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甘肃张掖临泽特产 张掖特产有哪些能带走的东西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甘肃张掖临泽特产 张掖特产有哪些能带走的东西更新时间:2022-11-11 06:55:54

一. 甘肃省 张掖 临泽 鸡肉卷子

鸡肉卷子

用加盐的低温水和面,反复用力揉按,待面变软时,切搓成圆条,抹上清油,一层一层码在器皿内。下锅时,用两手掌对搓,循环移动,使面变得浑圆细长。因为和鸡肠子相似,故名。

二. 甘肃省 武威 天祝 萝卜

武威名特蔬菜之一,叶色深绿,肉质根长25-26厘米,横径5-6厘米,呈长圆柱形,地上部分占全长的3/4,单株重500克左右,皮色深绿,肉质翠绿,生食脆甜多汁,并稍有香辣味,耐贮藏。经过一段时间贮藏后风味更加。( 武威)

三. 甘肃省 张掖 甘州区 甘州搓鱼子

甘州搓鱼子是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的特色小吃。搓鱼子是当地人的叫法,是搓鱼面的俗称,搓鱼子的原料主要是面粉,有小麦面、青稞面、荞麦面等,可以分别来和面搓,也可以将两三种面粉混合在一起,搓出各种风味的面鱼。

甘州饮食以面食为主,内容非常丰富——拉条子、揪片子、炮仗子、鸡肠子、搓鱼子、毛耳子、香头子、面蛋子、油饼子、烧壳子、喜馍馍、酿皮子、小饭、臊面、糊博、……少说也有几十种吧。

在这成员众多的面食大家族中,搓鱼子便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一员,它不但极富个性特色,而且兼具其他面食的优点,因此深得人们的喜爱。

搓鱼子的原料主要是面粉,有小麦面、青稞面、荞麦面等,可以分别来和面搓,也可以将两三种面粉混合在一起,搓出各种风味的面鱼。搓鱼子的做工比较简单,用盐水将面粉和成软硬适宜的面团,将面团用擀面杖擀成约半厘米厚的面张子,再将面张子切成四棱面条,用手在面板上将面条子分段搓成约一寸长、两头尖的面鱼,用水煮熟即可食用——搓鱼子大概因此而得名。搓鱼子的劲道、滑溜,也许都是搓出来的。

搓鱼子确实好吃。既可以充饥,又可以解馋,还经得起品味。只要喜欢面食的人,没有不喜欢搓鱼子的。搓鱼子既属大众食品,又能登大雅之堂,即使在招待贵宾的酒席上,上一小碗搓鱼子,也是锦上添花,绝没有谁会觉得不妥。

搓鱼子的吃法很多,可以汤吃,也可以干食。汤吃时就跟面条差不多,在开水中下入搓鱼子煮熟,调入家常用调料和韭菜、白菜、香菜等绿菜即可食用。干食时,将搓鱼子煮熟,将水控干,拌入绿菜,调上香醋、油辣子、芥末、蒜泥、葱韭等佐料即可食用。如果拌以乡下特有的油菜、黄花子、曲曲菜等家常菜,食之,味道更佳,只要是吃了的客人,无不赞美一番。

甘州城里的搓鱼子店很多,遍布于大街小巷,只要想吃,走不了几步就能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搓鱼子。有几家店铺生意火爆,顾客盈门,大多都是回头客。

四. 甘肃省 武威 天祝 甘肃羊肚菌

采自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林海之中,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抗衰美容、益智等功能。


食用方法:用温水泡15分钟,掐掉根部,然后漂洗干净,炒、炖、烧汤均可,配鸡汤最佳。


五. 甘肃省 武威 民勤 扇子

扇子

在甘肃省民勤县,每年的端阳节,家家户户都要蒸做这种叫“扇子”的面食。从外观看,它酷似人们常见的扇子。

和中国其他地方的人们在端阳节吃粽子、戴香袋、系五彩绳、喝-酒、插杨柳枝、赛龙舟一样,民勤扇子的来历,有其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渊源。据史料记载,今天民勤的大部分户族,是明代洪武至成化时期从浙江宁波和江南应天府迁徙到民勤的。当时的明朝政府实行军屯战略,这些南方的军卒,便在民勤定居下来,成为民勤最早的屯田移民。有了移民,就有了移民文化。因为移民迁出地的习俗会随着移民传播到迁入地,并受当地原有习俗文化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进而与当地习俗文化融和,形成介于南北之间的一种新的文化品种。移民文化便应运而生。一种民俗、一个建筑甚至一首歌谣都会成为这种文化的载体,“扇子”也不例外。调查得知,在浙江宁波一带,自古就有在端阳节“发庚贴”、“送扇”的习俗,如是某家在年内要娶媳妇,就要在端阳节这一天发庚贴;如遇女儿出嫁后的第一个端阳节,则娘家父母兄弟,要向女婿家送去扇子、手巾、麦饼之类的礼物。扇子按性别和身份分出等级,送女儿、婆母、姑嫂的是制作精致的细竹扇;送公公、阿伯、女婿的是大芭蕉扇;送给小叔的就是一把纸折扇了。也有未婚青年男子,在端阳节这天把扇子送给自己的意中人。由此可见,扇子承载着一种美好的愿望和祝福。

最初的民勤移民,保留着这种风俗习惯。但是,民勤不象江南水乡,盛产竹子和芭蕉。没有竹扇和芭蕉扇,就创造出了面扇,在遄阳节这一天,相互向亲人们赠送。

民勤扇子一般在端阳节前三四天蒸做。蒸做前,选用民勤优质面粉做成发面,经多次兑入面粉后,擀成约半寸厚的面层,将研细成团的姜黄、玫瑰、薄荷、胡麻涂抹于面层,三、四层叠加在一起,做成大小匀称的扇形,手巧的家底主妇,还要在最上面造型,并用红花颜料进行点缀,然后盛放在木制蒸板上,进入大铁锅蒸熟。扇子出锅后,稍加晒晾即可。看时红星闪烁白面之上,令人赏心悦目,吃来美味绘萃面层之中,顿沉清香涌口。若有亲人在端阳节出门在外,不能吃到扇子,家中的亲人便会将扇子晾干,等外出的亲人回家时品尝,扇子历久弥香。

民勤扇子,西北沙漠地区独具特色的一种面食,它连接着一个地方的昨天和今天,也代表着一个地方的民俗和风情。

六. 甘肃省 张掖 高台县 灰豆汤

灰豆汤是用麻色豌豆制成的独特食品。其方法是先将圆豆子洗净,在铁锅中熬至半熟,再加水入砂锅中,置食用碱、红枣等调料,小火煮成稀糊,吃时加入白糖,别具风味,备受群众欢迎。兰州杜维成师傅继承灰豆名家马有创制的灰豆汤制做技艺,制做的灰豆汤风味独特,1989年被甘肃省商业厅授予杜维成以“金城灰豆王”称号。杜维成灰豆汤豆绵汤糊,枣甜味香,富含营养,价格便宜,闻名金城,夏日冷饮可以祛暑,冬日热食可以滋补。

七. 甘肃省 张掖 临泽 圣泽牌红枣枸杞汁

圣泽牌红枣枸杞汁

“圣泽”牌红枣枸杞汁饮料,年产5000吨,以临泽优质小枣

、宁夏枸杞等为主要原料,经现代科学配方精制而成。“圣泽”牌红枣枸杞汁富含红枣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C等,特别是小枣中富含的“环磷酸腺苷”对癌细胞有破坏作用,“卢丁”有治疗高血压的功效。加之枸杞的多糖对淋巴细胞有选择-理作用和

免疫调节功能,是目前众多饮品中的佼佼者。常饮“圣泽”牌红枣枸杞汁可安神、养气、平胃...

八. 甘肃省 张掖 山丹县 张掖黄酒

张掖黄酒在张掖是祭祀、婚丧的必备之物,如民间儿女结婚,父母给他(她)酿酒一罐,到时候用来待客。 张掖的黄酒历史悠久,很早以前当地先民就开始采药曲。后以高梁青棵大麦为酒基,糯米为引料,选用当归、桅甘、陈皮、红花等数十种名贵中药,加大麦制曲,精工酿造而成,是低糖分、营养丰富的饮料,人体必不可少的十七种氨基酸含量丰富。

九. 甘肃省 定西 渭源县 甘肃洮砚石

渭源县

峡城乡:为甘肃洮砚石产地。

十. 甘肃省 武威 河西猪

河西猪以产在甘肃河西而得名。河西猪主要分布于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三个地区和20个县市的农业区与浅山区。

生长环境:河西走廊自古是“丝绸之路”的通道和重要的农业基地。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多风沙、日照强,蒸发强烈,种植业靠积雪储水灌溉,所有这些自然生态特征,是造成河西猪明显区别于甘肃其他地方品种猪的重要因素。本产区除农作物外,还种植甜菜、胡萝卜、苜蓿、草木樨和箭舌豌豆等饲料作物。

外貌特征:河西猪种有大型、小型之分。大型猪60年代已绝种。小型猪以体型小、结构紧凑、皮薄、骨细、外形清秀为特点。颈长而单薄,鬐甲明显突起,背窄胸浅,背凹,肋骨弓圆,腹大下垂,臀部倾斜,后肢较前肢高,体型略呈前小后大的梯形。皮薄而有弹性,全身无皱褶。毛色沿祁连山地的猪多为黑色,川地灌区多饲养黑白花猪,亦有棕色猪,各种毛色多具有不完整的六白。除六白特征外,额部着生一丛白毛,称“玉顶”。唇端多为粉白色,称“粉嘴”。颈部和背部粗毛间有卷曲绒毛,夏秋脱落,初冬复生。头轻,嘴直呈楔形,额部仅有两条不清晰的纵形皱纹,鼻梁横纹不明显,耳小下垂,两耳距宽,耳根硬,耳短于嘴5~6厘米,长者与嘴端齐。背腰凹陷,腹大小垂,腹部皮肤紧凑,06对,亦有7~8对者。0细长,排列整齐,较纤弱。前肢端正,后肢软弱呈刀状,多卧系,是一个血统来源复杂的小型地方品种。

品种性能:河西猪属我国地方猪品种,中体格、体重较小,成年公猪最大体重104公斤,成年母猪平均体重82公斤。性成熟早,公猪3~4月龄开始配种,母猪4~5月龄开始配种,母猪可利用10年以上,一般正常繁殖年龄1~5岁,产8胎,产仔数一般10~14头,最少5头,最多27头。平均产仔数11.71头,育成率89.63%。河西猪在农村肥育,主要用糠麸饲料。10月龄活重50~60公斤;两年活重可达120~180公斤,用较好的饲料肥育,增重速度较快。8月龄为适宜的屠宰期(12月龄屠宰较为经济),屠宰率较低,活重70公斤时屠宰率为62.87%。肉红色,肉质细嫩,呈大理石结构,口味佳美,皮薄骨轻。母猪护仔强,耐粗性差,挑剔饲料,喜食精细的各种熟食,不喜食青绿饲料。河西一带引进的苏白、长白、巴克夏和内-四个品种与河西猪杂交效果好。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