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西特产炒菜视频 广西民间美食视频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西特产炒菜视频 广西民间美食视频更新时间:2022-08-26 23:58:52

一. 广西 桂林 阳朔 阳朔糍粑

阳朔糍粑制作工艺精细。把上好糯米蒸熟后,用力杵打,直到糯米饭全融,像棉团状,然后再取出糯浆做成圆团,放入蒸笼蒸熟而成。水糍粑多放内馅,如豆蓉、莲蓉、芝麻桂花糖等,质地细腻柔韧、

洁白晶美,

如趁出笼时热气腾腾,

再裹上点白糖或熟豆粉,更是色美味鲜,口感细滑沁甜。为阳朔名小吃之一。

二. 广西 桂林 平乐 肉丸猪脚

肉丸猪脚,又一道遍及平乐城镇乡间的风味小吃。它历史悠远,早在清代就蜚声民间。

用料:制作肉丸猪脚主要用料是瘦肉和猪脚。

做法:在制作时,首先将刚宰杀的猪背脊和后腿部位的瘦肉割下来,不要下水,以每斤瘦肉配纯碱、生盐各10克,芡粉、胡椒粉、香蒜头少许,一起放入石臼里,将它舂碎捣茸,变成细滑的肉泥。然后从石臼中起出,放置在瓦钵内,紧接着洗干净一个钯锅,架在火塘三脚架上,放上清水,生火把水烧开。这时,端上已舂好的肉泥,用手将它捏成指头大小的球形肉丸,放入开水锅内,边摇边放,边煮边捞,不要让肉丸煮得过火,而失去鲜味。

肉丸做好后,就要做猪脚了。做肉丸猪脚的料,要选用猪的前脚。先将买回的猪脚用烈火烫去绒毛,再用刀将烧焦的皮刮去,清洗干净,砍成不大不小的块状,放到开水锅中煮几分钟,捞起来再置入开水锅中,加入适量的胡椒粉、生盐、香料,用文火将猪脚炖至肉离骨即可。

当肉丸和脚猪两样都做好后,在开餐前将肉丸倒入猪脚汤锅中,用羹勺捣拌,让两者的味道融合一体,用文火维持一定的温度不要让它沸腾,使它不滚不冷即可,开餐吃饭时,舀上一碗,里面羁加上少许胡椒粉、四季葱或者芫荽,吃起来十分可口。

特点:柔和不腻,爽口清甜,肉香味道浓烈,多食无碍,是城乡大众最喜欢能肴馔,故有“吃上一餐肉丸猪脚,不怕挑担上冷下坡”之说。在做重体力活时,平乐人最喜欢做这种肉丸猪脚了。

三. 广西 桂林 平乐慈姑

慈姑秋种冬长,春节前后上市,广西各地均可种植,尤其以桂中地区的柳江县,桂东地区的八步区、平乐县,右江河谷的平果县、田东县、田阳县等地居多。通常情况下,慈姑在早稻收割后种植,实行慈姑与水稻轮作。近年来,广西又积极探索出慈姑套种栽培模式。

慈姑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消炎解毒、生津润肺、健胃止咳等作用,是人们喜爱的日常蔬菜品种之一,特别是桂东北城乡居民食用慈姑已成为一种习惯,是当地人们每年春节必备菜品。

四. 广西 桂林 全州 湘山酒

湘山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湘山酒是中国小曲米香型白酒的杰出代表。精品湘山酒是采用精选优质大米加特制小曲,秉承千年严格的传统工艺悉心酿制而成。窖藏多年,量少而品精。酒色晶莹透亮,味蜜香清雅而芬芳,入口甘美绵甜,回味悠长怡畅,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湘山酒厂位于山青水秀、鱼儿肥稻米香的广西北部古城全州城东,湘江、灌江、万乡河汇聚之滨。企业建于1954年,经过50余年的发展,从建厂时的21名员工,5933元的固定资产,发展成为占地25万多平方米、总资产9000多万元的广西外贸商品出口基地,广西最大的米酒生产厂家之一,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并于2003年通过ISO9000:2000质量体系认证;2004年迈入了全国酿酒行业百名先进企业的行列。

湘山酒厂的主导产品“湘山酒”是米香型白酒的代表,以优质大米为原料,以特制纯种根霉小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传统半液态半固态小陶瓷缸糖化、发酵、蒸馏,并经长期陈酿、精心勾兑而成,以“酒色清亮透明,味蜜香清雅而芬芳,入口绵甜,落口干冽而净,回味怡畅”的风格而闻名,自参加第二届全国评酒会开始,一直被评为国家优质酒,荣获国家银质奖,自1963年起至今一直保持广西名酒称号。湘山牌湘山酒系列产品自1997年2005年四次被评为广西名牌产品;湘山牌湘山酒2005年被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推荐为全国酒类产品质量安全诚信品牌;其商标“湘山牌”三次被评为广西著名商标,成为消费者信得过商品。原区人民政府李兆焯主席在视察湘山酒厂后,欣然题词“湘山酒香遍万里”。

系列产品金稻米酒于1996年被评为广西优质产品,湘山醇、湘山粮液被评为2002年度广西名牌产品。

桂青酒为露酒的一种,她“清亮透明,药味协调,入口绵甜,落口净而留香“。自1980年至今,一直为广西优质产品,2005年被中国酿酒协会推荐为全国果露行业优质产品。

湘山神酒为露酒的又一品种,“酒色乌红晶莹,酒体丰润,味感醇厚,香甜甘爽”,酌情细品,有益健康。

湘山一樽酒在保持陈酿湘山酒固有风格的基础上,加强了“入口绵甜,细腻舒适,回味悠长”的特点,为湘山酒厂新开发的高档产品之一。

湘山酒厂自1987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广西区先进企业、轻工部质量管理企业、轻工部优秀企业、广西“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消费者信得过企业,连续十多年获广西经济效益最佳企业荣誉称号,2004年获全国酿酒行业百名先进企业称号。湘山人在“酿造幸福人生”理念的激励下,倾力打造消费者满意产品,感谢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厚爱。

湘山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现辖行政区域。

五. 广西 百色 田林 三月李

田林县现有三月李面积近4万亩,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其具有早熟、易栽培、适应性广的特点,清明节前就可上市,因其皮薄、肉厚、核小、酸甜可品,具有清热利尿、消化等功能,深受市民的欢迎。1998年,三月李被列为田林县开发项目之一,其产品远销广东、武汉、青岛、上海、云南、贵州、深圳等地。全县年产果4万吨以上。

信息来源:田林县人民政府网

六. 广西 南宁 横县 横县桑葚

桑椹又名桑果,早在两千多年前已是御用补品。因桑树特殊的生长环境,使桑果具有天然生长无污染的特点,所以桑椹又被称为“民间圣果”。它含有丰富的活性蛋白、维生素A原、B1、B2、PP及C、氨基酸、苹果酸、琥珀酸、酒石酸、胡萝卜素、矿物质钙、磷、铁、铜、锌等成分营养是苹果的5-6倍,是葡萄的4倍,具有多种功效,被医学界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研究表明,桑葚具有防止血管硬化;健脾胃、助消化;补充铁、锌、硒等微量元素;乌发美容;防癌抗癌;治疗贫血等功能和作用。桑葚除了鲜食之外,还可用米酒浸泡,也可用酿制葡萄酒的方法酿制桑葚酒,二者皆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横县现有专门采摘桑葚的果桑专用桑园300多亩,年产鲜果400吨,具有生态环保无污染、果大味甜的特点,既适合鲜食,更适合榨果汁和酿造桑葚酒,每年的3~4月份成熟,是成熟较早的时令鲜果。

信息来源:广西农业总汇

七. 广西 桂林 全州 桂香梨

品种名称:桂香梨

选育单位:全州县水果生产技术指导总站,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果生产技术指导总站

品种来源:圆黄梨芽变

特征特性:树势中等,枝条开张,粗壮。叶片宽椭圆形,绿色有光泽,叶缘锯齿中等大,叶尖渐尖,叶平均长11.5㎝,宽6.1㎝,叶柄长5.8㎝。一年生枝黄褐色,皮孔大而密集。萌芽率高,成枝力中等。花芽易形成,花芽饱满而大,花白色,花粉多。果实扁圆形,纵径68.3㎝,横径83.7㎝,平均单果重294 克,最大果重675 克,花萼完全脱落,果面光滑平整,果点小而稀,果梗长3.9㎝, 梗洼深1.12㎝,果面光洁,果皮中等厚,果肉白色,石细胞少,有香气,果心小,可食率79%,可溶性固形物12.8%—14.5%,幼果期果实褐色,成熟后为金黄色(套袋果)或暗红色(不套袋果)。果实常温下可存放15天左右,低温可贮藏60天左右。

产量表现:2010年至2011年对2008年种在全州县庙头镇霞溪果场进行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215.2kg。2010年在龙水镇测产2年树平均株产13.7kg,2011年测产3年树平均株产达28.3kg。 2011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到全州县验收,平均单果重259克,平均株产26.1kg,亩产1224.8kg,可食率7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6%。

栽培要点:1、选土质疏松肥沃、深厚,光照良好和排灌方便、风速小的地块种植。株行距3m×4m,种植坑长、宽各1m、深0.6—1m。每坑分层放入有机肥(畜栏类、杂草等)25—50㎏、钙镁磷肥1㎏、石灰0.5㎏。667㎡栽56株。2、采取三主枝开心形或疏散分层形树形。3、种植当年4—8月,每15天施水肥一次,可用沼液或腐熟稀粪水加0.5%—1%的尿素液。第二年3—8月每月追肥1—2次。6月份后注意适当施用磷、钾肥,可每株每次沟施三元复合肥0.15㎏。每年9—10月份,结合深翻改土,每株施腐熟粪肥30—40㎏、钙镁磷肥2㎏,进入挂果期后,每年施萌芽肥、壮果肥、采果肥和基肥四次肥。萌芽肥:在3月上旬萌芽前施入,每株开浅沟施复合肥0.5—0.8㎏;壮果肥:在5月下旬施,株施腐熟麸肥2—5㎏或复合肥1—3㎏;采果肥:以速效肥为主,株施复合肥0.5—1㎏;基肥:9—10份施,结合园地深翻改土,株施腐熟粪肥30—40㎏、钙镁磷肥2㎏。4、花蕾期喷一次0.2%的硼肥,初花期和谢花期各喷一次绿旺一号保果,坐稳果后对挂果量大的单株及时适量疏果,5月中旬幼果表面形成一层腊光时,及时套袋。5、重点防治梨锈病、轮纹病、黑斑病、黑星病、蚜虫、梨瘿纹、梨网蝽、吸果夜蛾等。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通则,通过审定,可在全区种植。

八. 广西 百色 田林 田林茶油

茶油是我县传统食用油,全县各乡(镇)均产茶油,主要供食用和工业用。因其特有的低碘值不易变质,对人体有益的油酸含量居各种植物油之冠,且不含胆固醇,可抑制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其脂肪酸的构成与橄榄油十分相似,被誉为“东方橄榄油”。目前全县茶油面积23万亩,年产油茶5000吨。

信息来源:田林县人民政府网

九. 广西 百色 田林 百色马

【主产区与分布】 中心产区位于广西百色地区的田林、隆林、那坡西林、凌云、乐业和百色等县。分布于广西河池地区的东兰、巴马、凤山、天峨、南丹等县,以及云南省文山的广南、富宁、马关等县。

【形成历史】

百色养马的历史,在文献和出土文物、房屋装饰和壁画中均有反映。据《田林县志》记载:“迎娶时用轿马、鼓锣、灯笼火。”民间有饮酒及食牛、马、犬等肉的习惯。《凌云县志》记载:“行之一事,殊感两难,有余之家,常用轿马,畜马一匹。”1972年,百色地区西林县普合村出土的西汉文物鎏金铜骑俑,清康熙时修建的粤东会馆,屋脊上的雕塑壁画绘制有许多马俑和骑士。以上史实和文物艺术均说明百色地区养马历史悠久。百色山区牧地广阔,牧草丰富,全年四分之一以上的时间,马匹在无棚舍条件下,放牧于高山峡谷之中,任其自由采食和繁殖,需要役用时,将马牵回圈养。使役时补饲玉米2-3kg,或糠麸4-5kg以及青草5-10kg。产区交通不便,历史上百色地至南宁和贵州兴义的往返货物均靠马匹运输。人民世世代代养马用马,对马的选育和饲养管理积累有丰富的经验。所以百色马是在产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下,经劳动人民精心培育而形成的。

十. 广西 桂林 龙胜 南山萝卜

南山萝卜

产自伟江乡1500米海拔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中,其特点是: 园柱形,肉白色,肉质脆嫩清甜、美味可口,可凉拌生食,也可做火锅配料、做汤,是菜谱的好佐料,具有祛痰清喉、利尿止泻的功能。本地用鲜萝卜制作加工的萝卜干属纯绿色食品,脆嫩爽口,香气迷人,品味独特,该产品每年8月下旬—10月下旬均可上市,年可供鲜萝卜250万公斤。

近年来,龙胜各族自治县加大技术和资金扶持力度,鼓励贫困地区群众移民到有“南方呼伦贝尔”之称的南山搞农业综合开发。由于这里土质肥沃,空气清新,出产的萝卜品质优良,成为餐桌上的佳肴,产品供不应求。至今,落户南山的新居民户均种植南山萝卜20亩以上,最多一户达200亩。南山萝卜彻底改变了南山人的生活状况。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