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河南土特产炒面 河南老式炒面好吃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河南土特产炒面 河南老式炒面好吃吗更新时间:2022-10-23 07:40:28

一. 河南省 洛阳 嵩县 “双脊”

黄河鲤鱼,其背色浅褐,腹色银白,胸尾鳍透明;鱼背宽厚,体型丰满,俗称 “双脊”;骨刺细少,肉肥厚,质细嫩,腥气小,味鲜美,腮不苦,肉汤呈乳白 色并有粘性,久置不易变质。明代被列为“贡品”。( 濮阳)

二. 河南省 驻马店市 遂平县 河南冬桃

产地:中国河南遂平。

特点:果实较小,色黄白或略带红晕,肉细皮薄,不易剥落,汁水较多,味甜度一般,肉质硬脆。冬桃成熟晚,肉细,核小、水分多,香甜可口,又耐储存。


三.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古田炒面

取机制粗条鲜面,先以沸水煮熟漂水凉干,然后倒入猛火烧烫的适量油鼎内,并拌以肉丝、香菇、大蒜和蛏酱等佐料,即时不断急炒,使之熟透绵软而不粘鼎壁,则成香喷可口的面食。食摊餐馆随时供应,备受游人顾客青睐。

四. 河南省 郑州市 中原区 河南糊辣汤

糊辣汤历史悠久。传说,三国时期,曹操率军与袁绍对峙于官渡,曹军粮草告急。曹军粮官万般无奈之中,只好命令伙夫们搜集红薯叶、红薯干,又将马肉切成丝状,一同烩于锅中,再拌以炒熟的红薯面糊,放盐并杂以大葱、辣椒、胡椒等菜蔬作料,聊为兵士夜间充饥之用。不意其味竟异常鲜美,且食后耐饥顶饿。曹操偶然品尝到了这种又糊又辣的汤食,大加赞赏,遂亲将其命名为“糊辣汤”。

一碗糊辣汤竞能和三国扯上关系可见北方小食的悠久和文化的厚重了。

糊辣汤配料以鲜肥羊肉、面筋、面糊为主,杂以大葱、生姜、花椒、胡椒、辣椒、茴香、金针菇等20余种菜蔬作料。其色褐,其味鲜。食前加几滴小磨香油、陈醋,则更是异香扑鼻。

制作糊辣汤的关键环节,是“臊子”内各种作料比例要掌握得恰到火候。有些祖辈以经营糊辣汤为业的人家,家内多有祖传配方,上面记载着各种作料以及面筋、羊肉、食盐及水的配兑比例。

糊辣汤还有四种不同的风味,但是以河南周口西华县逍遥镇的糊辣汤为代表,另外还有开封糊辣汤、许昌糊辣汤、南阳糊辣汤。而关于糊辣汤的典故也有好几种版本,所以我也不知道那一种是“正宗”的,但是我想不管它到底是谁先做出来的,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绝大多数河南人的早点就是糊辣汤,这一点你随便去那一个早点摊上都可以发现。

喝一碗冒着热气的糊辣汤当早饭,即便宜又顶饥,只要一块钱,真是价廉味美啊。不过这家因为卖出了名要一元五一碗早上卖完了就收摊了。

以后要有朋友去河南的话,建议你去喝一回糊辣汤,准保你忘不了那个味,就算你不喜欢喝的话你也会对它的味道留下深刻印象的。

五. 河南省 济源 冬凌草

冰凌草,又名冬凌草,冰凌花、冻凌草。它在冬季早晨,气温降至℃以下时,其内含物与地面水蒸气在茎上凝结成如纸的冰片,卷曲成各种图案,远看像花絮一样,素雅可观,我国药植物学家为了确切地表示它的这一特点,故名冰凌草。属唇形科香茶菜属,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植物,高30-100厘米,基部呈圆柱形,上部四棱形,分梗发达,密被绒毛,叶菱状或卵圆形互生,正面有柔毛、腺点,叶背有白色短绒毛,叶缘锯齿,聚伞花序,3-5朵花在茎和分枝上排成狭长圆锥花序,花萼钟形,萼齿呈2/3式二唇形,花冠淡蓝或紫红色,雄蕊及花柱伸出,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褐色,无毛。它以地上部全株入药,而以叶的药效最佳。济源冰凌草,主要分布在该市北部800-1200米山区,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条件好,极利于冰凌草生长,蕴藏量达1200多吨。据分析,其主要内含物为冰凌草甲素、乙素、丙素和丁素,还含有挥发油生物碱、苦味成分、内脂和黄酮等。其中冰凌草甲素和乙素为其抗肿瘤有效成分,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对各种癌病均有一定疗效,尤以早期食管癌疗效较明显。此外,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等上呼吸道菌株也有较强的杀伤作用,现已广泛用于咽炎、扁 桃体炎和口腔炎的临床治疗,被誉为“中药里的盘尼西林”。 济源冰凌草是河南医学科学研究所在济源市首先发现的,在此之前,《本草纲目》中没有记载,后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河南医科大学、河南医学科学研究所 、河南生物科学研究所进行的多种研究,充分肯定其抗肿瘤、植物抑菌、防癌治病和改善口感等作用,并于1977年被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由于济源冰凌草属香茶菜属,碎米娅新变种,所含抗肿瘤有效成分──冰凌草甲素、乙素明显高于其他产区,《中国土大全》亦将其列为济源。目前冰凌草已被制成片剂、茶剂、糖浆剂等进入市场,步入人民日常生活。济源市冰凌茶厂就属全国研制开发“中国冰凌保健茶”系列的最早厂家,产品于1990年获国家专利,并荣获“国际发明奖”,河南省人民0“兴豫杯”奖和“上帝”信得过产品金奖等10项大奖,年产2万多箱,销往全国20个省(区)及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 济源)

六. 河南省 南阳 方城 黄石砚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黄石砚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黄石砚石质坚润,纹理细密,贮水不涸,具有石质如玉,其声如罄,其色多彩,发墨如脂的特点。明代马愈在《方城石》中称之为"石中上品"。其种类有青石、青紫石、墨石、凤眼石、红云石、纯紫石等6大类。石质中天然图案千姿百态,有何纹、玉带纹、眉纹等,倍受中外墨客之喜爱。方城县砚山铺的黄石砚既继承了古砚的传统风格,又采用现代化雕刻技术,推陈出新,创制出9大类别20多个砚种。图案有"二龙戏珠"、"丹凤朝阳"等上百个品种,个个古朴典雅,形象逼真,汇古今砚雕技术为一体,融浮雕透雕工艺一炉,其造型优美,巧夺天工。

黄石砚是中国五大名砚之一,产于河南省方城县。早在汉代已有开发;唐宋时期声名日臻其盛,是历代书画家推崇和珍藏的文房四宝佳品。

黄石砚砚石采于方城县风景秀丽的黄石山,其山因有汉代张良祀奉其师黄石公的古迹,故以山命砚,取名黄石砚。它是一种天然的优质砚材,具有石质如玉、其声如罄、其色多彩、发墨如脂的特点。宋代书画家米芾在其《砚史》中论及全国26种砚石,以唐州方城石为第一,将其誉为“石理向日视之如玉莹、如鉴光、而著墨如澄泥而不滑。”北宋诗人、书画家黄庭坚得方城石砚爱不释手,视为至宝,亲登黄石山,并用“乃至此山自材美,物以致用当穷搜”这样的著名诗句赞誉之;明代马愈著《方城石》称其为“石中上品”。

黄石砚石材可分为六大类:青石、紫石、青子石、墨子石、玉黄石、凤眼石,各具其韵,异彩纷呈,其中以青石、紫石最为常见,而以石品纯净,无杂者为佳,如带有金银线、玉带或冰纹无病者为上品。而青紫石融合了青石、紫石两者特色为一身,很是难得,如色泽鲜润、层理分明、设计巧妙,则可谓极品。呈墨色的墨子石因其蕴藏较深极为难得,而像黄玉般带光晕的玉黄石和活灵活现、巧似凤眼的凤眼石更是难得。若工艺上乘、构思巧妙,就更加稀有珍贵了。

1990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启功先生对黄石砚作了很高的评价,并亲笔题写了“中国黄石砚”。同年,94岁高龄的薄杰先生也欣然动笔,赞誉黄石砚为“黄石玉砚”。

1993年10月,中国黄石砚荣获国际中国书画博览会金奖。

1994年10月,中国黄石砚荣获国家名砚及石材金奖。

2006年,经国家邮政总局批准,黄石砚邮票跻身“文房四宝”系列邮票,并在全国发行。中国黄石砚荣获国家名砚之后,即列入国家馈赠国际友人的礼品,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也已成为社会各界文化交流馈赠的工艺珍品。

七. 河南省 焦作 温县 四大怀药

闻名中外的四大怀药 焦作市行政区域处沁河下游,南濒黄河,北依太行,土壤肥沃,四季温差明显,很早就有种植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四种中药材的传统习惯。

怀地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取根块入药。鲜地黄直接焙干,称生地,有很高的清热凉血医效。《神农本草经》说它:久服轻身不老,生者优良。近代有关资料记载,怀地黄还有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相似的功效。经加工后的熟地黄,生精血,补肝肾,填骨髓,长肌肉,是很好的补益药。

怀牛膝以其茎部有节似牛膝而得名,药用根部。牛膝药效甚高,主利腰肾、通经络、破淤活血、消积导滞、清利二便。《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称久服轻身耐老。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说:本经又名百倍,隐语也,言其药效如牛之力。近代医药学认为,怀牛膝对子宫、肠管有一定的加强收缩及止痛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有降压效果。对外围血管扩张也有一定的作用。

鲜怀山药,根块圆而细长,可供食用。汁少粉多,煎煮不败,甘甜可口,其营养成份居蔬菜之冠。逢年过节,请客设宴,作拔丝山药、糖山药等招待宾客,是一种理想的佳肴。干山药作药用,有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和五劳七伤的功能。近代科学认为,怀山药含有丰富的淀粉、糖蛋白、胆硷、维生素丙等多种营养成份,是滋补强身、疗食相兼的佳品。山药蛋和根块有同等功效。

怀菊花,花、叶、茎皆可入药。古代医学认为,怀菊花得天地之清气,含金水之精英,饱经露霜、备受四气、善清上焦邪热、疏风解毒,清肝明目,安肠胃,调四肢,解渴消毒。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益寿。近代临床报道:用开水冲泡作茶饮,对高血压、头痛、失眠等症状有明显疗效。

四大怀药通过东南亚国际市场行销世界各地,久负盛名,国外称之为怀参,和人参等相提并论,可见其被珍视程度。特别是怀山药,日本、欧美各国称为华药,以高级滋补品和馈赠品誉满全球。

八. 河南省 南阳 方城 方城羊肉烩面

方城羊肉烩面是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的。羊肉烩面是河南著名的特色小吃,深受人们的喜爱。烩面的起源地是河南省南阳市方城,方城烩面名满天下。

烩面是河南汉族特色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一种荤、素、汤、菜、饭聚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遍及全国。烩面按配料不同可分为:羊肉烩面,牛肉烩面,三鲜烩面,五鲜烩面等等。烩面的起源地是河南省南阳市方城,方城烩面名满天下。

羊肉烩面是河南著名的特色小吃,深受人们的喜爱。其汤,浓酽醇厚;面条,鲜香有韧劲;羊肉,鲜嫩酥烂。做羊肉烩面有三要素,面、料、汤。和面的时候要放一些盐,揉成团后醒二十分钟,然后再揉十分钟,醒二十分钟,反复3-4次,抻出的面条才有韧劲。其配料丰富,包括羊肉、粉丝、木耳、黄花菜、豆腐皮丝、海带、鹌鹑蛋等。最关键的是熬汤,选用上好的羊肉同羊骨架加上各种香料文火长年熬制,熬制汤白肉烂。

方城烩面应属于清汤型面食,主要材料:面、羊肉汤、羊肉。配料:芫荽(香菜)、香油。

制作方法(按照一家三口3-5大碗配料):

1.白面适量加水、盐、1-2个鸡蛋和面,不粘手和和面盆后醒30分钟。

2.羊脊椎骨半个、加水大火烧开,撇清血沫,改小火熬1-2小时左右。

3.面团抻揉成大擀面杖粗长条,手拽成鸭蛋大小面剂,抹上香油,擀成15-20公分长、5公分宽、中间厚两边薄的面片,两面再抹上少许香油防止面片粘连。

4.新鲜羊腿肉300克左右切成一元硬币大小片。

5.大火上炒锅,锅烧热后放15-25花生或调和油,放入姜片、肉片用炒勺爆香、炒8-9成熟,加水烧开。

6.将面片拿起,手掌向上平摊,大拇指按住面片两端轻轻拉抻面,约一尺左右长后轻轻甩动,拉至1-1.5米(长度视个人喜好面的厚薄而定),将面片从中间撕开成均匀的两条快速放入热锅内,注意扯开成两片后及放入锅后要用筷子拨开,防止面粘连,大火将面煮至飘在锅面即可。

7.先将面捞入大碗,然后撒上芫荽末,倒入锅内热汤,淋上1-2滴香油。8.一碗热气腾腾的方城烩面上桌喽!

方城烩面和郑州烩面相比,香而不腻,带有羊肉的鲜香味道。

九. 河南省 鹤壁 浚县 浚县子馍

浚县子馍是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的特色小吃。子馍也叫做石子馍,因在鹅卵石上烘焙制成而得名,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子馍采用的都是上等面粉,配上油、葱花等制成火烧,然后再加入肉丝放到烧得滚烫的鹅卵石上面炕熟,最后浇入鸡蛋烤熟即可。油酥咸香的火烧,配上丝丝嫩滑的鸡蛋和肉丝,吃上去外焦里嫩,那叫一个爽。

十. 河南省 郑州 新郑 新郑小枣

新郑小枣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孟庄、薛店、郭店、龙王、八千、新村、和庄、龙湖,谢庄、张庄、芦义庙,南曹、十八里河等乡镇

郑名小枣。主产于河南新郑、中牟等地,也是新郑枣区的主栽品种之一,约占新郑枣区总产量的30%,是我国红枣出口拳头产品,主要固定销到东南亚和日本等地,经济效益较高。

果实较小,平均单果重5.6g,大小整齐。‘鸡心枣’的代表型为鸡心状,果皮薄,果肉厚,致密,质细,味极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1%以上,可食率91.8%,是优良的制干品种,制干率较灰枣高,干枣可食率约为90.3%,核小,肉质较紧实,有弹性,耐压挤,耐贮藏,品质极上。

果实于9月中旬成熟。树势较旺、丰产、稳产,抗干旱、耐盐碱、耐瘠薄、抗干热风、抗病虫能力强,特别是抗枣缩果病。成熟季节遇雨不裂果。因与酸枣亲缘关系较近,因而用酸枣作砧木改接后丰产、稳产性好。最枣中的优良品种,可大面积推广栽培。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