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百色特产有哪些可以买 百色特产有哪些值得带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百色特产有哪些可以买 百色特产有哪些值得带的更新时间:2022-05-14 17:50:43

一. 广西 百色 靖西 田七乌鸡汤

用料:乌鸡(竹丝鸡)1只,南枣6粒,陈皮l块,田七20克,水6碗,盐1茶匙。

作法:

①南枣用水浸洗。

②乌鸡宰洗干净,切去鸡尾。

③田七砸碎,连同其他已洗净的材料一并放入炖盅内,隔水炖4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饮用。

说明:

产妇分娩时身体大量失血,若欠进补,就会脾肾两虚、面黄乏力。要调理好身体,就应经常饮用滋补汤水。产妇饮田七乌鸡汤,可收强心补血、祛瘀止血的功用,当能补益身心,神采再现。田七有消肿止痛、止血祛瘀功用,产妇用田七煲滋补汤水作食疗,效果显著。在药材铺买田七时,店员会将田七砸碎,以方便煲汤之用。田七表皮黑而有光泽属正货,表皮白则为移种品种。乌鸡又名竹丝鸡,煲汤有食疗作用,可益阴补血,补而不燥。孕妇不宜饮用田七乌鸡汤。

二. 广西 百色 靖西 靖西大肉姜

靖西大肉姜具有姜球肥大、色泽鲜亮、肉质细嫩、辛辣而弥香、纤维少、肉脆可口的特点。产品远销广东、福建、湖南、陕西、山东等国内南北市场,出口转销港、澳、台地区和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项目,成为靖西市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2011年种植面积6000多亩,年均产量6万吨,产值达1.29亿元。

三. 广西 百色 凌云县 百色云耳

百色云耳:以百色地区产量最高,质量最佳,包括百色、田林、凌云、乐业、隆林、西林、田阳及田东等县、市山区。按颜色及外形分为黑木耳、黄背木耳、白背木耳、金木耳、沙木耳5种,以黑木耳为最佳,朵大肉厚,无毛鲜亮,质嫩脆滑,耐泡耐炒,干爽利口。已有500余年生产历史。

四. 广西 百色 平果 榜圩番茄

榜圩番茄是广西百色市平果县榜圩镇的。

番茄是榜圩镇引进种植的“一乡一品”特色促农增收产业,2012年榜圩镇已种植番茄1130亩,涉及乐圩村敢强屯,长安村巴造屯、巴敢屯、坡安屯,永旺村伏旺屯、伏耳屯等4个种植点。实现番茄产量250万公斤,番茄产值400万元。

五. 广西 百色 田林 百色马

【主产区与分布】 中心产区位于广西百色地区的田林、隆林、那坡西林、凌云、乐业和百色等县。分布于广西河池地区的东兰、巴马、凤山、天峨、南丹等县,以及云南省文山的广南、富宁、马关等县。

【形成历史】

百色养马的历史,在文献和出土文物、房屋装饰和壁画中均有反映。据《田林县志》记载:“迎娶时用轿马、鼓锣、灯笼火。”民间有饮酒及食牛、马、犬等肉的习惯。《凌云县志》记载:“行之一事,殊感两难,有余之家,常用轿马,畜马一匹。”1972年,百色地区西林县普合村出土的西汉文物鎏金铜骑俑,清康熙时修建的粤东会馆,屋脊上的雕塑壁画绘制有许多马俑和骑士。以上史实和文物艺术均说明百色地区养马历史悠久。百色山区牧地广阔,牧草丰富,全年四分之一以上的时间,马匹在无棚舍条件下,放牧于高山峡谷之中,任其自由采食和繁殖,需要役用时,将马牵回圈养。使役时补饲玉米2-3kg,或糠麸4-5kg以及青草5-10kg。产区交通不便,历史上百色地至南宁和贵州兴义的往返货物均靠马匹运输。人民世世代代养马用马,对马的选育和饲养管理积累有丰富的经验。所以百色马是在产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下,经劳动人民精心培育而形成的。

六. 广西 百色 右江区 百色圣女果

圣女果,又称小樱桃、樱桃小番茄等,在国外又有“小金果”、“爱情之果”之称。既可蔬又可果,也可以做成蜜饯。百色圣女果主要分布在拥有独特光热气候,素有“天然温室”之誉的百色右江河谷盆地,是百色市作为全国重要“南菜北运”基地的第一大宗产品,2013年种植面积24.76万亩,产量68.2万吨。

百色圣女果果实直径约1~3厘米,鲜红碧透(另有中黄、橙黄、翡翠绿等颜色的新品种),味清甜,无核,口感好,营养价值高且风味独特,食用与观赏两全其美,多年来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圣女果除了含有番茄的所有营养成分之外,其维生素含量是普通番茄的1.8倍。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优先推广的“四大水果”之一。

圣女果中含有谷胱甘肽和番茄红素等特殊物质。这些物质可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特别可促进小儿的生长发育,并且可增加人体抵抗力,延缓人的衰老。另外,番茄红素可保护人体不受香烟和汽车废气中致癌毒素的侵害,并可提高人体的防晒功能。近些年来美国、德国科学家发现,番茄制品中的番茄红素不但可防癌、抗癌,特别是可防前列腺癌,而且还可治疗前列腺癌。圣女果中维生素PP的含量居果蔬之首,维生素PP的作用是保护皮肤,维护胃液的正常分泌,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对肝病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还可以美容、防晒效果也很好。圣女果所含的苹果酸或柠檬酸,有助于胃液对脂肪及蛋白质的消化。

七. 广西 百色 西林 西林火姜

西林火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西林火姜,又名细肉姜,株高50―80cm,分枝较多,姜球较小,个体匀称,呈双层排列,根、茎皮肉皆为淡黄色,嫩芽紫红色,肉质致密,辛辣味浓,是制作烤姜块、片的主要原料。[1]

特点编辑

火姜中含有浓郁的挥发油和姜辣素,可加工成烤姜块、烤姜片,经深加工可制成姜粉、姜汁、姜油、姜晶、姜露和酱渍姜等一系列姜产品。具有良好的健胃、祛寒和发汗剂功效。

生产规模编辑

西林县年种植火姜面积一般在5万亩左右,预计总产量12.5万吨。生姜收获季节在每年的12月开始。

八. 广西 百色 平果 艾草粥

艾草粥

桂西一带壮族民间夏令食品。艾草清香味微苦,具有温气血、祛寒湿、增进食欲的功能。当地群众每到夏天,都喜欢采摘鲜嫩的艾叶,洗净放入锅中与大米一起煮粥食。

九. 广西 百色 德保县 米茂

米茂

米茂(土名)。就是将已黄熟八、九成的大糯、香糯的谷穗剪下脱粒,放入锅内加热煮熟,捞起晒干或炒干,用舂舂去谷壳成米粒,壮话称之为扣米茂,再将米蒸或煮,即可食用,味道甘香软可口,是馈送亲友的佳品。也是德保壮民一个传统名优米饭。如每年到秋收后市场上有销售。

十. 广西 百色 田阳 田阳香芒

田阳香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于广西田阳。

香芒色泽橙黄,皮薄肉细,多汁香甜,为果中之佳品。芒果树全身是宝。果实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糖分、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A、C等。既可生吃,又可制成蜜饯、罐头、干果。果皮供药用,可作利尿剂。叶子和树皮含黄色素,可作黄色染料。果核能提取淀粉

地处广西西部的田阳县是中国第一个芒果之乡,与“芒果正宗,源自田东”的另一个芒果之乡——广西田东县比邻而居,同属于广西革命老区百色市,百色市地处右江河谷腹地,右江河谷是与海南岛、云南西双版纳齐名的中国最好的三大热带季风地区之一,夏无台风,冬季无霜冻,被誉为“天然大温室、大粮仓、大菜园、大果园”,最合适的、得天独厚的自然区域。

作为中国第一个芒果之乡的田阳县,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田阳的芒果生产已形成规模,种植面积达13万亩,年产量3.2万吨,年产值5120万元。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中期曾由于果品老化,果园经营粗放,不注意施肥、修剪和防治病虫害,产品只求数量不求质量,芒果价格直线下降,许多人懒得护理芒果,甚至毁园改种其它作物,芒果生产一度陷入低迷。为了把芒果这一支柱产业做大做强,近年来,田阳县全面实施“优果”工程,注重芒果品种改良、科技引进和资金投入。果农也从大起大落的市场中进行了反思,树立起强烈的科技意识、精品意识、市场意识,大力进行芒果园低产改造,保留田阳香芒、红象牙等优质品种,引进台农1号、金煌芒等新优品种;同时,加强果园的四季管理,确保芒果品质,重新打造田阳芒果品牌。目前,田阳县主要栽培芒果有田阳香芒、红象牙芒、紫花芒、台农1号芒、金煌芒、红金煌芒、爱文芒和凯特芒等30多个品种。田阳县生产的芒果,具有外观优美、肉质滑嫩、气味香甜、纤维短少、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近年来,田阳县充分发挥“平原宽、土坡多、林地广”的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芒果种植,积极引进和推广芒果新技术新品种,先后从外台湾、海南等地引进了台农1号芒、金煌芒、凯特芒等芒果名优新品种进行示范推广,并通过高位嫁接换种的方式更换良种,不断提高芒果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目前田阳芒果种植

芒果荣誉面积20万亩,是中国三大芒果生产基地之一,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芒果之乡”,优质品种"田阳香芒"两次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最高奖。

1992年,荣获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同类芒果评比银质奖;

1992年,获得“广西优质果品”称号;1994年,获得“广西优质果品”称号;

1995年,荣获“中国芒果之乡”称号;

1996年,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同类芒果评比金质奖;

1996年,中国农业部指定“田阳香芒”生产基地,属中国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之一

1999年,通过国家工商局认证商标“田阳香芒”的注册,成为享誉中国的芒果品牌。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