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南阳卖特产的集中市场在哪里 南阳特产店一览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南阳卖特产的集中市场在哪里 南阳特产店一览表更新时间:2022-05-20 00:58:11

一. 河南省 南阳市 卧龙区 玫瑰花茶

是石桥月季园的之一,用鲜玫瑰花和茶叶的芽尖按比例混合,利用现代高科技工艺窨制而成的高档茶,其香气具浓,轻之别,和而不猛。玫瑰花含丰富的维生素A、C、B、E、K,以及单宁酸,能改善内分泌失绸,对消除疲劳和伤口瘀合也有帮助,另外玫瑰花茶还具有美容养颜,通经活络,软化血管的疗效。

二. 山东省 济宁 任城区 南阳湖辣椒

南阳湖辣椒

--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三. 河南省 南阳市 新野县 半夏

半夏,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块茎毒性较大,生食0.1-1.8g即可引起中毒。对口腔、喉头、消化道粘膜均可引起强烈刺激;服少量可使口舌麻木,多量则烧痛肿胀、不能发声、流涎、呕吐、全身麻木、呼吸迟缓而不整、痉挛、呼吸困难,最后麻痹而死。有因服生半夏多量而永久失音者。小鼠腹腔注射半夏浸膏LD50相当于块茎13.142g/kg,慢性中毒引起死亡的原因可能与刺激肠道产生腹泻有关;注射20g/kg块茎的乙醇提取液,大部分共济失调,死亡。

临床应用:
1、用于痰多咳嗽。用半夏的地下部分制成半夏露糖浆,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与陈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可用治寒痰,宜与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热痰与风痰,治热痰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治风痰,宜与天南星等同用。
2、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痰湿内阻、胸脘痞闷者,可配陈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热互结,可配黄芩、黄连、干姜等。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蒌、薤白等同用;治结胸可与瓜蒌、黄连等同用。
3、用于瘿瘤瘰疬、疮疡肿痛、梅核气等。治瘿瘤瘰疬痰核,与海藻、昆布、贝母等配用。痈疽未溃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调醋外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用治梅核气,可配厚朴、紫苏等。
4、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治胃寒呕吐,可配合生姜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热呕吐可配合黄连、竹茹等药;治妊娠呕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虚呕吐,可配人参、白蜜同用。

四. 河南省 南阳 西峡 西峡山茱萸

西峡山茱萸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西峡现山茱萸种植重点分布在太平镇乡、二郎坪乡、双龙镇、军马河乡、米坪镇、石界河乡、桑坪镇、陈阳坪乡、寨根乡等9个山区乡镇。年产量保持在1600吨左右。历史以来,西峡产山茱萸以其皮大、色红、肉厚、地道、有效成份含量高而驰名中外,名扬四海。1999年、2001年曾先后两次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山茱萸还被国家质监总局确定为原产地域保护品种。

山茱萸为西峡县地道药材,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茂林修行地,桐漆茱萸乡”的美誉。因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四季分明,西峡产的山茱萸具有色红、肉厚、个大、柔软、油润和药味浓等特点,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氨基酸、多种糖、有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可同时,西峡又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化进程慢,山区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脱贫致富任务十分艰巨。

近年来,西峡县依托宛西制药“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山茱萸生态示范区建设为载体,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引导、项目倾斜等措施,推动山茱萸基地不断巩固和发展。目前,全县山茱萸种植面积达22万亩,挂果13万亩,年产1800吨。西峡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 “名优特经济林——山茱萸之乡”,西峡山茱萸通过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22万亩山茱萸基地全省首家通过GAP认证,并被评为“河南省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

五. 山东省 济宁 任城区 南阳湖韭菜

南阳湖韭菜

--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六. 河南省 南阳市 桐柏县 桐柏红

桐柏红是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的。桐柏红茶汤色红艳明亮,香气蜜韵纯正,滋味醇厚甜润,在外观和口感等方面可与国内外知名红茶相媲美,是我国的红茶新秀。

“桐柏红”是淮河之源桐柏县开发的有机红茶品牌,目前主要产自全国最大的野山茶认证基地――桐柏山黑明寺万亩自然生态茶园,一部分产自桐柏山太阳城茶叶基地。“桐柏红”依托野生优质茶园的夏秋茶鲜叶资源,以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为原料,通过分级、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制作工序制作而成,汤色红艳明亮,香气蜜韵纯正,滋味醇厚甜润,在外观和口感等方面可与国内外知名红茶相媲美,是我国的红茶新秀。特别是它作为我国少有的有机红茶,更显珍贵高雅,被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评定为优质产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桐柏红”是近年来以桐柏山绿茶的加工技术为基础,引进福建红茶的制作工艺,得到中国茶科所权威检测机构认可的红茶新品。

严茗公司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茶叶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为茶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实现了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机对接,拉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严茗·桐柏红”茶经过2年的发展,已成为河南省的知名红茶品牌。

七. 河南省 南阳市 内乡县 山芹菜

山芹菜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茎上部重复叉式分枝。根生叶和基部叶有柄,叶柄扁平,长约30厘米;叶片近圆形,通常3裂很少5裂,中间裂片楔状倒卵形,两侧裂片各有一深缺刻,边缘有重锯齿;茎生叶逐渐变小,近于无柄,通常3裂。花序2回至3回叉式分枝,侧枝向两旁开展伸长,中间的分枝较短缩。总苞片羽状分裂,长约8毫米;小总苞片倒披针形或线形,长约1.5毫米;伞辐2-3,小伞形花序有花8-10朵;花黄白色,雄花5-7朵,有柄,两性花3-4朵,无柄。果实球状圆卵形,长5厘米,宽4厘米,顶端有隘状的尊齿,果刺直立,顶端钩曲,基部略膨大,分生果的横剖面近圆形,胚乳的腹面略凹陷,油管5条,或仅合生面2条大而明显。花期4月。
产本省各地山区,生于林下草丛中;分布于东北、华东、中南各省。
全草药用,可治疗毒蛇咬伤。

八. 河南省 南阳市 南召县 柞木香菇

南召柞木香菇是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的。利用柞木生产的香菇质地细密,肉质厚,菇型好,营养价值高,属于香菇中的上等产品。

南召香菇最具特色的地方是,其生产香菇的原料是柞木。柞木由于生长速度慢,质地细密,各类营养成份积累高,是香菇生产最佳的原料。利用柞木生产的香菇质地细密,肉质厚,菇型好,营养价值高,属于香菇中的上等产品。山清水秀的栽培环境和严格的生产工艺孕育出了南召高品质的香菇产品,使南召柞木香菇在河南省享有盛誉,在国内外市场上深受欢迎。约占省香菇市场销售量的六分之一,产品远销浙江等地。

南召县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香菇人工栽培工作,刚开始是段木香菇栽培,直接利用柞木树桩,栽培香菇,产量低,资源利用率低,并且必须使用大直径的段木,破坏森林资源。1995年,引进袋料香菇栽培技术并获得成功,使香菇生产冲破了资源束缚,可以使用大量的林木间伐枝梢材料和柞坡修剪的大量柞柴粉碎后作为香菇栽培原料,从而为该产业快速发展拓展了空间。1998,南召县委、县政府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瞄准市场行情,把以袋料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业确定为南召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推进了该产业向新的台阶迈进。目前,全县袋料香菇栽培总规模已达到2100万袋以上,年产干香菇400万公斤以上,年产值1.5亿元。全县已有香菇生产专业乡镇3村,专业村33个,专业大户300户,从事香菇种植的农户达5775户,从业人员2.31万人。

南召县香菇生产区域主要分布在乔端、马市坪、板山坪、四棵树、皇后、小店、云阳崔庄等深山区乡镇,其中乔端、马市坪、板山坪三个乡镇是南召香菇生产主产区,栽培量在1500万袋以上。

为了适应市场对有机香菇的消费需求 , 提高南召香菇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生命力 , 从 1999 年全面发展香菇生产开始 , 南召县就把有机香菇生产作为追求目标 , 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 制订了严格的有机香菇生产标准 , 并明确职责 , 强化责任 , 专人专抓 , 认真落实。生产菌种的原料必须来自天然 , 包装袋必须有国家认证的标志,有产地,购进时必须有正规发票;香菇栽培的原料中,所用木梢、麦麸等必须是经过检测没有受到农药化肥污染的原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水源必须是没有经过任何污染的地下水或河水,同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任何农药或人工合成生长剂、添加剂,菇棚 500 米周围必须与生产地隔离;产品采摘后在整个烘干过程和包装运输过程中,均应确保无污染。该基地地处深山区、林木茂盛、空气清新、柞木资源丰富,生产香菇所用原材料都是林木间伐的枝梢林,全部为柞木,品质优良,且该区为工矿企业,水质清澈,自然隔离屏障好,农田面积极小,在香菇生产过程中病虫害发生率低,通过几年来严格按照有机香菇生产程序组织生产,各项指标都达到了有机产量的标准。

九. 河南省 南阳 社旗 社旗小辣椒

社旗小辣椒是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的。社旗县从日本引种枥木三樱椒试种,由于土壤、气候比较适宜,生产的小辣椒色鲜、肉厚、辣味浓、油分高,品质更优于原种。

社旗县位于豫西南,南阳盆地东缘,属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各种动植物繁衍生长。是全国优质小辣椒生产基地。全县种植小辣椒20万亩,年产干辣椒4000万斤。

在小辣椒产业发展中,为实现小辣椒大批量外销,占领国际、国内市场,社旗县坚持“抓生产先抓流通,抓流通必建市场”的原则,建起了辣椒专业市场,产品销往国内19个省、市和日本、韩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

十. 河南省 南阳市 淅川县 脚踏肉

脚踏肉的制作方法十分讲究。深冬时节选新鲜猪肉,去骨后将其切割成1斤左右的碎块,然后把小块猪肉挂在通风处晾一天,待去除肉块表面的部分水分后将其装入布袋,最后扎好袋口,外套麻布,制成“肉包”。在屋门内侧挖一土炕,把“肉包”放入,用碎土掩埋。人们进出房屋脚踏“肉包”,故称脚踏肉。3个月后,将“肉包”扒出,用温水将其洗净,配以新鲜蔬菜炒熟。脚踏肉因为部分油脂被土吸去,因而具有香而不腻、开胃、滋补之特点。
脚踏肉首创自一代商圣范蠡。范蠡年轻时家境贫寒,欠人外债,常被债主征讨。一年腊月,范蠡给人抄书换得一小块猪肉,因为怕讨债人知道,就用布袋包好,藏于屋内地下,准备过年吃。不料过年时把藏肉之事遗忘,第二年春天猛然记起,遂将肉袋取出,香味四溢。吴灭越,范蠡随越王勾践到吴国服役,为了给勾践滋补身体,范蠡用此法在马棚里藏肉,偷偷煮给越王吃,为越国复兴立下了汗马功劳。越灭吴,范蠡辞官经商,携西施回到淅川,自此,脚踏肉便在淅川民间广为流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冰箱、冰柜在淅川农村使用极为普遍,但脚踏肉仍称得上人们解馋的主要美食之一。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