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湘西十大土特产 湘西最值得买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湘西十大土特产 湘西最值得买的特产更新时间:2022-04-18 08:50:19

一. 湖南省 湘西州 凤凰县 湘西土家腊肉

土家腊肉是湖南湘西张家界的。湘西人有一种隔年熏腊肉的习惯。每年临近年关,杀了年猪将正肉、猪头、猪脚全部用于做腊肉。首先将鲜肉砍成五六斤一块的长条,然后 揉盐和各种香料后放在大缸里(决不能用水洗)腌四至六天 ,为了使肉入味均匀,隔一两天就要把肉翻一遍。待盐及香料浸进肉内,再高高的穿挂到火坑的房梁或灶头上,以烟火慢慢薰干。薰制得比较好的腊肉一般可保存半年以上。如用桔子皮薰烘,腊肉油中透红,红中透亮,不见烟灰,颜色更显好看。

炕腊肉是一件粗活,里面可有着许多“ 学问” ,一样的炕房、一样的功夫、一样的燃料,熏出来的腊肉就可能会有千差万别。熏腊肉一定要讲究方法,熏肉不能用急烟火,这样腊肉会变味,熏肉的时间既不能短也不能长,否则会直接影响到肉的腊味。时间太短则品尝不到腊味,时间太长则会让你难以下咽。腊肉做菜前须洗净,煮熟、蒸软、再切片,既可直接醮酸汤辣子食用,也可加佐料翻炒,香味独特,菜色亦佳,在凤凰的餐馆腊肉一般炒蕨菜。

二. 湖南省 湘西州 古丈 湘西苗家腊肉

据《易经-噬嗑篇释文》:“于阳而炀于火,曰腊肉。”证明腊肉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湖南土家、苗家腊肉是土家人民和苗家人民为延长猪肉保质期而独创的一种具有特殊风味的地方名产,其特点是:脂香浓郁、皮色黄亮、肉色似火、红艳喜人、滋味鲜美、营养丰富。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湘菜里面就有冬笋炒腊肉、苦瓜炒腊肉、腊味合蒸(腊肉、腊鱼、腊鸡)、白椒炒腊肉等。

古时称农历十二月为腊月,十二月初八为腊八,杜甫有诗云:“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本草纲目》称腊前三雪,能杀虫蝗,适合来年菜麦的生长。正因为季节适宜,自古至今湘西人便有熏制腊肉的习俗。湘西多山,植被丰厚,盛产木材,腊肉是有柴火熏制出来的,其味香醇。而我国有些地方熏制腊肉多用谷糠、花生壳、锯木灰等,这样熏出来的腊肉外表好看,呈金黄色,但吃味远不如湘西腊肉。

湘西人制作腊肉有其独特的工艺和手法,腊月间,人们将自家喂养的猪宰杀,大部分用来制作腊肉。人们先将肉切成条条块块,重的有四五斤,轻的也有一两斤。然后将肉抹上盐,再放进坛子里或木桶中,让盐渗透到肉的各个部位,一般要腌五至七天,而后再将肉取出,挂在通风处,将水滴干,使肉收缩,这样便可以熏烤了。腊月间,湘西农家多在堂屋里挖一火坑,而肉则挂在火坑上面,也有挂在灶上面,一边烧柴取暖做饭,一边便可以将肉熏制好,一举两得。

湘西是高寒地区,农村人烤火时间较长,熏腊肉的时间也长,腊肉可以久藏不坏,一直能吃到来年立冬。湘西腊肉其貌不扬,但吃味好,嚼在口里,满嘴生津,齿颊留香。蒸熟的腊肉,可以一片片、一丝丝撕着吃。洗净的肥腊肉,通明透亮,放在阳光下,可照见人影,油而不腻。湘西土家人除夕之夜,全家人围桌吃团圆饭,一碗腊肉是少不了的。吃着香喷喷的腊肉,喝着自家酿造的大碗米酒,唱着山歌,其乐融融,企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三. 湖南省 湘西州 古丈 湘西山羊

湘西山羊具有山地资源丰富,草场面积大,牧草品种多的特点,为山羊饲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全州已发展了山羊120万只(饲养量),出栏60万只,产值1.2亿元,山羊生产是我州农村继?柑、烤烟后第三大支柱产业。

四. 湖南省 湘西州 龙山 石蛙焖汤

石蛙,俗叫“石梆”或叫“梆梆”,产于山区溪沟岩穴,形若蟾蜍,叫声若狗,眼珠杏红,腹淡黄,背面呈黑色,长有肉疙塔,大者有斤余。剥皮去脏后,小炒焖汤,汤沸下蛙皮加佐料。肉嫩骨红,香味若鸡,食后久存余香,是对小孩助消化的佳肴。

五. 湖南省 湘西州 龙山 积壳

俗称狗屎柑、酸橙,芸香科多年生木本果实,为中医常用药。旧时群众作为果树栽于屋前屋后。1956年后,药林经营部门进行收购,产量有所增加,1982处收购干货三万九千八百多斤,调往东北及西北等寒带地区药用。( 龙山)

六. 湖南省 湘西州 永顺 永顺青菜酸

湘西土家族传统名特美食。产于水顺县城南郊若西寨。历来民间每家都有制作习惯。据《永顺县志》记载,此菜曾为清王朝贡品,故又称“贡菜”。贺龙元帅在大革命曾驻军永顺,最喜此物,赞誉“味美可口,食之难忘”。1986年冬,联合国专家在永顺考察山区经济发展状况,品尝后也是赞不绝口。现仍以农村家户加工为主,当地家贸市场有售。其制作取当地产九斤蔸青菜,洗净凉干,推打存放数日,然后扎成小捆,切成丝状,分层盐腌于瓦罐内,用木棒筑紧后在太阳下晒至罐口菜面呈金黄色,用稻草密封,倒置于潮湿的草木灰中贮存。数日后即可食用。成品色泽金黄,脆嫩微酸,清香爽口,生津开胃,提神健脾,为佐餐下饭佳品。

七. 湖南省 湘西州 永顺 永顺板栗

永顺是板栗生产区,气候、土壤条件适合板票生态习性。全县各乡镇均有板栗分布,以抚志、高坪、芙蓉等乡镇为多,常年收购量为800吨左右,占湘西总量的1/3以上。品种尤以油板栗名气最大,产量最多,国内市场称之为“永顺油板栗”,国际市场称之为“中国甘栗”。

永顺板栗 - 特点

油板栗具有果大、色艳、质优、较耐储藏的特点,9-10月果成熟,坚果单粒重8-11克,出仁率75.2%,果皮红褐色,油光发亮,表面无绒毛。经分析测定,油板栗内含脂肪4%左右,蛋白质12%左右,总糖20%左右,淀粉60%左右,还含有人体必需的钙、镁等多种元素和维生素等。其中蛋白质含量比江苏、浙江板栗高23.5%—53.6%;且栗仁多呈橙黄色,其胡萝卜素比一般品种高3-5倍,食之有甜糯细腻、清香爽口之感。

永顺板栗 - 发展方向

永顺县已将板栗作为山区经济开发的主要项目之一,计划发展油板栗0.83万公顷,年产板栗上万吨。

永顺板栗 - 板栗小解

板栗,壳斗科栗属,落叶果树,原产我国,利用和栽培历史悠久,素有“木本粮食”、“铁杆庄稼”和“干果之子”的称誉。其栗子营养丰富,甜美可口,可鲜食、爆炒、烹煮和制作栗子羮、栗精粉等数十种精制食品。板栗还有药用价值,滋补功能类似人参、当归,备受历代医家推崇,有益气厚胃、健脾补肾及活血之功效。不仅如此,板栗还是重要的出口商品,主要销往日本和我国港澳地区。20世纪70年代1吨湘西油板栗出口可换回7吨小麦。

八. 湖南省 湘西州 龙山 白三七

又名竹根三七、竹节人参,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色,茎单一,茎高40至60厘米,花梗高于叶柄数倍。果实球形,熟时鲜红色。根如铜钱斜叠成瓣,一年一叠,瓣 后有一胆。药用根与胆,性平,味苫甘,为因内热症引起虚弱的滋补良药,药用及经济价 值与人参齐多。喜生高山阴湿处,我县大安生有少许。( 龙山)

九. 湖南省 湘西州 吉首 湘西黄金茶

湘西黄金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湘西黄金茶是湖南湘西州吉首的。

所在地域:

湖南

申请人:

吉首市经果技术推广站

所在地域:

2014年

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

吉首市马颈坳镇、太平乡、己略乡、河溪镇、白岩乡、寨阳乡、矮寨镇、丹青镇、排绸乡、排吼乡、双塘镇、社塘坡乡等12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9°30′11″~110°04′23″,北纬28°08′05″~28°29′17″。

十. 湖南省 湘西州 保靖县 湘西土匪鸭

湘西原产“土匪”,这老鸭炖了三个多钟头后,在用“土匪功夫”煨熟,口感烂而不散,有少少微辣。鸭多选用当地土养盛产的肥鸭为原料,佐以各种香料制而成色泽鲜亮,香味浓郁,辣而不燥,回味悠长,有客云:厨艺十八般,此技为一绝。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