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东揭阳特产送人 揭阳十大特产排行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东揭阳特产送人 揭阳十大特产排行榜更新时间:2022-11-20 04:12:06

一. 广东省 揭阳 揭东区 邹堂青皮梨

邹堂青皮梨是驰名国内外的岭南佳果之一,它产白桑浦山东南麓丘陵地带,也就是地都镇南陇、仙埔、乌美诸村后面山地。这几个村的占称为邹堂龙,青皮梨也称邹堂梨。

邹堂青皮梨由来已久,据《邹堂郑氏族谱》记载及民间口碑材料,相传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进士郑舺,于隆庆初年出任四川按察使时从四川移植苍溪雪梨于邹堂郑氏祖祠后山坡,开始时皆称“郑子梨”,后因郑子梨名字不雅,观其色泽青苍改称青皮梨,后代逐渐繁衍而遍布邹堂龙所属山地,至今已四百多年了。

邹堂青皮梨系蔷薇科梨属,沙梨的一种。邹堂青皮梨酷似它的祖先四川苍溪雪梨,又有点苹果型。它皮青蒂软,肉白汁多,酥甜爽口,饮誉中外。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果树栽培》中青皮梨条这样记载:“青皮梨产于揭阳县邹堂乡。果实型圆或近于卵型,成熟后仍为青色,肉质幼嫩,味甜汁多,适宜于加工制罐头。”

邹堂青皮梨春季开花结果,成熟时间在“大暑”至“立秋”阶段,时达盛夏,天气炎热,人们吃之倍感泌脾清胃。果梨一经上市,争相购买,以先尝为快,因而经济价值较高。

青皮梨皮薄肉厚,心细汁多,酸甜爽口,含有多种营养化合物、糖分、维生素等物质,是营养比较丰富的水果之一。它的鲜果利尿通便,可治疗口舌生疮,咽喉肿痛。青皮梨还可切成小片晒干成梨脯,入药内服可助消化,清热除烦解渴,润肺生津化痰咳,并能解酒毒,善治热病津伤的烦热口渴和肺热干咳痰等症。青皮梨还可外用,当被开水淋伤或被火灼伤,将青皮梨生果用刀切成小片然后贴于伤患处有止痛收敛作用。

用邹堂青皮梨切片晒干制成的梨脯除了保留青皮梨果的食用价值之外,冲水饮用可治风湿、咽喉痛、劳夜浮肺火、燥热。它的制作方法是:在每年“大暑”过“立秋”即至之时邹堂梨已成熟,把梨子摘下来,用水洗后,切成二畔,然后把切破一面向下,有表皮一面向上顺次切成厚2-3毫米的小薄片,把这些小薄片置于清洗干净的晒台上或干净竹器内被太阳照晒,直至可折断,收拾藏于织塑袋三五天后,再放于炊格在炉灶上炊沸(炊格顶上炊烟起后15-20分钟)取出晾干,重新放入竹器中于阳光下照晒至梨干湿度消失,装于水缸中以备食用。

本地精制的邹堂梨脯还是一种民间风俗的馈赠佳品,特别是旅外侨胞们,由于梨脯在东南亚一带享有“唐山土羚羊”美誉,他们每次回乡必带一些到侨居地赠送老乡亲,共同分享家乡的土品。

为何邹堂青皮梨脯有“唐山土羚羊”之誉呢?

相传清代末年,暹罗国某地热病流行,患者体温极高,喉干口渴,烦燥无比。时因医疗条件不好,加之侨居此地华人生活艰辛,经济潦倒,无法求医,病人口多,无法解除病患。恰好有一陈姓客头从潮汕返暹罗时带有一袋邹堂青皮梨干,见其妻子也患病,已求过医服过药,可病情不见好转,陈客头于邹堂友人家吃饭用过梨干,知有解散热毒功效,遂煮了一碗让妻子饮下,过了一二个时辰,妻子感觉内热消退,口内生津。于是连续饮用两三天之后,热病消除。陈客头是个热心人,把梨干分送周围邻居,煮水饮用,治好了一方的百几十名患病者,彼邻有一郎中觉得奇怪,询问陈客头有何神方妙法时,陈客头说是用“唐山土羚羊”治好的,从此,邹堂青皮梨干便被侨人称之为“唐山土羚羊”。

二. 广东省 揭阳 榕城区 乒乓粿

揭阳乒乓粿历史悠久,闻名海内外。一般为扁圆形。裸皮半透明,是用糯米浸泡后磨成浆,炊熟,加入少量白糖搓揉,使粿皮柔软带有稠度。

说起揭阳乒乓粿,可谓历史悠久,闻名海内外。1997年,在全国首届中华名小吃认定会上,揭阳乒乓粿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成为揭阳美食界的骄傲。

乒乓粿外呈扁圆形,粿皮半透明。在其演变过程中,几易其名,曾有乌粿、鼠壳粿、槟醅粿之称。

制作工序:第一道,粿皮的制作。先将糯米浸泡后磨成浆,炊熟,加入少量白糖搓揉,接着将搓好的一团面料用棒子捶打,然后将捶打好的面料揉成一条直线,用刀切成一小块一小块,再用擀面杖把小块压成薄薄的一小张,粿皮制作就完成了。 第二道,用粿皮包上各种馅料。传统馅料有白砂糖、芝麻、花生、槟醅麸、葱珠油等,如果是双拼口味,即一粿双馅,则还有虾米、香菇等。包上馅料后,将其捏成扁圆形,一个个生的乒乓粿便成型了。第三道,蒸熟。将一个个捏好的乒乓粿用豆腐膜垫底,放在长方形的大盘里,然后端进蒸炉里蒸,大约十几分钟后,一个个乒乓粿就新鲜出炉了。

现在揭阳生产的“乒乓棵”多采用半机械化生产,成品经真空吸塑包装,在不使用防腐剂的情况下,可保存三到六个月,既提高了产量又方便携带,包装方面也比较精致典雅,深受游客的喜爱。

三. 广东省 揭阳 榕城区 “古山二号”龙眼

“古山二号”龙眼为揭东县选育优稀良种,该品种单果重约12克,可食率70%,含可溶性固形物20%,每100毫升果汁含维生素C85.7毫克,皮薄肉厚,味甜具香气,是早熟鲜食优稀品种。1995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全县“古山二号”龙眼生产基地面积已达8万多亩。( 揭阳)

四. 广东省 揭阳 普宁 桥柱柚皮糖

桥柱柚皮糖

桥柱柚皮糖为桥柱东畔王“泰合”号所创,取优质柚皮,刨去表皮,漂以清水,用白糖反复多次熬制,表面覆以白糖羔而成。产品清甘,胶而不粘牙,兼有清风开胃之效,国内外享有盛名。

五. 广东省 揭阳 普宁 “狮头”油甘

“狮头”油甘

油甘学名余甘,揭阳各地均有产,普宁为主产区。狮头油甘是其中良种,其果大,形扁圆,状似狮头,果皮晶亮而略透明,肉厚核细,质脆味甘。汕甘可鲜食,可盐渍,也可制成凉果,鲜食时先酸涩而后甘甜,食后齿颊余甘,回味无穷。

六. 广东省 揭阳 普宁 普宁红糖

普宁红糖

红糖,营养丰富,含有蔗糖、葡萄糖、果糖、蛋白质、氨基酸和其它有机及无机物质,且具有甘蔗芳香等特殊风味,是人民生活的常用品。

普宁县是红糖主产地,制糖历史悠久。解放前,糖寮遍布全县各地,凡有种甘蔗地方便建有土糖寮,而以南径、麒麟最多,且高产、优质、产糖率高。如1964—1965年榨季,南径社有红糖寮82个,共榨蔗38900吨,红糖总产量4714.5吨,产糖率12.12%。

普宁县所产红糖,历来以质优、色美、耐储存、便运输而誉满省内外。普宁红糖为金黄色,鲜艳纯一,干爽松散,杂质少,具有独到香味。解放前有名牌产品“上提青”,远销上海、天津等地,深受人民欢迎。

本县拥有一批煮糖技术能手,经常被聘请到省内外指导煮制红糖,如1964—1965年榨季,仅南径公社就派出50多名煮糖师傅到海南、湛江、惠阳等地传授煮糖技术。(作者:方时圆时间:1988年12月)

七. 广东省 广州 越秀区 广东金银锡器

广东金银锡器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明清时期广州有盛名的“朱义盛”,潮州有“打银街”。著名的潮州工匠刘元等人的作品曾在清末宣统二年南京工艺品赛会上获得奖励。金银锡工艺品分欣赏品、装饰品、日用品三大类约1000多个品种,欣赏品有寿星、佛像、花鸟等立体摆件和浮雕金银挂屏及戏剧头饰等;装饰品有手镯、戒指、别针、耳环等;实用品有酒具、茶具、调味具、杯盘、碗碟等。潮州的平錾、镂空技巧,更使潮州金银锡器显得精细别致、独具特色。

八. 广东省 揭阳 揭东区 东寮芋头

东寮芋属槟榔芋,盛产于揭东县玉湖镇东寮村。

东寮芋个大,产量高,肉质松,味香浓。可烹制芋泥,翻炒芋和红烧芋等。每年中秋前后上市,运销香港、东南亚等地。许多侨胞回乡专程寻找东寮芋头,食后称其确属芋中极品。

东寮芋产于玉湖东寮村,故名,其种植历史已有300多年。据民国24年(1935)雪影先生的《潮梅现象·揭阳物产》中所记载:“芋,揭阳产……著名产地为东寮乡,因其出产之芋,比别处所产者,大而适口,味香而松,故有东寮芋之声誉。东寮芋每株之收量,可达十二三斤,其芋头之大者每株六七斤。”这足见东寮芋早已驰名。昔日的每株“可达十二三斤”如今已可达五六十斤乃至上百斤。1959年上了中国农业展馆展出的那一株竟达120斤,最大芋头也已不是六七斤,而是20多斤。

东寮芋有其自身特色,橄榄型,肉质结构细密,红筋少,熟芋整体酥松无暇。东寮芋用于桌席可采用蒸、煮、炒、焖、煎、炸等烹调方法,做成反沙、蜜浸、芋泥、芋头粿、鱼头芋等美味佳肴,是潮汕人过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节料。东寮芋不仅内销广东各地,还远销东南亚诸国,饮誉海内外。

九. 广东省 揭阳 揭东区 坪上绿茶

玉湖坪上、新亨五房是盛产绿茶(炒茶)之乡。该处所产绿茶醇香耐沏,特有的风味,驰名海内外,出口东南亚。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泰国建交之时,应泰国政府要求,供应坪上、五房绿茶。

坪上茶丛矮而多枝,芽微红,部分小的称米碎茶,茶汤淡黄似花生油,醇甘爽口。五房茶丛偏高枝疏,叶片大而芽带青,茶汤浓而微苦,回甘力强。

坪上绿茶溶脂助消化,“老炒茶”具有消痰化淤、治气管炎之功效。

十. 广东省 揭阳 普宁 乌石蛋口酥

乌石蛋口酥

乌石蛋口酥为乌石“玉合”号所产,本世纪30年代就已盛名。原料以鸡蛋为主,配以高级面粉、糖、猪油。先用面粉同鸡蛋拌和,揉后搓成细长条,切为“小骰”样,过猪油鼎煎成。产品酥、脆、甜、香,远近闻名。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