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老龙沟土特产 门头沟特产必买清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老龙沟土特产 门头沟特产必买清单更新时间:2022-06-03 12:19:07

一. 海南省 三亚 荔枝沟鹅肉

荔枝沟的鹅肉远近闻名,特点是肉质细腻柔软。做法以水煮白切为常见,蘸料则各家自有风味。鹅肉已是味美,还有细嫩的鹅肝、脆生生的鹅肠,更有那肥厚的鹅掌,手抓着啃,味道甚佳。

原材料:

三亚荔枝沟农家鹅。

做法:

1.把鹅宰杀洗净,然后秘方腌制2小时;

2.将整个鹅放入冷水中煮到9成熟;

3.切块上碟,辅以各家自制蘸酱。

二. 山西省 太原 清徐县 徐沟豆腐干

徐沟是历史重镇,晋阳粮仓,河东商贸集散地。在唐朝前期,徐沟一带粮丰人旺,商人们想尽办法开办粮食加工店铺,相传徐沟豆腐干就起源于这一时段。

徐沟豆腐干硬中带韧,咸香耐嚼,一是原料优,二是水质适,三是制作技术精。1994年荣获山西省农业精品博览会金奖,1995年获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银奖。

生产徐沟豆腐干的厂有二十多家,最大的企业是“徐沟豆制品有限公司”,它也是山西省豆制品行业中的大公司之一,年生产量达2000多吨。该公司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开发出“徐沟”牌系列豆制品六大类,五十多个品种。有名干王、熏干王、香干、鲜鱼干、鸡肉丁、麻辣干……徐沟豆腐干采用真空包装,大大延长了存放时间,进一步扩大了销售领域。现在,在火车上、飞机上、千里以外的副食店,都可以买到徐沟豆腐干。徐沟豆腐干已经成为馈赠亲友、出门旅游的优质食品。

三. 四川省 乐山 峨边 黑竹沟双椒酱

黑竹沟双椒酱是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县黑竹沟镇的。黑竹沟双椒酱,其配方采用黑竹沟的鲜红辣椒、独有的野生鲜藤椒、刘氏家传豆瓣,用传统手工精工制作而成,未添加任何保鲜剂、防腐剂,是纯天然绿色食品。

鲜野藤椒剔透碧绿、清香纯麻,细海椒红亮香辣,劲道不凡,加入多种佐料以植物油炒制,色泽鲜亮而绝无凝结的浊滞。吃进嘴里则是在麻辣中透出鲜香的清爽来。

黑竹沟双椒酱富含多种维生素,风味独特,是佐餐伴饭的开胃佳品。

黑竹沟双椒酱的配料: 黑竹沟鲜红辣椒、黑竹沟野生藤椒、植物油、蚕豆、精盐、味精、小麦。

黑竹沟双椒酱的食用方法: 可作吃豆花的蘸水、蘸馒头面包、烹调、拌饭、拌面等食品的最佳调味料。

四. 河北省 秦皇岛 卢龙县 段家沟李子

段家沟李子

出卢龙县城北门,沿李蛇公路往北走约十二公里,有一个风景秀美的小山村,那就是段家沟村。段家沟村东临李蛇公路,西靠青龙河畔,以万亩李子林而闻名全国,是河北省林业厅1986年确定的小杂果基地。

段家沟李子的特点是从来不用化肥和农药喷施,是绝对的无公害水果。如今,品种也由原来单调的“中心”和“黄翠”两个品种,增加到“黑宝石”、“黑琥珀”|“秋姬”、“红宝石李”、“安哥诺”、“澳李13”等十来个品种。因此,从每年的三、四月份起到七、八月份,都有新鲜的李子上市。

李子含蛋白质、钙、铁及胡萝卜素等维生素,可以清肝热、生津液,有促进血红蛋白的原生作用,常吃对于贫血症者会大有好处。不过李子虽然能帮助消化,但不宜多吃,会引起腹泻,肠胃?弱者少吃为佳。

倘若喜欢旅游的朋友,每年的四月中旬到五月初,是景区最佳赏花期。此时李花盛开,香气袭人,置身于花海之中,蜂蝶环绕,美不胜收,会让人留连忘返。

五. 新疆 昌吉 昌吉市 老龙河西瓜

老龙河西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新疆素称“瓜果之乡”,而昌吉则是北疆的“瓜果之乡”。早在元太祖十六年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公元1221年9月26日),从山东栖霞县远道而来的丘处机道人率弟子一行,途径昌八刺城(今昌吉市)“其王(畏午尔)率众部属及回纥僧皆远迎。即入,泊其夫人劝葡萄酒且献西瓜,其重及秤,甘瓜如枕许,其香味盖中国未有也,同蔬同中区”。这段记载说明,昌八刺是高昌回鹘五城之一。回鹘国王和夫人用当地的土招待贵宾,西瓜大而重,连秤砣也压不住,算不出分量,估计至少有10多斤。 在公元前1-2世纪,西瓜从北非经中亚传入西域。有人估计,一些西域小国已有小量种植。既然在元代已有这样大而甜的西瓜和甜瓜,可见种植和培育了几百年,在北宋时(960-1126)昌八刺回鹘人先祖已在当地(今昌吉)种植西瓜、甜瓜了,距今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清代道光年间,诗人史善长在《轮台杂记》中说昌吉出产的老龙河瓜,别具风味。清末时昌吉年产西瓜四五万枚,外销2.6万枚,占生产总量的60%。新中国成立后,60年代昌吉的西瓜,基本上都是农家自育的当地品种,产量不多,但质量比较好。70年代以前,农民种西瓜,那是还没有地膜,为了使早熟,采取开沟铺沙的办法来提高地温,这种栽种方式叫“小沟瓜”。晚熟瓜菜用深沟蓄水的方法,叫“大沟瓜”。80年代,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昌吉县滨湖乡滨湖村、六工镇下六工村运用地膜覆盖技术,加上在种植商品瓜的推动下,昌吉园艺站和八一农学院合作,由于昌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光、热、气候条件,培育西瓜种籽,种性强,很快推广到关内各省区,到90年代,已成为西瓜种的主要基地,为全国的西瓜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老龙河西瓜的含糖量高,深受各族消费者的喜爱,在新疆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特别是“老龙河”牌西瓜在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市场前景非常好。

老龙河西瓜是新疆昌吉州昌吉市大西渠镇老龙河村的。老龙河西瓜体型大,外形主要呈椭圆形,皮薄肉厚、纤维极少、含糖量高、瓜瓤色红、甘甜多汁。老龙河西瓜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昌吉市老龙河种植西瓜历史悠久,距今有千年以上的历史。老龙河西瓜体型大,单瓜重量均在6~8公斤之间,外形主要呈椭圆形,果皮绿色,皮色花纹为浅绿墨齿条,皮薄肉厚、纤维极少、含糖量高、瓜瓤色红、甘甜多汁。

2014年,昌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申报的“老龙河西瓜”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昌吉市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卫星城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大西渠镇位于昌吉市偏西,行政区域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7.5公里,老龙河西瓜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昌吉市大西渠镇七个村,地理坐标位于:44°06ˊ47〞~44°09ˊ16.3〞,北纬87°14ˊ47.3〞~87°16ˊ0〞,海拔高度462米,地域保护范围面积6000亩,年总产量近3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老龙河西瓜体型大,单瓜均重在6~8公斤之间,外形主要呈椭圆形,果皮绿色,皮色花纹浅绿墨齿条,皮薄肉厚、纤维极少、含糖量高、瓜瓤色红、甘甜多汁,口感纯正。 (2)内在品质指标:老龙河西瓜含糖量高,总糖含量在7.85-9.5(g/100g)、还原型维生素C在5.35-6.45 (g/100g),可溶性固形物(西瓜中心部位)为9.8%-11.4%,。 (3)安全要求: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区域符合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严格按照《绿色食品 西甜瓜准则》(NY/T427-2007)进行生产。

六. 山东省 济宁 泗水县 柘沟土陶

柘沟土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柘沟土陶

柘沟土陶的柘沟陶土属非金属矿物。该矿以柘沟为中心,东起洛里村,西至董庄,北起郭家岭,南到朱家村,面积26平方公里,储量12.2亿立方米。距地面一般0—6米,易于开采,年耗量约2万立方米。

柘沟陶土系单一五色(白、红、黄、灰、绿)陶土,化学元素齐全,比例适当,耐高温(1582℃)不仅适宜制陶,也可做翻砂用;膨胀系数小,又是井喷封口的最佳材料。该土含有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钛、氧化镁等成分。

泗水县柘沟镇陶土资源储量相当丰富,陶土储量在13亿立方,都是裸露矿床,表层20厘米以下是连片陶土,深度达6000多米,储量大,质量好,易于开采。系单一的白、红、黄、灰、绿五色陶土,化学元素齐全,比例适当,膨胀系数小,能耐1582℃的高温。

泗水县柘沟镇以鲁柘砚、儒陶、鲁陶、泥香阁等企业为龙头,抓好陶文化遗迹保护,积极争取鲁柘砚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未来将规划建设陶文化产业园,打造“北方陶都”品牌

七. 安徽省 蚌埠 固镇县 湖沟烧饼

湖沟烧饼是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湖沟镇的特色小吃。湖沟烧饼以当地优质小麦头道面为原料,用多道工序和制,其主要特点是香酥可口,稍嚼即烂,外脆里嫩,不会戳破口腔。

湖沟烧饼,巴掌大小,厚薄只有半寸,内外多层,焦黄、酥软,一口咬下去,唇齿留香。佐之以辣椒油、咸菜、鸡汤,味道之美,也许只有在湖沟镇呆过的人才能体会。湖沟烧饼在蚌埠、宿州、固镇一带颇为著名。

正宗的“湖沟烧饼”以当地优质小麦头道面为原料,用多道工序和制,其主要特点是香酥可口,稍嚼即烂,外脆里嫩,不会戳破口腔。原料采用正宗驴油,当地产优质小麦粉,芝麻及上等黑胡椒采用十几道工序制作.通过当地土窑烧制土缸烘烤而成。巴掌大小,厚薄只有半寸,内外多层。烧饼里面是香葱和面调和的馅,外边是一层厚厚的焦黄加黑的芝麻,金黄灿灿的,看上去象一个玲珑剔透精致的小工艺品,烧饼外黄里软,色呈蟹壳红,不焦不糊,不油不腻,咬一口,香气四溢,葱油流满嘴角。

湖沟烧饼美味的秘诀,就是以驴油代替猪油。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实乃夸赞驴肉之美。而驴油,又是驴肉的精华。书上说,驴油有滋阴之效,常吃驴油加工的食品,可治耳鸣、耳朵发沉的症状。用驴油做烧饼,是猪油无法企及的。

而吃“湖沟烧饼”要配合地道的油茶才更有味道。当然油茶不是茶,没有茶叶。它是湖沟的另一种著名小吃,用面筋、千张、花生、黑芝麻、和其他各种配料烧制而成的一种汤水。

1980年5月,安徽省委书记王光宇、秘书长袁振等同志到湖沟视察,品尝之后,赞不绝口。1983年淮北矿务局芦岭矿开矿艺术家1前来演出转为托人到湖沟购买烧饼,1984年夏天,《蚌埠日报》、《安徽日报》先后载文介绍,湖沟烧饼因而名声大振,远近皆知,被誉为膳食珍品。凡到湖沟之人,无不争相购买,尝之为快。现周边区县以及北京深圳均有湖沟烧饼店。

八. 天津市 蓟州区 十八沟红果

梁后庄村种植红果已有几百年历史,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红果具有果实大、色泽鲜、味道美、富含微量元素等特点,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享誉京津唐等大城市。

梁后庄村依托这一历史资源,积极开展一村一品建设,将红果打造成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该村成立了“天津市山旮旯红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得到了政府在政策、资金上的大力扶持。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建立了销售网站,注册了产品商标——“十八沟”,并自主设计制作了产品包装,通过多家媒体对梁后庄红果进行宣传报道。同时,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农超对接”业务,在天津等地开设“山旮旯土品经销部”;与蓟州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签约合作,使梁后庄村出产的红果登上了“一村一品”的专营店。梁后庄村的红果始终以高出其他地区1-2倍的价格远销全国十几个省市。此外,专业合作社还与文化技术学校合作,请农技教师及市科委科技特派员为红果种植户进行培训和指导,以保证果品质量的不断提升。

现在,红果种植已成为梁后庄村的主导产业,全村红果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年产优质红果200万公斤。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3800元,仅红果种植一项就达905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66%。同时,该村在自己致富的情况下还不忘带动周边几个村发展种植红果1000亩,共实现增收300万元,人均增收500元。

天津市蓟县官庄镇梁后庄村

九. 湖北省 仙桃 张沟黄鳝

张沟黄鳝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张沟黄鳝是湖北省仙桃市张沟镇的。张沟镇是全国黄鳝养殖第一镇。“张沟”牌黄鳝已在2007年8月被湖北省农业厅认定为湖北省无公害水产品产地。张沟黄鳝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张沟镇,人称全国黄鳝养殖第一镇。全镇业已形成全长48.6公里,涵盖八大养鳝板块的“百里养鳝长廊”,网箱养鳝面积发展到4万亩,80万口网箱。

张沟镇养鳝产业在国内外产生了强势影响,已于2008年注册了“张沟黄鳝”商标。该镇八大养鳝板块均获得了湖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安全质量许可证书和出口质量许可许书,并被列为全国农副产品备案基地。

张沟镇生产的黄鳝主要销往香港、澳门、新疆、上海、甘肃等地,目前已打开国门走向了韩国、日本和东南亚,黄鳝的食用也正在由传统的蒸煮方式逐渐扩大为干装、腌存,消费量正在日益拓展。

张沟黄鳝

仙桃市张沟镇养鳝协会

13097923

黄鳝(活的)

十. 甘肃省 嘉峪关 嘉峪关泥沟胡萝卜

嘉峪关泥沟胡萝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嘉峪关泥沟胡萝卜是甘肃省嘉峪关市新城镇的。嘉峪关泥沟胡萝卜味道脆甜、型装整齐、色泽光亮,享誉嘉酒各大市场。嘉峪关泥沟胡萝卜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嘉峪关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又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在这里,两千多年前开辟的中国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 “丝绸古道”及历代兵家征战的“古战场”烽燧依稀可见。这里是中国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的交汇点,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以举世闻名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命名的工业旅游城市。有 “戈壁钢城”的美称,这里有雄伟壮观的汉代和明代万里长城、嘉峪关关城、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有亚洲距城市最近的七一冰川及祁连积雪等独具特色的西部风光,被誉为世界三大滑翔基地之一的嘉峪关国际滑翔基地就坐落在新城镇,还有国家AAAAA级关城文化旅游景区享誉中外。 嘉峪关市新城镇泥沟村,位于嘉峪关市东北方向,距市中心37公里处,泥沟村水资源丰富,土壤为沙壤耕种草甸土,土壤肥沃,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胡萝卜、玉米、小麦、洋葱等多种大宗作物。因其独特的水土和充足的光热资源,该村所生产的胡萝卜品质优良、风味独特,色泽鲜艳、外表光滑、形状整齐,肉质厚、脆嫩多汁、心柱小,青肩率低,产量高、商品型好等特点而在当地很有名气,就连邻近中沟村、新城村生产的胡萝卜也难以与之媲美。 胡萝卜在嘉峪关市泥沟村种植历史悠久,汉朝时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首度出使西域,后逐渐开辟了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中原人民和西域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西域的部分瓜果蔬菜就是在那时传入汉土中原的,除了胡萝卜、胡豆、胡瓜、胡桃、 胡椒、还有葡萄、西瓜、苜蓿等 。匈奴人很早时被含糊地被统称为"胡人"。张骞带回此物后,人们不知其真正的名称,观其形好似我们的萝卜,只是个体小而已,因来自“胡地”,故就定名为“胡萝卜”了。 上世纪泥沟村胡萝卜种植栽培方式主要为露地沙田平作,压沙覆盖。一般在5月上中旬播种,10月份收获上市。胡萝卜种植品种均为当地农户自留种,如压车轴、五寸参,齐头红等,种植面积小,管理比较粗放,产量低,但无病虫害,脆嫩爽口,特别适合鲜食。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市、镇农技综合服务站的健全,嘉峪关市农技人员把提高胡萝卜品质和产量作为技术指导服务的中心,在借鉴农户传统种植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胡萝卜新品种引进试验,为农户筛选出一批优良胡萝卜杂交新品种,如春红系列、改良特级三红等新品种,在生产中实行杂交种和农户常规种并重的推广应用模式,农户种植胡萝卜的积极性和栽培技术水平也逐步提高,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由六七十年代的500多亩发展到6000亩左右,在贮存方法上,由原来的秋季窖藏改为就地挖沟贮藏,后来创造了“就地覆盖麦草压土”贮藏方法,农户可以根据市场行情随卖随挖。这样不但大大减轻了农户的劳动强度,而且保持了上市胡萝卜应有产品的品质特性和新鲜度。 嘉峪关泥沟胡萝卜为春播秋收一季生产半年供应,从当年10月份收获一直供应到第二年 3~4月份, 4月份以后市场胡萝卜供应量比较少,而各大农贸市场、超市的胡萝卜价格居高不下,胡萝卜成了名副其实的“富贵菜”。随着市场行情和对外贸易的要求,对胡萝卜内在品质、外观、口感、周年供货等方面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7年,嘉峪关市泥沟胡萝卜产地通过了省农牧厅无公害认定委员会的认定。2008年,嘉峪关市农技人员在借鉴外地胡萝卜种植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利用钢架大棚保温设施进行早春胡萝卜垄作条播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无公害胡萝卜标准化栽培技术,并取得了成功使胡萝卜品质和产量得到进一步提升。胡萝卜于6-7月份上市,产品上市期间市场价格较高,胡萝卜外观和内在品质俱佳,深受城乡居民青睐,种植经济效益明显,该技术得到了农户的肯定和好评。2009年嘉峪关泥沟胡萝卜产品又通过了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这些工作的开展为胡萝卜的大面积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该村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变化形势,从自然资源优势出发,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泥沟村提出了“发展胡萝卜品牌、做大做强泥沟胡萝卜产业”的发展目标。使得胡萝卜推广应用面积猛增到现在的一万多亩。吸引来外地客商前来泥沟村大量收购胡萝卜,50%的产品被销售到四川、新疆、内蒙等地,部分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目前发展胡萝卜产业已成为该村农户增收的一条致富之路。 近年来,嘉峪关泥沟胡萝卜无论是省农牧厅抽检还是我市自检,合格率均为100%。目前嘉峪关泥沟胡萝卜年种植面积已稳定在一万亩以上,占全村种植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四,年产量达54050吨,产值达到108100万元,现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甘肃省嘉峪关市新城镇泥沟村充分利用地理和自然环境优势,推广优质胡萝卜种植并成功探索出保鲜方法,其胡萝卜味道脆甜、型装整齐、色泽光亮享誉嘉酒各大市场,成为泥沟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新城镇泥沟村地处草湖边缘、地势低平、水资源丰富,种植胡萝卜已有2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泥沟村通过推广优质品种、发展反季节净菜上市场,大大提高了胡萝卜的经济效益,亩均纯收入4000元以上。

2013年,嘉峪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申报的“嘉峪关泥沟胡萝卜”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嘉峪关泥沟村胡萝卜种植区域位于嘉峪关市区东北,距嘉峪关市区37公里。东经98°4′~98°36′,北纬39°38′~40°38′,海拔高度1412~1474米,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自然坡降12.5‰,东临河西重镇酒泉市,南倚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北临金塔县,西接玉门市。泥沟村是新城镇所辖9个行政村之一,胡萝卜虽然在新城镇各村均有种植,但以泥沟村种植为主且品质独特。该村9村民小组,947户、人口4322人,耕地面积16182亩,其中胡萝卜种植面积为10810亩,年产量达54050吨。是远近闻名的“胡萝卜种植村”, 已成为泥沟村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