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福建龙海有什么土特产吗 龙海特产十大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福建龙海有什么土特产吗 龙海特产十大排名更新时间:2022-11-26 19:09:52

一.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龙海水仙花

水仙花是龙海市的名优。因龙海隶属漳州,故历来以“漳州水仙花”名世。水仙花、片仔癀、八宝印泥素称漳州“三宝”。它以球大、形美、花多、味香、期长而驰名海内外,素有“天下水仙数漳州”的称誉。水仙花是漳州市花,福建省花;1987年6月入选中国十大名花;产地龙海市九湖镇,于2000年被国家林业部、中国花协评为“中国水仙花之乡”

水仙花别名雅蒜、天葱、丽兰、凌波仙子、洛神、玉清、玉霄、姚女花、女史花等。石蒜科水仙属,多年生宿根草本,地下有鳞茎,叶狭长、丛生。龙海水仙花有两个品系:单瓣花,花被六裂,平展如盘,白色,副冠黄色,盏形,端坐盘中,名“金盏银台”,俗称“酒盏”、“单叶”水仙;复瓣花:花被12裂,花皱团簇,上端素白,下端淡黄,名“玉玲珑”,俗称“百叶”、“千叶”水仙。两种品系均花态俊雅,芬芳馥郁

我国栽培水仙花已有千多年历史,到了宋化已盛极一时,其时龙溪县(龙海县前身)亦已栽培,且为士人所喜爱。南宋间,任过漳州知州的杨万里、朱熹、刘克庄、赵以夫,龙溪县丞徐玑和邑人陈淳(1159~1223)等均有吟咏水仙花的诗词传世。漳州水仙花产地近千年来,集中在圆山东南麓琵琶坂周边地区——九湖镇的蔡坂、洋坪、新塘、下庵、大、小梅溪、田中央等村,近十年来已扩展至本镇其他村和颜厝、榜山、角美、海澄、港尾等乡镇

《广群芳谱》载:“水仙花江南处处皆有之”。何以数百年来,漳州水仙花能异军突起,独享盛名,而他处却湮没无闻?主要得益于龙海花区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花农积累了丰富、独特的栽培经验。水仙花具有秋生长、冬发花,春贮养分,夏季休眠的特性。需要冬季温暖湿润,少霜雪的生长环境。龙海主产地圆山琵琶坂,北有风障,西有疏林,无雪微霜,山泉长流,土壤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虽是冬季,而花田温暖湿润,构成一个得天独厚栽培水仙花的优良环境。更由于龙海花农在世代栽培水仙花过程中,不断积累,研创了“三年复种”和“人工阉割”等独特栽培技术,使花头增大,形态独特。即:用“二年生”鳞茎分蘖的小鳞茎为种子,于每年霜降种下,次年芒种挖起收藏,复种三年,方上市出售;第三年复种前,对经过栽培2年的鳞茎,进行特殊的阉割处理再种下,这种独特栽培方法,打破了植物生长自然规律,培育出的成熟鳞茎(商品球,俗称水仙花头),中间主鳞茎特大,两侧具有一对或二对小鳞茎相连,这种形态在水仙植物中十分罕见,令国内外植物学家和园艺家赞赏称奇

龙海不仙花的品质和产量居全国首位。清末,水仙花的种植面积已达千亩;抗日战争期间,最低年份仅种46亩。解放后至1978年,年种100~400亩(其中1972年仅种70亩),1979年后种植直线上升,1979年超500亩,1981年超千亩,1986年超2000亩,1999年后达万亩,产花头4000万粒,创值达亿元

龙海出产的水仙花,历来是主要的花卉出口商品,给产区带来较高经济效益。明隆庆三年(1569年),水仙花作为商品从海澄月港输出国外。清乾隆版《龙溪县志》、《漳州府志》载:“闽中水仙,以龙溪为第一,栽其根至吴越,冬发花,时人争购之。”厦门海关年度贸易报告中有水仙花出口的记录:清同治三年(1864)水仙花球输出口值(包括内销,下同)2800银元,宣统三年(1911)出口增加到386.729万粒,价值为45353海关两。据龙溪县建设科民国二十三年四月农村调查统计,“水仙花年产5万担,350万粒,价值40万元。由石码运往厦门分销上海、广东、香港、美洲等地,其输出口岸以苏(上海)、粤为最多,而货价以英、美各埠为最佳。”民国二十一年,本籍商人陈润生、林主达在香港设行经营漳州水仙花,以“宜春”为商标注册登记,赢得顾客信赖,此后,“宜春水仙”驰名中外。建国后,1956年恢复出口,1956~1976年,年均外销在20~30万粒左右;80年代初,年输出量在60万粒左右,1987年外销达300多万粒,1999年,出口创汇达3500万港元

龙海水仙花具有主鳞茎肥硕,侧鳞茎匀称,箭多花繁(每鳞茎能抽花5~9箭,多的达15箭,每箭开花5~11朵,是世界公认的多花水仙),色美香郁,优雅多姿的特点,为水仙花爱好者“据形授意”雕刻培育各种水仙雕刻造型盆景,提供理想花头。漳州水仙花雕刻技艺,在清代已闻名国内外。水仙雕刻分为动物、植物、人物形态以及风景、器具等九大类百余种造型。千姿百态,维妙维肖,妙趣横生。近30年来,漳州花农和广大水仙花雕刻爱好者,继承民间传统技艺,并通过举办花展、竞赛评比、不断提高、创新,创造出不少造型,先后在香港、澳门、新加坡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举办花展,受到人们赞赏,提高了水仙花观赏价值。
水仙花素洁清雅,超凡大群,她那“含香体素欲倾城”的香姿,“不许淤泥侵皓素”的品格,“不怕晓寒侵”精神和只凭一勺水,到处生根发芽,迎春开放,而深受人们喜爱,视为吉祥如意、和平友好的象征,千家万户不可或缺的“岁朝清供”的珍品。难怪清朝康熙皇帝也不禁赋诗称赞曰:翠帔缃冠白玉珈,清姿终不污泥沙。骚人空自吟芳芷,未识凌波第一花

1959年开始,漳州水仙花,登上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的厅堂茶几,成为国家大型庆典活动、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的迎春花、迎宾花。改革开放以来,漳州、龙海通过花展、花节、新闻传播等形式,使漳州水仙更加四海驰名。1981年5月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到龙海摄制《凌波仙子》纪录片,在全国播映;同年冬,龙海县首次在香港海洋公园、北京北海公园同时举办福建漳州水仙花展,向广大水仙花爱好者展视和传播水仙花雕刻造型艺术,被誉为“有性命的艺术珍品”,轰动京港,盛况空前,蔡坂花农张北山大展览现场和香港电视台表演水仙花雕刻技艺,被香港多家报刊誉为水仙花雕刻大师。1985年中国南极考察队携带的漳州水仙花,在南极中国城站,傲然盛放、飘芳吐艳。1990年漳州举办水仙花雕刻艺术大奖赛,参赛展品1500件。同年,中国邮票发行公司设计师万维生为漳州创作T147《水仙花》纪念邮票5枚发行全国。1991年1月,中国花卉协会,国家旅游局、漳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漳州·中国水仙花节”。2002年漳州水仙花获福建省首批通过“原产地标记”注册产品。2002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五套人民币“五角硬币”上雕镂有水仙花,“5元纸币”防伪标志中有水仙花水印。( 龙海)

二.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闽南火鸡

【中心产区】 福建龙海、云霄、漳浦、晋江、南安、泉州等地

【主要分布区】 福建龙溪、晋江、浦田等地区的部分县及厦门市郊

闽南火鸡与国外火鸡的体型基本相似,身躯呈纺梭型。头部和颈上部几乎无毛或长些细毛,喙微弯曲。尖端角质呈黄色,基部为深咖啡色。眼圆,眼结膜棕色,瞳孔黑色,耳圆,周围有密集的细毛,无耳廓。颈细而直,体躯长,胸深宽、丰满,龙骨长而平直,脚长而粗壮,有的呈黑略带玫瑰色,有的为灰黑或灰红色。尾羽发达,状似倒三角形,末端平整;皮肤为淡红色或淡黄色。羽毛以青铜色最多,羽尾端有白色条纹,黑白杂花次之,浅黑色和白色的最少。成年公火鸡额部,耳根后和咽下方长有珊瑚状肉瘤,其颜色随性情的变化,而出现红、紫、青、绿、黄、白、蓝等色。

【体型】 身躯呈纺梭型。颈细而直,体躯长,丰满,龙骨长而平直,脚长而粗壮。

【羽毛及羽色】 头部和颈上部几乎无毛或长些细毛,尾羽发达,状似倒三角形。羽毛以青铜色最多,羽尾端有白色条纹,黑白杂花次之,浅黑色和白色的最少。

【肤色】 皮肤为淡红色或淡黄色

【头型】 喙微弯曲,眼圆,眼结膜棕色,瞳孔黑色,耳圆,无耳廓

【胫趾爪蹼特征】 脚长且粗壮,有的呈黑略带玫瑰色,有的为灰黑或灰红色

产肉多,肉质好,肉质性温,对气虚、脾冷有壮补功效;常食火鸡肉和蛋,可以治疗胃病。今后应在现有原种场的基础上,加强选育和扩大良种,并对三种不同羽毛颜色的火鸡性能,加以观察,找出各自特点,以便在提高各自性能的同时,建立品系生产商品化火鸡。

三. 福建省 龙岩 连城 包粄

【包粄】亦可称为客家饺子,具体做法和饺子无异,只是外皮不同。这个我好像也没吃过,可能因为方言和书面语不同吧,我都不知道包粄对应的方言是什么。

四. 福建省 宁德 福鼎 红龟

红龟

红龟是福鼎小吃。

做法:皮用蒸熟的糯米粉和入红色食用染料,搓揉而成,红龟的馅是用晒干炒熟的豌豆粉(加少许面粉)和着红糖蒸熟后搓成团状,然后又搓成长条状,最后用刀切成一粒粒,搓成圆状充馅,将皮和馅包好后,重新搓圆。放入用柚木制刻成的模具中,印压成“龟”形后,用蒸笼蒸熟,用柚叶作垫底,摆在竹蔑上,晾干即成。

五. 福建省 三明 大田 花茶

花茶

花茶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放肆情人。它由洛神,橘橙,玫瑰果,苹果肉等干果调配而成,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口味酸甜是女士饮用的首选花茶!

六. 福建省 泉州 安溪 佛手

佛手,又名香橼、雪梨。相传为清康熙二十九年(0690年),安溪金榜骑虎岩的一位老和尚,用茶树枝条嫁接在香橼上而得(见庄灿彰《安溪茶业调查》)。康熙四十三年(1705年),传入永春达埔狮峰村。制乌龙茶,茶条紧结、肥壮、卷曲呈豪干状,色泽砂绿乌润,香高味浓,汤色橙黄清澈,叶底黄绿明亮,独具风格;制红茶,汤色红浓,叶底红亮,品质甚佳。1996年,佛手被定为福建省茶树良种。现安溪县栽培较少,主产区为永春县,闽中、闽东、闽北有小量引种。( 安溪县)

七. 福建省 泉州 金门 贡糖

贡糖是另一项著名的金门,以花生和糖合制,吃起来香脆可口,是十分受欢迎的精致点心。( 金门县)

八.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正忠信”菜刀

“正忠信”菜刀系产自龙海石码名牌老字号“正忠信”铁铺。《龙海县二轻工业志》记载:“公元1855年(清咸丰五年)永定人郑文信及其子郑磷盛来码创办铁器名牌‘正忠信’,亦有出口。”“正忠信”铁器第四代继承人郑长松、又名郑一拍,号桂记,祖籍福建永定高陂。从小跟随祖父以打铁为生,他不仅继承其祖传的秘笈:即刀类利器采用渗包优质钢料淬火等工艺技术,而且青出于蓝胜于蓝。手艺高超。他生产的刀娄利器、木作工具、刀刃锋利,钢质优良,易磨不易钝。其中尤以菜刀享有盛名,其产品除销售本地区外,还远销南洋等地。凡是购买“正忠信”刀类铁器的,遇有质量问题的,均可包修、包换、包退,做到童叟无欺,由于其诚守信誉,“正忠信”铁铺——石码镇打索街75号和“正忠信”菜刀一样闻名遐迩
1963年,郑长松制作的刀类,经龙海县手联社推荐到福州参加省同行业比赛,其中“正忠信”菜刀经现场裁纸,砍断元钢条等试验,不缺口,不卷刃,且具咀薄锋利,易磨不易钝等特点,被评为全省第一名;“正忠信”斧、凿获全省第三名。郑长松生产的“正忠信”刀类产品,历来深受广大用户的依赖,销路一直见好
文化大革命期间,“正忠信”名牌字号停用。1977年恢复使用“正忠信”名牌刀具老字号,并交由第五代传人郑长松后代郑川泉继承掌门,但终因不锈钢厨刀具的兴起和木工机械的普及而逐步退出市场。( 龙海)

九. 福建省 南平 邵武 包糍

春社,邵武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包“社糍”,又名“包糍”,状似水饺,包馅所用之皮不是用面粉做成的,而是用大米和“水曲”做成的。
具体做法:取粳米,籼米按一定比例混合浸泡,再参入大量野外摘来的一种叫做"水曲"的小草(学名:鼠麴草)墨浆。浆磨好后,入锅熬至半熟起锅,再案板上搓揉成质地均匀的米团,之后将大米浆团分成若干个鹌鹑蛋大小的小米浆团,捏成薄皮,包上馅,上笼屉熟后便可以食用,故又称其为“米饺”。春社这天的包糍馅是非常讲究的,要用上好的冬笋,熏肉,熏豆干,芋头,香菇,薤(又名:荞头)等做馅,蒸出来的包糍,油而不腻,一口下去,汁会沿着嘴角流出来,两人食欲大开。
包糍不仅味美,色如碧玉,而且还是一道药膳。因为米浆里添加的“水曲”,甘平无毒,功能艰危和中,祛痰止咳,饼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包糍还有一种作用:春社吃了“包糍”,竹笋称为“春笋”,不可乱挖;再社日之前竹笋称为冬笋,大家可以挖,这无形中保护了毛竹的生长繁衍。
吃包糍这一风俗一直保留下来,至今只要再邵武就能天天吃到包糍。

十.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龙海白礁牡蛎

龙海白礁牡蛎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