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梦想小店青海土特产 西宁卖土特产的地方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梦想小店青海土特产 西宁卖土特产的地方更新时间:2022-05-02 07:38:53

一. 青海省 黄南 尖扎县 尖扎核桃

尖扎核桃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的。尖扎县万亩核桃基本分布在坎布拉镇──康杨镇──马克唐镇──昂拉乡川水三镇一乡。

尖扎县地处黄河沿岸,海拔相对较低,光热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有着悠久的果品生产历史,素有“瓜果之乡”“高原小江南”的美誉。

近年来,尖扎县立足县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度假农业、有机农业,加快农业结构战略调整,先后投资524.75万元,在沿黄三镇一乡全力推进万亩核桃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共栽植核桃一万一千多亩,万亩核桃基地初步形成。

自2006年以来,尖扎县开始实施百里万亩核桃园项目,通过政府引导、财政扶持、群众积极参与,累计从陕西果树研究所引进香玲系列核桃优良品种51万株,栽植11435亩,成活率在96%以上。目前,2006年栽植的3000亩核桃已进入初果期挂果收益,平均每株产果2.5公斤,亩产100公斤,每亩40株,每公斤按市场价40元计算,每亩收益可达4000-5000元,进入盛果期后,每株可产果11公斤,每亩产量440公斤,每亩产值预计达17600元。

二. 青海省 西宁 城北区 青海土火锅

青海人把火锅称为“锅子”,其食材和做法极具青藏高原特色。青藏高原气候寒冷,盛产牛羊,青海土火锅的“锅底”一般由羊肉清汤加少许酸菜制成,口味偏重香辣,不加红油及过多调料,汤色清亮,滋味天然醇厚;尝一口,羊肉的鲜美与酸菜的爽口完美结合,令人齿颊留香,又绝无肥腻之感。

青海土火锅大致可分为家常火锅、海鲜火锅、素火锅三类,具体花样有十几种,但食材都是寻常之物,主要有牛肉、羊肉、猪肉、带鱼、土豆、豆腐、粉丝、海带及青菜、笋尖等时蔬,正应了一个“土”字。价格也十分便宜,三五好友要一个“中锅”,也不过百十元消费。西宁的“青海土火锅”店,一般都免费供应当地特有的“熬茶”,可解油腻,助消化。

虽然食材“土”,可原料加工却十分讲究,刀法细致,所有食材被均匀地切成块、片、条等形状,齐整利落。主要原料都经过煎炸或炖煮,使肉食去掉肥腻,土豆、豆腐等食材不易煮散,底汤始终保持清亮鲜美而不易浑浊。

青海土火锅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从西汉出现至今一直采用传统的铜质火锅,以木炭为燃料,使火锅受热均匀,味道天然。此外,与传统的“涮火锅”不同,青海土火锅端上桌传统的铜质火锅,在如今各式各样的“新式火锅”大行其道之时,“私房老味铜火锅”无疑散发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那已经变形却擦得锃亮的锅体,那火锅中央的炭炉内吱吱燃烧的火红木炭,不由得使人想起“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诗句来。他在让人们享受美食的同时,更让人体味着丰富的地方饮食文化内涵。

信息来源:西宁市人民政府

三. 青海省 海北 刚察县 湟鱼

湟鱼,学名裸鲤,鲤亚科,裸鲤尾。体长形、全长60厘米左右、稍侧扁,头锥形,口呈马蹄形,唇狭窄、无须,身体无鳞,故称裸鲤,体背灰褐色或黄褐色,腹部灰红色或者浅黄色。裸鲤栖于青海湖及环湖各河流,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它同泰山的赤鳞鱼、富春江的鲥鱼、洱海的弓鱼和油鱼,并称我国五大名鱼。

为了适应高原环境,湟鱼脱去身上的鳞,变成无鳞水鱼,在青海湖里繁衍栖息,成为青海湖特有的鱼种。湟鱼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最耐盐和碱的鱼,但它们却是淡水鱼。由于湖水很冷,生长速度非常缓慢,十年才能长一斤,若不加以控制捕捞行为,将导致湟鱼资源枯竭,青海湖也将成为“死湖”。为此,国家将湟鱼列为了保护动物,最近的一次封湖令一直到2010年,这保证了越来越多的湟鱼能从这里出发,去往产卵地,给青海湖湟鱼暗淡的生存前景带来了无限生机。

每年夏季六、七月份是湟鱼繁殖季节,也是观鱼的最佳时节。为了繁衍后代,湟鱼只能选择一趟艰苦的跋涉。盛夏之际,它们密集成群,溯河洄游刚察境内的沙柳河、布哈河、泉吉河受精排卵。通过浅滩时,背鳍露出水面。恰似千帆竞发,最终在适宜的产卵地方形成数十里河道“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特景观,真可谓是生命演绎的奇迹。

素有“黑美人鱼”之称的青海湖裸鲤仅在哈尔盖河;沙柳河则盛产“白唇墨鱼”;布哈河的裸鲤大多脊背显黄或通体呈黄金色,腹部发白,名曰“金龙鱼”;吉尔孟河裸鲤与布哈河极相似,但其背略灰,称之为“青海青”;泉吉河裸鲤背部分布密集圆点状,类似飞舞彩蝶般花斑,且两侧有大小不一,名曰“黑脊彩斑鱼”。

每年的6、7月份是湟鱼繁殖季节,也是观鱼的最佳时节,为了繁衍后代,湟鱼只能选择一趟艰苦的跋涉。盛夏之际,他们密集成群,逆流洄游到青海湖五大支流受精排卵。通过浅滩时,背鳍露出水面,恰似千帆竟发,最终在适宜的产卵地方形成数十里河道“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特景观,真可谓是生命演绎的奇迹。成为刚察草原上一道靓丽而神奇的景观。为保护湟鱼资源,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关爱渔业资源的良好风尚。刚察县委、县政府每年在此期间都要在沙柳河畔举行“青海湖观鱼放生节”。

四. 青海省 海东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青海梗皮

梗皮 ,是用红薯粉作的。树木枝条或草藤根茎总是带有分叉,去掉分支后,分叉部位仍然是一个肿结。一根枝条或一根草藤上总是有多个这样的肿结,这样的枝条或草藤就是“梗”。严格的说,梗皮是红薯的草藤晒干后粉碎研磨成红薯粉,然后调配而成

梗皮制做的场景大体如下:

大锅里放着列子、里面扑一层纱布、因为要防止漏下去、 当然要放着粘米粉一起兑水、不能太稀不能太稠、等到锅里的水开了就用勺子把兑好的红薯粉放进去、不能太厚、用手旋转列子、让它充分受热、也使粉皮的厚度更均匀、等到粉皮从嫩粉色变成深粉色透明撞就好了、大概一分多钟、这时候取出来、要小心列子是烫的、将粉皮放进冷水里涮一下、便可切盘了;

一般是调以盐、酱油、醋、蒜水、油泼辣子、芝麻花生,夏天可放一些黄瓜丝或绿豆芽做搭配,具体的胡椒花椒之类的调料随自己添加

和其它酿皮比,梗皮更有嚼头, 辣子配上醋很香很好吃,当然红薯的绿色属性,更让梗皮多了份健康食品的标签

在青海,梗皮也是占了半边天的;市里、各县都有梗皮店,虽然都不大,环境也不太卫生,但食客的热爱与生意的火爆,都可成为市井一话题.

其实,梗皮是来源于陕西的南部小城汉中,对于水韵江南的汉中盆地,红薯的草藤在汉中原本是屑食用的,偶有人用来做成小吃调剂而已,不想随着走高原的谋生大军,竟在青海高原扎了根,并修成了一门凉披流派;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所以墙内开花多在墙外香了

五. 青海省 西宁 城西区 青海鹿茸

古诗有云:“尾闾不禁沧海竭,九转灵丹都慢说;唯有斑龙顶上珠,能补玉堂关下穴。”诗中所谓“斑龙顶上珠”指的就是鹿茸。

鹿茸是青海省传统出口商品之一,是青藏八宝之一。主要有带血马鹿据茸和带血赤鹿据茸两个品种。青海鹿茸采集于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荒冷的高山峻岭之中的马鹿、白唇鹿、梅花鹿雄鹿未骨化密生绒毛的幼角,经切片,含有丰富的鹿血清以及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具有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节任何疮毒之功能。主要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赢瘦虚劳神疲、胃寒、腰脊冷痛、眩晕耳鸣、耳聋、崩漏带下、阴痛不敛等症。

现市售品种类规格较多,由于原动物不同,分为花鹿茸(黄毛茸)和马鹿茸(青毛茸)两种;由于采收方法不同又分为砍茸与锯茸二种;由于枝叉多少及老嫩不同,又可分为鞍子、二杠、挂角、三岔、花砍茸、莲花等多种。

鹿茸生长在春秋两季,以春季长出的品质最好。鹿茸锯下后,在加工中需以沸水反复洗烫,除去血污,再经过烘干、凉透、整修工艺过程,才能成为药用鹿茸。鹿茸的药用价值很高,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盘健骨,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晕、虚痴"。

主要功能

1、 具有强大的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以其药为主,辨证用之,可使白 血球、血色素、网织红细胞升高。

2、 兴奋神经。举凡男女性欲冷淡、低下、阳痿、早泄、滑精、精少不育、肾虚腰痛、虚寒带下、羸瘦神疲、幼稚子宫、久不受孕等。本品为首先药物,用之无不效。

3、 主治小儿发育不良或大脑发育不全,或囱门不闭、筋骨萎软、行走迟。皆辨证用之,有奇效。

4、 能抗衰老、为良好的滋补强壮剂。改善睡眠与食欲、减少疲劳。凡精亏血虚,耳鸣耳聋,眩晕健忘、神疲乏力、久泄不逾、腰脊冷痛、筋骨萎软、皆可辨证用之。

5、 能促使生长发育、溃疡创口的愈合,对久不收口的寒性脓疡用之尤益。本品性味、甘、咸、温。含25种氨基酸、硫磺软骨素A、雌酮,还有多量骨胶元、蛋白质及磷、钙、镁。归肾肝经。易助阳动火,为良好强壮剂。

六. 青海省 黄南 同仁县 热贡堆绣

堆绣,藏语称“规唐”。意为绸缎制作的唐卡。堆绣先按规范的佛画绘成画稿,再按佛像不同部位的要求选用各色面料,剪贴缝制而成。小幅画面为一尊主佛像与下方两尊小佛像组成,周围配以花卉、云纹、日月、供品等图案。堆绣原系汉地传入藏区的一种艺术形式。据土族名画师更藏的研究,传入青海藏区约有250多年,逐步为热贡艺人所接受,并在广大藏区兴盛起来。

热贡的堆绣艺术,在信奉藏传佛教地区影响最大,省内外很多著名寺院纷至沓来定做堆绣作品。

七. 青海省 海南 共和县 藏靴

藏靴是生活在牧区的藏族、蒙古族人民不可缺少的用品。从出土文物的考察中发现,早在新石器晚期,青海都兰县一带就有革履靴鞋了。这种原始的靴鞋,原料为牛皮,用较厚的牛皮作底,薄一点的作面,底和面的缝合则用牛羊皮条,鞋口前端还有带毛的牛羊皮装饰。这种靴鞋或许可以说是藏靴的祖先吧。不过,它的后代经过漫长的发展变化,已经更为精致、美观、合理、实用,能适应牧民群众在特殊的自然条件下生产、生活的需要,从而深受欢迎。


青海藏靴,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它造型美观,形式多样,隔潮保暖,防水耐磨,而且久穿不易变形。这和生产过程中选料考究、加工精细的传统工艺技术是分不开的。一张生牛皮要经过熟皮、染色,变成手感柔软,不干裂,无皱纹,色泽透亮的缝靴革,然后按图形分片裁出,用定形木植头依型缝制,靴底用牛皮5至7层,用麻绳缝制,纳靴底时不仅要求计码均匀、前后端正,而且每只靴底的针码不能少于57至58针。总之制作工艺要求严格,十分讲究。


由于各地区间条件的不同,藏靴生产从材料到样式形成不同的规格和品种。从用料的不同,有全牛皮藏靴、条绒腰藏靴、花措稳腰截靴之分;形式上有长腰、短腰之别;用途上又有单、棉之不同。此外,还有骑马穿的长筒靴,定居穿的毡靴,喇嘛穿的中筒红布腰靴等。玉树地区称为"山巴"的长筒藏靴很有特点,装饰味浓,黑色靴面正中有金色线条,两侧有对称的红色或紫色条饰,长筒上没用彩色疆精条装饰,靴头尖向上翘,不仅实用,而且美观。

八. 青海省 果洛 久治县 肝肠

肝肠

肝肠,藏语称“青尤”在切碎的肝脏中,加入油脂,放入盐、花椒粉等调料拌匀,装入花肠封口,放入锅中煮至五成熟即可食用。

九. 青海省 玉树 玉树市 玉树芫根

玉树芫根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玉树芫根

藏医学名著《四部医典》记载,芫根一般生长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距今1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具有清热解毒、滋补增氧的功能。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芫根富含蛋白质、钙、磷、铁等营养成分,经常食用对人体非常有益。长久以来,芫根一直是藏民族特有的食材和药材。牧民们常用芫根做汤、做面。而如今,芫根已经被打造成为芫根饮料、芫根腌菜等特色产品走出了产地,形成了地方特色产业。

蔬菜

地域范围

玉树芫根地理标志地域范围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内可种植玉树芫根之区域。玉树州位于青海省西南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头,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玉树藏语意为“遗址”。地理位置大致介于东经89°27′~97°39′,北纬31°45′~36°10′,北与本省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相连,西北角与新疆的巴音郭楞自治州接壤,东与本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互通,东南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毗邻,西南与西藏昌都专区和那曲专区交界。自治州东西最长738公里,南北最宽处406公里,土地总面积20.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8.2%。现辖玉树、称多、囊谦、杂多、治多、曲麻莱6县,共10镇,35乡。芫根种植面积约3.8万亩。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品质 玉树芜根生长快,产量高,营养好,肉质细嫩,皮薄脆甜,适应性强,抗寒和抗病能力强,耐贮运,为饲料、蔬菜兼用作物,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玉树芫根呈扁圆形,表皮光滑,无裂口,单个重250g以上,肉质致密,脆嫩,微甜,有辛辣味,具有味甘性温、清热解暑、滋补增氧、明目利湿、开胃消食、解醉醒酒、减肥的作用。2、内在品质 芫根富含钙、磷、铁等营养成分,蛋白质含量≥5%,总糖含量≥45%,总氨基酸含量≥19%,必需氨基酸丰富、含量高,富含三萜(0.19g/100g),三萜具有人体抗缺氧的功能,经常食用对人体非常有益。芫根具有味甘性温、清热解毒、滋补增氧之功效。3、安全要求:玉树黑青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颁发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组织生产,具体标准如下: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