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宝鸡西山有什么特产 宝鸡有什么特产送人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宝鸡西山有什么特产 宝鸡有什么特产送人更新时间:2022-10-23 01:54:17

一. 陕西省 宝鸡 凤县 干脚棒

冬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凤县的乡民家家户户杀猪宰羊,一头整猪做肉臊子,卤肉(主要是下水和耳朵),剩下的就会挂腊肉,尤其是把整个猪腿挂成腊肉。等到贵客临门,就会用它来做一道地地道道的凤县名菜——“干脚(jue)棒(bang)”。



先把干豆角用水泡发,接着把挂好的腊肉猪腿放在开水锅里煮一小会。再将猪腿切成大块,放在油锅里炒一下,然后放一些干豆角,配上葱、姜、蒜、酱油、干辣椒,放水用小火焖。水不要放太多适量。最后放味精就行了,这道大菜肥而不腻,就是一个字——香!

二. 陕西省 宝鸡 凤翔 凤翔苹果

凤翔苹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凤翔苹果是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的。凤翔苹果品种以嘎拉、玉华富士、礼泉富士为主,果个大,果形高桩、周正,着色艳丽,果皮光洁,酸甜适口、清香独特、皮薄水多。现有雍州、曹儒、雍翔红、慧福瑞4个品牌。

凤翔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塬西部,海拔780-1200米,土层深80-200米,土壤PH值为7.8,气候属暧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622.3毫米,年平均气温11.3℃,年最低气温-14 .3 ℃,6-8月平均气温22.6℃,8-10月昼夜温差13.4℃。

凤翔县苹果规模化栽植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全县苹果面积稳定增加。2008年,凤翔苹果产业步入了新的发展历程,农业部在凤翔组织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现场观摩,标志着凤翔矮化苹果生产技术取得巨大成功,并在全国推广。目前,凤翔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矮化苹果生产县和陕西省优质苹果基地县,果区已全部列入国家原产地域保护,5万亩苹果通过了绿色果品基地认证,所产苹果先后17 次荣获国家金奖和“国家部优”、“省优”产品奖,现有雍州、曹儒、雍翔红、慧福瑞4个品牌。

凤翔苹果以嘎拉、玉华富士、礼泉富士为主,采用矮化栽培,成熟期主要集中在中秋节、国庆节前后。果个大,果形高桩、周正,横径70~95毫米,平均单果重293.5克,着色艳丽,果皮光洁。可溶性固形物13.4%,果形指数0.87,硬度7.4公斤/平方厘米,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抑制率59.5%。酸甜适口、清香独特、皮薄水多。

2013年全县苹果总面积17万亩,总产量24万吨,早中晚熟比为20:20:60,成熟期,主产镇有范家寨镇、糜杆桥镇、田家庄镇、横水镇、彪角镇等。凤翔苹果主要销往四川、重庆、北京、上海、广东、浙江、黑龙江等省市,出口到东欧、东南亚国家。

三. 陕西省 宝鸡 千阳县 高崖核桃

高崖核桃是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高崖镇的。高崖镇出产的核桃壳薄、仁白、肉厚、后味香甜,受到来往客商的一致赞誉。

高崖镇地理位置偏僻,辖区内山大沟深,气候恶劣,但却比较适宜核桃种植,镇党委为将不受人待见的“绿蛋蛋”变成农民致富增收的“金蛋蛋”,依托市场需求,将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高崖镇党委坚持走“产业生态化”路子,自2005年开始大面积种植核桃,将核桃产业发展纳入产业发展规划,镇党委加大投入力度,制定奖励政策,大力扶持核桃产业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高崖镇核桃面积已达到26000亩,建成新品种核桃精品示范园5处,新栽新品种核桃2000亩,低产低效改造3000亩。建立核桃烘干基地3处,引进核桃烘干设备3套。

四. 陕西省 宝鸡 岐山 岐山酥饺

岐山酥饺

原料配方

面粉500克猪油175克莲蓉馅150克熟面粉25克白糖100克香油25克熟芝麻50克花椒面精盐红色素少许

制作方法

1.把熟面粉、糖、芝麻、香油、精盐、花椒面拌匀成椒盐馅。

2.把250克面粉倒在案板上,加125克猪油拌匀,拌成干油酥。

3.把剩余的250克面粉加50克猪油和110克温水,和成水油酥,揉匀,饧10分钟。

4.把干油酥和水油酥分成两等份,把其中一块水油酥加少量的红色素揉成面团(呈粉红色),再把两块干油酥分别包入两块水油酥内,稍按,擀成长方形薄片(约3毫米厚),从上向下卷起,卷到头后用水粘住,呈筒形状。再分成每个12.5克的面剂,把小剂按扁成皮,粉红色剂皮,打入莲茸馅,包成饺子形状;白色剂皮打入椒盐馅也包成饺子形状。把两色饺子并在一起,边缘锁上花边即成生坯。

5.把油烧至六成热时,把生坯下锅炸制,待酥饺鼓起浮出油面时即熟。取出沥干油,码于盘内。

产品特点色彩美观,香甜各异。

五. 陕西省 宝鸡 陇县 陇县沙棘

陇县沙棘是陕西省宝鸡市陇县的。沙棘果实含大量的维生素c,被称为Vc之王,其果汁为上等饮料。陇县沙棘资源遍及境内南北山区,年产量在200万公斤以上。

陇县境内关山、千山山区气候、土壤条件极为适宜沙棘生产,全县现有野生沙棘3883公顷,其中达到一、二级覆盖度的占40%,年产鲜果1500吨。全县可用于发展沙棘的耕地和荒山荒坡近2万公顷,建设大规模沙棘基地条件优越。

沙棘生长环境符合“绿色食品”的生态要求,沙棘饮料属保健型饮料,适应了饮料无污染、低糖、高营养的发展趋势。沙棘油、沙棘果内是重要的药用原料,加工开发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六. 陕西省 宝鸡 凤县 凤县窝窝菜

凤县窝窝菜

这种菜是怎么做的呢?方法很简单:冬日里,把整朵白菜或包包菜淘洗干净,并在开水锅里翻两过后,捞出;在干净缸里撒一层凤县特有的大红袍花椒,然后摆放一层白菜或包包菜,然后再撒上一层花椒和生姜片,依次摆放,再倒入少许生凉水,漫过缸内的菜,最后把一块大石压在缸内,防止白菜或包包菜漂起。隔约两三天翻搅一次,菜味变酸后,方可食用。但须注意:切忌混入带油腻的餐具,如铁勺、筷子等,以免变质。

七. 河北省 邯郸 武安 西山椒(武安)

产地:中国河北武安。 特点:分为伏花椒与秋花椒两种。伏花椒皮薄耐贮,味浓香重,干品三五年香味不减,也不易于生虫。产品有麻辣香味,加工椒油色清味香,供食用及工业用。( 武安)

八. 陕西省 宝鸡 凤翔 凤翔削筋面

削筋主要流行于宝鸡凤翔,地方特色十足。削筋具有筋而不硬、油而不腻、辣香爽口的特点。

相传春秋时,秦穆公之爱女弄玉,擅长吹笛。而英俊小伙萧史,则擅长吹箫,萧史吹曲《凤求凰》于华山之巅,达于凤楼。少焉,白鹤舞宫院。穆公以为天作佳缘,以女妻。后二人笛箫唱和时,龙飞凤舞于庭,夫妇遂跨龙乘凤而去。萧史在秦都雍城(今陕西凤翔)吹箫时,弄玉为之舞。衣巾随箫声而动,甚为壮观。公主化舞技于饮食之中,做出筋道、滑爽、香辣之面食献于穆公。公尝之大喜,赐名“萧巾面”。后该技艺传于民间,称为“削筋面”。因更贴近此面食特点,遂流传开来,迄今已两千余年。今西府人仍好此食。

削筋在和面的时候要把面揉硬,然后将醒好的面团擀成一筷棱厚的面片,再用刀切成长约10厘米,宽、厚约3毫米的条,后面的工序就同一般的手工面了。水滚时下面,煮熟后,捞进碗里根根不相黏,晶莹剔透如玉石一般。

削筋也如臊子面一样要加入肉臊子和素臊子,肉臊子即肉丁用比较特殊的炒制方法做出的,素臊子的传统配菜是土豆、豆腐、胡萝卜。加入这两样后,再放入凤翔有名的“凝香醋”和油泼辣子,一碗正宗的凤翔削筋就做成了,味道香醇,吃在嘴里香辣爽口。

九. 云南省 昆明 西山区 古律花椒

古律花椒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街道办事处谷律是昆明市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区,谷律山区是云南花椒分布的主要区域之一,境内自古以来盛产花椒,花椒一直是谷律各族人民世世代代使用的食物调味品,栽培历史悠久,其栽培和种植情况在《西山区志》第六编林业[经济林]记载:建国前,民间引种花椒经济作物;《谷律彝族白族乡志》和《西山区林业志》(1996版)都有记载。谷律花椒麻中带香,花椒叶饼清香四溢,是昆明人的传统美食,彝族妇女“卖花椒叶”的叫卖声已在昆明街头吆喝百年有余;老百姓民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叫做“祥云辣子弥渡蒜,谷律花椒龙潭酱”。 谷律花椒采摘于高寒山区,无污染、粒大、饱满、含油量高,精练出的花椒油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目前,谷律花椒产区花椒种植面积1506公顷,年产量1200吨。谷律花椒产品在连续几届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和中华全国总社在河南郑州召开的“千社千品、富农工程”展销会上参展,深受顾客好评,主要产品谷律干花椒和谷律花椒油已成为西山区乃至昆明市较有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云南科技报和中华合作时报均有报道。花椒产业将逐步成为西山区贫困山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亮点和继烤烟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

团结街道谷律地区平均海拔2195米,适于花椒生长,谷律花椒种植有200年历史,具有粒大、麻香味浓、无污染的特点。过去,谷律当地农户种植的花椒规模小、产量低。朵亩社区半天臼村村民杨金莲家就是这种情况,花椒树不多,只供自家食用。2005年,西山区成立了以花椒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谷律花椒专业合作社,之后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彻底解决了村民的销售问题。

如今,谷律花椒种植户已近2000户,种植面积达8000亩,最多的每户种植30余亩,平均每亩纯收入近1000元。仅今年,西山区谷律花椒专业合作社收购的新鲜花椒就达30吨左右,经过深加工的花椒油达15吨,谷律花椒品牌产品礼品盒2000余件,产值增长近4倍。产品除了满足云南市场外,还销往贵州、四川、重庆等地。

由于独特的气候和生态环境,西山区团结办事处谷律的农民有种植花椒的传统,再加上这里出产的花椒具有粒大、麻香味浓、无污染的特点,谷律花椒因此而得名,已小有名气。但长期以来由于种植规模小,产量低。自从2005年西山区成立了以花椒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谷律花椒专业合作社以来,采用“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的运作模式,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目前,谷律花椒种植户已近2000户,种植面积达8000亩,最多的种植户达30亩,平均每亩纯收入近1000元,今年仅西山区谷律花椒专业合作社收购的新鲜花椒就达近30吨,经过深加工的花椒油达15吨,谷律花椒品牌产品礼品盒就有2000余件,产值翻了近4倍,产品除了满足云南市场外,还远销贵州、四川、重庆等地,产品供不应求。

据谷律花椒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金平友介绍,为了保护“谷律花椒”这一品牌,西山区已经申请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年计划种植面积将达1506公顷,真正把谷律花椒做成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知名品牌。

地域范围

谷律花椒主产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街道办事处,地处滇中高原中部昆明断陷湖盆盆地西北部。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2°25′28″—102°36′45″,北纬24°59′36″—25°10′24″,东西最大横距22千米,南北最大纵距23千米。谷律花椒生产地域范围包括朵亩、妥排、谷律、律则、乐亩、蔡家、妥吉、大兴、下冲、永靖、雨花、和平、棋台、白眉、龙潭共十五个居委会,种植面积1506公顷,年总产量12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谷律花椒树为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树高3米左右,树形开心形为主,树干带刺,叶片小,锯齿明显。谷律花椒具有粒大、色泽艳红、味浓、有光泽,油腺密而突出,肉厚、胫部有“双耳”,清香味浓,有麻味。干果呈紫红色,果粒大小均匀,睁眼,麻香味浓烈、悠长等特点。 (2)内在品质指标:谷律花椒是一种人们生活中必备的香辛料调味品,含丰富营养物质。其中含蛋白质≥ 6.5%,挥发油≥2.0%,酰胺类物质总量≥7.5mg/g。 (3)安全要求:谷律花椒严格执行《无公害食品 香辛料》NY/5323-2006标准。

十. 陕西省 宝鸡 凤县 凤椒

西安秦椒干、韩城大红袍、凤县大红袍花椒等都很有名。秦椒素有“椒中之王”的美称,是陕西一项大宗出口商品,畅销国际市场。西安辣椒呈细而长,深红发亮,味辣浓香,易干耐藏,被称为“辣中之王”。同时,它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辣红素,辣椒素,蛋白质,脂肪,磷,铁等成份。能调剂品味,增进食欲,帮助消助消化。凤县大红袍花椒是凤县的名优土品,粒大、色艳、味浓、肉厚、外鲜红、内淡黄,果柄有小瓣,形似双耳,是与其它产地花椒最大不同之处。既是优质的调味品,又是重要的中药,用于佐料,使肉菜鲜美,且又去腥、杀菌功能。用于中药,有温中散寒、止痛等功效。凤县栽植花椒历史悠久,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凤椒卓越的内在品质,被专家赞誉为"花椒之王",是凤县的名品。凤椒又名"大红袍"其色鲜红、粒大、肉厚、有双耳、麻味悠久、清香浓郁,素有"香飘十里"之美誉。

陕西省凤县地处秦岭腹地,气温差大,这里有适宜花椒生长独天特厚的优势。凤县产的大红袍花椒,栽培历史悠久,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凤县产的“凤椒大红袍”,色艳、粒大、肉厚、味香、气浓,麻味素和芳香油含量高,品质佳优。与其他地区产的花椒最大的区分是椒柄上有两小瓣,形似“双耳”,故以“双耳”别具一格,名声远扬,人们赞称 “花椒之王”,是市场上很受欢迎的调味品和馈赠佳品。

“凤椒大红袍”在凤县虽有千年历史,且久负盛名,但由于过去受小农经济的束缚,一直停留在小打小闹,提篮小卖的阶段,不能发挥“凤椒大红袍”的优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凤县县委、县政府为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加速县域经济发展,把花椒确立为全县农业经济的特色产业的主导,大力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己累计发展花椒4000多万株,今年花椒总产量达175万公斤,仅此一项,可使农民人均增加收入780元。

政策支持,多方服务,各行各业支援,把“凤椒大红袍”产业作强作大,促使了凤县“凤椒”生产发展和创名牌的进展。 引进扶持龙头企业,做好花椒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是凤县发展“凤椒大红袍”产业中的重要一环。在凤县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林业、农业等部门的积极参与,成立的陕西省大红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依托杨凌农业示范区的科技优势,采用“公司+农户+科技+基地”的运作模式,建立大红袍花椒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推广无公害化丰产栽培技术,实行定单产业。现销售网络遍及重庆、四川等10多个省、市。

打造品牌、宣传品牌、保护品牌,是凤县发展“凤椒大红袍”的重要举措。凤县县委、县政府在大力发生花椒生产中,要求栽种花椒达到百分之百的“凤椒大红袍”这一优质品种,对已往栽种的非优质品种,椒民们自觉进行更新,以保“凤椒大红袍”的声誉。近年来,“凤椒大红袍”频频出现在杨凌农高会、中国森林旅游览会等高规格的会展上,参与竞赛,角逐名牌,屡屡获得好评,连续三次获杨凌农高会“后稷奖”,使“凤椒大红袍”名声远扬。为了保护“凤椒大红袍”优秀品牌,凤县成立了“凤椒大红袍原产地域保护委员会”, 取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和中国绿色食品AA级认定,这将进一步促进凤县做大做强花椒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使“凤椒”产业成为凤县特色经济的主导产业。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