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西少数民族特产手抄报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风俗手抄报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西少数民族特产手抄报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风俗手抄报更新时间:2022-06-24 01:43:41

一. 广东省 潮州 湘桥区 潮州手拉朱泥壶

潮州手拉朱泥壶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演化有绪。潮州市枫溪区境内有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池湖贝坵遗址及周边地区陶器的发现,唐宋遗迹。宋代笔架山窑(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便有大量陶器的制作。宋以后,潮州成为陶器生产中心,潮州手拉朱泥壶是潮州陶瓷一奇葩,从清代中期,潮州朱泥壶便独具一格,广泛生产和应用,并代代相传一直延续至今。

潮州手拉朱泥壶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同时也吸收潮州民间艺术之精华,形成富于艺术特色的自家风格。潮州朱泥壶手拉工艺采用手工拉胚成型,是最原始辘轳制陶技法,手拉的朱泥壶用料选用本地陶矿红泥加工而成。其制作过程要经过拉、修、批、上水、上桨、烧等近六十道工序,烧制的成品具有造型精美,线条简练,色泽丰润,光滑度高等特点,技艺单绝。潮州朱泥壶题材广泛,品种多,主题突出,格调高雅,具有精湛的传统工艺特点和实用功能,文化价值。

潮州手拉朱泥壶现有创作队伍星散,随着时代变迁,不少人为生活改弦易辙,造成从艺人才青黄不接,技艺难以为继,从艺人员和作品大量萎缩,一些技艺已处濒危状态。将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将对保护突出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手拉朱泥壶,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具有较大现实意义。

二. 广西 百色 靖西 靖西桑蚕

目前,市内种植的桑树以沙二×伦109为主,桂桑优62、12等新品种的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饲养蚕种为两广二号和桂蚕一号,上簇已普遍使用方格簇,生产的蚕茧茧丝长1000~1400米,光洁好,净度高,解舒率75%左右,缫折低(2.3左右),利于缫制高等级的生丝,蚕茧质量上乘。2009年,全县新老桑园面积860公顷,蚕农售茧收入620万元。2010年,全县新老桑园面积908.67公顷,蚕农售茧收入985万元。

三. 广西 贵港 桂平 素餐

西山风景区洗石庵内的敬慈斋馆的“绣球玉液”、“彩菇争艳”、“杏林春满”、“百花拼盘”、“芙蓉酥酡”、“如意吉祥”、“不可思议”等特色菜肴以及素面、粉饺等风味小吃非常有名。

小知识:“杏林春满”用冬菇、杏仁、胡萝卜、丝瓜、竹笋、作料,切粒混合炒制而成。红、绿、黄、白、褐五色相间,清雅素淡,春意盎然。用沙田柚皮泡制的“不可思议”皮酥肉嫩,甘香可口,吃时不知是何物所制,令人有不可思议之感。

四. 广西 梧州 岑溪 窝粉

窝粉似河粉,不同是窝粉必由酸笋豉“窝”煮而成,常拌各式辣椒蒜蓉等,比之河粉,香浓颇有不及但多一分津酸烈辣。市面经营窝粉口味大同小异。

五. 广西 桂林 平乐 黄片糖

0糖为县内传统产品之一,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以风格独特而久负盛名。其特点是:糖块薄而脆,两面色泽鲜黄且带腊光,中间夹有白色粉状,三线分明,软硬适中,香甜味浓,含水份少,极耐久藏。0糖性温而具滋补之功,既是产妇、儿童营养之佳品,又是制作糖果糕点饼干馅心的上等配料。主产于县内沙子、二塘、福兴等乡(镇),尤以沙子所产的0糖品质最佳。解放前,县内已有0糖出口。民国24年,出口量达61.25吨。解放后,全县糖蔗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特别是60年代以来,引进推广“印度蔗”、“台糖”、“桂踣”等一系列优良糖蔗新品种,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大为提高。1970年后,全县每年种植糖蔗都在1万亩以上,商业部门年平均收购0糖在500吨左右。1974年全县种糖蔗12640亩,当年收购0糖1963.6吨。此后,由于偏重粮食生产,糖蔗种植面积减少,故0糖年收购量只有250吨左右。1984年县糖厂投产后,大部份糖蔗被用作榨机制糖(白糖),县内0糖产量骤减。1990年,县内0糖年产量在800吨左右。除自给外,主要销往邻县及湖南、广东等地。

六. 广西 南宁 横县 横县桑葚

桑椹又名桑果,早在两千多年前已是御用补品。因桑树特殊的生长环境,使桑果具有天然生长无污染的特点,所以桑椹又被称为“民间圣果”。它含有丰富的活性蛋白、维生素A原、B1、B2、PP及C、氨基酸、苹果酸、琥珀酸、酒石酸、胡萝卜素、矿物质钙、磷、铁、铜、锌等成分营养是苹果的5-6倍,是葡萄的4倍,具有多种功效,被医学界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研究表明,桑葚具有防止血管硬化;健脾胃、助消化;补充铁、锌、硒等微量元素;乌发美容;防癌抗癌;治疗贫血等功能和作用。桑葚除了鲜食之外,还可用米酒浸泡,也可用酿制葡萄酒的方法酿制桑葚酒,二者皆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横县现有专门采摘桑葚的果桑专用桑园300多亩,年产鲜果400吨,具有生态环保无污染、果大味甜的特点,既适合鲜食,更适合榨果汁和酿造桑葚酒,每年的3~4月份成熟,是成熟较早的时令鲜果。

信息来源:广西农业总汇

七. 广西 百色 平果 龙棒

龙棒

壮语音译,俗称酿猪血肠,农历二月杀猪祭社时制作的一种传统食品菜肴。将还微微温热的生猪血和煮熟的糯米饭、生葱、五香粉等拌匀,灌入洗净的猪肠中,入锅煮,同时一边用针在酿好的猪血肠上扎孔,不使其破裂,煮熟后即可捞起食用。

八. 广西 河池 罗城 金玉柚

金玉柚成熟期为每年八月份。梨形、矮颈,色泽橙黄艳丽,果肉多汗脆嫩,味道清香可口,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等含量居各类柑桔之冠,并具有利尿、助消化、降低血压、防治糖尿病等药用价值,被视为果中珍品,有“天然罐头”之美称。主要产于罗城的龙岸、黄金、小长安、桥头等地。

九. 湖南省 湘西州 凤凰县 民族工艺品

凤凰是中国民族工艺精华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各种独具原始楚巫文化精髓的民间工艺,以其卓尔不群的艺术风格、考究精湛的艺术技法、内涵丰厚的艺术格调,享誉中国民间工艺界。凤凰古城这1.8平方公里的天人合一的小城古街巷里,如今仍活跃聂方俊、熊承早、刘大炮、张桂英、吴花花等5位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证确认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的探索身影。他们象闪亮的5颗星座,在中国民间工艺的星空里占有自己显眼的位置。 凤凰的民族工艺主要有苗家银饰、蜡染、织锦、纸扎等。苗家银饰,有凤冠、银项圈、银手镯、银腰带、银挂链、银针筒等;蜡染,有蜡染衣裤、蜡染裙装、蜡染壁挂等;织锦,有织锦壁画、织锦袋等等;纸扎,有纸扎花鸟、建筑、人物、动物等;还有独步天下的苗家剪纸、苗家刺绣、苗家花带、玻璃吹画、以及格调高古的根雕、石雕等等。( 吉首)

十. 广西 桂林 灌阳 灌阳苎麻

苎麻,俗称青麻。种植历史悠久,据旧《灌阳县志》记载,1750年前已有苎麻种植。公元1800年前后从临桂县引进绿白麻种植,二十年后这个品种在县内成为主要苎麻品种。后又从平乐引进黑皮蔸种植,逐渐取代了绿白麻品种。民国时期苎麻种植较多,1949年全县达2710亩,总产量9.65万公斤。解放初期有所增加,1957年全县种植面积增至5966亩,总产16.43万公斤。60年代后,因扩种粮食作物,苎麻种植面积减少。80年代后逐渐恢复,因价格看涨,1987年种植面积达12317亩,总产88.84万公斤,为解放以来最多的一年。后因价格下跌,1990年仅有2355亩,总产为17.42万公斤。

县内种植的苎麻,纤维支数高,1986年经湖南株州绢麻厂化验,黑皮蔸苎麻的纤维支数达2200支以上,因而历来比较畅销。解放后,1953年由外贸部门收购出口苎麻10.83万公斤。

1960年出口75.15万公斤。县供销部门从1952年开始收购到1990年,共收购苎麻482.41万公斤,平均每年为12.37万公斤,其中1987年收购76.84万公斤,为历史上最多的一年。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