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石家庄有啥好吃的特产扒糕 石家庄哪家扒糕最好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石家庄有啥好吃的特产扒糕 石家庄哪家扒糕最好吃更新时间:2022-06-13 18:36:47

一. 黑龙江省 黑河 五大连池 中国唯一的“矿泉牛奶”

中国唯一的“矿泉牛奶”

新西兰独资黑龙江新鹤王乳业有限公司是由新西兰洪洋集团独资创建的外商独资企业,新西兰洪洋集团是一家以投资房地产、畜牧养殖(牧场)、皮革加工、国际贸易、乳品研发等多元化的投资集团,2003年底投资并购原五大连池鹤王乳业集团,进军中国乳品制造业。

鹤王品牌曾是中国乳品十大品牌,鹤王商标获得“黑龙江省著名商标”,曾是黑龙江省唯一一家出口的乳品企业,产品远销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在海内外获得过良好声誉,生产基地位于刚刚获得“世界地质公园”的五大连池市,该地区风景优美,空气清新,远离工业污染,水草肥美,矿物质丰富,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冷矿泉产地之一。该地区又地处北纬48度,是优良高产黑白花奶牛的理想饲养地带,由该地区饲养奶牛所生产的新鲜牛奶既无污染又富含丰富的天然矿物质元素。是中国唯一的“矿泉牛奶”生产基地。

二. 河北省 石家庄 新华区 石家庄回民扒鸡

石家庄回民扒鸡:其通体呈金黄色,外型美观,料味深入,醇香浓郁,不易变质,鸡肉极烂,但不抖则不散。其生产历史约近半个世纪。早在1933年,回民马鸿昌在石家庄开办“红顺利”小店经营五香烧鸡,较有名气。50年代又吸取地方扒鸡烹炸技术,改制为扒鸡。

三. 河北省 石家庄 赵县 赵县芦笋

赵县地处冀中南,面积675平方公里,人口53万,耕地面积78万亩。做为一个平原农业大县,自然条件非常优越,年平均气温12℃,无霜期198天,年平均降水量498mm,土壤以壤土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和玉米,县城南部的沙河故道区以沙壤土为主,非常适合芦笋这种经济作物的生长。

赵县1986年开始种植芦笋,最初种植面积仅750亩,通过我们适时引导,组织发动,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到1995年达到4.5万亩,涉及8个乡镇,128个自然村,其中采笋面积3.5万亩,年产鲜笋1.85万吨,单产500公斤。并且带动了高邑、元氏、柏乡、宁晋相临四县芦笋种植业的发展。1996年以沙河故道为主要种植区的芦笋被洪水大面积冲毁,生产面积锐减,全县仅存5300亩。近几年来,我县始终把恢复芦笋特色支柱产业做为重点工作,瞄准国际市场,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建设龙头企业,搞好技术宣传与开发,建立交易市场等措施,促进芦笋产业重新快速发展。1999年全县种植面积恢复到2.03万亩,辐射临县种植面积3000亩,采笋面积1.5万亩,平均亩产730公斤,最高亩产1000公斤,亩效益2798元。2001年完成1万亩芦笋基地的无公害环评资质认证,注册商标“赵州牌”。2002年全县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采笋面积1.75亩,亩效益1500元,主要集中在沙(槐)河故道区域的沙河店镇、高村乡和北王里镇等三乡镇,并辐射柏乡、宁晋、高邑、无氏等临县市,主要品种uc157、uc800、美国F1代绿笋新品种“阿波罗”、“巨大新泽西”等,2002年我县被省农业厅命名为“河北芦笋之乡”。

四. 河北省 石家庄 元氏 元氏炸糕

元氏炸糕

将水放入锅内烧开,放入少许白矾熬至融化,投入面粉搅拌均匀,成为软面团,包入陷(一般是红豆陷)七成热油中炸,炸至浮起,呈金黄色,皮酥即成。

五. 河北省 石家庄 藁城 御梨(宫梨)

藁城传统名品鸭梨,亦名雅梨,古称真定御梨。因由天津口岸公司经营,又称天津鸭梨,是燕赵大地最古老的优良果品之一。藁城鸭梨栽培历史久远。据《周书·秦四》记载,约在公元前13世纪左右,在滹沱河沿岸滩地上,出现野生林檎(沙果),经劳动人民选优培育,与杜梨杂交,使沙细胞消失而成栽培品种━━野生变种檎(后来的梨树),在滹沱河滩地广泛栽培,形成大片梨园。西汉司马迁说:“常山南,河济之间,千树梨,其人千户侯。”据考,常山郡始建于西汉文帝元年(前179),辖肥累、九门二县(皆今藁城地)。 肥累县北部靠滹沱河有一村庄,名梨园庄,据传因该村有一较大梨园而得名。可见,在2000多年前,藁城已有梨果栽培。鸭梨因品质极佳,被汉代皇宫和王公贵族视为上品,进奉宫廷,并以产地━━真定国,赐名“真定御梨”,被选入上林苑“棠梨宫”和“梨园”。在《西京杂记》、《洛阳花木记》中亦有“真定御梨”产于真定国的记载。真定国,始建于西汉元鼎四年(前113),时辖真定、藁城、肥累、绵蔓4县,藁城、肥累均在今藁城境内。随着自然条件的改变,鸭梨栽培面积逐年扩展。到20世纪30年代,全县已有梨园2000多亩,年产鲜梨2万余公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三河一故道”被开发利用,发展梨果生产,现有梨园10万余亩,年产鲜梨7万吨, 藁城成为鸭梨生产基地市。梨果一般重150-200克,果型美观,色泽鲜雅。果心小,果皮薄,果肉白色,肉质细而脆嫩,味甜多汁,食之酸甜适口,多汁解渴,营业价值较高,既可补充人体营养又可治疗疾病。藁城鸭梨在国内外市场久负盛名,被称为“三大果霸”之一。既畅销于国内各省市自治区,又是大宗传统出口果品,远销加拿大、英国、菲律宾等十几个欧美国家和东南亚地区,年出口量近千吨。( 藁城)

六. 河北省 石家庄 藁城 莜面窝子

莜面窝子

莜面是河北一种特色食品。莜面属于粗粮,颜色微黑,当地的莜面窝子是将莜面擀成皮再卷成卷,上锅蒸熟的,吃的时候蘸上卤,入口粘滑。莜面饺子也别有一番风味,尤其是一种酸菜馅饺子,风味独具。

莜面窝子:将莜面用温水和成(最好用坝上的水),揪成小面筋儿,用大拇指在小石板上搓成卷,放在笼屉上蒸熟。装盘后再浇上调好的卤汁即可。

七. 河北省 石家庄 行唐 行唐龙兴贡米

行唐龙兴贡米是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的。“龙兴贡米”因产自行唐北河乡龙兴庄,清康熙帝亲封而得名。龙兴贡米煮粥,香味扑鼻,甜香可口,色味俱佳。

康熙四十五年,清圣祖康熙驾幸五台,途中行至阜平县王快村时诗兴大发,出一上联“王至王快王快乐”,让随行百官对下联,众大臣苦思冥想,无人对出。当行至行唐刘兴庄时,忽然飘来阵阵米香,寻香而至,见一村妇正在煮粥,康熙上前观望。村妇见皇上驾到,忙将米粥献上,皇帝喝罢,赞不绝口。一大臣见此状灵机一动,对出下联“龙至兴庄龙兴庄”,康熙听罢连声称赞,当即赐刘兴庄为龙兴庄,敕封该村小米为贡米,自此,龙兴庄小米年年贡奉朝廷。

龙兴小米缘何受到康熙青睐?原来这龙兴庄地处行唐北部丘陵地带,全年无霜期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方圆5公里大都是富含多种有机肥料红土壤质,且常年干旱,极适合谷物生长。这里生产的小米,不仅色泽金黄,口感醇香,而且极富营养价值。1997年经国家农业部谷物监督检测中心验测,龙兴贡米共含18种氨基酸,含量高达11.5%,且分布合理,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超过国内小米营养平均值,2006年获第十届中国农产品交易会名优农产品。目前,龙兴贡米畅销河北、北京、辽宁、山东、浙江、河南等10多个省市,出口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并每年供应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龙兴贡米畅销全国、享誉中外,成为知名品牌。

八.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九. 河北省 石家庄 深泽县 高庙扒糕

高庙扒糕是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的。深泽扒糕远近闻名,而深泽“高庙扒糕”品质优良,最为上乘,不仅在当地集市-,在辛集、保定、石家庄都有常年销售网点,甚至在京津的食品街也占有一席之地。

高庙村位于深泽县东陲,滹沱河畔,现已成为扒糕专业村,全村有四十余家扒糕经营户,而这中间尤以“西高东段”最为有名。村西高丑子家的“丑子扒糕”颇有名气,据八十高寿的扒糕传人高丑子回忆,他爷爷就是做扒糕的能人,直到现在他的孙辈,已是第五代传人,据此推算,扒糕少说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而村东的段常栓家,也是驰名的扒糕世家,其儿孙、女婿均是打理扒糕的高手。

这位段常栓老人,正是笔者的姨夫。儿时的我,到姨家走亲戚,总看到家里支起大铁锅,烧起木柴,我还曾上前拉过风箱呢。扒糕的主料是荞麦。荞麦采购来,精细筛选,使用的荞麦要用清水洗净,去除沙子和杂质,晾干后再去皮、磨面。和面时水与面比例要合理,有时适度加入少量榆皮面,再加入各种天然作料,不用添加剂。熬制时火候适中,因为火猛要糊锅,火小不熟不粘。要趁热出锅,手蘸凉水把七八十摄氏度的面团快速揉拍成块状,置于高粱秸做的铺席上,凉一晚上,第二天赶早上市。

在集市上,“高庙扒糕”多是-货。扒糕切成菱形长条薄片,放在盘子里,再浇上用麻酱、酱油、蒜末、好醋调配的汁,加上些胡萝卜擦的丝,浇芥末或辣椒均可。我上中学后,时常看到姨夫在县城赶集的身影,上前解馋是常事;有时我姨还打包送到学校,我趁课间吃上一口,很是爽意。我到石家庄工作后,表妹入市探望,总是挎一篮子“高庙扒糕”来。扒糕虽然其貌不扬,但人见人爱,不仅筋道可口,而且极有营养价值。

十. 宁夏 固原 西吉县 金灿灿的小麦

固原小麦胚乳丰盛,麦粒皮厚、籽重、质量好,用它磨制的面粉粉质柔韧,尤其适合精制各种糕点和面条。固原人做面条的技术超群,擀、揪、拉、削、扯,样样在行。用小麦面粉炸制的馓子、油香等食品,金黄透亮,香脆可口,深得回族群众喜爱,是欢度“古尔邦节”、 “开斋节”等不可缺少的食品。汉族群众在定亲、送礼时也用小麦面粉蒸成大馒头,大馒头的顶端涂上红点,作为吉庆、祝福的象( 固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