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四川南充特产白酒 四川南部县本地出产的酒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四川南充特产白酒 四川南部县本地出产的酒更新时间:2022-10-21 05:32:21

一. 四川省 宜宾 翠屏区 李庄白酒

李庄白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李庄白酒

白酒是李庄三白:白肉、白酒与白糕之一。

李庄白酒是以本地盛产的高粱为酿酒主料,经传统工艺发酵蒸煮后获得原酒,再经一段时间的存放和勾兑后才作为商品酒出售。这种用粮食酿制的白酒饮后不上头,有“李庄五粮液”之美称,不仅本地人爱喝,不少到李庄旅游观光的游客走时都要打几斤、几十斤回去泡枸杞。

李庄白酒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现辖行政区域。

《宜宾市翠屏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李庄白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建议函》,区府函〔2015〕76号

宜宾市翠屏区(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1502/T12015《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李庄白酒加工技术规范》(草案)

二. 四川省 南充 高坪区 川北凉粉


川北晾粉自清末问世以来,以其独具红辣味醇、鲜香爽口的川味风格饮誉巴蜀,流传至今。

当时,原南充县江村坝农民谢天禄,在中渡口搭棚卖担担凉粉,他的凉粉制作精细,从磨粉搅制到调料、配味都有独到之处,行人品尝后无不称道,谢凉粉便有了名气。其后,农民陈洪顺悉心研究谢凉粉制作工艺,取其所长并加以改进,凉粉制作工艺得到进一步完善。他选用新鲜白豌豆用小磨磨细,十分讲究搅制火侯、所作凉粉质细柔嫩,筋力绵软,明而不透,细而不断,调料配味,更具匠心。不久,陈凉粉便名扬川北一带,“川北凉粉”也不胫而走。至今南充市和成渝等地的一些凉粉店都仍以“川北凉粉”为招牌,生意兴隆,火爆不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罗瑞卿生前回南充视察工作时,就曾特意品尝了川北凉粉。

川北凉粉之所以出名,不仅仅是凉粉制作独具特色,更主要的是拌料十分考究。主要拌料有辣椒、花椒、生姜、葱叶、冰糖等掺合制作的红油,以及有精选大蒜捣制的蒜泥,可谓色、香、味俱全,独具风味。

鼎鼎大名的川北凉粉创立于清朝末年,一个叫做谢天禄的小贩在南充渡口搭棚卖凉粉,因为他的凉粉味道特别,人们都爱吃,逐渐就成了名,成为了一道名菜。

川北凉粉用豌豆粉熬制而成,通体透明白亮,细腻柔嫩,软而不绵,用筷子挑着,还能抖几下不断。因为是四川小吃,所以它也具有浓烈的四川味,一般是用很多的红油浸泡着,白里透红,表面撒上葱花、蒜泥、姜汁,盐、酱油、少量红糖水。正宗的川北凉粉,是质体没有一丝杂质的白,滑嫩爽口,精致的佐料调制,那股辛香的味道还在嘴里久久徘徊,回味无穷。

清朝末年创立于南充。,其凉粉细嫩清爽,佐料香辣味浓,逐渐卖出了名气,谢家便世代相传专卖凉粉,后正式办起川北凉粉店。现已流传全省,成为著名小吃。

寻踪溯源,追根究底。川北凉粉,创于蜀汉,兴于明清,盛于五十年代。靠川乡礼仪之帮,经二十八代传人之手,牵丝挂牌,制粉调汤,传承至今,其间,已有近两千年历史。

相传早在蜀汉时期,安汉县(今南充市)嘉陵江中渡口码头,创始人谢天禄在南充渡口搭棚卖凉粉。在渔舟货船之间,沙丘卵石之上,有两个凉粉棚:大棚姓薜,人称薜凉粉;小棚姓谢,名叫谢凉粉。大棚经营冷吃旋子凉粉,小棚经营热食片子凉粉。两家凉粉`冷热有别`开头各异。一样的绵软细嫩,爽口宜人;一样的麻辣鲜香,其味无穷;薜家婆媳与谢家父子两情相悦,喜结良缘,夫妻和睦,绝技传家,两面三刀种凉粉,合流一处;谢凉粉更招换记,粉墨登场,亮相安汉。

据说巴西郡(今阆中)太守张飞,巡视安汉,对谢凉粉喜爱有加,备受封赏,成为蜀国刘备御前贡品,谢凉粉才挤身市井闹市,集能工巧匠,取西充山南椒辣,采南部江北豆夹,改制砣粉,再调红油,配上松脆酥香小锅魁,风味独特,鲜美异常。刹时间,老饕光顾,饞虫毕至,车水马龙,食客盈门。

风雨飘摇数百载,岁月磋砣几十代。谢凉粉几经周折,延续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恰逢朱德委员长回故乡,把谢凉粉带到北京,万民争食,名声大噪。谢凉粉时来运转,招牌换记,改为国营川北凉粉店,获得“中华名小吃”的美誉。

白塔晨钟,莲池 倒影,烟山霞蔚,曲水情波,滔滔嘉陵水,悠悠万古情。川北凉粉,潮起潮落,峰回路转,时遇良才,巴蜀志士,任其胜先生与李华女士,出手不凡,慧眼识珠,不惜重金,三下重庆买回这份历史悠久的餐饮文化遗产,成为川北凉粉法定继承人。至此,川北凉粉、漂泊渝州、重回故土、落叶落归根,再现南充。民谚云:川北凉粉嫩又香,一天三遍吃不伤。片子凉粉工艺与川北凉粉相同,食用时用刀切成片状,施以独家调料即可。因为刀工不同,凉粉和调料的混合程度不同,故片子凉粉与旋子凉粉(用专门的旋子刀分切的凉粉)相比,更突出凉粉独有的本味。

三. 四川省 南充 蓬安县 姚麻花

品高心诚达天下巴蜀一绝姚麻花——蓬安姚麻花

蓬安姚麻花系清朝乾隆年间在宫廷里担任御厨的姚氏先人专办清朝皇帝秘制的御用食品,后来姚氏先人辞官回乡,其制作麻花的独门宫廷御膳的手艺也随之带回了家乡蓬安,并历代传秘至今。蓬安姚麻花采用上等小麦精粉与嘉陵第一桑梓景区里内富含铁,硒等元素健身养生的神龙泉水精致而成,目前已开发有椒盐,肉松,芝麻,怪味,红糖,麻辣系列产品,无防腐剂,天然绿色食品,自然状态下课储藏六个月以上,独具特色的现场制作工艺和上乘的产品品质,被誉为“无法复制的巴蜀一绝”畅销川内外,深受社会各界广大消费者赞美

地址:蓬安县下河街周子古镇内

四. 四川省 南充 仪陇 盐脆花生

马鞍盐脆花生,是朱德故乡马鞍粮站1982年开始生产的创新产品。它选用颗粒饱满、 色泽上乘的天府3号良种花生作原料, 精细筛选后, 经过浸泡漂洗、煮沸起酥、适温烘脆等工序制成。其特点是籽粒均匀,洁白新鲜,香脆微咸,口感舒爽,脆酥适度,老少皆宜。1982年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开馆时,首次展销,即受到各地来宾好评,一直成为仪陇的畅销产品。( 仪陇县)

五. 四川省 南充 仪陇 干烧四季豆

干烧四季豆

“干烧四季豆”,是四川的特色名菜。此菜口味鲜香,下酒最宜。

“干烧”这一烹饪方法源于四川。相传,清朝末年,慈禧太后的御厨黄晋林在成都建立“姑姑筵”菜馆,以后又开设“姑姑传”、“歌女菜”,专门操办高级筵席。三家菜馆擅长烹调燕翅席、熊掌席、鲍翅席等宫廷菜,首创干烧排翅作为宴席的主菜,在成都脍炙人口。

这类干烧选取排翅、鹿筋等名贵原料,利用原料本身丰富的胶原蛋白质,通过加热浓缩收干卤汁,属不带辣味、侧重清鲜醇浓的菜肴,由于取材名贵,因此并不普及。于是,作为干烧蔬菜的主要品种“干烧四季豆”、“干烧茭白”等就相应而生,广为流传了。

这类菜以咸鲜为主味,入口干香。通常操作流程无统一规定,有的是用生料经过油炸、煎、煸后,随即加入调味进行烧煮;有的原料先要经过蒸、水煮等预先加热,加工成制品。烹时,一般用中火,要求断生脱骨,恰到好处,成菜后汤汁较紧,色泽油亮。【原料】

四季豆500克,虾米50克,盐10克,味精1克,鸡汤150克,绍酒10克,麻油10克,生油500克(实耗70克)。

【制法】

(一)将四季豆摘去两边的头,去筋,摘成5厘米长的段。虾米放在清水中浸泡回软,切成末。

(二)锅放油在旺火上烧至四成热,投入四季豆、待炸至柔软变色,表面起泡即倒入漏勺。锅底留余油25克,先将虾米末炒一下,随即倒入四季豆,再加入绍酒、鸡汤、盐,烧开后,转小火烧几分钟,待四季豆入味,汁已浓稠时,用小火将卤汁收干,下味精,翻炒几下,淋上麻油,装盘。

六. 四川省 南充市 南部县 腊肉

腊(xi1)肉是指肉经腌制后再经过烘烤(或日光下曝晒)的过程所制成的加工品。腊肉的防腐能力强,能延长保存时间,并增添特有的风味,这是与咸肉的主要区别。腊肉并非因为在腊月所制,而为腊肉,腊月的腊(la4)与腊肉的腊(xi1)在古文里并非同一个字,亦即,腊月的腊是繁体的腊,而腊肉的腊本来就是腊月的腊的简化字。所以,腊肉之所以称为腊肉,其实是因为腊(xi1)这个字的意思就是“乾肉”(见《说文解字》)。至于为什么现在人们都读la4,而不读xi1,除了简化字的原因使两个字没有了区别以外,可能确实跟腊肉一般都在腊月里制作以待年夜饭之用有关。

七. 四川省 南充市 营山县 通宝牛肉

距今1250年前(唐天宝14年)安禄山叛乱,唐玄宗携爱妃杨玉环逃至马嵬坡遭兵变,将士要求“天子舍妖姬”诛杀杨玉环,唐玄宗忍痛割爱赐玉环自缢,在高力士及御林军将领的帮助下杨玉环复苏得以脱险,仓惶逃至蜀北名山“太蓬仙山”(今四川营山县境内),隐居寺内。贵妃难咽寺内食物,玉体日渐消瘦。山下一李姓香客进香遇见,心生怜悯,采集野生植物香料烹制牛肉送与贵妃食用,贵妃顿感清香四溢、回味绵绵,食欲顿增,自此贵妃常食此物,玉体恢复如前,美貌若然。李姓香客烹制牛肉的技艺由此远近闻名,独特的配方世袭相传。今四川省通宝食品有限公司传承此独特秘方与现代工艺相结合,成功研发出具有千年美味特色的通宝牛肉。

信息来源:营山县旅游局

八. 四川省 南充 蓬安县 曹氏豆干

曹氏豆干产于古蓬州,是曹氏家族的祖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1994年被正式注册为“蓬州曹氏豆干”,是川北地区的名特小吃之一。

曹氏豆干选用优质大豆,辅以卤料、白砂糖、精盐等材料,用祖传密方和传统手工艺精工卤制而成。此品外形呈正方形,约4公分见方,0.2公分厚,色泽金黄,正面凹印着“曹”字标识。曹氏豆干开袋即食,口感细腻绵软,味道特别纯厚,吃来满口溢香,回味悠长,是佐餐、配菜、馈赠亲友的上佳快餐食品,历来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九. 四川省 南充 仪陇 文氏篆刻药印

仪陇县文体局党组副-、副局长、-故里业余篆刻学校校长文维义,继承祖父医道,研制出一种集艺术、医药于一体的能祛病健身的“文氏篆刻药印”获四川省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其发明专利(93111813.1)编入《中华优秀专利技术精选》。这种篆刻药印的印面丰富多彩, 有健身名言警句, 亦有姓名、别号、肖形等,它既可用于书画、藏书及鉴赏,又可用于自我保健和为他人解疾。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胡熙明教授题词称赞“文氏篆刻药印”曰:“篆刻药石,点石导引,陶性养性,祛病健身。”卫生部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授予文维义中国特技名医称号。篆刻药印曾应邀赴广州参加“1993年首届巴蜀风韵”文化交流活动。( 仪陇县)

十.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阆中油香

油香,又称香香锅或油饼,是一种又圆又厚的油炸面饼。油香是回族人节日和庆典中必吃的一种传统食品,凡是回族聚居的地方,都有吃油香的习俗。特别是回族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家家户户都要炸油香,并且还要馈赠邻里乡亲。在回族民间还流传着《古尔邦节炸油香》的歌谣。而阆中的油香与别处回族人做的油香不一样,它不是圆饼状的,而是圆柱形的,很象杯状的蛋糕。炸好的油香外皮油黄酥脆,内瓤松软细腻,吃起来油味清香。阆中的油香受到了很多外地游客青睐,特别是中老年人,油香中那股久违了的生菜油味总能让他们勾起以前的回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