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宁乡县道林特产 宁乡特产有哪些能带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宁乡县道林特产 宁乡特产有哪些能带走更新时间:2022-07-17 00:20:59

一. 湖南省 长沙市 宁乡市 八角溪茶叶

沩山镇八角溪村位于湖南省宁乡县西部山区。沩山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代便是朝庭贡茶的原产地,八角溪村则是沩山茶的发源之地。依据这一历史资源优势,八角溪村积极开展一村一品建设,确立了把发展名优茶作为村民脱贫致富的突破口,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建设茶园基地8000亩,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开发打造沩山茶品牌。现在八角溪村家家有茶园、户户有茶采,全村专业从事茶产业的农户达到了80%以上。

2010年全村茶产业收入达2800万元,人均茶产业收入达万元以上。茶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该村旅游业的发展,在茶园基础上旅游、农家乐、餐饮业及交通运输业兴起,为村民提供120多个就业岗位。

二. 湖南省 长沙市 宁乡市 金汤牛鞭

主 料:牛鞭2根500g,土鸡1只约1500g,老南瓜1000g

调配料:杞子、生姜、精盐、绍酒、鸡精

制 法:

(1)先将牛鞭刮洗干净,用开水煮过,拿出剖开刮去中间白色膜,冲先干净切成段再下入锅煮过,拿出切成菊花状。

(2)土鸡砍小块,同牛鞭一起放入沙锅中,加姜、精盐、杞子、绍酒炖至酥烂。南瓜去皮切块下入锅中炖烂调好味,然后将南瓜拿出捣碎过罗筛制成金汤,兑好味装入汤盅内,再将炖好的牛鞭、鸡块分装入汤盘即可。

特 点:牛鞭酥软,汤色金红,味道特殊、鲜美,营养丰富

三. 山东省 济宁 金乡县 蜜制红三刀

金乡糕点制作历史悠久,据考证起源于19世纪中期,一向以质量优良、制作精细、风味独特著称。当地的民谣称“吃点心还是丰县的蜂糕、单县的枣包、金乡的红三刀”,可见红三刀的受欢迎程度。

关于红三刀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乾隆年间,乾隆帝下江南的时候路过金乡,舟车疲乏加上天气阴冷,也正值晚饭时间,就叫下人去找些吃的东西,下人找来金乡的名吃糕点(当时还不叫红三刀),乾隆帝吃完之后赞赏有加,顺便提了一些建议:“如果在糕点上撒些芝麻类的东西,再在糕点表面砍上三刀,岂不好看又好吃吗?”从那以后,金乡人便采用了此法,糕点也就改名红三刀。

清末民国初,金乡县城一家名为“东长兴”的糕点作坊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炸制的红三刀京省驰名,受到达官富人的追捧,成为老百姓相互之间的馈赠佳品。

解放后,金乡县金蜂糕点食品厂把制作糕点的师傅又请回来,沿用“东长兴”的古法开始生产传统点心。在1958年1时,又从全县各地选调了一批优秀的糕点制作能工巧匠,在金乡酱园内成立了糕点制作车间。在以后的时间里他们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使红三刀更受消费者的欢迎。

现如今金乡“红三刀”是以大槽芝麻油、麦芽、小米糖稀、白糖、蜂蜜、芝麻、桂花为原料。新炸出来的红三刀呈漫方形,迎面三刀,表分四瓣,面蒙脱皮芝麻,灿若繁星点缀;中间红而透亮,底似薄冰,闪闪发光。食之外酥内松,香味纯正,沙甜可口,食而不腻,脆而不焦,广受欢迎。

1991年1月,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山东省技术监督局、山东省卫生厅等7个单位授予金乡县金蜂糕点食品厂为省级消费者满意单位,授予金蜂牌糕点为食品卫生质量信得过产品。1995年4月,“金蜂牌红三刀”被山东省经济委员会确认为山东省传统名吃。2007年,“金蜂牌红三刀”被评为“山东老字号”荣誉称号。红三刀不仅享誉省内,而且畅销上海、江苏、河南、安徽、北京、黑龙江等十几个省市。

四. 湖南省 长沙市 宁乡市 宁乡素菜

1、白菜豆腐主料:小白菜250g

豆腐2块调料:味精少许、黄豆芽汤500g、精盐适量、香油、葱姜少许、豆油15g。制法:1、将小白菜摘去黄叶,除去杂质,洗干净,切成一寸长的段。豆腐切成六分见方的

块,将豆腐放入开水锅中氽烫透捞出。再放入小白菜氽一下,捞出用凉水投凉,晾干水分备用。将葱、姜切成末。

2、锅上火放油烧热,放入葱姜炸锅,随即放入盐,添入黄豆芽汤,放入豆腐,烧开

后撇去浮沫,再放入小白菜,慢炖五分钟后,加入味精,淋香油,即可。特点:色泽鲜艳、软嫩酥烂、清鲜适口。2、罗汉斋全料:水发冬茹50g、鲜蘑菇50g配料:水发黄花菜25g、

豆腐皮1张、水发木耳20g青豆10g、水发笋15g、红罗卜30g、花菜30g、面筋30g、黄瓜30g调料:酱油7.5g、味精少许、冬茹汤25g、湿淀粉10g、香油10g、红油10g、豆油50g制法:1、将水发冬茹去蒂洗净,鲜蘑菇摘洗干净,均切成3cm见方的块,水发黄花菜去根

洗净,对切成段;油面筋对切成两半;豆腐皮切成5cm见方的块;花菜顺花茎切成

1.5

cm的块,水发笋切片,红罗卜切片,黄瓜去籽切片,水发木耳洗净。

2、炒锅放火上,将花菜、木耳、黄花菜、笋子、红罗卜、豆腐皮、面筋、黄瓜用水

氽过。再锅上火放豆油烧至八成热时倒入冬茹、鲜蘑菇及其他原料,煸炒到五成熟时,加入酱油,煸烽,再加入冬茹汤、盐、味精烧八味,用湿淀粉勾芡,淋红油、麻油即成。特点:色泽鲜艳、溢味浓厚、脆嫩鲜香、咸辣适口。3、炒干丝主料:豆腐干4块、红椒25g调料:味精、盐1.5g、酱油10g、香油、红油少许、面碱、姜适量、黄豆芽汤,豆油50g制法:1、先把干豆腐切成细丝,炒锅上火,加水烧开入干丝,加入少许面碱煮5分钟,捞出放在凉水里投凉,用手压平水分,收放在碗里。姜切丝、红椒切丝备用。

2、锅上火,加豆油烧热,下入姜丝炒锅,再下入干豆丝,加入酱油炒几下,下入红

椒丝再加精盐,黄豆汤煨一下,用大火收汁,淋香油、红油出锅装盘即可。特点:干豆腐丝软嫩、鲜香、麻辣可口。

4、红烧地木耳主料:地木耳500g配料:红椒25g调料:姜、葱10g、盐、蒜子米、味精少许、豆油50g、豆芽汤50g、红油10g、酱油10g、湿淀粉适量制法:1、将地木耳摘洗干净、姜、葱洗净分别切成米段,红椒切米备用。

2、锅上火放入水烧开下入地木耳氽过。然后锅再上火烧热,放入豆油烧至六七成热下入姜末炸锅,下入豆芽汤,盐、味精、酱油烧开,再下入地木耳,焖至汁干,加入红椒米煸炒,用湿淀粉勾芡,撒葱段,淋红油即成。特点:滑嫩爽口。5、麻辣冬笋主料:冬笋肉300g调料:味精、红油50g、盐适量、香油15g、豆油500g(实耗25g)制法:1、将冬笋肉切4.5cm长、1.5cm宽丝厚的长条块。

2、炒锅放旺火上烧热,放入豆油烧到五成热时,放入冬笋肉炸一下,倒入漏勺中沥油。炒锅上火放入辣椒红油、精盐、适量水,再放入冬笋块,改小火烧两分钟左右,

烧到汤汁稠浓时,放入味精,再炒匀,淋香油即可。特点:色泽光亮、又脆又嫩、鲜香适口、略有麻辣味。

6

白花豆腐主料:豆腐2块,银耳50克

调料:香菜、红罗卜米、精盐、黄豆芽汤、清油、香菜、味精少许,湿淀粉适量。制法:(1):先把银耳用温水泡开,摘洗干净,煨入味取出,均匀的摆放在盘子里。豆腐捣碎压成泥,然后加精盐味精调拌均匀,加适量淀粉搅成糊状备用。

(2)用汤匙12个抹清油,将调好的豆腐泥均匀的装在里面,在面土撒上红罗卜米、香菜叶,上蒸笼蒸5分钟左右取出均匀地围在银耳边上。

(3)锅放火上,加入黄豆芽汤100克、盐烧开后加入味精,用湿淀粉勾芡淋面油再浇在银耳、豆腐上即可。特点:美观大方,汁鲜味美。

7

酸菜炒小笋望北峰是回龙山的景点之一。每到春季,孩妇翁妪都上山扯笋,自成民习,除自食之外,周边集市均可见望北峰上市的小竹笋。回龙山白云寺斋堂用小笋和自制的擦白菜心制成的酸菜炒小笋,其味脆嫩爽口,是佐饭佳肴。主料:望北峰小笋500克,擦白菜心100克调料:盐、味精、尖干椒、蒜子适量,花生油50克制法:(1)将小笋去皮用开煮过,拿出洗净,拍松切成小段。酸菜泡洗干净切碎,蒜子切米,尖椒切碎。

(2)锅上火烧热下入笋子擦白菜心干煸,待炒千水份倒出,将锅洗净再上火烧热放入花生油先下入蒜米爆香再下入笋子擦白菜煸炒,加入盐、于椒炒几下,然后加入味精和少许汤,待汤汁干时出锅装盘即可。

8

扒双冬主料:冬菇150克,冬笋300克配科:菠菜200克调料:盐,味精、酱油适量,花生油50克,湿淀粉制法:

(1)冬菇洗净切块,冬笋去壳切滚刀块,下入开水锅中氽过。菠菜摘洗干净用油盐水氽过,沥干水份装入盘中。

(2)锅上火放入油烧热下入冬笋冬菇煸炒再倒入汤,放盐、味精用小火煨入味再用湿淀粉勾芡出锅盖在菠菜上即成。

五. 湖南省 长沙市 宁乡市 长沙名茶

长沙地区盛产茶叶,唐代诗人就有"湘资泛轻花"的题咏,到五代马楚王朝时期,长沙种茶业盛极一时,与北方的茶叶贸易成为长沙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长沙茶叶名品云集,最有名的有高桥银峰、长沙茉莉花茶和宁乡沩山毛尖。
高桥银峰茶产于长沙县的高桥乡。这里地处玉皇峰下,周围山丘叠翠,河湖掩映,土层深厚,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历来就是名茶之乡。《长沙县志.土产》称:1810年(清嘉庆十五年)此地"茶有宝珠、单叶、红白各种。"民国的《湖南茶叶概况调查》也说:"长沙锦绣镇(即高桥)的绿茶早负盛名。"高桥银峰茶特征为:叶形匀整,条索紧细卷曲,色泽翠绿均匀,表面白毫如云,堆叠起来似银色山峰一般。冲泡后,汤色晶莹,叶底嫩匀明净。新中国成立后,高桥银峰茶被列为中国名茶和外事部门的礼茶。
长沙毛尖茉莉花茶有独特的风味,其条索紧结,茶叶浓醇,花香鲜灵,纯正持久。冲泡后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匀嫩,耐冲泡,饮后满口留香,为花茶类的佼佼者。长沙产茶叶和茉莉花有悠久的历史,明嘉靖《长沙府志》即有"杂货之品曰茶,(贡)岁进茶芽六十二斤"的记载;清嘉庆《长沙县志》也有"茉莉夏开白色,清丽而芳"的记载。长沙茶厂采用自己加工的毛尖茶配以洁白、肥壮的茉莉鲜花,以传统的手工窨制工艺,制成了猴王牌毛尖茉莉花茶,被指定为湖南省出国人员礼品和首都钓鱼台国宾馆招待外宾用茶。
宁乡沩山毛尖茶相传为唐代贡品。清同治《宁乡县志》记载:"沩山六度庵、罗仙峰等处皆产茶,唯沩山茶称为上品。"民国《宁乡县志》载:"沩山茶雨前采制,香嫩清醇,不让武夷、龙井。商品销甘肃、新疆等省,久获厚利,密印寺院内数株尤佳。"我国西北部边疆的少数民族,一向视沩山毛尖茶为最珍贵的礼品茶。刘少奇生前也爱饮用此茶。沩山系大沩山上的天然盆地,地势高峻,群峰环抱,林木繁茂,云雾常年不散,故有"千山万水朝沩山,人到沩山不见山"之说。这里的茶园属黑色砂质壤土,土层深厚,腐殖质丰富,茶树饱受雨露滋润,故而根深叶茂,梗壮芽肥,茸毛多,持嫩性强,是制作名茶的最佳原料。制作后的茶叶,叶缘微卷,呈片状,形似兰花,色泽黄亮光润,身披白毫;冲泡后内质、汤色橙黄鲜亮,烟香浓厚,滋味醇甜爽口,风格独特。

六. 湖南省 长沙市 宁乡市 牛蹄筋

牛蹄筋就是附在牛蹄骨上的韧带,是一种上好的烹饪原料,用它烹制的菜肴别有风味。常见的吃法有烧蹄筋、烩蹄筋。烧蹄筋特点为滑爽酥香,味鲜口利,可与烧海参等名贵菜肴相媲美。
牛蹄筋是牛的脚掌部位的块状的筋腱,就像拳头一样,而不是长条的筋腱,长条的筋腱是牛腿上的牛大筋。一个牛蹄只有一斤左右的块状的筋腱。但是必须把牛皮去掉。
牛蹄筋分为许多种,牦牛最好,黄牛次之,再次是水牛;壮年牛最好,小牛和老牛次之;好斗者最好,体重者最好,无病者最好。有些动物也含有蹄筋,其中,熊掌和骆驼掌最上等,而马蹄驴蹄猪蹄则劣等。

七. 山东省 济宁 金乡县 金乡贡米

金乡不仅盛产大蒜,而且拥有2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目前,年产蔬菜5亿公斤,有圆葱、芹菜、黄瓜、辣椒等30多个品种常年应市。引进种植美国、日本系列圆葱10万亩,1996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圆葱之乡”。金乡人民培育的“金谷”牌小米色泽金黄,性粘汤浓,悬而不浮,油而不腻,是明清两代贡品,位居中华“四大名米”之首,被载入《辞海》,1996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金谷之乡”。

金乡贡米:山东金乡马庙镇是种植小米的天然良田,早在清朝,此地因所产小米成色好、口感佳、营养丰富,深得宫廷的青睐,遂被钦定为贡米。特别是此地小米煮制成的粥粘稠,呈油性。
金乡贡米与烟台苹果,肥城桃,大泽山葡萄等被列为山东,得到老百姓的一致认可。馈赠亲友,自己食用上佳选择。
小米功效:小米具有防治消化不良的功效,具有防止反胃、呕吐的功效,具有滋阴养血的功效。 除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外,小米中色氨酸含量为谷类之首,色氨酸有调节睡眠的作用。中医认为,小米味甘咸,有清热解渴、健胃除湿、和胃安眠等功效。用小米煮粥,睡前服用,易使人安然入睡。
科学食用:小米宜与大豆混合食用。这是由于小米的氨基酸中缺乏赖氨酸,而大豆的氨基酸中富含赖氨酸,可以补充小米的不足。 小米粥不宜太稀薄。
小贴士 :将小米、紫米、玉米馇、红豆、绿豆、花生豆、红枣一起煮至黏稠状,这种粥营养较全面,富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尤适宜食欲欠佳、肠胃不好以及盆血的人食用。

金谷小米是马庙镇的著名.据<<金乡县志>>记载:金谷又名齐头占金谷,仅产于金乡县马庙镇的马坡.金谷米和山东章丘米/山西沁州米/河北桃花米并称中国四大名米.金谷米色金黄, 性粘味香,米质优异,营养丰富,居四大名米之首.金谷小米稀饭,闻之清香,食之甘美,具有热补/润肠功能,系难得的滋补佳品. 早在康熙年间(1684年),康熙和礼部尚书庶子张玉书南巡私访,有一天住在金乡城西赵河边的大吴庄军马场,就喝到用当地小米/绿豆做成的稀饭,的确香甜可口,大加赞赏,称为”奇米”.金谷受到皇封.每年秋后都要挑选上等当地米送往京城.从此声名大作,誉满全国. 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0年大庆时,周总理曾用“金谷米”招待外宾.1985年金谷米被编入<<山东农业名产>>,同年选入<<中国土大全>>,为济宁市的八大之一.1996年,马庙镇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金谷之乡”.

八. 山东省 济宁 金乡县 金乡粥

以前金乡老百姓早餐是三大样:油条、煎包、粥。此“粥”非彼“粥”。普通话里,“粥”多指稀饭,把大米、小米、玉米面等粮食放入水中熬成糊状,一般作为早饭食用,早上人们大都食量不大,就着咸菜喝上一碗粥,一上午就不饿了。金乡的“粥”是由小米、黄豆做成的。制作工艺是:头天下午,把上等小米用水泡软,磨成米糊,将米糊过箩,去掉米渣。把过好箩的米糊用盆子盛好,澄上一夜备用。黄豆淘洗干净,放在清水里泡。第二天五更夜里,把泡好的黄豆打成豆浆,过箩,去掉豆腐渣,这样熬粥的原料就备齐了。用大锅烧开水,把豆汁下锅,开锅后,撇去浮沫,这样豆汁就算熬好了。把澄了一夜的米糊搅拌均匀后倒进沸腾的豆汁锅里,顺着一个方向不停地搅拌。开锅后,用特制的大马勺一勺勺地把粥扬起来,以去掉浮沫,浮沫去净后,粥就好了。用马勺把粥舀进特制的特别保温的粥缸子里,早餐铺就能开张了。

金乡城南门外,有条巷子名曰“粉巷”,这条百年老巷因其居民多磨粉作早点而得名。粉巷就是金乡最早熬粥的地方。一百多年前,王、刘、尹三家开始在粉巷熬粥做早点,为县城百姓提供早餐服务。“一缸子粥熬了一百年”,至今三家后人都还经营着熬粥卖早点的小本买卖。熬好的粥白中略带黄色,稀稠适当,有异香,到嘴里爽滑细糯,早上喝上一碗,一上午不口渴。黄豆、小米两种健康原料配合在一起,使得粥营养极其丰富,老少皆宜。粥泡油条、粥泡馓子是金乡最传统的早餐吃法。将油条或是馓子撕成小段,满满地放入碗中,用筷子把油条或馓子压平,缓缓地把粥浇在上面,油条软而不烂,馓子根根儿分明,油香扑鼻,香而不腻。老喝粥的有他们的喝法,一碗粥端上来,不是马上就喝,因为刚盛好的粥温度很高,烫嘴。等上十几二十秒,等粥稍微一凉,上面就结一层粥皮,这样喝起来又香又不烫嘴,粥要转着圈儿喝,一只手捧着碗,手腕一转,嘴一吸,伴着“呼噜呼噜“的响声,一碗粥很快就进肚了。

九. 山东省 济宁 金乡县 金乡红花

【金乡红花】 红花,又名杜红花。具有活血、祛淤、调经之功能。红花属菊科,为一年生直立

草本植物。夏季开花,头状花序顶生,全部为管状花,桔红色,故称红花。金乡红花,色红而鲜艳,

质柔软,油性足,经临床应用证明,仅次于全国闻名的藏红花。

清乾隆年间金乡县已种植红花。近年来产量不断提高。1973~1983年平均年产量为3400公斤,1987

年产3500公斤。

十. 陕西省 汉中 西乡县 西乡清真凉糕

清真凉糕是深受西乡人民喜爱的小吃之一。它有“年年高”之意,意指越来越好。过年过节为了讨个吉利百姓们都会食用,吃起来又凉又甜甚为爽口。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