 吃了东皋无核柿,吃别的红柿就无味了。”东皋核红柿系迟熟品种,一般在霜降至立冬采摘上柿。当地群众逢年过节,或男婚女嫁,常以柿饼泡茶来款待客人。

红柿树大而强健,寿长而果丰,旱涝保收,可充粮食,故有“铁杆庄稼”之称。红柿的营养价值相当高,成熟时含有所含的胡罗卜素、维生素C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都胜过苹果、梨、杏、桃等果品均好。红柿,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还能治疗疾病。据<<本草纲目>>说:“柿有建脾涩肠、补虚润肺、治嗽止血之功,柿霜、柿蒂、柿叶均可入药。可见红柿乃百果之王,果中之宝。

四. 浙江省 温州 永嘉县 永嘉早香柚

永嘉早香柚又名永嘉香抛,系当地土柚实生变异,由浙江永嘉县农业局选种获得。其主要特点:树势健壮,树冠圆头形,枝梢粗壮,内膛枝梢生长均匀;果实梨形,单果重1000~1500克,果面光滑,果色橙黄;果肉乳白色,肉质脆嫩化渣,糖多酸少,可溶性固形物11%~13%;果实9月下旬成熟,少核或无核。五是早结果,丰产、稳产,生产上宜适量发展。

永嘉的早香柚系柚中佳品,果形犹似园蒲瓜,皮薄呈橙黄色,果肉脆嫩多汁,香甜爽口少籽。

五. 浙江省 温州 永嘉县 楠溪素面

产品名称:楠溪素面

产品产地:温州

产品特性:晶莹柔滑,口感极好

产品简介:楠溪素面煮出来看似和普通的面条无甚区别,但它做的过程可是不一般。素面做好之后,必须在太阳下暴晒几天。这个时候,白色的素面挂满了村前院后。纤丝翻飞,素面飘飘的场面很是赏心悦目,堪称楠溪一景。

产品历史:温州人对素面并不陌生。温州各地均有生产,不过论其品质之优,首推永嘉楠溪素面。 楠溪素面,其成品常被交叠成“8”字形,因此又称“8”字面。制作素面是楠溪两岸村民历代传统的家庭副业,迄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在南宋末年,永嘉民族英雄陈虞之在历时三载芙蓉南崖扎寨抗元时,就曾用“白纸代素面晾在竹竿上”而计退围攻的元军,成为古今美谈。这说明那时候,楠溪素面就已经非常普及了。 楠溪素面,细如银丝,洁白柔韧。素面烧法简便,男女老少皆会,先配好汤料,等水烧开后再下面,煮沸即熟。然而不可久煮,不然的话会烧成糊状而索然无味了。素面熟时晶莹柔滑,口感极好。但是必须注意的是,素面本身已经搀杂了盐而呈咸性,故在煮食时无需再放盐,这与粉干的烧法不同。 楠溪沿江居民历来将素面视为食中上品,常将素面招待客人。在永嘉农村,过去人们走亲访友时常以素面相赠。在妇女坐月子时,做外婆的免不了要提上一长筒篮交叠成“8”字形的素面,俗称为“长寿面”,以讨吉利。而媒人在说媒成功之后,常会美滋滋地去新娘家喝“素面汤”。

六. 浙江省 温州 永嘉县 楠溪麦饼

楠溪麦饼原出永嘉沙头。一个麦饼的原配料是:半斤麦粉,一个鸡蛋,一汤匙菜油,搅拌揉透,成凹字形,嵌入咸菜、鲜肉、炊虾、味精。包拢后,用木槌捶成扁圆形,入在平底铁煎盘中两面 白,再转到烤炉中焙硬。食之松脆弱、喷香,堪称美食
( 温州)

七. 浙江省 温州 永嘉县 永嘉红柿

永嘉红柿是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的。永嘉东皋红柿,汁多味甜,风味别具,无垫牙之状、吐核之烦;用它制成的柿饼,干而不硬,软而不烂,柿霜粉多,油嫩爽口,早就称誉温州市场。

东皋无核红柿栽培历史悠久,已200余年了,东皋全乡11个村,村村盛产红柿。目前全乡拥有8000多株结果红柿,年产量为40余万斤。永嘉县东皋乡素以柿乡著称,每逢金秋季节,柿子熟了,前山后坡,柿林密布,红柿垂枝,如霞似火,悬金挂彩,令人陶醉。

永嘉红柿,品种繁多,有盖柿、牛心柿、蒸饼柿、八月红、长奶柿等,但以东皋无核长奶柿为最佳。北宋孔平仲在《咏无核红柿》诗中说:“林中有丹果,压枝一何稠。为柿已经美,嗟尔骨亦柔。……荆筐载超市,价廉良易求。剖心无所有,入口颇相投。”道尽无核红柿的妙处。红柿怎么会成无核的呢?据当地老农说,这是不断的选种、改良、嫁接的结果。据《花镜》载:“大凡柿接过三次,则核全无矣。”

东皋无核红柿,个大肉厚,一千克公七八个,株产在200~250千克之间。该乡的大山底村,有一株柿王,年产量达500千克以上。东皋无核红柿,汁多味甜,风味别具,无垫牙之状、吐核之烦;用它制成的柿饼,干而不硬,软而不烂,柿霜粉多,油嫩爽口,早就称誉温州市场。有人说:“ 吃了东皋无核柿,吃别的红柿就无味了。”东皋核红柿系迟熟品种,一般在霜降至立冬采摘上柿。当地群众逢年过节,或男婚女嫁,常以柿饼泡茶来款待客人。

八. 浙江省 温州 永嘉县 沙岗粉干

沙岗地处楠溪江中游的一片广阔沙丘地带,位于枫林镇的西北,在这片沙滩上有新坊、镬炉、兆潭、东岸庄、徐家湾等村庄,统称为沙岗。制作粉干成为当地传统的家庭副业,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一代代沙岗人肩挑自己生产的粉干走村串户,用赚得微薄的钱或食物来养家糊口的同时,沙岗粉干也随之驰誉温州各地 。由于沙岗粉干细如纱线,洁白软韧,快熟耐煮,汤清不浑,烧之有料(发水好),食之有味,很受楠溪群众欢迎。

沙岗粉干所以能别具特色,原因很多。除了在原料上取上等白米(每100千克稻谷碾米60千克为度),在加工制作工艺上也与别处不同,如改燥磨为水磨,改蒸粉为煮粉(做成大块粉球,俗称粉果,在滚水中烧煮),水质又好。烧至半熟后不用臼舂捣,而用水礁反复捻捣,直到捣透。因此,粉团粘韧,压出后细如纱线。

九. 浙江省 温州 永嘉县 陡门金银花

产品名称:陡门金银花

产品产地:温州

产品特性:祛暑明目、防治疖痱

产品简介: 金银花又名银花、双花、二花、二宝花,为忍冬科冬属植物,生长于丘陵、山谷、林边以及沟沿地坎。全国大部分地区都生长,河南产的叫“南银花”,山东长的称“东银花”。

金银花为半常绿缠绕灌木,长可达9米,茎细,中空,多分枝,皮褐色,叶片卵形,长3~8厘米,宽1~3厘米,夏初开花,花对生于叶腋,初开时洁白如玉,一二天后化为金黄,新旧相参,黄白衬映,故名“金银花”。正如诗人段成已赞道:“幽花发溪侧,间错金珠簇。”入冬时,老叶枯萎,叶腋又簇出新叶,严冬不凋,故又得“忍冬”之雅称。 以花代茶常饮,有祛暑明目、防治疖痱作用,故有“药铺小神仙”之誉,用它制砀“银翘解毒丸”(片),是复方感冒灵等中药的重要原料;用它制成的“金银花露”,更是防暑生津的理想饮料。 金银花耐旱耐寒,易栽易管。金银花喜攀授地坎,因而又不与农业争地,适应性强,繁殖力强,可用扦插、枝条压条和种子繁殖等。只要管理得法,保持土壤湿润,生长迅速,两年就可收益,亩干花一般为100千克。如果庭院种植既可以美化庭院,又可取药祛病,一举数得。 采摘金银花,取含苞末放的花蕾,花蕾摘下后,放在竹帘上摊开,当日晒干为佳。晒时要注意不能用手翻动,也不要洒水,否则花色变黑,将影响质量。遇阴雨天,可将采得的花晾干或用微火焙干。

产品历史:金银花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性寒味甘,能清热消毒,开胃宽中,生津止渴,可治热病、咽痛、菌莉、痛疮等症;对防治感冒和麻疹有显著疗效。 永嘉县是全省金银花重点产地,产量居全省第二位。野生金银花分布较广,人工栽培有陡门、鹤盛、枫林三个乡镇,年产金银花(干)均在1万千克以上,其中陡门乡就占50%以上,素有“金银花之乡”之称。

十. 浙江省 温州 永嘉县 三寸黄柑擘

产品名称: 三寸黄柑擘

产品别名: 瓯柑

产品产地; 浙江温州永嘉

产品特性: 略有苦味,稍酸。长期贮藏后,苦味尽消,柔软多汁,甜美爽口。

产品成分: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有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C

产品功效: 可以治病,有清热生津、去痰止咳、润肺定喘、消炎解毒等功效

产品简介:瓯柑是珍果良药。它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有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维生素C比一般水果都要高。瓯柑除鲜食外,可以制成蜜饯、果酒、果汁和罐头食品。瓯柑刚摘下时,略有苦味,稍酸。长期贮藏后,苦味尽消,柔软多汁,甜美爽口。随着果品贮藏技术的不断进步,瓯柑可以贮存一年,这是其它柑桔无法做到的。瓯柑是良药,可以治病,有清热生津、去痰止咳、润肺定喘、消炎解毒等功效,尤其是经过长期储藏的瓯柑,药用效果更佳。民间有谚:“端午瓯柑赛羚羊”。

产品历史: 清明时节,风光一时的温州蜜柑已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了。貌不惊人的瓯柑开始粉墨登场,倍受青睐。 温州有悠久的柑桔种植史。据三国·吴沈莹《临海异物志》载:“鸡桔子,大如指,味甘,永宁界中有之。”三国时,温州一带属于临海郡的永宁县,可见距今1700余年前,温州的金桔已很著名了。据史书记载,三国时曹操曾派使者到永嘉,选取了40担瓯柑,运回都城邺郡。 唐宋时,温州瓯柑以质优味美,誉冠全国,成为帝王元宵佳节分赐群臣的果品。《新唐书·地理志》载,瓯柑和甘蔗、土布、鲛革等早在唐朝就列为朝廷贡品。元林《柑子记》载:“唐开元,天子元夕会宰执侍从,餐黄柑拜赐馈遗,号曰:传柑。”《宋史》有“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八月中午罢温州黄柑”的记载。黄柑就是瓯柑。当时都城开封街头也有瓯柑出售。梁章矩《浪迹续谈》载:“永嘉之柑,俗谓之瓯柑。其贩至京师者,则谓之春橘,自唐宋即著名。东坡《次韵曾仲锡元日见寄诗》:‘燕南异事真堪记,三寸黄柑擘永嘉’。”梅尧臣《和沈文通学士贻温柑桔诗》:“禹贡书厥包,未知黄柑美。竞传洞庭熟,又莫永嘉比。”可见瓯柑自古声名卓著,难怪张世南在《游宦纪闻》中发出了“永嘉之柑为天下冠”的感叹!直至元明清三代,瓯柑仍列为贡品。

南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大儿子、永嘉太守韩彦直编著了《橘录》(又名《永嘉橘录》)三卷,详细记载了温州柑桔的品种及其性状,总结了当时柑桔的种治、始栽、培植、去病、浇灌、采摘、收藏、制治、入药等经验,对温州柑桔品质之优,赞誉备至。《橘录》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柑桔学术专著,至今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国际植物学界认为是一部“极有价值的桔类园艺学的著作”。

产品典故: 元林《柑子记》载:“唐开元,天子元夕会宰执侍从,餐黄柑拜赐馈遗,号曰:传柑。”《宋史》有“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八月中午罢温州黄柑”的记载。黄柑就是瓯柑。当时都城开封街头也有瓯柑出售。梁章矩《浪迹续谈》载:“永嘉之柑,俗谓之瓯柑。其贩至京师者,则谓之春橘,自唐宋即著名。东坡《次韵曾仲锡元日见寄诗》:‘燕南异事真堪记,三寸黄柑擘永嘉’。”梅尧臣《和沈文通学士贻温柑桔诗》:“禹贡书厥包,未知黄柑美。竞传洞庭熟,又莫永嘉比。”可见瓯柑自古声名卓著,难怪张世南在《游宦纪闻》中发出了“永嘉之柑为天下冠”的感叹!直至元明清三代,瓯柑仍列为贡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