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石家庄周边有什么特产 石家庄市适合带走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石家庄周边有什么特产 石家庄市适合带走的特产更新时间:2022-08-29 07:19:34

一. 河北省 石家庄 灵寿县 灵寿杏

灵寿杏

二. 河北省 石家庄 新乐市 沙井红枣

南大岳镇:沙井红枣,久负盛名,曾为贡品。

三. 河北省 石家庄 井陉县 井陉沙锅

井陉沙锅,制作工艺复杂,在井陉窑千百年的演变中,沙锅的工艺做法延续至今,井陉沙锅独具特色,耐高温、乡土味浓郁,用它炖制菜肴、肉食能够保持原汁原味,营养不流失。井陉沙锅曾出口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

四. 河北省 石家庄 赵县 梨园金蝉

  金蝉,又名知了猴、知了龟、爬蚱、蚱蝉,素有唐僧肉的美誉。只所以叫唐僧肉,除了其营养价值之外更有深厚的文化韵味深在其中。由于金蝉的营养价值高和风格独特的良好口感,以及对人体发挥的多种滋补药效功能,民间早有把吃金蝉子比喻成可以让人长生不老的“唐僧肉”。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去西天取经的“唐僧”,原是释迦牟尼如来佛的二徒弟“金蝉子”(又称金蝉长老)转世,唐三藏由金蝉子转世为真灵东土大唐高僧,喻有“金蝉脱壳”之意,所以人们将脱壳变身的蝉作为长生、再生的象征,因此,在《西游记》中也有了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说法。今天,人们把营养丰富的“金蝉”摆上餐桌,并称之为“唐僧肉”,显然这是对金蝉营养价值给予充分肯定再高不过的赞誉了。丰富独特的营养价值; 据中国食品营养学院理化分析与研究发现:每100g黄金蝉若虫富含蛋白质72g、脂肪15g、灰分1.8g;此外,还含有人体必需的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经科学分析,蚱蝉体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及微量元素,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6.63%。
     每年6月中下旬(夏至前后)开始到8月初(产秋前后),是田间采收的最佳季节,其中以7月初或雨后的天气最为集中。若虫(知了龟)在湿软的地下用锯齿般的一对前足掘土出洞,爬出地面后即在地面上作短期运动,然后樊缘树干或棚架上准备蜕壳,第二早晨4~6时羽化为成蝉,可利用手电筒照明,夜晚在树下地面和树干上觅捉,或清晨在树上抓获羽化的嫩成蝉。
     我地位于河北省赵县雪花梨产区中心,万顷梨园是金蝉的天然繁殖基地(天然野生),每年6月中下旬(夏至前后)开始到8月初(产秋前后),是田间采收的最佳季节,傍晚时分,梨农们便纷纷到果园里捕捉金蝉,金蝉天然鲜活,欢迎新老客户前来订购,考察,订购专线:13932160098,联系人:刘现辉,有意者请电话预约。
供应期:每年6月中下旬(夏至前后)开始到8月初(产秋前后)
地址:河北省赵县范庄镇曹庄(东部梨区)

五. 河北省 石家庄 井陉矿区 锅魁

锅魁

拌和适量温水反复操作,使之软、硬适度,张拉柔韧。水的冷热观气温高低而定,水温与气温成反比。配料方法别具一格,实行起面(酵面)与子面(生面)随打随配的原则。起面的多少,根据子面拌和后时间长短而定。子面时间长,起面多配;反之少配。再用撕去表膜的猪生板油、拌上八角、茴香、三萘、花椒、生姜、精盐、味精等香料,切碎揭绒,抹在拉长的面皮上,经卷压成形,上煎锅煎烤,最后放进炉膛烘脆。

如今,“酥锅魁”还发展了鲜肉锅魁、椒盐锅魁、化丝盐锅魁等十多个品种。北京亚运会期间国内外食客排长队争相购买,因制作难以满足,让不少人来不及一饱口福,一时传为佳话,名闻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

六. 河北省 石家庄 长安区 光华肉鸽

光华肉鸽肉鲜味美,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已成为城乡居民的珍菜佳肴。( 石家庄)

七. 河北省 石家庄 赵县 赵县雪花梨

赵县雪花梨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赵县雪花梨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又名“象牙梨”。产于河北赵县。

赵县雪花梨果形长圆,色泽鲜雅,果面有浅褐色斑点,个头硕大而皮薄,单果平均 350克,大个儿有500多克。果肉洁白似雪,汁多味甜,质细脆嫩,有冰糖味和怡人的香气。贮藏后,果皮渐呈金黄色。据科学化验分析,雪花梨除含有较高的糖分,果酸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矿物质和碳水化合物。甜度普遍提高一至二度,含糖量达13.8%,比“天津 鸭梨”高3%左右。

《本草从新》里说:雪花梨“性甘寒微酸”,具有“清心润肺,利大小肠,止咳消痰, 清喉降火,除烦解渴,润燥消风,醒酒解毒”等功效。

赵县雪花梨是河北省赵县,又名“象牙梨”,栽培历史悠久,可上溯到2000 多年以前。早在秦汉时代始就被历朝历代选作贡品进贡朝廷。

赵县雪梨因其成熟后肉质洁白无瑕,似霜如雪,故被称为赵州雪花梨,变即赵县雪花梨,有“大如拳,甜如蜜,脆如菱”之说。其果实以个大、体圆、皮薄、肉厚、色佳、汁多、味香甜与赵州桥齐名天下。单果重一般400克左右,最大1900克,含糖量12-14%,最高可达16.5%,雪花梨营养丰富,含有各种有机酸、蛋白质、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等,除鲜食外,也可以加工梨干、梨膏、梨脯、罐头、梨汁、梨酒等各具风味的保健食品,可入药医病,有生津、润燥、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等医疗功效。

它不仅为国内人民群众所喜爱,而且畅销国际市场,年出口量400万公斤,远销东南亚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河北省出口的优质水果之一。雪花梨比鸭梨早下树十来天,盛果期大树主500公斤以上。果实含糖量15%,比鸭梨高3个百分点,是制作水食罐头的上乘原料。以雪花梨为原料配制的雪花梨酒、清澈醇厚,馨逸芳香,沁人心脾;以其制成的梨干、梨脯、蜜饯等食品,更是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雪花梨含有蛋白质、脂肪、果酸、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碳水化合物等成份,营养价值很高。

赵县雪花梨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赵县雪花梨产地范围为赵县赵州镇、北王里镇、新寨店镇、韩村镇、南柏舍镇、范庄镇、沙河店镇,高村乡、前大章乡、谢庄乡、王西章乡。

八. 河北省 石家庄 藁城 御梨(宫梨)

藁城传统名品鸭梨,亦名雅梨,古称真定御梨。因由天津口岸公司经营,又称天津鸭梨,是燕赵大地最古老的优良果品之一。藁城鸭梨栽培历史久远。据《周书·秦四》记载,约在公元前13世纪左右,在滹沱河沿岸滩地上,出现野生林檎(沙果),经劳动人民选优培育,与杜梨杂交,使沙细胞消失而成栽培品种━━野生变种檎(后来的梨树),在滹沱河滩地广泛栽培,形成大片梨园。西汉司马迁说:“常山南,河济之间,千树梨,其人千户侯。”据考,常山郡始建于西汉文帝元年(前179),辖肥累、九门二县(皆今藁城地)。 肥累县北部靠滹沱河有一村庄,名梨园庄,据传因该村有一较大梨园而得名。可见,在2000多年前,藁城已有梨果栽培。鸭梨因品质极佳,被汉代皇宫和王公贵族视为上品,进奉宫廷,并以产地━━真定国,赐名“真定御梨”,被选入上林苑“棠梨宫”和“梨园”。在《西京杂记》、《洛阳花木记》中亦有“真定御梨”产于真定国的记载。真定国,始建于西汉元鼎四年(前113),时辖真定、藁城、肥累、绵蔓4县,藁城、肥累均在今藁城境内。随着自然条件的改变,鸭梨栽培面积逐年扩展。到20世纪30年代,全县已有梨园2000多亩,年产鲜梨2万余公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三河一故道”被开发利用,发展梨果生产,现有梨园10万余亩,年产鲜梨7万吨, 藁城成为鸭梨生产基地市。梨果一般重150-200克,果型美观,色泽鲜雅。果心小,果皮薄,果肉白色,肉质细而脆嫩,味甜多汁,食之酸甜适口,多汁解渴,营业价值较高,既可补充人体营养又可治疗疾病。藁城鸭梨在国内外市场久负盛名,被称为“三大果霸”之一。既畅销于国内各省市自治区,又是大宗传统出口果品,远销加拿大、英国、菲律宾等十几个欧美国家和东南亚地区,年出口量近千吨。( 藁城)

九. 河北省 石家庄 井陉县 井陉核桃

核桃,产于井陉深山之中,皮薄肉足,清香利口,具有醒脑养发保健作用,花椒、山枣、柿子等特长,都是家乡美味。

井陉县地处省会西部山区,自古以来就有种植核桃的历史,特别是苍岩山镇、南障城镇、测鱼镇种植数量大,且大多是大树,有一定的产量和规模。

到目前,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到22000亩,其中优种面积 20000 亩,年产量2200吨,产值达到4400万元,核桃产业已成为全县农业经济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十. 河北省 石家庄 正定县 正定八大碗

在正定县,一直流传着用“八个碟子八个碗”款待尊贵宾朋、犒劳优秀工人的风俗。在春节等重大节日用“八个碟子八个碗”待客这样的风俗从古至今渊源流传,逐渐形成婚嫁时也用其招待亲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八个碟子八个碗”也发生了演变,碟子由于小县盛菜少,演变成了盘子,由“八个”演变成了“十二个”、“十六个”、“十八个”等等,盘子里菜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但是“八个碗”由于做工繁琐,对技术要求高而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叫法由“八个碗”变为“八大碗”,碗里菜的内容基本没有变化,所以“正定八大碗”成为一种颇具特色的民间传统菜肴。

据传,常山赵子龙打了胜仗时,常用四大碗肉菜和一些素菜犒劳将士。跟随赵子龙的厨师与一些将士,年老退役返乡后将赵子龙犒劳将士、宴请好友菜肴的做法带回老家正定,并且不断改进。随着历史的演变,人们的观念开始崇尚“八”这个字,为讨吉庆改方桌为八仙桌、坐八客、食八菜(八冷碟、八大碗菜),这种四碗肉菜和四碗素菜的形式在唐代时被定型为“八大碗”,并广泛流行。

正定八大碗主要包括:四荤、四素。四荤以猪肉为主,四碗肉分别精选前膀肉、中肋肉、后臀肉、肘子肉,这四碗肉用的肉料不同,每一碗肉都有名字分别为扣肘、酥肉、扣肉、方肉。四素一般选料为萝卜、海带、粉条、豆腐为主。八大碗不仅选料精良,做工更是讲究。先将选好的猪肉放在大锅中煮熟,煮熟后要趁热在肉皮上抹上一层蜂蜜,然后放进油锅中炸,直到肉皮成为黄红色出锅。等肉冷却后,再按照四荤碗的要求切块装碗。八大碗对刀工要求较高,切肉讲究方块则四面见线,方方正正;切片则长短协调,薄厚一致。切素讲究识菜下刀,错落有致,宽窄有矩。将肉碗装好后,上笼屉蒸。第一次蒸需要武火(大火)蒸一个时辰(2个小时),这次蒸不放任何佐料。大火蒸了两个小时后,肉中的油大部分被蒸出来,将这些油倒出来,接着再蒸。第二次蒸要用文火(小火),还是不放任何佐料,这次需要蒸半个时辰(1个小时),到时间后再将蒸出的油倒掉。

传统的八大碗需要传统的灶来完成。这种灶为长方形,顶头是一口大锅,为蒸碗所用,大锅向后为一溜对称的6个或8个小锅(也叫后锅),灶的顶端为烟囱。大锅在蒸碗时,后面的小锅用来炖素菜。

蒸碗蒸了两次并不算完,在吃之前将多种佐料熬成的汤加入每一个碗中,然后再上笼屉蒸一至两个小时,这样才能使肉碗具有特有的味道。素碗的素菜直接从锅中盛到碗里就行。热气腾腾的八大碗还未端上餐桌,香味已经飘入人的鼻孔。八大碗上桌之后,最令人嘴馋的要数那四碗肉,碗中的方块肉肉皮为金黄色或红褐色,皮下肥肉为玉白色,再下面的瘦肉为酱红色,令人食欲大增。而用中肋肉做成的酥肉,则是一层肥肉一层瘦肉,玉白和酱红相间,使人垂涎欲滴。碗中的肉,看似肥腻,吃起来却没有腥味,肥肉的柔滑入口即化,瘦肉的美味唇齿留香。素碗中的菜,也有蒸碗的特色,平时粗硬的海带变得柔柔顺顺得像粉条,平时柔顺的粉条变得滑滑溜溜地像凉粉,平时软软的豆腐变得怀揣高汤味道醇美,平时平平凡凡的萝卜白菜也变成人们的喜爱。

正定八大碗的特点是荤菜不油腥,素菜不寡淡,与馒头、大米饭相搭配,吃起来满口留香,咽下去回味无穷。在正定一位姓宋的师傅做了几十年的传统八大碗,并将八大碗从民间的餐桌上搬到了酒店里,还将八大碗由八样开发到了十几样。他靠自己的功夫和技术,使他的宋记八大碗于2007年入选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饭店的八大碗与玉米面饼子、小米粥、玉米粥等粗粮相搭配,吃起来不仅可以体验古人那样大块吃肉的潇洒,享受大碗喝酒的痛快,还可以佐以粗粮,讲究营养均衡和科学饮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