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武汉黄冈密卷土特产 湖北黄冈特色小零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武汉黄冈密卷土特产 湖北黄冈特色小零食更新时间:2022-04-29 16:50:49

一. 湖北省 武汉 武昌区 武汉木刻船

武汉木刻船风格独特,驰名国内外,是一种高雅的木雕工艺摆件。奠基人是武汉市工艺雕刻厂的老艺人龙云华。他自幼从父学艺,终生从事木刻船的制作。他善于观察,不断创新,先后雕刻出湖北跨子船、小型襄河船、宁波三帆船、湖南平顶船、龙凤船、贵州客船、巡抚官船、川江麻雀尾船等六十多种不同水域.不同风格的船。他以南宋巾帼英雄梁红玉抗金的历史题材创作的《梁红玉战船》,着意渲染船上的战斗气氛和梁红玉屹立船头的飒爽英姿,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的另一力作《端午龙舟》成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北厅的珍贵陈列品。

1963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了龙云华和他的艺术珍品的纪录片,次年他即逝世。他的儿子龙从发和艺徒程楚春、潘正斌等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成为武汉木刻船的一代新秀。龙从发创作的红木《龙凤船》造型奇特,富有民间神话色彩,在武汉市工艺美术大楼陈列时被一位外宾高价购云收藏。程楚春创作的《集美花梢》精巧别致,颇具闽南水乡轻舟的风韵,备受福建游人的欣赏。潘正斌创作的《镇海宝舟》犹如水上殿堂,在法国展出时备受赞叹。在1981年全国首届旅游纪念品评比会上,武汉木刻船获优秀奖。1985年,龙从发创作的《郑和宝船》参加中国商品秋季交易会展出,受到与会者的欢迎。

二. 湖北省 黄冈市 罗田 罗田天堂腊肉

罗田天堂腊肉是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的特色美食。罗田人都爱吃腊肉,一年四季均以腊肉款待客人。做得好的腊肉很可口,堪称罗田的风味食品。

罗田天堂腊肉的做法是:冬季杀了年猪将鲜肉以盐腌三、五天,再挂在“火垅”上,用柴禾(最好是松柏树枝叶)烟熏火燎,一月左右,直至肉内水份熏干,皮熏黄,便成腊肉,然后取下,挂在通风处,随吃随取。

在熏肉时,一是肉要腌好,二是忌用冷烟,以防把肉熏臭。客来将腊肉取下,猛火烧皮,洗净,切成大片,这时,瘦肉通红,肥肉透亮,散发出腊肉的芳香。然后放在细玉米粉中,掺上鸡蛋等佐料,用手细揉,直至肉块全粘上玉米粉为止,再一块块放进木甑子的玉米面板上蒸熟。给客人打饭时,每碗饭上盛一片。没吃过的客人,往往不敢吃,怕肥腻。其实,这样做成的大片腊肉并不腻人,非常可口,只要尝到了它的滋味,吃了还想吃,不过一碗饭,有得一两片肉也就够下饭了。这种大片腊肉,长可搭过碗口,所以又叫它“过桥腊肉”。

三. 湖北省 黄冈市 麻城 麻城辣椒

麻城辣椒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麻城辣椒是湖北黄冈市麻城的。

“麻城辣椒”,果实外观整齐,色泽光亮,果皮较薄,果肉厚而脆,微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溶性糖大于1.5%,粗纤维小于1.5%。种植面积达到6700公顷,总产量80万吨,产品畅销上海、武汉、广州等十几个大中型城市,曾获第十一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金奖农产品”。

辣椒在明朝嘉庆万历年间传入中国,麻城县志康熙九年版(第35页)记载有辣椒种植的历史,1985年版(第92页)记载当时辣椒种植面积1万余亩,除了自销,还供应武汉及周边地区。 解放前,麻城辣椒便是挑夫贩卒谋生的首选货物,大都将其贩运流通到汉口及周边的府县。在农村的深秋时节,麻城家家户户门前都要挂上几串鲜红的辣椒,条件好的人家要泡上几大缸,冬天,家人围坐在吊锅旁吃着有辣椒的吊锅菜,喝着老米酒,满屋弥漫辣椒味和老米酒香,这一习俗在大别山区域沿续了几百年,时至今日仍在传承。在大别山区有这样一首民谣:老米酒,兜子火,除了皇帝就是我;酸辣椒,吊锅菜,越吃我越爱。在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来到麻城,当时条件艰苦,寒冬岁月,战士衣单被薄,常吃辣椒驱寒保暖,提神抗病,提高战斗力。1998年,党和国家领导人-总书记来麻城视察并作重要指示后,麻城市政府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将106国道两旁、举水河畔肥沃的棉产区全部调整为百里大棚蔬菜带,全力发展麻城辣椒。2002年,在宋埠镇麻城辣椒主产区,成功举办了第一届麻城蔬菜节,邀请了全国部分地区知名专家和客商,专家一致称赞麻城辣椒与众不同,独树一帜。到目前为止,麻城已经成功地举办了5届麻城辣椒节,有力地推动麻城辣椒产业发展。

所在地域:

湖北

申请人:

麻城市蔬菜协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宜昌百合“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地域保护范围为宜昌市现辖行政区域内的核心产区,主要涵盖夷陵、点军、兴山、长阳、五峰、宜都、秭归、远安等县市区。其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0°15′—112°04′,北纬29°56′—31°34′。北起夷陵区、兴山县,与神农架林区、襄阳市保康县交壤;东至远安县,与荆门市接壤;向南延伸至清江流域下游的长阳、五峰、宜都等县市,与荆州市松滋市、湖南省交界;西至秭归县,与恩施州巴东县交界。产区总面积60多万公顷。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麻城辣椒果实外观整齐,色泽光亮,果皮较薄,果肉厚而脆,微辣,味道鲜美。 2、内在品质指标:麻城辣椒品质好,营养丰富。可溶性糖大于1.5%,粗纤维小于1.5%。 3、安全要求:麻城辣椒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产品质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茄果类蔬菜》。

四. 湖北省 黄冈市 黄梅 独山红苕

黄梅独山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使独山红苕具有个头均匀,表皮光滑,颜色鲜亮的特点。它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糖,据专家称,属防癌保健食品。生食脆甜,熟食甘软、清香。蒸、煮、煎、炸、熘,吃法众多,一经巧手烹饪,便成席上佳肴。白皮红心、红皮红心为苕中上等品。独山种苕历史悠久。

五. 湖北省 黄冈市 武穴 武穴酥糖

武穴酥糖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武穴酥糖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武穴酥糖原名桂花董糖。相传是一位姓董的孝子,其母生病,不进食,他将面粉炒熟,混以蔗糖、芝麻屑、桂花等,味甚佳,母爱食。后被移植至糕点业,初名桂花董糖,因人们对“董糖”二字意义不解,改名为桂花酥糖。桂花酥糖选料严格,制作认真,具有香、甜、酥、脆四种特色,并能治咳润肺。料中有麻屑、白糖、香条、桂花等,食时甜酥,骨子虽用饴糖熬制而成,但松脆,落口消溶,不沾牙齿。上个世纪80年代初,该品种被收入《湖北糕点》名录;1983年9月,被湖北省商业厅评为全省商业优良名特传统产品奖;近年来,连续多次荣获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目前,生产酥糖为主的食品企业发展到二、三十家,规模较大的有美雅、广济、振雄、德胜等,广济酥糖厂还开发出玉米酥糖,市场极俏销。( 武穴)

武穴酥糖属地方传统特色产品,武穴市原名广济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相传明代万历年间,武穴镇桂花桥有一董姓孝子与母相依为命。入秋一日,母亲偶感风寒,卧床不起。因家境贫寒,无钱治病抓药,自用芝麻炒熟研末,摇落院中新鲜桂花,以蔗糖浸渍,与芝麻末混拌,侍奉床前。母食数日,竟咳止康复,且目朗神清,心舒气畅,犹如枯木逢春,遂传为佳话。时人称为“桂花董糖”、“止咳粹”、“孝母酥”。后经作坊加工,历代糕点名师不断改进,於清朝道光八年定名为酥糖。这个就是武穴酥糖的简史。武穴酥糖伴随着这个美丽的传说,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流行於吴头楚尾、长江中下游一带,经久不衰。

武穴酥糖,初名桂花董糖,因人们对“董糖”二字意义不解,改名为广济酥糖。广济县改设武穴市后,又称武穴酥糖。桂花酥糖选料严格,制作认真,具有香、甜、酥、脆四种特色,并能治咳润肺。料中有麻屑、白糖、香条、桂花等,食时甜酥,骨子虽用饴糖熬制而成,但松脆,落口消深,不沾牙齿。上个世纪80年代初,该品种被收入《湖北糕点》名录;1983年9月,被湖北省商业厅评为全省商业优良名特传充产品奖;近年来,连续多次荣获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目前,生产酥糖为主的食品企业发展到二、三十家,规模较大的有美雅、广济、振雄、起胜、恒美等,广济酥糖厂还开发出玉米酥糖,市场极为俏销。 武穴酥糖呈麦黄色骨子多层,松脆爽口,甜而不腻,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钙、镁铁、锰、锌多种营养成份和微量元素,是休闲、旅游和馈赠亲友的佳品。春节期间,亲戚拜年、亲友走访、出方做客等,随手挈上一盒或一袋有包装的酥糖,方显亲切礼貌,合乎时宜。 2010年10月,武穴酥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通过来自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药检所等专家审查。与会专家对武穴酥糖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名称、保护范围、产品质量特色及其与当地自然、人文因素的关联性等方面进行了认真审查和讨论。专家组认为,武穴酥糖名称规范、范围明确,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和知名度,值得保护。保护范围为湖北省武穴市境内的12个镇乡。历经400年的发展,武穴酥糖已走进武汉、南昌等地超市商场。目前,武穴酥糖年产量达4500吨以上,产值近亿元,创利税500万元。武穴酥糖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成功申报,不仅表明了武穴酥糖的地域特色和良好质量,更为武穴酥糖产业做大做强拓展了空间。

简介

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连同酥糖便在武穴城乡世代相传。每当春节,武穴人热热闹闹欢度春节,采莲船、舞龙灯的客人,分发他们的钱不要,只要馈赠礼品酥糖;上门来恭喜的客人,人们给一两元钱不接,说给一两封酥糖是最佳的馈赠。亲戚朋友拜年,满面春风,喜笑颜开,有的手中提着酥糖,有的口袋中装着酥糖,有的腰间夹着酥糖,带上酥糖感到脸上有光,主人感到酥糖是拜年最上品礼物。武穴人庆春礼品非酥糖莫属。

特点

酥糖是高级营养补品,味道香甜酥脆,具有健胃润肺,健身强身之效,老少皆宜。它是孝敬老人的最好礼品,也是真情奉献。在我们家,上有80多岁的老爹爹,下有七八岁的曾孙子,一家四代同堂,每当春节,家里大包小包酥糖,首先孝敬老人,然后满足小孩。那吃酥糖时刻,先把酥糖分给老人,再分给小孩,人人都把酥糖拿在手中,你望望我,我看看你,你不吃,我也不吃,都不愿谁先开口吃,最后还是要老人先吃,老人不愿吃,就让给小孩吃,小孩又给老人吃,你递给我,我塞给你,那场面谁见了都为之感动。每回吃酥糖,是一家人亲情的传递,是一种互敬互爱的体现,说说笑笑,畅谈美好生活,心里就像酥糖那样甜蜜。

武穴酥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湖北省武穴市现辖行政区域。

六. 湖北省 黄冈市 浠水 蟹黄豆腐

蟹黄豆腐为当地名菜。其制法为:选用茅山活螃蟹两只,将活螃蟹洗净,放入蒸茏,在旺火上蒸熟取出,用竹片剔出蟹肉。碗中盛猪肉汤二两,将蟹壳翻身放入汤内淘洗出蟹黄。鸡蛋黄在碗内搅散,水豆腐切片,放在旺火上沸水锅里烫一下捞出,盛碗加猪肉汤。将炒锅置旺火上,下猪肉汤、蟹肉,加精盐、姜末、辣椒油、豆腐、味精、葱白、湿淀粉烧沸成蟹羹,淋入搅散的鸡蛋黄,边淋边勺推勺,再下熟猪油,起锅盛盘,撒上葱花、胡椒粉,即成。( 浠水)

七. 湖北省 黄冈市 蕲春 蕲龟

龟产于蕲州者,颇为奇特,故又名曰:“蕲龟”。蕲龟形状与普通龟相似,惟背甲生着细长而浓密的绿色绒毛。故又名曰:“绿毛龟”。其绿毛一说为藻类附生物,但焚之,毛蜷缩并发出咝咝的声音和散发出焦毛味。可见实为绿毛而非藻类。《一统志》载称:“绿毛龟,蕲州出。置壁间,数年不死,能辟尘。”《本草纲目》亦载:绿毛龟”今惟蕲州以充方物。养鬻者取自溪涧,畜水缸中,饲以鱼虾”,“久久生毛,长四五寸。毛中有金线,脊骨有三棱,底甲如象牙色,其大如五铢钱者,为真。他龟之养亦生毛。但大而无金线,底色黄黑为异尔。”蕲龟自唐宋以来就负有盛名,人常饲养于庭院以供观赏。若取龟置清水中(一日换水一次),绿毛轻漾,漂浮满盆,金丝浮动,晶莹耀眼,既如一团青苔在水中沉浮,又似镶嵌在白玉中的一块裴翠。如捞出水外,绿毛紧贴龟背,金丝井然不乱,颇为奇特。外商更视为奇宝,竞相购买,价值昂贵。故常有人“将普通龟捉回洗净,置于缸中,久而也能生毛,或用藻类绿苔粘在龟背,冒充“蕲龟”,索取高价.

蕲龟喜食鱼虾、牛肉。清初顾景星《黄公说字》载:“日食去血牛肉四分。每岁雷动出蛰;雷收声入蛰。入蛰时,以绵裹其身,置筒中可不死。”蕲龟既是美丽的观赏动物,又是营养价值极高的滋补良药,民间传说食用蕲龟可延年益寿。李时珍说,此龟“滋补方往往用之,与龟甲同功。”龟肉鲜品供食用,味甘、酸,气平、性温,无毒。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A、钙、磷、铁等营养物质,有滋阴补血之功。通任脉,助阳道,补阴血,益精气,治痿弱,并可用治阴虚、劳热、骨蒸、久嗽咯血、疟疾、血痢等症

蕲龟现在为数甚少。原因是,由于前些年治山治水,破坏了蕲龟的生活环境。近年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划定了保护区。( 黄冈)

八. 湖北省 武汉 青山区 武汉鸭脖子

武汉鸭脖子

鸭脖子,又名酱鸭脖或酱鸭脖子,属于酱汁类食品(主要是酱板鸭,包括酱鸭翅、酱鸭脖、酱鸭拐、酱鸭掌、酱鸭舌、酱牛肉、酱板鱼、酱板干子、酱板藕等),最早起源流传于清朝洞庭湖区的常德,经湖南流传至四川和湖北,近年来风靡全国。酱汁类食品通过多种香料浸泡,然后经过风干、烤制等工序精致而成,成品色泽深红,具有香、辣、甘、麻、咸、 酥、绵等特点,是一道佐酒佳肴。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汤腊九在成都学习卤菜技术和中药材配方,回武汉后,开起了首家鸭脖子专卖店。

九. 湖北省 黄冈市 英山 英山桔梗

英山桔梗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英山桔梗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主产于英山、红安等县市。英山紫苔山桔梗,收缩均匀,横断呈菊花纹状,曾获1938年巴拿马博览会金奖,称"英桔"。红安桔梗以色白体实饮誉中外,素有"安桔"之称。"英桔"、"安桔"均俏销于市。

英山桔梗(英桔)产地范围为湖北省英山县温泉镇、孔家坊乡、石头咀镇、陶家河乡、草盘地镇、杨柳湾镇6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一、种源

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A.D.C.)。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300m至800m,土壤类型为黄棕壤,质地沙壤土,土层厚度≥40mm,有机质含量≥1%,土壤pH值5.1至6.5。

三、栽培管理

1.繁殖方式:采用种子繁殖。

2.播种:

(1)时间:春播:每年4月。秋播:每年9月至10月。

(2)方式:条播或散播。苗高10cm至12cm时定苗,定苗密度每公顷播种量≤2万株。

3.优育方法:在不蓄种的情况下,开花前即时摘除花蕾5至6次;在盛花期摘除残余花蕾或适时于朝露干时掐去花朵。

4.施肥:每年每公顷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2.5吨。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与加工

1.采收时间:生长期≥18个月以上时采收。采收时间为每年的9月下旬至11月中旬。

2.加工方法:洗净用竹刀或瓷片刮去外皮,禁用金属刮。晒干或烘干,烘干温度≤70℃,干制至水分≤15%为止。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呈圆柱形或略纺锤形,下部渐细。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不去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质实体重,硬而不易折断。断面菊花心明显,味微甜后苦。

2.理化指标:总灰分≤6.0%,浸出物≥17.0%,桔梗皂苷≥0.1%。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十. 湖北省 黄冈市 红安 永河皮子

永河皮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永河皮子

在红安县一些地方,一直流传着过年“做皮子”的习俗,“永河皮子”最具独特风味。春节临近,永佳河镇的皮子作坊又开始热闹起来,肉厚、香嫩的“永河皮子”成为人们团年饭里的一道特色佳肴。

黄豆制品皮子俗称“千张”,相传有两百多年历史。作坊豆香夹杂着水汽扑面而来,作坊师傅说,制作永河皮子要经过泡豆、磨豆、筛浆、熬浆、点浆、收浆、压榨等22道工序,只有不怕纷繁复杂和劳心费力,才能做出好的皮子,从豆粒到豆浆,再到豆腐脑和千张。

作坊师傅说,新鲜皮子晒干后可长期存放,用水泡开即可食用,老百姓十分喜欢吃,待客过节常买皮子作为下酒佳肴。

永佳河镇把豆制品加工作为一项产业来抓,发挥资源优势,改进加工技术,豆制品加工业越做越大。目前,全镇有加工作坊120多家。其中有22家用豆渣养猪,又用猪粪作沼气池料,再用沼渣作肥种植大豆,循环利用,实现了种、养、加一条龙生产。

永河皮子产地范围为湖北省红安县永佳河镇现辖行政区域。

红安县地方标准:DB421122/T008-2013《永河皮子加工技术规程》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