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咸阳的特产作文450字 咸阳特产的作文550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咸阳的特产作文450字 咸阳特产的作文550字更新时间:2022-04-23 06:18:24

一. 陕西省 咸阳 杨凌 菜疙瘩

菜疙瘩的作法和菠菜面相似,将新鲜的绿色蔬菜菜叶切碎后加入适量面粉一起和面,和的稍微软一些(比粘稠状稍硬即可),可加入少许盐,然后将面平铺的蒸笼上蒸,大约蒸10-1分钟即可,用小刀或铲子划成小块,蘸调料汁吃。

做调料汁可以在碗里加上:盐、味精、酱油、香油、醋、五香粉、油泼辣子、蒜末、葱末等其他佐料,然后用热菜泼到碗里。

说起来这个菜疙瘩本是穷人家的菜,据说是在当年“糠菜半年粮”的艰辛日子里,-无奈而“创造”出来的。大致就是把很多种野菜搅和到一起,揉成菜疙瘩,故成名。这年头吃野菜成了时尚,也讲究个菜型,自然不会再揉成一疙瘩看不出是啥东西,都是用精选的野菜调出来,口感肯定比揉成团子要好很多。

菜疙瘩的做法

1.菠菜洗干净,沥干水分,切碎

2.将面粉放入切碎的菠菜中,在加入少量的冷水,揉成面团,面团比较硬些。面粉与蔬菜的比例可自己调节,只要面粉能把菜揉成面团就行,煮的时候也散不开

3.将揉好的面团饧一会,是为了面团能筋道些

4.用一小勺挖一小块团,放入开水锅中,勺子挖出的面块大约与鹌鹑蛋一般大,形状各异,很随意

5.一块块的小菜疙瘩放入锅中煮2-3分钟

6.煮熟捞出,浇上自己喜欢的卤汁,我感觉还是搭配油泼辣子、醋调料好吃

二. 陕西省 咸阳 泾阳县 嚷糊

嚷糊

本品为泾阳县当地传统小吃,采用大肉,鸡蛋和馒头粉及各种调料,蒸制而成,口味油而不腻。

三. 陕西省 咸阳 旬邑县 扯莲

在旬邑有一种常见的蔬菜,方言叫扯莲,初见,你可能还不知是什么、怎么吃。其实,它的学名叫球茎甘蓝,是甘蓝的一种。是介于大头菜和包心菜之间的蔬菜,叶片光滑鲜嫩,茎膨大成球形,有明显的叶痕,春秋两季栽培。

扯莲真的是个好东西,它的维生素C含量极高,一杯煮熟的扯莲含有“每日建议摄取量”的1.5倍。它还含有大量的钾,维生素E的含量也超过“每日建议摄取量”的10%。

扯莲味甘、性凉,有利水消肿、止咳化痰、清神明目、醒酒降火、解毒的功效。扯莲吃法有凉拌、清炒,腌制等。

信息来源:旬邑县文物旅游局

四. 陕西省 咸阳 渭城区 咸阳花馍

咸阳花馍:用面团捏塑人物、花鸟、鱼虫,蒸熟后调涂色素。春节用状如猪、羊的花馍做献贡、祭祀神灵。元宵节用状似十二生肖的花馍,互赠亲友,俗称“牛犊”,入夜,点燃面灯上贡。端午节做艾叶馍。乞巧节做面制的笔墨纸砚,刀尺剪针等。祝寿做寿桃,丧葬做献糕。庙会做面花馍献祭。孩子弥月、过岁做花饼。妇女手法细腻精巧,配以鲜艳花色,千姿百态,生活气息浓郁。


五. 陕西省 咸阳 咸阳茯茶

咸阳茯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陕西茯茶出自于陕西咸阳市泾阳县,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她兴于宋,盛于明清和民国时期。原料来自陕西泾阳一带的黑毛茶,茶体紧结,色泽黑褐油润,金花茂盛,菌香四溢,茶汤橙红透亮,滋味醇厚悠长。适合高寒地带及高脂饮食地区的人群饮用。特别是对居住在沙漠、戈壁、高原等荒凉地区,主食牛肉、羊肉、奶酪的游牧民族而言,在缺少蔬菜水果的情况下。因而,在我国西北地区有“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痛”、“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泾阳县位于咸阳市,泾阳县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泾河下游。东与三原、高陵县交界,南与咸阳市渭城区接壤,西隔泾河与礼泉县相望,北依北仲山、嵯峨山与淳化、三原县毗邻。从泾阳县城出发到西安城北客运站44公里。茯茶的出现,约在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即朱元璋“明太祖”建立明朝初)问世,采用陕西泾阳黑毛茶为原料,手工筑制,称“泾阳砖”;因在伏天加工,故又称“伏茶”。名称由来因其药效似土茯苓,就由“伏茶”美称为“茯茶”或“福砖”。由于系用官引制造,清代前期须在兰州府缴纳三成至五成砖茶作为税金,这批茶交给官府销售,又叫“官茶”、“府茶”。其余的砖茶由茶商按照政府指令在指定的销区销售,故称为“附茶”。

陕西茯茶有三不能制:一是离了泾河水不能制;二是离了关中气候不能制;三是没有陕西人的技术不能制。由此可见,咸阳的水质和气候无疑是茯砖茶加工的最佳自然资源。经过咸阳市供销社不懈努力,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总投资5958。4万元的陕西茯砖茶生产项目正式落户秦都区沣东镇。秉承茯砖茶的历史渊源,挖掘茯砖茶的传统文化,使这一失传600多年的茶叶加工项目重新得以恢复。

六. 陕西省 咸阳 兴平 秦川大蒜

大蒜,古时称为“葫”,又叫“葫蒜”,属百合科,一年生或二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为荤辛类蔬菜,原产亚洲西部。据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载:“张骞使西域,得大蒜胡荽”。另据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云:大蒜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的,“胡国有蒜,十子一株,名曰胡蒜,俗谓之大蒜是矣”。因为其个体比我国野生小蒜大,故而得名大蒜。

秦川大蒜,主产于陕西省关中八百里秦川中部的兴平、武功、户县、耀县等县而得名。它以色泽洁白,皮薄瓣大,质地鲜嫩,汁浓味香,耐贮藏,品质优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除畅销国内市场外,还远销日本和港澳地区,常年出口约3000~4000吨,是陕西省传统的名牌大宗出口商品之一。

秦川大蒜主产地关中平原中部,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是我国农业的发祥地。农民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以兴平县为例,年平气温13.1℃,全年日照时数2037.7小时,年均降水量585.4毫米,7~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47%,无霜期229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灌溉条件较好,有利于大蒜的生长发育。

秦川大蒜营养丰富,据分析测定,每百克鲜蒜头含水分70克,蛋白质4.4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3克,粗纤维0.7克,灰分1.3克,钾5毫克,磷44毫克,抗坏血酸3毫克。此外,还含有氨基酸、维生素A、B、C、大蒜素等,可供药用。

七. 陕西省 咸阳 乾县 乾县苹果

乾县苹果是陕西省咸阳市乾县的。乾县苹果色泽艳丽,甘甜爽口,在全国各地享有较高声誉,吸引四川、上海、广东等地客商纷至沓来。

乾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段北侧,渭北高原南缘。因地势高、昼夜温差大、气候适宜,是苹果不可多得的优生区。乾县农民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种植苹果,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乾县秦冠苹果曾享誉一时。

乾县果树种植面积50万亩,其中早中熟苹果8万亩,主要分布在周城、姜村、临平、王村等6个镇(区)。近年来,该县把果业生产当作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来抓,加强引导,重点培育,跟踪服务,使苹果产业在全县迅速壮大,在早熟苹果中,特别是以嘎啦为主的果品,色泽艳丽,甘甜爽口,在全国各地享有较高声誉,吸引四川、上海、广东等地客商纷至沓来。

2010年,乾县苹果注册了“女皇果品”和“乾州富硒”商标,果品生产向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目前,“女皇果品”、“乾州富硒”品牌苹果已成功进入深圳沃尔玛、上海易初莲花等各大超市,果品运销泰国、新加坡、俄罗斯、越南及全国各大城市。

八. 陕西省 咸阳 乾县 乾州馇酥

乾州馇酥是陕西省咸阳市乾县的。乾州馇酥以马油或大油和面,用冰糖、青红丝、白绵糖为馅,做成茶盖般的圆饼,放入油锅煎炸。圆饼炸成后红中透黄,入口香酥脆甜,博得了男女老幼的喜欢。

相传已有一千三百余年。早先为宫中食品。唐代祭祀乾陵时作为供品,因尔流传入民间。特点是油大不腻,色黄味香,外酥里脆,趁热吃更是香味扑鼻。嚓酥系用特制面粉,配猪油(传正宗做法用的是马油)、菜籽油和盐,精致加工制作。把面揉匀后分为小剂子然后压成圆形面皮,包入用冰糖、青红丝、核桃仁、绵白糖拌成的馅成烧饼状,入油锅煎炸,颜色金黄,香酥可口。

九. 陕西省 咸阳 乾县 酱辣子

酱辣子

乾县酱辣子,乾州四宝外的又一特色食品。

要做好酱辣子,必须选准原料。

主料:子姜,红萝卜或者莲菜(切成小丁丁,越小越好),或者二者混合,千万不要用土豆(现在街道上卖的基本上都是土豆做的)。辅料:葱花,瘦肉,肉汤,豆酱或是“王致和”干黄酱(不能用面酱)。

炒酱辣子的程序:倒入适当的油,烧热后,加入葱花、瘦肉炝锅。然后倒入主料,边炒边加调料,盐、豆酱、及混合调料,炒至七成熟,加适当肉汤,炒至略干,没有稠汤为止。加入适当味精,以自己的口味加入少许辣椒面,辣椒面加入慢火焖一会,使辣椒熟点,拌均匀即可。(拌辣椒面时锅要远离火,不再炒)

十. 陕西省 咸阳 彬县 彬州梨

彬州梨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彬县地方名特水果。原名“老遗生”梨,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彬县分布广泛。5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新品种,目前主栽品种以酥梨为主,到2003年全县彬州梨栽植面积2.3万亩,年产量2.8万吨。彬州梨单果重300-500克,最大的500克以上,素以果面鲜黄、果皮薄、果肉白、果核小、汁多无渣、酸甜适口、香甜浓郁而驰名省内外,为历代贡品。经测定,彬州梨含可溶性固形物13-14%,硬度13.5磅。1957年,彬县人民将彬州梨寄给毛泽东主席品尝,0中央办公厅复信,鼓励发展彬州梨生产。1991年彬州梨参加陕西省果品评优会获得第一名。1995年彬州梨再次参加全省水果评优会,获得陕西省优质果品称号。彬州梨畅销全国10多个省市,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地域范围

彬县位于东经107°49′-108°49′,北纬34°51′-35°17′之间,地处陕西省咸阳市西北部,属渭北旱塬塬梁沟壑区,版图形似一正写的“人”字。东连旬邑、淳化,南依永寿、麟游,西临长武、灵台,北接甘肃正宁,是连接秦陇的咽喉要道。泾河自西而东斜贯其中,境内流长104公里,将全县分为南北两塬一道川。彬州梨主要分布于彬县泾河川道及各支流水系沿岸,其分布区域包括城关、新堡子、太峪、义门、新民、炭店、小章、香庙、龙高、永乐、西坡、北极、底店、车家庄、水口等15个乡镇,东起龙高镇土陵村,西至城关镇咀头村,南起底店乡西庙头村,北至永乐镇永乐村,生产面积共6666.7公顷,年总产量150000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彬县海拔高度715-1501米,其中泾河川道海拔在715-1000米之间。境内川原相间,土层深厚,质地良好。土壤多为黄壤土、黑垆土、黄盖粘黑垆土。全县土壤平均pH值8.58,有机质平均含量1.015%,全氮含量0.017%,全磷含量0.137%,全钾含量2.74%。

(2)水文情况:彬县境内共有12条河流。其中泾河自西而东斜贯其中,长104公里,为彬州梨的生产提供了大量的河滩地。另外比较大的河还有马

家河、安家河、拜家河等,这些河流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没有污染,为彬

州梨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条件。

(3)气候特点:彬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3℃,气温年较差27.7℃,日较差11.7℃;年平均日照2199.3-2298.8小时,总辐射115.181-117.546千卡/小时,光能资源丰富。无霜期176-180天。年平均降雨量579.6毫米,雨量主要集中在七到八月。

(4)人文历史情况:彬县果树栽培历史悠久,梨在彬县栽培已有数百年到上千年历史。明代嘉靖年间的彬州司马张金度在《劝农即事》诗中写到:“…百年生聚兹更始,七月豳风未可忘。喜煞故园梨枣在,熟时还要上公堂”。清人谭嗣同写了一首《彬州》诗,“棠梨树下鸟呼风,桃李溪边白复红。一百里间春似海,狐城掩映万花中”。这首诗至今在彬县及周边县区广为流传。1957年中秋节,毛泽东主席品尝邠州梨后,指示0中央办公厅复信,鼓励彬县大力发展邠州梨。历史悠久,闻名遐耳的彬州梨在解放前主要是指实生的地方古老品种。50年代彬县开始引进了一批结果早、产量高的梨优良品种。80年代,彬县梨面积迅速扩大,又引进了国外优良品种。由于彬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所产梨果汁多味浓,甘甜适口,品质上乘,深受消费者青睐。人们习惯上把彬县生产出来的梨,统称为彬州梨。彬州梨目前保存的地方品种有9个,即老遗生、水遗生、平梨、夏梨、涩巴梨、光皮梨、秤锤梨、木梨和银梨。生产上的栽培品种以砀山酥梨为主,其它品种包括有雪花梨、长把梨、马蹄酥、秦酥梨、早酥梨、丰水、幸水、水晶梨等30多个品种。彬州梨外形美观、个大香甜、汁浓核小、肉厚无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以上,1999年被评为“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多次被评为陕西省优质

水果,多次获杨凌农高会后稷金像奖。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彬州梨适宜在交通方便、水源充足、土壤疏松、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低、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地域栽培。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食品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NY5013-2006)要求。

(2)品种选择:品种以目前保存的9个地方品种为主,即老遗生、水遗生、平梨、夏梨、涩巴梨、光皮梨、秤锤梨、木梨和银梨,同时可选择砀山酥、早酥、八月红、秋水晶、六月酥、锦丰、中梨3号、绿宝石、南水等。

(3)生产过程管理:

①栽植:栽植密度为株行距2.5-3米×4米,每亩栽植55-60株。授粉树配置20%,栽植行向为南北行。

②土壤管理:一是深翻改土。分为扩穴深翻和全园深翻,每年秋季果实采收后结合秋施基肥进行。二是果园生草。选用草种有白三叶、黑麦草、碗豆等,宜于春末夏初、初秋雨后趁墒在行间条播或撒播。三是果园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早施、重施基肥,适时适量追肥。要求所使用的肥料不应对果园环境和果实品质产生不良影响。

梨园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有:农家肥:包括厩肥、厕肥、沼气肥、绿肥、作物桔秆肥、饼肥等,除沼肥、绿肥外,其它肥料堆沤腐熟后使用,有害元素含量不得超标。商品肥料:包括有机复混肥,腐殖酸类肥、微生物肥、无机(矿质)肥(化学肥料)、叶面肥等。其它肥料:不含有害物质的食品、鱼渣、牛羊毛废料、骨粉、氨基酸残渣、骨胶废渣、家禽家畜加工废料,糖醋厂废料等有机物料制成的,经农业部门登记允许使用的各种肥料。禁止使用肥料: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城市垃圾或含有金属、橡胶、塑料等有害物质的垃圾。硝态氮肥和未经腐熟的人粪尿。国家或省上明文禁止使用的肥料和未获准登记的肥料产品。施肥量以当地土壤条件和施肥特点来确定,盛果期梨园按产量计算施肥量,每生产100公斤优质梨果需纯氮1公斤,磷钾各0.8公斤。每产100公斤梨果,应施有机肥150-200公斤。

③水分管理:灌水主要时期是萌芽期或花后幼果膨大期,采果后到封冻前。灌水量要求为灌水过后,梨根际范围的土壤全部湿润为好,即以田间最大持水量60%作为灌溉指标。灌溉方法有穴贮肥水、微灌、渗灌、滴灌等。

④整形修剪:梨园常用的树形有改良纺锤形和细长纺锤形。亩栽50株以

下,宜选择“改良纺锤形”。即干高70-80cm,树高3.5米左右,冠幅为行距3/4,中心干较顺直,与主枝比3-4:1.在中心干上选培小主枝10-12个,开张角度80度。冠下3个小主枝斜向行间,枝展1.2-1.5m,冠中上部7-9个枝,枝展1.0-1.2米。亩栽64株以上,宜选择“细长纺锤形”。即干高90-100cm,树高3米左右,冠幅为行距3/4。中心干顺直,与主枝粗度比3:1。在中心干上选培小枝14-15个,开张角度70-85度,树冠下、冠上略短,冠中略长,呈“纺锤形”。

修剪的主要措施:抬高主干,加粗中心干;理清调顺枝头,疏除害枝;控制树高,缩小冠幅;减少骨干枝数量,加大主枝角度;保持主枝下大上小,单轴延伸,插枝补空,螺旋上升。

⑤保花保果:主要措施有:在初花、盛花期各喷一次0.3%硼砂加0.1%尿素加1%庶糖(蜂蜜最好)混合液。开花前1-2日,在果园内相距500米放置一箱蜜蜂,可满足5-10亩果园授粉。还可引进凹唇壁蜂,角额壁蜂,50-60米挂放一个蜂巢。结合疏蕾,采取花粉,在花开的当天上午进行人工点授或机械喷粉。

⑥疏花疏果:根据枝果比、叶果比或果间距离定果。砀山酥梨枝果比3.5:1,叶果比为25-30:1,果间距20cm留一个果。第一步疏花枝:结合复剪按果枝比3-5:1疏除过多、过弱花枝,剪截串花枝。第二步疏蕾疏花:对选留的花序保留1-2个边花蕾或花朵,其余花蕾花朵疏除。第三步疏果定果:先疏除小果、侧斜、畸形、病虫果,在5月20日前定完果。

⑦果实套袋:应选套袋增值高的品种;选园貌整齐,管理水平高的果园;选树龄较轻、健壮偏旺、结构良好的树体;选果形端正,完好无病的边果进

行套袋。另外套袋前要及时喷药,可选择世高3000倍或多抗霉素1500倍或菌立灭乳剂600倍加灭幼脲3号1500倍或速螨酮4000倍。

⑧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核心,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采用化学防治,有效控制病虫危害。用药原则:允许使用AA级和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农药类产品;在AA级和A级绿色食品

生产资料农药类产品不能满足植保工作需要时,允许使用以下农药及方法:

中等毒性以下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

矿物源农药中的硫制剂,铜制剂;有限度地使用部分有机合成农药,按照有关农药使用准则,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选用低毒和中毒等农药;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每种有机合成农药在一种作物生长期只允许使用一次;严格控制好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注意不同作物机理的农药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

禁止使用A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梨生产禁止使用的农药。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彬州梨成熟后就可以采收,一般判断成熟度的方法有看果皮的色泽、测果肉的硬度、计算果实发育的天数等。采收时要按“先外后内,先下后上”的顺序采摘,且多用梯登,避免脚踩枝碰芽叶。阴雨天气和露水未干时不要摘果。采果方法是用手掌轻托果实,食指抵住果柄基部,轻轻用力向食指按压的方向斜歪一下,可使果柄与果枝自然分离。采果应轻拿轻放,避免人为损伤,果实须保留果柄;随采果随选果,将病虫、畸形、过小或残损伤果拣出。采收后的果实应立即运往阴凉处预冷,切忌日晒、雨淋,在散除“田间热”后再进行分级包装。

(5)生产记录要求:彬州梨生产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档案,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彬州梨个大匀称、外形美观。单果重100-300g。成熟时呈亮黄色,果面洁净,无病虫为害、果面干瘪和机械伤。

(2)内在品质指标:彬州梨酥甜、汁浓、核小、肉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一般在14%-17.1%;彬州梨硬度一般为12.96/cm2左右,较耐贮藏。

(3)安全要求:彬州梨执行《无公害食品仁果类水果》(NY5011-2006)中的卫生要求。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分级:按照国家标准《鲜梨》(GB10650-1989),将彬州梨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三个等级。

(2)包装:包装材料主要为纸箱。所用的箱板、隔板、蜂窝状隔板、果垫、包装纸及其印色、胶水、封箱胶纸等应清洁、无毒。箱体两端留气孔4-6个,直径15mm左右。

(3)标识:产品应有明确标签,内容包括:产品名称、产品的执行标准、生产者及详细地址、产地、净含量和包装日期等,要求字迹清晰、完整、准确。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彬州梨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4)其它:贮藏的适宜温度为0℃-5℃,湿度为90-95%。贮藏方法有冷库贮藏、土窑洞贮藏、气调库贮藏等。贮藏、运输执行《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T1056-2006)。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