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延安值得带回家的特产 延安特产回家必买清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延安值得带回家的特产 延安特产回家必买清单更新时间:2022-11-25 13:53:04

一. 陕西省 延安 宜川县 库勒

库勒又叫洋芋擦擦。先将土豆用擦子擦成寸长的薄片,拌入花椒、葱丝、姜粉、盐末等,同面粉搅匀上笼蒸熟。食用时,盛入大碗,调入蒜泥、辣面、酱、醋、葱油或香油。若用炒锅快火炒出,其味更佳。若将洋芋换成洋槐花、榆钱、茵陈,则另是一番风味。

信息来源:宜川县政府网

二. 陕西省 延安 甘泉县 甘泉豆腐

甘泉豆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甘泉豆腐和豆腐干,以前采用一般大豆制作,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采用延安市出名的名贵大豆双青豆(绿滚豆)制作。大豆原产中国,栽培历史在五千年以上。《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说:“大豆在豆类作物中蛋白质含量居首位,其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还有维生素A、B、C、D,并富含可食用的油脂,故为重要的蛋白质和油料作物。大豆含蛋白质36~42%,油脂16~20%,用大豆制成的豆腐、豆芽和酱油是中国极普遍的副食品。一般大豆俗称黄豆,呈绿色的不多,双青豆是从包皮到豆粒本身都呈绿色的一种大豆,十分名贵。大豆营养丰富,双青豆的品质更为优良,它的罕见更加使人珍贵,它的外观更加令人信服为绿色食品。

甘泉豆腐产地范围为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下寺湾镇、道镇、石门镇、桥镇乡、劳山乡、美水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三. 陕西省 延安 安塞区 安塞山地苹果

安塞山地苹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日前,安塞山地苹果顺利通过审查,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是继“安塞小米”之后,该县获得的又一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陕西省安塞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山地苹果种植历史悠久,是全国苹果产区中符合最佳适宜区7项气候指标的苹果最佳适生区。早在2005年西安国际果品年会上,安塞县参展的秦冠、富士苹果获全省联评一、二等奖,在杨凌农博会上安塞生产的富士苹果荣获后稷奖。2007年,安塞被确定为陕西省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县。2011年,安塞县通过了5000亩有机苹果生产基地认证。

截至2012年底,该县苹果栽植面积累计达到37.5万亩,覆盖156个村,涉及果农21240户,86500人,形成了四个山地苹果种植专业乡镇,29个山地苹果专业种植村。去年全县农民人均苹果种植面积达2.56亩,苹果产量达8万吨,实现产值3.2亿元,农民人均苹果收入达2440元。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可以大大提高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价格水平。安塞县果业局局长刘浩说,安塞山地苹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将如虎添翼,市场前景必将一片光明。

四. 陕西省 延安 黄龙县 黄龙玉米

黄龙玉米以色泽艳、品质优、口感好、产量高而著称,曾荣获农业部玉米丰产奖和省玉米高产开发一等奖,2006年度荣获省玉米丰产竞赛优胜奖。黄龙玉米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有成功的栽培经验,农民有强烈的种植愿望,玉米产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全县森林茂密,水草丰盛,有深厚的土层和肥沃的土壤,充足的光照和充沛的降水,丰富的热量资源和较大的昼夜温差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还有一整套成熟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这些都为黄龙玉米的高产稳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五. 陕西省 延安 宜川县 壶口酥梨

壶口酥梨是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镇的。宜川壶口酥梨以其果面洁净清雅,色泽丽黄金亮,皮薄质细味甜,丰满多汁酥脆,润肺清热解毒等特点,在陕西省水果评优中,多次获“省优质水果奖”,深受消费者喜爱。

壶口酥梨,又名砀山梨,是从安徽砀山引进壶口的,由于受壶口特殊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其品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时称壶口梨。随着管理的科学化,壶口梨越来越呈现出果色亮丽、果皮细嫩、果肉酥脆、汁多味甜等优点,取名壶口酥梨。

宜川壶口酥梨栽培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壶口乡、高柏乡、丹州镇和0镇。栽植面积已达2.5万亩。

壶口酥梨经陕西省果树研究会多年跟踪鉴定,被鉴定为唯一没有“石芯细胞”的梨中极品。壶口酥梨以其美丽的外观、极高的含糖量、细腻的果质、酥脆的口感,赢得了专家的认可和广大客商的青睐。

六. 陕西省 延安 富县 富县玉米

陕北富县,古称鄜州。自古素有“五谷杂粮遍地有。九州不收鄜州收”,曾经是真罗战役所在地,葫芦河川直罗镇素有“塞上小江南”、“陕北小关中”之美誉。平坦的五栺塬,宽阔的两河川,葱笼的子午岭,把宜人的气候,丰厚的资源,交织成一幅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赐给了勤劳智慧的富县人民。



玉米别名蜀黍、玉蜀黍、包谷、包米、棒子、珍珠米等,是许多人喜爱的食物。陕北玉米因为它含有许多淀粉,热量较一般蔬菜高,因此在营养学上,玉米被归类为主食类。



中医认为,玉米性平味甘,有开胃、健脾、除湿、利尿等作用,主治腹泻、消化不良、水肿等。



在所有主食中,玉米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最高的。

七. 陕西省 延安 宜川县 宜川苹果

起步于1984年,主产于丹州镇、秋林镇、牛家佃乡、交里乡、云岩镇、新市河乡、阁楼镇等乡镇。全县从事苹果生产的农户达19779户,占总农户的80%以上。近年来,随着“四项”关键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宜川苹果、质量、效益和知名度不断提高。截止2004年底,栽植面积已达到20.07万亩,其中红富士14.8513万亩;秦冠3.1577万亩,嘎拉3466.9亩,新红星3926.8亩,挂果总面积8万亩。5万亩绿色基地已通过中国绿色食品认证中心认证。2004年苹果总产量72431吨,产值达7560万元,农民人均苹果收入700多元。由于宜川地处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海拨高,所产苹果个大、色艳、质脆、味浓、无污染、耐贮藏,在省市果品评优会上先后有14个品种38次获奖,其中红富士苹果先后获中国第二届杨凌博览会后稷金像奖、2001年省优质水果奖等多个奖项。97年宜川被陕西省列为27个基地县之一。

八. 陕西省 延安 子长县 子长苹果

子长苹果是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的。子长县被评为“陕西省优质苹果基地县”,山地苹果已成为子长农民增收致富的高效产业、朝阳产业,全县苹果产业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

2013年,子长县抓住全市“苹果北扩”战略机遇,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的发展思路,采取“政府引导,群众互转,分包到户,一包不变”的方法,流转土地8000亩,新栽山地苹果2万亩,全县苹果面积达到15.3万亩。山地苹果已成为子长农民增收致富的高效产业和朝阳产业。

九. 陕西省 延安 宜川县 宜川柿子

宜川柿子是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的。宜川柿子以其个大、色艳、含糖高而声名远扬,宜川柿饼更是远销全国各地。

宜川柿子主产于寿峰乡、集义镇和秋林镇。深秋时节宜川县集义镇、寿峰乡、壶口乡等乡镇山下山上,房前屋后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成熟的柿子,远远望去是一片火红,红的诱人,红的透明,红出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山里独特的气候,洁净的自然环境,使得柿子不但清甜味美,而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极具营养价值。

十. 陕西省 延安 黄陵县 黄黄馍

黄黄馍是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的特色小吃。黄黄馍质酥味美,香醇可口,上面布满芝麻大小的窝窝,浸着一汪食用油,正放恰似一只精美的小船,斜放像一轮下弦月,闻着香,看着嫩,吃着甜。

黄黄馍:简称黄黄,因其成品色黄而得名。主要原料为硬糜子面粉。它的制作程序为先碾、后发、再摊,即用锅烧适量的水,水开后,将碾好的硬糜面,取出一份用凉水搅拌成一小盆糊状,倒入开水锅中,煎煮几分钟,再将一部分糜面逐渐撒向锅中,边撒边搅,使其成为稠粥状,碉煮再搅,约40分钟,出锅,稍凉后与其余硬糜面和成面团,置于盆内盖严。放于热炕或微火锅内发酵6小时左右,待嗅而香,食用略甜时,另取一盆,将发酵好的面团挖出一块,放入盆中,倒进水加上酵母和水配成糊状,之后盖好面盆,放热处再次发酵30分钟左右,以面糊出现小泡为宜,即可摊烙。

黄黄馈的摊烙器具为特粉的摊锅,俗称黄黄鏊,鏊为圆形,直径15—20厘米不等,中间略凸,上有盖,下有高约6厘米的三足支撑。摊烙时,将鏊用砖垫高,下烧柴火,给鏊内擦上油,以免粘鏊,用饭勺将二次发酵好的面糊舀起,从鏊中间倒入,面糊由中间流向四周,盖好鏊盖,约4—5分钟,听到鏊内有蒸汽水的“哧啦”声响,便可揭鳌盖,有锅铲至中间时折合为双层半圆形,铲出即成。一般制作时,总是架起三至五个鏊同时进行。

黄黄馍质酥味美,香醇可口,上面布满芝麻大小的窝窝,浸着一汪食用油,正放恰似一只精美的小船,斜放像一轮下弦月,闻着香,看着嫩,吃着甜。由于从中间折叠为两层,便于夹肉、蛋、菜等各种菜肴,渗入不同味道,因而赢得了人们青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