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微店云南昭通特产 昭通最出名的土特产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微店云南昭通特产 昭通最出名的土特产店更新时间:2022-05-12 05:28:32

一. 云南省 昭通 盐津县 罗汉竹笋

罗汉竹(筇竹)为竹中精品,是四川省雷波县独特竹种。罗汉竹笋主产于县境内的世界大熊猫最南端栖息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麻咪泽和全国第三大高山深水湖、省级风景名胜区马湖的水系,面积达到16.5万亩,年产量10000吨左右,是一种天然、绿色的珍稀食品。

罗汉竹笋肉壁厚、空心小,鲜嫩可口,清香脆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糖、钙、和维生素B1、B2、维生素C等,其营养价值相当丰富,被誉为“疏中熊掌”。具有低脂肪、低糖、高纤维素等特点,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可降低体内多余脂肪,消痰化瘀滞,常食具有减肥健美、延年益寿、助消化、清热健脾、利肚胆等功效,可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症,被称为“素食之王”。

罗汉竹笋尤以晓山春罗汉竹笋最为有名。

二. 云南省 昭通 昭阳区 昭通洋芋

吃洋芋长子弟”(子弟意指英俊、漂亮)是云南人的一句口头禅。可见其美味和知名度。昭通洋芋吃法甚多、做法易学,常见做法有吹灰点心、炸洋芋果、煎洋芋饼、炒洋芋丝、炸洋芋片、粉蒸洋芋、红烧洋芋、老奶洋芋、凉拌洋芋、酸菜洋芋汤、洋芋焖饭、洋芋圆子......。

云南是我国种植马 铃薯较早的省份之一。清代吴其濬著《植物名实图考》中说:“阳芋,黔、滇有之。绿茎青叶,疏密、叶大小、长圆形状不一,根多白须,下结圆实,压其根则根实繁如番薯,茎长则柔弱如蔓,盖即黄独也,疗饥救荒,贫民之储,秋时根肥连缀。味似芋而甘,似薯而淡,羹臛煨灼,无不宜之。叶脉如豌豆苗,按酒倄食,清滑隽永。开花紫筩五角,间有青纹,中擎红的,绿药一缕,亦复楚楚。山西种植为田,俗呼山药蛋,尤硕大,花色白。闻终南山岷,种植尤繁,富者岁收数百石云。”文中并绘有阳芋的素描图,就是马铃薯,这是中国马铃薯栽培史上的第一张马铃薯形状素描图。按此记载,公元1848年已有不同品种,农民已采用培土、压蔓提高产量的栽培技术,据此可推断公元1848年以前云南就已引进马铃薯栽培。

马铃薯在云南广泛地被称为洋芋,其引进栽培无疑对全省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土壤贫瘠、缺乏灌溉的丘陵和高寒冷凉山区不适宜水稻种植,甚至不适宜玉米生长的地方种植马铃薯亦可获得较高产量。这对于解决广大山区人民的温饱和发展山区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优越的自然环境,适宜马铃薯生长的良好生态条件,云南省已发展成为中国马铃薯的主要生产地区。

云南昭通属滇东北马铃薯生产主要片区之一,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十分利于马铃薯淀粉积累。昭通市种植马铃薯是明末清初开始的。所产马铃薯个大,表面光滑,淀粉含量高。

自马铃薯在昭通市栽种后,不仅“饥馑之岁,民多赖以全活”,同时,使原来的深山老林和不毛之地,逐渐成为农业耕作区。1990年,全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20万亩,折合主粮18863万公斤。昭通是云南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基地之一。2004年全市的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170万亩左右,年产量150多万吨。其中,脱毒马铃薯播种面积有108万亩,产量100万吨以上。丰富优质的原料为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实现加工企业的原料专业化、产品多样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昭通洋芋吃法甚多、做法易学,常见做法有吹灰点心、炸洋芋果、煎洋芋饼、炒洋芋丝、炸洋芋片、粉蒸洋芋、红烧洋芋、老奶洋芋、凉拌洋芋、酸菜洋芋汤、洋芋焖饭、洋芋圆子……

以马铃薯作原料的菜蔬中,一般常见的有土豆丝、土豆片和土豆淀粉等。油炸土豆片脆而不嫩,香酥化渣,并富含维生素C和铁、锌等矿物质,对预防贫血病和促进儿童智力发育均有好处。土豆淀粉又称洋芋肴的调味品。在食品工业方面,还可以加工为葡萄糖、果脯、糖浆等。

昭通土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三. 云南省 昭通 昭阳区 土三七

三七别名:土三七、旱三七、血山草、六月淋、蝎子草。

干燥全草,茎呈青绿色,易折断,中间空心,叶皱缩,上、下面均灰绿色,但大多已脱落。气无,味微涩。亦有带根者。以色绿、身干、无杂质者为佳。根茎较短,略呈块状。根数条,粗细不等,表面灰棕色,质硬,断面暗棕色或类灰白色。支根圆柱形或略带圆锥形。不易干燥,干后质较疏松,暗褐色,表面不平坦,呈剥裂状。茎圆柱形,长30~50cm,表面暗棕色或紫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皱缩,常脱落,互生或近对生,展平后呈倒披针形,灰绿色或棕褐色。聚伞花序顶生,花黄色。气微,味微涩。

三七为景天科、景天属多年生草本,高30~80cm。茎直立,不分枝,单生或数茎丛生。单叶互生,叶片质厚,倒披针形,长5~8cm,宽1~2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几无柄。聚伞花序呈伞房状,顶生;萼片,绿色,线状披针形,不等长,长3~5mm,顶端钝;花瓣,黄色,椭圆状披针形,长6~10mm;雄蕊,较花瓣短;心皮,卵状矩圆形,基部合生,腹面有囊状突起。蓇葖果,成熟时向外平展,呈星芒状排列。花期6~8月。果期7~9月。

四. 云南省 昭通 永善县 永善花椒

永善花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永善花椒

永善县土品产销协会

9498100

花椒

五. 云南省 昭通 巧家县 巧家石榴

石榴,原名安石榴。据《群芳谱》记载,石榴是张骞出使西域时从安石国(今伊朗西部)带回来的品种,故名安石榴。历史上全国著名的石榴产区有云南巧家、陕西临潼、安徽怀安、山东济南、四川会理;巧家名列榜首。


巧家石榴栽培历史悠久,适宜栽培的地区广泛,品种繁多,品质优良,被称誉为石榴中珍品。《民国巧家县志稿》记:“县北巧家营三十里,种植宜于果木,以石榴为。果实硕大,味甘适口,远近多争购之。居民广植园圃,以为生业,故种榴甚多,榴花盛开时,如锦如霞。”“北圃榴红”是旧时巧家风物胜景之一。


石榴性喜阳光充足、煦和温暖的自然环境。巧家营海拔800~1200米,年平均气温16℃~20℃,冬季气温在8℃~10℃之间,全年日照2000小时以上,年降雨量900~1100毫米,终年无霜,具备了石榴生长的理想条件。在石榴花开授粉时,正是春和景明的仲春时节;石榴结果、成熟期,又是高温多雨季节;多种因素的优化组合,为石榴生长及后期高糖分转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巧家石榴有玛瑙、红袍、彩霞、糯米、白花等品种,以玛瑙、红袍品质最好,被誉为“神品”、“极品”。单株产量平均在80公斤以上,平均果重200克左右,最大果重900多克。果形扁圆,棱角分明,皮薄,籽粒大,核软,汁多,味甜,爽口,甘之如饴,营养丰富。据检测资料,巧家石榴果实含糖9.37%,含酸0.60%,还含有脂肪、维生素C、蛋白质、钙、磷、铁等微量元素,有补血、开胃、助消化作用。


石榴全身是宝。石榴树能吸附空气中的氟、硫等有害物质,净化空气;石榴皮含有鞣质、单宁和石榴皮硷,入药有涩肠止泻、止血、驱虫的作用,可用于治疗久泻、赤痢、脱肛、便血、崩漏、带下、虫积腹痛诸症。石榴树根皮有驱虫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蛲虫、蛔虫症。工业上,单宁类物质可作鞣皮原料、染料。石榴枝叶秀丽,花色鲜艳,花期较长,无疑又是一种极好的观赏树种。

六. 云南省 昭通 威信县 米线

米线

米线,是云南著名的风味小吃。历史悠久,正宗且味美。口味独特,物美价廉,浓香的热气与鲜美的味道,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米线主要以汤、肉片、米线再加佐料做成,以细白、有韧性者为好。佳佳香开发研制的新产品一品香米线具有集美味、鲜美、清香、爽口、软糯于一体,色香味俱全,同时具有滋阴补阳和补血的食疗功能。来往行人,即购即吃,甚为方便。其特点突出:原料制作上和工艺上有区别于其他品种米线。不含任何添加剂。食用起来口感细腻,入口绵滑,嚼之筋骨十足,令人回味无穷。

采用祖传秘方,味道鲜美的高汤与众不同,看着油花微澜,肥而不腻。汤中配有大枣、枸杞等三十余味中草药,辅以上等大骨熬制,浓香四溢。具有补气、滋补、健身之功效。

辅料在传统基础上又特别研制了酸菜、辣椒油、肉馅等十几种调料,使其汤味鲜甜,肉质香嫩,同时也可按个人爱好不同添加调料。

七. 云南省 昭通 永善县 滇曲

滇曲是昭通市葡萄井酒厂生产的名优产品。酒厂座落在昭通市城西郊10公里处的葡萄井风景区,葡萄井泉水色清澄碧,水质极佳。经化验PH值7.2-7.4,总硬度6.11 ~6.72毫克/升,含钙9.99~107.19毫克/升,含镁0.58 ~2.07毫克/升,无色透明,无味。( 昭通)

八. 云南省 昭通 水富县 乌金猪肉

【乌金猪肉】乌金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种猪之一,肉质细嫩、色鲜味美、肉糯味重,并且富含人体所需的十九种氨基酸,锌、硒等九种微量元素和五种维生素。长期食用,益于身心健康。

水富县乌金猪是水富县滇东猎人养殖有限公司在太平镇太平村黑虎山九角湾林区纯生态绿色放牧养殖,只喂青草与粮食,不添加饲料。

该乌金猪肉采用独特配方秘制,无食品添加剂、防腐剂。

食用方法:温水清洗,水沸后蒸25至30分钟,切块即可食用,也可根据喜好配以辣椒、蒜叶等烹制食用。

保质期:冷藏10个月,夏季常温30天。

温馨提示:如有漏气,即时食用。

九. 云南省 昭通 永善县 豌豆凉粉

用豌豆淀粉和绿豆粉做的,粉和水的比例为1:5。先取半杯粉,半杯清水(1杯是240毫升),调成稀糊。

小锅里倒入2杯水,烧开,将稀糊倒入锅中,一边倒一边快速搅拌成透明状糊,离火。煮好的糊糊倒入塑料保鲜盒,直至完全晾凉。放入冰箱冷藏。将凉粉块倒扣出,用刀或擦子切成细条、小块等任意形状。

调味可按个人喜好,我用了葱姜水+蒜泥+醋+酱油+盐+糖+油辣子+花椒面+味精、葱花,撒了点香菜末。

十. 云南省 昭通 昭阳区 昭通酱

    昭通酱是昭通市的乡土产品,是城乡人民喜食的调味佳品。这种酱具有麻辣鲜香的滇、川风味特色。呈棕褐色,鲜润油亮,作为调味品,荤淡皆宜。与荤菜调味,可减基油腻之感;给淡菜作蘸,又具有荤香的感受。因此,不仅是入菜烹调的佐料,且可以小碟上桌,调和口味,增进食欲。    昭通酱是选用上等大豆、辣椒作为主要原料,以花椒、八角、茴香、草果、芝麻、食盐等为辅料,经过多道工序,历时百日方能制作而成。制作时间,一般选在科季的“数九”寒冬,采用昭通市北郊大龙洞的矿泉水精心兑制反复发酵,几露几晒,使之发生生物化学分解,充分地保存氨基酸、还原糖、乳酸等多种营养成分。经过这种加工过程的昭通酱,不但味美可口,老少咸宜,而且有益于人体健康。( 昭通)

昭通人走亲访友,一份馈赠乡党的土仪是必不可少的。带的是什么?当然是昭通酱。不明就里的人会担心这份土仪过于菲薄,但真正能让昭通籍的乡友真诚接受、欣喜莫名的还就是这物什。割舍不掉的乡情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昭通酱也确实是一件妙不可言的"尤物"。

昭通酱色棕褐,鲜润油亮,味浓酽,麻辣鲜香又略有回甜味。作为调味品使用,入于荤菜,可淡化其油腻;施之于淡莱,又可获得荤香的感受;单独佐餐,调和口味,增进食欲,余韵悠长。昭通酱的历史渊源已很难追溯。有人认为,昭通居民多为各省迁徒而来的移民,这些移民带来了各自家乡制作酱菜的技术,相互取长补短,不断改进配方、工艺;更得昭通独特原材料、气候、水质等条件,才形成了昭通酱这一特有的地方产品。

昭通酱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但用料考究,发酵时间长。

第一道工序是制作豆面。选择上等大豆,用文火焙炒至酥脆,磨成细面,过筛,备用。第二道工序是制作"酱面"。在豆面中加泉水,搅拌均匀,干湿以能将豆面捏成坨为宜。民间制作"酱面",在捏坨时有"紧三把,松三把,不紧不松又三把"的讲究,主要是让捏成坨的酱面均匀、致密。成蛇的"酱面"装入垫有稻草的竹筐内,再以稻草覆盖,存放发酵印天。期间,要定时将竹筐中的面坨作上下左右调整,使面蛇发酵充分、均匀。当面坨中可见黄白色霉衣时,从竹筐中取出,掰成小块,于阳光下晒干,再磨成细面。第三道制作工序俗称"下酱"。

在磨细的"酱面"中加入适量的食盐、辣椒、花椒、八角、茵香、草果、芝麻等调料,混合均匀,装入瓦盆内,再加入泉水,充分搅拌,露天放置。瓦盆只能用尖顶的竹蔑盖苫罩,要防雨,又透气,隔日或3日搅拌一次,置放100天才能成为成品。每年冬季,家家户户晒"酱面"、"下酱",已成为昭通民俗的一部分,成为昭通城乡一种触目照眼的景观。

民间制作昭通酱选料极为考究。大豆、辣椒碱地必须是本地产 的,食盐要用自贡产的井盐,花椒要用"金河椒",水更是非昭通大龙洞的泉水不用。说起来有些玄奥,风味地道、纯正的昭通酱确实只能在昭通生产,这显然与气候、水质等有特殊关系。民国时期,曾有外地商贾聘请昭通师傅去制作昭通酱,基本材料相同,工序工艺也一样,但成品的色、香、味却与昭通当地制作的相去甚远。也有在外地生活的昭通人试验过,将在昭通制成的"酱面"带到外地去完成"下酱"这最后一道工序,所得结果也难以尽如人意。"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社会在发展,昭通酱的制作也很难再坚守传统生产工艺的防线。为了满足消费者需要,适应国内市场变化,"老字号"的昭通市万和酱园厂,在传统工艺基础上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大批量生产的昭通酱完全符合部颁标准,多次荣获优质产品、名品称号。并发展了多种衍生酱品,较著名的鲜肉酱、油酱、花椒酱、香椿酱、木樨酱、火腿酱等,久贮不变;携带方便,美味可口,盛销不衰。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