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安康特产锦鲤文案怎么写 锦鲤小吃文案怎么写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安康特产锦鲤文案怎么写 锦鲤小吃文案怎么写好更新时间:2023-01-27 11:11:02

一. 陕西省 安康 镇坪县 镇坪板栗

镇坪板栗是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的。

近年来,镇坪县依托山区资源优势,着眼长远,把板栗发展放在林业经济突出位置上常抓不懈。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该县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进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培育。通过将政策引导、机制创新、科技推广、龙头带动等措施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板栗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针对板栗品种老化、结构单一、产出效益低的实际,该县林业局积极邀请市林机中心技术人员指导,建起了试验示范基地。通过开展板栗高接换优、新品种引进、试验和推广,今春新建板栗园5500亩,板栗低产园改造15000亩,板栗嫁接12000亩,建板栗采穗圃100亩,板栗良种繁育基地共200亩,全县板栗累计达到15.8万亩,并建成以板栗、橡子为主的林副产品加工厂1个。

二. 陕西省 安康 白河县 白河木瓜酒

白河木瓜酒是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的。白河木瓜酒是以当地产的上等鲜木瓜为主要原材料,经低温两次发酵酿制而成的果酒,最大限度的吸取和保留了鲜木瓜中的有用成分,使其独具酸涩爽口、醇和甘甜、果香持久之特点。

白河县具有独厚的自然资源----丰富的天然山泉水和纯净的大气环境,所生产的木瓜酒中既有木瓜中人参皂甙的特有功效成分,又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以及多种天然矿物质。

据鉴定,白河木瓜含有17种以上氨基酸和多种营养素,特别富含超氧化歧化酶(SOD)活力极高,是葡萄干得300倍,是目前世界其他水果难以比拟的。

白河县逸酒酒厂是白河县经贸局下属企业白河县酒厂的改制,属个体承包私营企业,主要生产销售“逸牌”木瓜酒和甘蔗酒,生产规模为年产3000吨。自投放市场以来,深受消费者青睐,曾获得多种奖项。2003年7月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认定为“国家质量卫生安全全面达标食品”。目前,百益木瓜酒,在安康市及周边地区已家喻户晓,可谓是“享誉金洲”。

三. 陕西省 安康 白河县 郑家五香豆腐

郑家五香豆腐

郑家五香豆腐。光绪年间,县城下卡子居民郑友仁得祖传卤制五香豆腐干的技术,其创制的豆腐干大小不及半掌,厚仅分许,琥珀色,折而不断,嚼之先咸后甜,满口生香,余味无穷。制作经包、压、卤、“上汗”等12道工序。每两天为一生产周期,为维持门面,仅留小量销本县,其余打包邮寄汉口、老河口、西安、重庆、广元等地的邮购顾主。因有的工序和诀窍秘不传人,时下无人会做,1985年县劳动就业安置部门曾投资开发,未能成功。

四. 陕西省 安康 宁陕县 宁陕大板栗

宁陕大板栗是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的。板栗在陕南秦巴山区各县均产,但尤以宁陕大板栗最为有名,这里的板栗品种优良,素以颗粒饱满、涩皮易剥、甘甜芳香、营养丰富而著称。

板栗在陕南秦巴山区各县均产,但尤以宁陕大板栗最为有名。宁陕大板栗主要产于陕西秦岭山区的宁陕、柞水、长安、丹凤、山阳、宁陕等县。以宁陕县产量最多,质量最佳,故名。久负盛名的"栗乡"陕西宁陕县各地均出大板栗,以石镇和回龙较多。全县板栗栽培面积5万多亩,其中有3万亩板栗林带,年产量80多万公斤。

宁陕大板栗是用家板栗树与野生茅栗树嫁接而成。品种优良,素以颗粒肥大,栗仁丰满,色泽鲜艳,玲珑美观,涩皮易剥,肉质细腻,糯性较强,甘甜芳香,含糖量高,营养丰富而著称于世。生食脆甜,熟食糯香。据林业部1960年考察,在宁陕县梓桥沟发现一棵栗树元老,已200余年,仍健壮旺盛,奉献不已,年产板栗40多公斤。宁陕大板栗,1960年被林业部正式定名为全国优良品种,为众多栗中之佼佼者。1978年,被列入《陕西果树志》;1986年被录入《中国土大全》一书;1992年,还被载入《秦巴山区土特名产》一书。由于它的优良品质,不仅是国内市场上的紧俏商品,也是我省传统的大宗出口土品。世界市场上板栗被誉为"中国甘栗",日本人称为"东方珍珠"。

宁陕大板栗有着丰富的营养。栗仁中含淀粉60%~72.38%,蛋白质5.7%~10.7%,脂肪2%~7.4%,糖分10%~20%,粗纤维2.9%,灰分2.4%,还含有人体必需的钙、铁及多种维生素、脂肪酶等。它所含的维生素C,比柿子高1倍,为花生的1.8倍。兼有,大豆、小麦、大米和薯类的营养,比一般水果营养价值高,可与莲子媲美。在古代,被誉为"树上饭"(即"木本粮食")。板栗鲜食、爆炒、烹煮或制作糕点、罐头、磨粉、酿酒和多种名菜均可,味甘香糯,老少咸宜,尤其对老年人有更明显的滋补效能。

五. 陕西省 安康 紫阳县 酥炕炕

酥炕炕

层层涂拌花椒、盐、油汁,一面撒上芝麻,外炕内烤而成,层层酥脆,层层清香。

六. 陕西省 安康 紫阳县 蒸盆子

蒸盆子

紫阳蒸盆子,最早发源于紫阳县汉王镇,先是汉江艄工歇脚欢聚时的荟菜,后来发展为除夕团圆饭上的压轴菜。紫阳蒸盆子制作颇为讲究,原料须有全鸡(土鸡)、猪蹄、莲菜、红白萝卜、黄花、木耳、香菇、鸡蛋饺子、水发墨鱼及其它干菜,调料油有大茴、草果、桂皮、花椒、干辣椒、食盐等,用盆具盛之,用大锅隔火而蒸,原料和调料分步入盆,时间最少不能低于4小时。这道菜原汁原味,汤醇肉香,色香味俱佳。紫阳蒸盆子,用料之糜费,时间之冗长,程序之繁琐,做工之讲究,稍有差迟则口味大逮,非一般地域所能为,它当之不愧地成为最具特色的紫阳传统大菜。

七. 陕西省 安康 汉滨区 安康窝窝面

以上白面粉为主料,辅以海参、鱿鱼、玉兰片、香菇、猪肚、猪肉、蛋清、鸡肉、淀粉及多种调味品制成。成品面形浑圆,漂浮碗内,汤清味鲜,红绿相映。

八. 陕西省 安康 白河县 皮纸

城关镇:以皮纸、烙花木筷驰名。

九. 陕西省 安康 旬阳县 旬阳拐枣

旬阳拐枣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旬阳拐枣是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的。旬阳拐枣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技术成熟,种植面积大,拐枣原料量大质优,近年来,成为外地客商的抢购农产品,远销南韩、日本等国,拐枣潜在研发价值巨大,市场销路看好。

拐枣学名枳 ,陕南秦巴山区一大,在旬阳主要有红拐枣、绿拐枣、胖娃娃和白拐枣(多为野生)等5种,以胖娃娃和白拐枣两个品种较佳,果大、味好、产量高、耐贮藏。

旬阳拐枣资源丰富,而且产量高、品质优,具有极高的医用价值,其果实、叶子、更梗、种子及根等均可入药,含有18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还富含铁、磷、钙、铜等微量元素和一些生物碱。其果梗可以作为酿酒、制糖的原料,可作香槟、汽酒、汽水等饮料,还可以加工罐头、密饯、果脯、果干等精美食品,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旬阳拐枣适应环境能力强,抗旱、耐寒、耐瘠薄土壤、喜阳光,多生长在海拔1000m以下的沟边、溪边、路旁或较潮湿的山坡丘陵。定植后一般3-5年开花结果,10年左右进入盛果期,一般株产果梗20-30公斤,20年左右每株可产150-200公斤,盛果期较长,一般在30-40年左右。

拐枣是旬阳一大,旬阳拐枣做为抗癌、解酒、护肝、降脂等保健品的主要加工原材料,近年来已发展到2万亩,大量出口韩国、日本、朝鲜等国,已创出特色品牌,在市场上具有很大冲劲。

拐枣在我国栽培利用的历史久远。早在《诗经·小雅》中就有:“南山有枸”的诗句。据《辞源》解释:“枸即枳椇,南山谓之秦岭”。《陆疏》中说:“枸树山木,其状如栌,高大如白杨,枝柯不直,子着枝端,大如指,长数寸,啖之甘美如饴,八九月熟。今官园种之,谓之木蜜”。古语云:“‘枳枸来巢’,言其味甘,故飞鸟慕而巢之”。另据《陕西通志》记述:“华州(即今华县)有万寿果,叶如楸,实稍细于箸头,两头横拐,一名拐枣,紫红色,九月成熟,盖枳棋也”。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都对拐枣有浓厚的兴趣。前苏联一位学者,对拐枣作过不少研究。他认为拐枣在地球上已有500~1000万年的历史,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果树之一。

拐枣的“果实”,其貌不扬,它没有美丽的色泽,也无苗条的外形,而是棕灰色的,像弯弯曲曲的棒状物,有如筷子般粗细。没吃过它的人决不认为它竟可以吃,以至不屑一顾。可是,当你放在嘴里细嚼慢咽后,才觉得它味如枣,甜似蜜,醇香—甘美,真有点像葡萄干呢!令人吃了还想再吃。

地域范围

旬阳拐枣保护区域位于陕西东南旬阳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8°58′-109°48′,北纬32°29′-33°13′,东到蜀河镇兰滩村,南到铜钱关镇铜钱关村,西到桐木镇岔园村,北到仁河口镇王莽山村,涉及城关、构元、棕溪、关口、蜀河、仙河、双河、红军、小河、桐木、仁河口、赵湾、麻坪、甘溪、白柳、吕河、段家河、神河、金寨、石门、铜钱关等21镇305个行政村(居、社区),总保护面积13.1万亩,现有生产面积6万亩,年产量1.21万吨。

十. 陕西省 安康 岚皋县 炕炕馍

炕炕馍又叫芝麻饼,是一种圆形或长方形的烙饼。圆形似满月,叫做圆炕炕,碗口大小,边厚中薄;长形似神牌,叫做长炕炕。炕炕馍上面粘满芝麻,一面有芝麻的叫做“一面麻”;两面有芝麻的称“二面麻”。饼上每隔指许,剁有似断非断的刀印。炕炕馍,营养丰富,不干不硬,不顽不软,脆酥喷香,老少皆宜。盛产汉阴,为安康小吃特色之一。

炕炕馍原名扛炕馍。是炕熟后为远行而准备的一种即食食品,历史上位于川、陕、鄂交界处的陕南交通十分不便,民间商品全靠肩挑背扛,从古都长安运回,往返需数月,途径原始森林秦岭,荒无人烟,气候温差较大,一般食品很难随行。游商家眷为了让常年在外奔波而无法吃上香美可口饭菜的家人在途中平安、吉祥,就采用生长在汉江边小麦面粉、菜籽油和芝麻烙制出粘满芝麻的圆圆大饼,供途中食用。芝麻象征满天的星星,圆形象征团圆,来寄托对家人的思念之情。由于采用天然木炭置于特制瓦片上焙炕而成,且因易于携带,故名炕炕馍。

炕炕馍的做法:炕炕馍做起来并不复杂,主要原料选用汉阴本地的面粉、菜油、芝麻。 面粉用老面发酵,充分揉搓;油酥面用菜油、猪油、碱、五香料等与面粉和就;芝麻用石臼去皮、簸箕去杂糠。制作时切面于案板上,捋成小坨,用木制擀面杖擀成中间薄、四周稍厚的圆形或方形饼坨,涂水沾芝麻后,放入上下两面炭火的铁鏊中烘烤,翻动一两次,至饼面发黄,芝麻起脆香即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