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烟台海参特产图片 山东烟台最大海参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烟台海参特产图片 山东烟台最大海参更新时间:2022-05-15 14:55:55

一. 山东省 烟台 莱州 蟹丝菜

【蟹丝菜】莱州名吃,又名蟹松。蟹丝菜是以莱州梭子蟹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

其制法;先将新鲜个大的蟹子煮熟,取其大腿剥开,挖出嫩肉,劈成丝状,然后加黄瓜丝、葱丝、姜丝、香油、味素、醋等佐料调制而成,一般多制凉菜。

蟹丝菜海味独特,鲜美凉爽。制作时可根据不同宴席拼成花卉、树木、动物等各种花样,精巧美观,生动活泼,为莱州传统保留菜品之一。

信息来源:山东省情网

二. 辽宁省 大连市 旅顺口区 海珍品海参

海珍品海参是辽宁大连的餐饮特色菜之一。海参是一种棘皮动物,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名贵海味之一。它在海味中是最有滋补价值的,常食海参有延年益寿之特效。海参种类很多,可分为刺参、光参和秃参。刺参品质最佳。长海县海洋岛产的梅花参,比其它地方产的刺参多一行刺,因而更有名气。吃海参没有季节限制,在烹饪上要讲时令,夏季吃清汤海参为宜,清淡爽口;冬季吃红烧海参为佳,味道醇厚。

三. 四川省 巴中 平昌县 海参玉芙蓉

海参玉芙蓉,蒸点,特点:造型美观,皮软糯,馅味浓香微辣。烹制法:蒸。此品可与鸡丝汤、鱼圆羹配食。

水发海参切成指甲片,用汤煨好。肥、瘦猪肉剁碎,郫县豆瓣剁细,细蒜苗花(细葱花亦可),冬笋切成小指甲片。fKw

锅内烧化猪油,肉入锅熵散,下豆瓣熵呈红色(亦可先煽豆瓣掺汤捞出渣不用),掺汤,下海参、酱油、盐同烧,再下蒜苗花、味精,勾芡起锅成馅fKw

大米吊浆粉子煮熟后擂成团,做成每个重15克的剂子,将剂子按扁包入馅心,封口向下捏5个花瓣压上花纹,中间安上红、黄两色花蕊,入笼蒸制即成。fKw

操作要领:海参一定要选用软的,味不宜咸,辣味要适中;封口要牢。fKw

四. 山东省 烟台 莱阳 莱阳梨汁

莱阳梨汁以莱阳梨为原材料,莱阳梨产于来山之阳,莱阳地形为低山丘陵区,山丘起伏和缓,沟壑纵横交错,莱阳梨汁便是这中环境下的产物。五龙河把丘陵沟壑穿插在一起,形成了莱阳梨生长的最佳地段,造就了莱阳梨果肉质地细腻,汁水丰富,口感清脆香甜,成就梨中的上品-莱阳梨。莱阳梨汁继承了莱阳梨的精华。莱阳梨,亦称茌梨,因产于莱阳市而得名,是山东省的著名之一。多为倒卵形,果实硕大,果皮为黄绿色,莱阳梨表面粗糙,有褐色锈斑,萼部凹入。莱阳梨汁去除了莱阳梨不易保存的缺点,能在一定化境下长时间保存。莱阳梨是比较甘甜的水果,不可长久保存。一般可通过使用冷冻方法保存20来天左右。莱阳梨可以制成莱阳梨汁、罐头、梨糕、梨干等,常年食用可以延年益寿、清肺、化痰止咳的功能,用它制作的莱阳梨糕,莱阳梨汁止咳糖浆是治疗支气管炎,伤风咳嗽的良药。莱阳梨可清喉降火,播音、演唱人员经常食用煮好的熟梨,能增加口中的津液,起到保养嗓子的作用;莱阳梨汁还可莱阳梨止咳糖浆清肺、化痰止咳,用它制作的莱阳梨糕、止咳糖浆是治疗支气管炎、伤风咳嗽的良药。莱阳梨汁还有降低血压、清热镇静的作用。高血压患者,如果有头晕目眩、心悸耳鸣者,经常吃梨,可减轻症状。莱阳梨汁含有丰富的糖分和维生素,有保肝和帮助消化的作用。

五. 山东省 烟台 牟平区 烟台抽纱

抽纱是一种中西结合的刺绣工艺。它是以亚麻布或棉布为材料,根据图案设计的要求,将花纹部分的经线或纬线抽去,然后用针线加以连缀,形成透空的装饰花纹。故名“抽纱”。

从隋、唐时代庙宇、祠堂的帷帐、桌围、伞盖等文物考证,远在公元六世纪,胶东民间刺绣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明、清时代的绣花被面、枕头、衣裙、轿衣、座垫等刺绣品上,各式针法已达20多种,当时,民间还出现了用棉线或丝线编织的网状花边,其编织方法与现今勾针和针结相类似。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欧洲的民间刺绣和编织工艺传入烟台。据1915年出版的《直隶实业杂志》记载:1894年,烟台始有手制缕花。到民国初年,抽纱花边的生产已遍及胶东各地。据上海华通书局1931年出版的《中国重要商品》一书记载:“中国花边工业之中心,以山东省烟台及其附近一带为盛。”

它是在麻或棉布上,采取抽、勒、雕、结等方法,或者纯用棉纱进行编织,形成几何图形的装饰纹样。产品多为台布、餐布之类。通常有格子花边与网形花边两种:格子花边多销往澳大利亚,网形花边则以美国为主要市场。图案造型和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布局均衡,构图新颖,手工针法富于变化。

六. 山东省 烟台 福山区 烟台焖子

传统名吃。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由上等地瓜粉团制成焖子,凉透后切成小方丁,下锅两面煎至发黄,铲入盘内,浇上麻酱、蒜泥等佐料,热脆、香辣,风味独特。

在港城烟台的街头巷尾,你会见到这样的地摊:一个小小的炉灶,一口平底煎锅,几张小饭桌,几只小马扎,便是这个地摊的全部家当;盆里或桶里盛着地瓜淀粉或绿豆淀粉制作的粉块,小桌上摆着几样自制的调料,就是这种小吃的全部原料。微风吹过,平底锅里传出吱吱拉拉的响声,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香味,这便是烟台著名的小吃——烟台焖子。

作为地方小吃,烟台焖子产生的确切年代已不可考,一个比较普遍的传说是:100多年前,有门姓兄弟在烟台街上加工粉丝。一次,兄弟俩将粉丝原料刚刚加工成粉胚,不巧碰上连阴雨,眼见加工成的半成品就要变酸,浪费。情急之下,兄弟俩就将粉胚切块上锅煎焖,然后加上大蒜等调料,请街坊邻居们来吃。没想到竟然大受欢迎。于是,门氏兄弟从此不做粉丝,干脆改做煎焖粉块这种小吃。人有人名,菜有菜名。后来,有人问起这种小吃的名字。因为这种吃法为门氏兄弟所创,加工中又有煎和焖的工序,于是有民间智者便说:就叫焖子吧。烟台焖子从此得名。

烟台焖子来自民间,因风味独特而深受烟台百姓欢迎。但因原料简易,方法简单,一直难登大雅之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精明的商家们便看上了烟台焖子的商机,将其收编改造,烟台焖子便登堂入室,成了宴宾请客的佳肴名菜。不过,仍是原来的那几样原材料肯定是要不上大价钱的,于是便有了三鲜焖子、海鲜焖子等等变种。其中的三鲜焖子,是将虾仁、海肠(烟台海鲜)、天鹅蛋(一种高档贝类)这三样海鲜加进焖子中,模样当然比原来的好看,因为有了名贵海鲜的加盟,价格自然不菲,只是离大众越来越远了。

经过改造的烟台焖子在宾馆、饭店大行其道,但是街头巷尾的烟台焖子仍是烟台百姓的最爱。许多成年之后去了外地的烟台人,每当想起家乡,便会想起街头巷尾那风味独特的烟台焖子,想起拿着铁丝小叉吃焖子的情景。

七. 山东省 烟台 招远 黄金

招远以盛产黄金著称,黄金资源遍布全市,且矿体厚、储量大,被誉为“金城天府”。全国最大的国营、县办、镇办、村办金矿和冶炼厂均在这里,黄金产量历年居全国县级市之首。1996年,全市黄金产量达到36万两,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目前,全市已形成了探矿、开采到选矿、精炼、矿山机械、特艺品加工一整套完整的生产体系。白银储量也极为丰富,全国第二大银矿位于招远中部。此外,石英、石墨、氟石、花岗岩、大理石等也具有相当储量和开发价值
( 招远)

八. 广东省 汕头 潮南区 芋泥海参

芋泥海参

用料:
    水发海参500克(4小条),姜15克,带骨鸡300 克,葱10克,淡二汤500克,猪肚肉150克,虾米10克,湿香菇20克,甘草0.l克,绍酒10克,白酒10克,精盐10克,酱油10克,蚝油10克,生油125克, 净芋头400克,芹菜籽2克,胡椒粉0.1克,麻油3克。

制法:
    ( l)将海参放人沸水内滚约6分钟,捞起。 用中火烧热炒鼎,下生油25克,放人姜、葱、白酒,爆热后再加二汤100克,酱油,放入海参,煨约2分钟,倒入漏勺沥去水,去掉姜、葱,再将鸡肉、猪肚肉切成几块备用。
    (2)炒鼎洗净放回炉上,下生油50克,放人海参略炒,倒入已用竹篾片垫底的沙锅里。炒鼎放回炉 上,放入已切块的猪肚肉、鸡肉、烹绍酒,加二汤、 酱油、蚝油、精盐、甘草略炒推匀,倒入沙锅,加盖, 用旺火堡滚后,转慢火堡约l小时,然后加入香菇、 虾米再堡约30分钟至海参软烂捞起冷却待用。
    (3)将芋头肉洗净切片,蒸熟,用刀压烂成芋茸,把芋茸加人精盐、味精、胡椒粉、麻油、芹菜粒, 拌匀,分别放入已焖好的海参肚内,独件排摆在盘中,放入蒸笼蒸约7分钟取出。再把沙锅内的海参汤去汁倒入鼎内用生粉水勾芡淋在海参上面即成。

特点:
    软滑可口,鲜香浓郁。

九. 山东省 烟台 莱阳 豁眼鹅

产地与分布:原产于山东莱阳地区,因集中产区地处五龙河流域,故又名五龙鹅。在历史上曾有大批山东移民迁移至东北,把该鹅种带到东北。豁眼鹅以辽宁昌图饲养最多,俗称昌图鹅,在占林省通化地区和黑龙江等地俗称疤拉眼鹅.目前.以东北三省、山东为最多,亦分布至内蒙古、湖北、广西、安徽等地。

品种特征:该鹅最显著的特征是眼呈二角形,眼睑前方尖而后方圆.前上方眼睑边缘有。0.4-0.5厘米的豁口,因而称之为豁眼鹅。鹅体躯呈卵圆形,背部宽而平.胸腹丰满,腿脚粗壮。全身羽毛洁白,肉脚橘黄色,喙、胫、蹼橘红色。成年公鹅体重3.72~4. 58千克,母鹅3. 12~3.82 千克.

生产性能:90日龄仔鹅体重1. 9-2. 5千克。150日龄体重可达3.0^-3.5千克。半净膛屠宰率为78.3%~ 81.2%,全净膛屠宰率为70.3%-72.6%。年平均产蛋100 枚左右.平均蛋重120-130克,蛋壳白色。一般210-240 日龄开始产蛋,无就巢性.公毋鹅配种比例为1,6^-7,受精率为85%左右,受精蛋孵化率为80%--85%。

十. 山东省 烟台 牟平区 烟台海肠

烟台海肠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东巡,三次登临芝罘,在这里留下许多珍贵的史料,而鲁菜之中闻名遐迩的“韭菜炒海肠”恰恰就起源于芝罘岛,此菜系由岛上渔民的“长久有余财”经历代厨师逐步改进而成,传承至今。远在六百年前的明朝,生活在烟台芝罘岛上的渔民,每逢大年,家家户户都要用韭黄、海肠、猪肉、鲜鱼为主料熬制成一个菜品,取其谐音“长久有余财”(肠、韭、肉、鱼、菜),以寓来年获得更大的丰收。后来,此菜传至饭店,因原菜系杂烩之类,将四种原料混为一肴,颇不称美,于是厨师们将其改进,单取韭黄与海肠两种食料,烹炒成为韭黄炒海肠。海肠作为一种海洋生物产品,在明清时代的地方志中已有记载。清朝康熙《福山县志卷之五》中将海肠列为“食货”,对其描述较为详细:“海肠,形色似肠,故名。其味可比闽之江瑶柱,独邑之海滨有焉,有之必值冬月夜晴徙,值风狂迷其归穴,随浪漂泊至岸,土人拾之,货于市,非可力致也。”

地域范围

烟台海肠的地域保护范围为山东省烟台市辖区海域范围内。自北纬37°8′- 38°23′,东经119°34′- 121°57′之间的环绕烟台北部沿海的莱州湾、太平湾、桑岛、蓬莱新港-刘家旺-初旺、套子湾、芝罘湾、崆峒岛-养马岛-金山港的海域。地域保护面积1万公顷。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产品品质特色:体呈圆筒状,体前端略细,后端钝圆。体表有许多疣状突起,略呈环状排列。吻能伸缩,短小,匙状,与躯干无明显界限。体色鲜亮,体壁光滑、柔韧,富有弹性,通体呈紫红色或棕红色。 2、内在品质指标:烟台海肠肉质细嫩,口感柔滑,食味鲜美,富含多种矿物质,营养丰富,是高蛋白低脂肪的海鲜佳品。烟台海肠鲜品每百克含蛋白质≥9.5克、脂肪≤0.25克、钙≥160毫克,每千克含硒≥2.0毫克。 3、质量安全规定:严格按照以上“3特定生产方式”中所提到的产地环境、育苗和养殖中的技术要求从事生产经营,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烟台海肠的产地环境必须符合GB/T18407.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产品质量符合GB18406.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中规定的各项技术标准。按照上述各项标准要求,制订质量管理细则,强化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确保烟台海肠的质量安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