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汉中大汉城特产 汉中十大特产排行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汉中大汉城特产 汉中十大特产排行榜更新时间:2022-05-15 02:05:01

一. 陕西省 汉中 南郑区 南郑红茶

南郑红茶

--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南郑县依托汉山茶业、绿娇子公司等龙头企业,加快无公害红茶基地建设,着力打造红茶生产园和精深加工基地;与陕西理工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机制,深化红茶新品开发与研制,推出了“汉山”、“汉缘”等红茶产品,创建注册了7枚红茶商标,扩大了“南郑红茶”知名度;积极引进先进红茶生产技术,不断提升红茶产量和品质,现有7家茶叶公司建成红茶生产线,其中全自动清洁化生产线1条,预计全县今年可生产红茶35吨,实现产值3500万元。

二. 陕西省 汉中 佛坪县 佛坪天麻

佛坪天麻是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的。佛坪天麻由于质量好,品种优异,深受外地客商青睐。

天麻是一种传统的名贵中药,药用历史2000多年,人工栽植技术成熟.天麻具有益气、定惊、养肝、止晕、祛风湿、强筋骨等作用。主治风湿、腰痛、口眼歪斜、四肢痉挛、肢体麻木、眩晕头痛、小儿惊厥等症。此外,天麻素注射液有扩张血管、增强通管弹性的作用。天麻用途广泛,不仅可作药用,还可作为饮品食用等。

佛坪县石墩河镇位于秦岭南麓,境内天然林资源丰富,最高海拔为1646米,最低海拔605米,气候湿润,是名贵中药材天麻的天然适生区。多年以来,石墩河镇坚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的产业发展思路,依托天麻发展起步早,群众栽植技术掌握好,籽种和菌种自繁自育能力强,发展规模面积较大,销售渠道畅通等外部环境,借力佛坪县兆财天麻合作社和示范基地建设的有利支撑,完善天麻产业发展链条,着力培育壮大天麻种植的支柱产业。石墩河镇被誉为“天麻之乡”。

三. 陕西省 汉中 略阳县 锅塌塌

农耕历史悠久的略阳山区坡地旱田居多,本土的骨干农作物长期以来首推玉米种植,自然就成了略阳县百姓终年四季的主粮。而以巧手慧心粗粮细作,在略阳县的饮食文化中,是独树一帜的秦岭南麓山地特色。玉米在本地称作包谷,多以磨制为面粉食用,而包谷面中最有特点的则非略阳锅塌塌莫属。锅塌塌乃一种家常粗粮蒸馍,顾名思义,是不借助笼屉而直接将面团塌在加水的铁锅边再施以旺火连蒸带烤而成的面食妙品。此物在蒸制之前,须以酵子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中卧发,待到面团产生出明显的酒香后,再加入适量的包谷干粉揉匀备用。这样做出来的成品酥绵滑软,微甜微酸,滋味独特,食之可口,齿颊生香。当然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在里面添加不同的水果蔬菜,例如本地特有的瓢儿、水莎子等,风味又是不同。曾有人把它概括为四奇:“一奇酸甜醇香人皆食,二奇不用蒸笼锅边贴,三奇经暑经寒滋味长,四奇可添可掺巧杂合。”

四. 陕西省 汉中 南郑区 草堰酱肉

草堰酱肉是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草堰村的。草堰塘酱肉,黑里透红,香昧扑鼻,观其色,闻其味,不食也会满口生津。

中国传统酱肉之乡位于南郑县草堰街,离县城以东2公里,汉中8公里,处在大河坎与周家坪之间的交通要道上。如果你走在南郑街头闻到一股香味,侧头一看,就会看见店铺门口放着一口锅,锅里煮的就就是草堰酱肉,酱肉一般都是现煮现卖,那色泽褐红,冒着热气的各种酱肉堆在桌案上,散发出一种诱人的香味儿,常常招惹得行人和食客们垂涎三尺,留足购买。吃酱肉是南郑人的一大嗜好,这从城乡药店门前常挂有出售腊汁药料的广告牌子便可见一斑。在南郑,不论县城里,还是乡间,几乎家家都有一个腊汁罐,来了客人,随时可倒出来煮肉,甚是方便,在县城里很多上班族每天下班后走到自家楼下常常会不自觉的去打上一斤酱肉回家和家人一起品尝,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都对酱肉钟爱有加。

顾名思义,酱肉即是用腊汁煮出来的肉,所谓的“酱”也就是煮的腊汁,但它不同于干腊肉,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干腊肉是用烟熏腊的;他也不同于一般的卤肉,卤肉是用卤法制作的肉,即用盐水、五香料或酱油制成卤水,将肉放进卤水里煮熟即成。而腊汁肉不加葱姜、料酒,也不用加糖来调色,只需用几味中草药及香料与肉同煮即可。这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堪称一绝,也算是南郑人的一个首创.体现了一方一域的民风民俗。

南郑腊汁肉所用的中草药及香料为:甘松、山奈、荜拔、良姜、砂仁、白蔻、细辛、白芷、肉桂、丁香,另加大茴香、小茴香、草果。这几种药料混杂在一起,制成药料包,即可用来熬制腊汁,它除了能提供特殊香味外,还能健胃消食,润肺理气,散寒祛风,镇痛化滞,通窍开胃等功效。

煮熟后的酱肉,黑里透红,香昧扑鼻,观其色,闻其味,不食也会满口生津。酱肉最普遍的吃法是:将肉切成薄片入盘,蘸着味碟吃,味碟用红油辣子.姜末,蒜泥,葱花、醋,味精调制而成。夹一片肉放在味碟里蘸一下,入口有明显的药味儿,但味中有香,耐嚼爽口,香味醇美。另一种吃法是将惜汁肉切成或片,或丝,或丁,加葱、姜、蒜、料酒等作料,可与多种蔬菜同炒,也美味无穷。

在南郑、酱肉常常成为酒客们佐酒的尤物。酒客们一边品酒一边吃酱肉,酒香和肉香,还有那药香……嘿!那个味儿,真是过口难忘,让人无法用词汇来形容出它的美妙。正因为如此,外地人一吃也丢不下。其实它的妙处在于:那酱肉融入了微苦的药香味,使肉腥味明显减少,不油不腻。嚼一口肉,的确微苦,但那种微苦的味道很快被肉香酒香压住了,越品味越浓。吃过几次,你就会知道,世上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下酒菜了。喝完酒还要带上半斤八两酱肉回家。这样一来,卖酱肉的竟比卖酒的生意还好。

其实,在汉中,不管走到哪里或许都能品尝到浓香的酱肉,但是南郑县草堰的酱肉是最为经典夜市最为常见的。小编来到位于南郑县草堰酱肉一条街时已是下午,各个酱肉摊点的老板们将不同的肉分开摆放,有猪肘子、五花肉、牛肉、鸡腿等都在其中,馋的小编直流口水,如果您要是有机会来到这里,一定要一尝为快。

悠久传统,酱香典范。时下,南郑县的草堰酱肉可以说已遍布南郑县乃至汉中市的街头巷尾,草堰酱肉无须进入高档酒店吸引受众,只需在小区路口处,街边巷尾旁,其浓郁的香味就能让人们闻香止步,踏味而来,而值得肯定的是,草堰酱肉没有因此而失去“尊贵”的地位,反而获得了人们靓号的口碑。

五. 陕西省 汉中 佛坪县 观音凉粉

观音凉粉是选用山上的一种天然树叶,俗称“神仙叶”制作而成的,又叫神仙凉粉。传统作法是将鲜嫩的叶子用清水浸泡捞水,放到锅里加少许食用碱熬煮、过滤之后,形成粘稠的糊糊儿,然后凉冷凝固,再用清水漂一天左右,切成块或条放在碗里,浇上备好的调料汤即可食用。吃起来清凉爽口,别有一番风味。正宗的神仙凉粉是不掺其它佐料的。它的色泽呈棕褐色,剔剥透亮,略带苦味却苦得可口。吃神仙凉粉,不但能清热、消暑,还具有治便秘、降血压之食疗功效。之所以称之为“神仙凉粉”,是因为过去到了青黄不接的季节,穷苦人没粮吃,用它来保命度饥荒,意为神仙相助。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提倡绿色食品,神仙凉粉又成了餐桌上的美味。

六. 陕西省 汉中 城固 汉中大鲵

汉中大鲵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汉中大鲵是陕西汉中的。

汉中大鲵,是中国大鲵天然种群引种人工繁殖的珍稀养殖品种,源自中国大鲵原产地-陕西汉中,这里被称为中国大鲵之乡,是中国大鲵原生态繁育基地,汉中大鲵是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之一。

陕西汉中在中国地理版图的最中心位置,有一片被绿色包围的盆地,这里是长江第一大支流的发源地,这里气候湿润,植被茂密,雨量充沛,河网密布,水资源十分的丰富,清澈的水质,纯净的空气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孕育着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汉中大鲵就是其中的一种。

目前由于大鲵肉嫩味鲜,遭到人们大量捕杀,各产地数量锐减,有的产地已濒临灭绝。

现在国家高度重视拯救与保护大鲵的种质资源,因为有“种”才有苗,不然,则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是说大鲵的苗种繁育,首先要从种质资源的源头抓起,彻底解决大鲵苗种繁育的“种源”问题。

汉中是我国大鲵四大原产地之一,也是我国大鲵种源的基地,全国大多数养殖户都是引进的汉中大鲵种苗。

秦巴山区良好的自然环境成为大鲵生活和繁衍的乐园,汉中野生大鲵主要集中分布在汉江流域部分干流及支流内,流域内植物繁茂,水源丰富、人烟稀少、水质清澈、环境清静,非常适宜野生大鲵的繁衍栖息,良好的生长环境。

汉中大鲵就是利用汉中野生大鲵生长环境,人工养殖的原生态商品大鲵,汉中大鲵有着以下的优点:品质优、生长快、搞病力强、体色鲜艳、肉质鲜美,可与野生大鲵媲美。

汉中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天然的养殖环境,成就了优质的汉中大鲵。

汉中大鲵

汉中市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与发展协会

10497893

大鲵

七. 陕西省 汉中 洋县 洋县洋芋糍粑

洋芋糍粑以洋县本土坡地洋芋为原料,1火蒸煮至烂熟,晾凉,放在枣木碓窝用木锤反复捣杵数时,至能拉成一条线后取出,佐以特制调味料食用。入口爽滑细腻,珍馐美味,别具风格。以洋县华阳镇洋芋糍粑最为地道。

留坝有“洋芋糍粑,胀死老汉”的民间戏语,一是指洋芋糍粑香味诱人,二是因洋芋糍粑老少皆宜。洋芋糍粑取材留坝闸口石,由于生长时间长,洋芋质地结构紧密、淀粉含量极高,粘性好,制作的洋芋糍粑色泽如玉,清香扑鼻,既美味营养,又具有美容瘦身作用。如用自制的酸菜水或泡菜盐水、葱花、精盐炒熟,配以姜末、蒜汁、花椒粉、红油辣子等佐料调好,就是名副其实价廉物美的待客佳肴。

信息来源:洋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八. 陕西省 汉中 城固 原公杂烩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原公杂烩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固历代移民颇多。明代成化年间(1465年)朝廷户部1原杰奉旨安置湖北荆州、襄樊一带灾民顺汉江上游到城固李氏村(今原公村)落户,李氏村从此人员增多,村庄扩大,李氏村的人们为纪念原杰这位恩官,便将李氏村改称原公村。

随着村民生活需求和生产贸易发展自然形成集镇,加之湑水河道近在镇边,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众多丰富的地域物产,南来北往的客商不断,促使原公的农业、商贸、手工业、经济、文化得到迅速发展,饮食文化也得到相应发展和创新;在饮食生意的攀比竞争下,原公的两位姓尚、姓赵的厨师创造发明了“原公酸汤杂烩”这道地方名菜,又称“全家福”、“大团圆”,传承至今已有500多年。它历史悠久、久传不衰、久吃不厌、颇享盛名。

原公杂烩制作是以猪肉、鸡肉等材料变换为吃肉不见肉的厨艺技巧为主,以独特的腥味汤水为辅,再以精细复杂的配料为上,又以花色品种的组合为中,最后以开席时的操作工序为风格,堪称原公最精辟的饮食文化之创举。杂烩在食用时荤而不腻,清香淡雅,古朴厚重,色艳味鲜带给人咸中有酸,酸中有腥、腥中有香、香中有辣、五味俱全的独特口感。尤其是杂烩血腥味的汤水味道任何物质调料是无法代替的。原公杂烩在民间已将其作为宴席首菜,当地举办婚嫁、满月、祝寿、等宴请宾客及年节宴会必不可少,是原公·城固乃至汉中盆地,人人爱吃,人人知晓的地方名菜,现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九. 陕西省 汉中 洋县 洋县五彩米

黑、红、黄、绿、紫五彩稻米,产于全国黑米渊源地、世界珍禽朱鹮的栖息地——陕西省汉中市洋县。这里土壤、水质、大气等环境指标达到国家绿色无公害标准。二00二年获中国第三届特种稻新产品展评会金奖,同时申请国家注册了“朱鹮”商标。二00三年通过陕西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二00四年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

五彩稻米纯天然色泽,无污染、无公害,糙米营养成份保留完整,易糊化,口感好,食、医兼用,色香味俱佳。据国家认证单位测定,五彩稻米每公斤含钙137.56mg,铁79.74mg,锌18.48mg,还含有硒、黄酮、色素和多五彩稻米纯天然色泽,无污染、无公害,糙米营养成份保留完整,易糊化,口感好,食、医兼用,色香味俱佳。据国家认证单位测定,五彩稻米每公斤含钙137.56mg,铁79.74mg,锌18.48mg,还含有硒、黄酮、色素和多种维生素。现代科研论证,黑米、红米等有色米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①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益补心脏;②改善营养性贫血;③增强免疫力;④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功能;⑤具有耐氧化,抗疲劳等应激功能;⑥镇静和改善睡眠,加强神经中枢的抑制,具有镇静作用,对睡眠较差的老年人有催眠效果等。因此,五彩稻米是少儿及中老年人食用的营养滋补佳品,也是酿造、食品加工和提取色素的优质原料。

红香米具有升高血浆高密度脂胆固醇,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的作用。其含钙、磷、铁较高,对老年补钙、儿-高长智有益,具有强筋壮骨、补血养颜之功能。

绿香粳糯米富含维生素K,脂肪和叶绿素、膳食纤维高,尤其是硒含量每百克高达23.2毫克,对癌症、心脏病、心血管病、肝炎、胃炎、支气管炎、胃溃疡、风湿性关节炎、哮喘、高血压、糖尿病、白内障及不育症等40多种疾病都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黄米和紫米除具有上述作用外,还具有益脾补气、养肝、减肥、美容之功效。

依据祖国医学药食同源基本理论,天然食物的颜色与功能相关,黑色补肾,白色润肺,红色补心,黄色益脾,紫色养肝,绿色防癌。因此五彩稻米是米中最珍奇的天然营养保健珍品。(整理自百度百科)

十. 陕西省 汉中 略阳县 磨珍子

磨珍子是略阳县农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将玉米改良衍生出的特有饭食,一直到现在,磨榛子都是略阳县部分地区农家的主食之一,也是城镇居民改善口味的特色饮食之一。

制作方法是:首先在锅里加水和浆水,待水烧开后一手抓玉米珍(注:将玉米磨碎,把玉米面和玉米皮清理干净,剩下的呈沙粒状的颗粒),一手拿勺子搅动,玉米珍要均匀倒入,以免结疙瘩。然后一边加热一边搅动,等到锅里的玉米珍煮熟、呈粘稠状态即可食用。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加入当地特有的酸菜、土豆丝等小菜。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