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云南昆明西山区特产 昆明晋宁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云南昆明西山区特产 昆明晋宁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5-02 22:03:08

一. 云南省 昆明 五华区 云南过桥米线

凡是来云南的游客,都不会忘记品尝过桥米线。过桥米线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鸡汤一碗,每碗不少于600克。二是切成片类的食品,其中包括生的薄肉片、腰片、鸡片、鱼片各一盘,加上处理过的豆腐皮、韭菜、绿豆芽、豌豆尖、香菜和葱各一盘。三是米线。除了最为著名的过桥米线,米线还有很多种吃法,有机会的话,不妨都尝一尝。

二. 云南省 昆明 官渡区 麦粑粑

都说到官渡古镇游玩不能不看金刚塔,不能不吃官渡小吃。

镇上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官渡古镇的粑粑好卖,全镇每天要用掉3吨面粉做粑粑。麦粑粑有两家做得最好,一家是土主庙旁的李家麦粑粑,一家是土主庙正对面的眼镜麦粑粑。因为每天都有卖断货的现象发生,所以去晚了就得抱憾而归。

城里的曹女士和老公、孩子3人驱车10多千米,就是冲着官渡麦粑粑而来的。曹女士一进院门就熟络地和老板寒暄起来,按照“老规矩”,曹女士用塑料袋拎走了20个胡麻麦粑粑。她告诉记者:0亲最喜欢吃这种麦粑粑,自己小时候在昆明街头也经常能吃到官渡大妈背着箩筐在街头卖的麦粑粑,现在城里很见不着了。自从上次来官渡吃着这种粑粑上“瘾”后,现在每个星期要来买一次。曹女士还透露了“李家麦粑粑”和“眼镜麦粑粑”的区别:前者松软,放一个星期都不会变硬;后者脆香脆香的,但要乘热吃,否则就嚼不动了。

李家粑粑店的老板说,刚开始做粑粑卖,是官渡古镇恢复重建后,当时尝试着每天做几锅出去卖,没想到越来越受欢迎,上点年纪的找着来吃,年轻的觉得稀奇。于是又添了5口大锅,加上原有的两口,现在平均每天做5000个麦粑粑,要用300多千克面粉。在赶庙会或者是初一、十五时,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眼镜粑粑店的主人居然是“外地人”,原来这位杨姓老板是在古镇上生活了10多年的大理人。看到镇上许多人都靠卖小吃赚了钱后,斯文的杨老板也撸撸袖子学做麦粑粑。由于位置显眼,再加上他创新了玫瑰馅、豆沙馅等粑粑,“眼镜粑粑”在镇上也叫响了。不过精明的杨老板并没有因为好卖就增添大锅,反正每次就是慢悠悠地烤上两锅共100个饼,在等待的5分钟里,与捏着钱、等着饼的食客们聊聊古镇、侃侃生意。据杨老板透露:平均每天卖出5000个粑粑,一天净赚500元。说到这里,他兴致勃勃地大谈新计划:下一步打算在昆明城中心开连锁店!

三. 云南省 昆明 西山区 西山杨梅

杨梅属于杨梅科乔木植物。又称圣生梅、白蒂梅、树梅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在我国华东和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区均有分布。此外还有一位女演员和两名大学教授的名字叫做杨梅。

杨梅简介

杨梅科(Myricaceae)杨梅属(Myrica)的几种灌木和小乔木的统称,尤指宾夕法尼亚杨梅(M. pennsylvanica)。宾夕法尼亚杨梅浆果灰色蜡质,煮沸後所得的蜡可制杨梅蜡烛,故又称蜡烛树。加利福尼亚杨梅(M. californica)在温暖的气候区种作沙壤观赏植物。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皮灰色;小枝近于无毛。叶革质,倒卵状披针形或例卵状长椭圆形,长6—11厘米,宽 1.5-3厘米,全缘,背面密生金黄色腺体。花单性异株;雄花序穗状,单生或数条丛生叶腋,长1—2厘米;小苞片半圆形,雄蕊4—6;雌花序单生叶腋,长 5—15毫米,密生覆瓦状苞片,每苞片有1雌花,雌花有小苞片4;子房卵形。核果球形,直径10-15毫米,有小疣状突起,熟时深红、紫红成白色,味甜酸。花期4月,果期6—7月。果实为著名水果,是江、浙名产,有很多栽培品种。

园林应用

果实成熟时丹实点点,烂漫可爱,是优良的观果树种。适宜丛植或列植于路边,草坪或作分隔空间使用,隐蔽遮挡的绿墙,也是厂矿绿化以及城市隔音的优良树种。

四. 云南省 昆明 石林 油炸鸡枞

鸡枞是云南山区出产的一种美味而富有营养的菌类食品。石林县境内的鸡枞种类较多,包括黑皮、青皮、草皮、白皮等各种,并具有体肥、脆嫩、清香、鲜甜等特性。油炸鸡枞的制作方法是,将核桃油或菜油放人锅中烧热,并放入花椒、干辣椒,然后倒入鸡枞,进行翻炒煎炸,至鸡枞颜色变褐后即出锅,然后用原油浸泡,入瓶封装。油炸鸡枞具有保存长久、携带方便的特点,是一种众口喜爱的美味佳肴。

五. 云南省 昆明 呈贡区 盐饼子

是昆明地区的大众小吃。分甜、咸两种,以咸味的居多。用小麦面粉加酵母和水调和成面团使其发酵,加入小苏打中和酸味。用熟猪油、花椒油、食盐、炒熟的面粉拌成椒盐面团。将酵面团摘成小剂,每个小剂中间包上五分这一椒盐面团,用擀面杖经过反复叠、压擀,呈斧头形,用平底锅上火,锅底布少量植物油,下入生坯用小火烙至两面金黄。 由于盐饼子用的是发酵面团,成品形膨松柔软,外皮香酥焦脆,有不太明显的酥层,内部软和化腻,口味酥香微麻。如是甜馅,则是内部包上由白糖、炒香的芝麻、陈皮和糖板油切成的小丁拌合的馅,香甜可口。 ( 昆明)

六. 云南省 昆明 石林 圭山腊肉

又称圭山腌肉,撒尼语称够波文号。是撒尼人常年特需的肉食,又是待客的佳品,素以风味独特而与宣威火腿媲美,烩炙人口。

圭山腊肉质地优异,和当地的独特自然条件相关。圭山地处山区和高寒山区,海拔2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0——13℃,农历冬腊月平均气温6℃,是腌制腊肉的最佳季节。且气候干燥,日常强,霜期长。养猪以玉米土豆米糠和绿叶植物为饲料,肉质细,瘦肉多,油脂薄,为腌制膜肉创造条件。

制作:猎肉腌制四讲究。

一、“割”,腊肉规格为条状,长50公分,宽15公分为宜,为使盐水内渗,必须将筋肉外一层油膜剔除干净。

二、“腌”,现宰现腌,“腌血肉”,按配料比例放食盐、花椒、草果八角。先擦皮,后擦肉,揉拌均匀,直至盐质浸透。

三、“藏”,腌制好的腊肉,应放在通风干燥处,火塘生火即用扁柏枝叶烟薰,使其肉色红艳,味道鲜美。

四、“食”,炒、蒸、煮、炖食均可。香味浓郁,滋味鲜美,久吃不腻。彝族人民逢年过节,款待来客,婚丧嫁娶,食用腊肉必不可少。

七. 云南省 昆明 西山区 玫瑰糖

云南人不仅会欣赏。这些美丽的鲜花,还会把它们加工成食品,其中用玫瑰花,制作的玫瑰糖就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佳品。

玫瑰糖的制作是以玫瑰花为主要原料,把新鲜的玫瑰花瓣洗净晾干水气后装入罐中,然后在罐中放入捣碎后的红糖块,并注入清酒。注入的清酒以淹没玫瑰花瓣为宜,然后封存贮藏在阴凉的地方,历时半年方能食用。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在享用冰凉的木瓜水和火凉虾(米豆腐)时总会加入一点玫瑰糖调味,不但冰凉滋润还有玫瑰的清香。

八. 云南省 昆明 盘龙区 昆明红嘴鸥

2005年的11月中份,中国鸟类之乡正式在云南揭晓,昆明而被命名为“中国红嘴鸥之乡”。

昆明自1985年秋季以来,每年冬天都有上万只红嘴鸥在市区内的翠湖公园,盘龙江等地觅食活动,形成昆明的特色风景。红嘴鸥是中国南部地区冬季最常见的鸥类。在昆明、青岛等城市,红嘴鸥常进入城区的公园水体和河流地段觅食,受到人们的保护和投食招引。昆明鸟类协会理事长王紫江介绍,在12个鸟类之乡中,红嘴鸥之乡就昆明一家。而且,作为一个省会城市,以红嘴鸥越冬种群之多、保护与研究之卓有成效,“海鸥名片”社会影响之大,人鸥和谐持续时间之长就只有昆明一家上榜。

昆明市副市长杨雯说,昆明是目前中国唯一的红嘴鸥定期、长期并大量栖居的城市。20年来,昆明市制定出台了保护红嘴鸥的政策,拨专款支持护鸥工作,并组织动员市民参加爱鸥、护鸥行动和定点投喂。到达昆明的海鸥有几种,其中红嘴鸥占了95%以上,红嘴鸥的种群最大,因此,定名红嘴鸥之乡,突出了昆明红嘴鸥的种群数量。其它鸟类之乡,都是县区。昆明在中国鸟类之乡当中,非常具有特色。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全国的12个“中国鸟类之乡”。

九. 云南省 昆明 五华区 昆明太和豆豉

昆明太和豆豉是云南省著名的传统食品,已有100多年的生产历史。相传太和豆豉原产在江西省太和镇,清康熙年间传入四川,后从四川传入昆明。长期以来,昆明制作豆豉的师傅,根据本地的原料和人们的口味,对原配方和工艺不断进行改进,使之逐渐形成具有滇味特色的昆明太和豆鼓。

太和豆鼓其色呈红褐又有光泽,味道咸鲜略微回甜,分粒酥软而不碎,保持了豆豉固有的风味,不酸不霉,营养丰富,易于贮存,食用方便,是佐餐调味的佳品。昆明太和豆豉以本地产的"乌嘴豆"(黄豆)最佳,配以食盐、糯米、甜酒、红糖、八角、茴香等辅料,经淘洗、浸泡、蒸煮、制曲、拌料、装罐、后熟而成。昆明太和豆豉呈颗粒状,具有豆豉特有之香气,滋味鲜美,咸淡适口,食法简便,可蒸,可炒,荤素皆宜。

十. 云南省 昆明 西山区 太极豆腐

主料:豆腐。辅料:胡桃仁,芝麻,鸡蛋清。调料:橄榄油,盐,胡椒粉,鸡精。

做法

第一步:豆腐一块,用勺子碾碎;三个核桃的仁用小火炒香,不要放油。熟芝麻2小勺,与核桃仁一起放入搅拌器打碎。第二步:豆腐、核桃仁、芝麻一同放入容器中,放入适量橄榄油、食盐、胡椒粉、鸡精,与一只鸡蛋的蛋青搅拌;上锅白湘莲、桂圆肉蒸10分钟。蒸的过程中,可把菠菜这样的绿叶菜用水煮熟,把菜叶切碎碎的,最好能入搅拌器打成菜汁;第三步:豆腐出锅,进行装饰。用刀精心在豆腐表面切出太极图的分割曲线,然后在一边均匀散放上绿色叶碎。用小刀在豆腐白色的一边轻轻旋出一块圆形的薄片,铺在绿色一侧的表面,然后再把菜叶添进旋出的空洞里。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