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恩施特产店装修效果 苗族饭店装修元素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恩施特产店装修效果 苗族饭店装修元素更新时间:2022-08-17 00:42:04

一. 湖北省 恩施州 恩施市 毛坝漆

为国产名牌生漆,汁浓,味香,色泽光亮,含水量少,燥性好,抓木力强,是家具和工艺美术品的理想涂料,具有优良的防腐,抗酸碱性能。用毛坝漆作涂料的漆器,工艺精湛,不变色,有光泽,美观清洁。近年来清江油漆工艺美术厂用毛坝漆作涂料复制了许多战国时期的出土文物,与原件十分相似,受到国内外旅游者的高度称赞,堪称艺术珍品。

二. 湖北省 恩施州 来凤县 来凤桐油

桐油,用来制造油漆、油墨、油布等。婴儿拉肚子、感染风寒之后,母亲在手心点一滴桐油,用火烤热,把温暖的手掌放在婴儿的背心和肚脐上揉搓或抚摸,其疗效有时候比吃西药更好。迷信鬼神的人,还用桐油炼妖、炼鬼。所谓炼妖、炼鬼,就是把桐油淋在石头上、树桩上、牛粪上,火烧之而已。

榨桐油的作坊,叫油坊。油坊里有巨大的石碾磨。用马或牛拉动石磨,碾碎桐子树的种子。

把碾碎了的种子,放进木榨。木榨的前方,油坊的梁上,悬挂着一根巨大的圆木,叫杵。几个男人,抱着杵,使出吃奶的劲,向前撞击木榨。

嘴里发出“嗨”一声喊,杵与榨撞击时发出“啪”一声响,桐油便一丝一丝地流了出来。这就是俗称的打油。

除了榨桐油之外,油坊还榨菜油和茶油。

油榨出来之后,渣滓被压成饼状,叫枯。菜枯可以做肥料。茶枯,除了做肥料之外,还用来闹鱼(闹:方言,即毒杀的意思)。茶枯很香,在河里撒几饼,鱼群就游过来吃。吃了茶枯的鱼,便一条一条地肚皮朝上,浮出水面,任人捕捉。桐枯也是很好的肥料。栽红薯苗的时候,在根部裹一点桐枯,就不用施别的肥料。红薯藤上不长虫,挖红薯的时候,连土里也见不到蚂蚁。

来凤桐油甲天下,卯洞(漫水乡、百福司镇)桐油甲来凤。

三. 山东省 德州 宁津县 宁津保店驴肉

宁津“三大名吃”之一的保店驴肉成名于清朝嘉庆年间,是宫廷贡品,因其风味独特而名扬全国,素有“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之美誉,入选《中国土品名吃大辞典》。驴肉属纯天然食品,具有性平味甘、香鲜浓郁、滋阴润燥、养血之功效,极适滋补食用。保店驴肉,质细鲜嫩、营养丰富、瘦而不柴、烂而不散、香味四溢、久放不变、咸淡适口、老幼宜食。且一驴出“八锦”——心、肝、肠、肚、精肉、蹄筋、口条、脆耳。著名营养学家,1同志的夫人于若木品尝后连连赞叹,题写了“千年佳品,万家共享”的佳句。

若说保店驴肉,还得从嘉庆皇帝说起。

保店镇位于宁津县城东十二里处,古时为一条昼夜兼程的邮路。邮路旁设客店饭馆,饭店主要经营驴肉。邮差品尝后大为赞赏,消息传至京城,京城显贵要人闻说后也让邮差捎去品尝。从此,保店驴肉便慢慢誉满京城了。

清嘉庆四年腊月,天降大雪,足不出户的嘉庆帝对宫中食品倍感厌烦,很想品尝一下民间野味。经太监探听,保店驴肉不仅色味俱佳,且有舒筋活血强身健体之功效,便如获至宝,特派御膳房大厨师前来保店,亲自监督制作。做好以后,大厨师便快马加鞭,

赶至京城,嘉庆帝食后果觉余香满口,意犹未尽,赞不绝口,真是“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从此,保店驴肉便年年成了皇室的贡品。

保店驴肉创始于清朝嘉庆年间,是清廷贡品。其传人李守恒在继承传统工艺基础上与现代生产技术相接合,创建了“保店守恒精制驴肉厂”。中国美食家于若木先生品尝后题写了“千年佳品,万家共享”的佳句,保店驴肉已入选《中国土大全》。保店驴肉,选优质德州黑驴为肉源,取祖传科学配方,配以老汤,文火预煮,并经紫外线消毒,商业无菌真空包装,高温杀菌处理等精心制作而成。保店驴肉属纯天然食品,具有性平味甘、香鲜浓郁、滋阴润燥、养血之功效,极适滋补食用。

四. 山东省 济宁 邹城市 中心店葡萄

中心店葡萄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心店葡萄

邹城市中心店镇林果协会

19436029

31

新鲜葡萄

五. 湖北省 恩施州 建始县 关口葡萄

关口葡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关口葡萄,湖北省建始县,仅在花坪镇关口乡村坊村(小地名关口,位于景阳关(建平关)附近)生长,故名。果粒着生中等紧凑,每穗平均着粒数 图1 湖北建始关口葡萄

-为40-60粒,果粒呈卵圆形或近圆形,果皮较薄,其色泽绿而透明,有如碧玉;其果香四溢,果肉柔软多汁,可容性固含物为16.5-18%,味甜可口,回味无穷。

生长环境

关口葡萄,恩施乃至湖北叫得响的鲜果名片,主产建始花坪乡村坊村关口、长槽村及附近各村落。关口葡萄生长地仅限于建始县花坪乡村坊村关口,该地区具有适宜葡萄生长的独特的水、热、光、气及土壤等综合条件。关口险要神奇,雄居山隘,地处建始景阳河与花坪交界的一个山垭,这里群山蕴林,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境内地势平坦,槽田居多,得天独厚的小气候因子,孕育了独特的“关口葡萄”。

历史渊源

关口葡萄,属白玫瑰变种,种植历史近百年,1866(清同治五年)《建始县志》记载建始就有栽培葡萄的历史。原始种源漂洋过海颇富传奇。20世纪20年代,比利时一位传教士到建始景阳关 图2 关口葡萄

-传教,从海外带来一株品质优良的葡萄苗送给花坪乡长槽村12组(小地名关口)一刘姓人家,这株葡萄的引种成功一开始就不同凡响,外观晶莹碧绿,内质香味独特,关口附近村民纷纷引种栽培,由于葡萄萌孽能力强,发展十分快,关口家家户户开始种植葡萄,“关口葡萄”因此得名。2002年以来,县乡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关口葡萄的发展,将独具特色的关口葡萄做成了花坪乡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使关口葡萄从房前屋后的零星种植到连片规模发展。截止2010年,关口葡萄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总产值近4000万元,受益农户达1000余户。户均增收近4万元。远销全国10多个省市,葡萄已成为建始花坪乡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增长点、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

地域范围

关口葡萄适宜种植区位于清江与野三河交汇处,东抵野三河,西临黄鹤桥,南抵清江,北临花坪周塘公路,海拔800-1000m,关口葡萄的地域范围为:东径109°68′至109°90′,北纬30°25′至30°43′,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6公里,版图总面积为48平方公里(含山林),其中葡萄地理标志面积1000亩,产量1000吨,涉及长槽、村坊、校场、石马、蔡家、周塘6个村。种植区内远离交通干线,无工矿企业、医院、垃圾处理场等污染源,人畜生活垃圾全部进入沼气池处理后排放,种植区内农作物以玉米、洋芋为主,很少使用农药,大量使用农家肥。

六.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利川黄连

利川黄连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利川黄连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恩施药材丰富,主要有利川黄连、窑归、板党、当归、天麻、贝母、田七等,利川黄连最为著名。黄连性寒、味苦,具有泻炎解毒、清热燥湿的功能,主治高热烦躁、胸闷呕吐、泄泻痢疾。利川市春迟夏凉,秋早冬寒,垣充沛,日照较少,为黄连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利川市栽培黄连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黄连的重要产地。

全世界种植栽培黄连最早的国家就是中国,其中,拥有将近1000年种植悠久历史的要数湖北省的利川市,自古以来被世人称为是中国“黄连之乡”,利川所产的黄连形如鸡爪,即有“利川黄连”之称,品质药用为全国最优,它别名又叫南岸味连,属于黄连中的名贵品种。

利川黄连形如鸡爪,根茎集聚成簇,黄肥坚实,早在唐代就列为贡品。1985年,利川被湖北省计委列为全省黄连基地县,并被国家有关部门指定为全国黄连生产基地。

利川位于鄂西南隅,属于云贵高原东北延续部分,为大巴山系余脉,武陵山系西北部,面积为4602平方公里。全市平均海拔1100米,最高点位于东北部的寒池,海拔2415米,最低点位于西南部长顺郁江出境处,海拔315米。利川地处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与同纬度平原相比,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低山四季分明、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高山春迟秋早,湿润多雨,冬长夏短。年均气温8-12℃,年日照时数1278小时,年降雨量1500毫米,无霜期190天。

利川市为黄连生产作了大量艰苦、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工作,使利川成为全国黄连栽培新技术的原创地,全国黄连产地生态保护的示范地,中国“南岸味连”的正宗原产地。

《中国名乡大全》中记载,利川盛产的“鸡爪黄连”,出口日本和欧美等国。在2009年底由农业部信息中心举办的首届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论坛上,“利川黄连”的品牌价值被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评估为5.99亿元,在中国品牌农产品百强排名中位居第89位。利川适宜种植黄连的地方很多,但最适宜的还是建南镇、谋道镇、汪营镇、忠路镇、凉雾乡、福宝山生态开发区等地海拔在1200米至1800米之间的高山地区。到2008年底,利川市共有黄连留存面积9.8万亩,占全国总面积的54%,黄连产业总收入达2.7亿元。

利川现有15个乡镇中有14个乡镇出产黄连。主要生产基地有:建南、汪营、谋道、忠路及福宝山5个乡镇和开发区,涉及有110个村、970个村民小组、3万多农户种植黄连。2009年利川黄连产业总收入4亿元,其中连农收入2.3亿元,销售企业1亿元,加工企业0.7亿元。其中,利川香连药业有限公司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以黄连为原料药,进行中成药加工,2004年通过国家“GMP”认证,其加工生产的“香连片”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和国家应急储备药品。利川市清江黄连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黄连种植为主,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中药材专业公司,公司现有基地总面积4000余亩,其中黄连留存面积1500亩,产品以统连、枝连、黄连饮片为主,销往武汉、亳州及安国等地的药材市场及药材加工企业。

目前利川市黄连留存面积约5万亩。通过推广黄连之圣徐锦堂教授的“生态节能黄连栽培技术”后,从2001年以来每年以新栽培l万亩面积增长,预计到2010年留存面积将达到10万亩,每年产量超过4000吨,产值超过2亿元,药农增收1.2亿元左右。

地域范围

利川黄连形似鸡爪,称鸡爪黄连,又称南岸味连,是黄连中的名贵品种。利川黄连在当地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北京同仁堂即以利川黄连为原料。1976年,利川被定为全国黄连基地。

特定品质

目前,利川黄连基地年留存面积4万亩,产量1400吨,质量居全国第一位,年产量仅次于重庆石柱,居全国第二位。以此为原料生产的中药片“黄莲片”,治疗肠炎痢疾功效独特。

文化典故

《利川县志·卷之七·物产篇》记载:“黄连,邑产甚多,似鸡腿者良。”说明明朝土司制度时期利川黄连已广有栽培,且有鉴别良莠的标准。其实,从唐至清代,黄连一直是利川重要的土产,并用作贡品。清朝以后,黄连种植面积逐渐增加。

七. 湖北省 恩施州 咸丰 咸丰帝茶

咸丰帝茶是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的。咸丰县自古盛产名茶,是武陵山区极负盛名的茶叶产区之一。咸丰帝茶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咸丰县自古盛产名茶,是武陵山区极负盛名的茶叶产区之一。2010年咸丰县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2011年2月又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国家考核验收的有机农业(茶叶)示范基地。近年来,咸丰县加快茶叶基地建设步伐,至2012年底茶叶留存面积达12.3万亩,年加工干茶5200吨,实现产值3.3亿元,成长为促农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在此基础上,咸丰县采取整合品牌、严检品牌、认证品牌、推介品牌、保护品牌等措施,打造“咸丰帝茶”公共品牌。

2013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咸丰帝茶”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八.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霉豆腐

原料:豆腐,精盐,辣椒面,味精,新鲜橘皮若干,花生油,浓红茶。

做法:

1、豆腐控干水切方块,大小自选。

2、秋冬季节室温下放置篮状器物中(春秋搁置冰箱中可以做),底下铺垫上批去禾衣的稻草,用稻草覆盖即可。4至6天可见豆腐块上长满绒状白,微黄或者微黑菌,俗称霉菌。

3、1:1 辣椒面和精盐混合,加入末状橘皮,味精适量拌匀。

4、用小碗盛点白酒,豆腐块先在碗中洗个澡,然后在混合物中滚沾,放入带有螺口可密封罐中。

5、加入凉好的浓红茶,约达霉豆腐高度一半。

6、倒入花生油适量

7、将罐放置阴凉处3天后上下倒置,目的是让霉豆腐浸在溶液中,均匀味料,同时也是化软的过程。再3天后即可食用。

特点:香辣可口,开胃下饭。

九. 湖北省 恩施州 巴东县 巴东魔芋

巴东魔芋是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的。巴东县的土壤和气候特别适合种植魔芋,种出来的魔芋品质好、个头大。

魔芋属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天南星科。它能加工成精粉、粉丝、芋糕、罐头等风味食品,倍受国内外美食家的青睐。还有消肿散淤、解毒止痛、抗癌防癌、降低胆固醇、防治高血压、清洁肠胃、帮助消化之功效。对胆石症、心血管病、糖尿病、便秘痔疾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魔芋中还有一种叫做“海曼纳”的物质,它能控制人的体重,长期食用可以减肥健美。魔芋不仅是理想的食品,而且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被广泛用于石油勘探、化工、印染等行业。

巴东既是三峡库区重点移民县,同时也属于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为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加快鄂西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步伐,湖北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我省魔芋产业化建设的决定》,制定了《湖北省魔芋板块经济发展规划》,将恩施州定为全省魔芋生产中心区,巴东县是全省、全州魔芋产业化建设和魔芋板块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巴东县按照“一县一特”、“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模式,引导农民发展魔芋产业,并引进2家魔芋初成品加工厂,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销售魔芋,目前,魔芋种植面积6.3万亩,产量22万多吨,主要分布在清太坪、金果坪、野三关等乡镇。主要推广魔芋芋鞭良种繁育技术,2005年巴东县被全国授予魔芋种植大县。

十. 湖北省 恩施州 恩施市 油香儿

将大米、黄豆按一定比例和好,用水浸泡一个晚上,次日用石磨磨成糊状放入桶中,再用特制的铁勺盛装,一般加上肉丝、土豆丝、洋葱、大蒜、花椒等佐料在锅中煎炸而成(内馅可随客人口味而变化)。油香儿呈圆状,深红色,清香可口,有“中国汉堡包”之美称。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