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南充的特产宣传语20字 南充特产大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南充的特产宣传语20字 南充特产大全更新时间:2022-04-09 07:51:34

一. 四川省 南充市 西充 西充辣椒

西充辣椒久负盛名,1986年被四川省列为外留辣椒生产基地,全县每年种植辣椒约为5万亩,年产辣椒2000多万公斤。其中以“二荆条”辣椒为最佳,其色鲜、皮厚、味辣,令人赞不绝口,独占市场,畅销不衰,远销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每到产椒季节,各路客商云集各城乡集镇争相购买。晋城、凤鸣、槐树等镇成了辣椒的王国,西充成了四川省最大的辣椒市场。

二. 四川省 南充 南部县 升钟酸菜

南部县升钟酸菜是升钟湖风景区旧时人们传统饮食习惯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也是人们贫困生活的缩影,“米缸缸,面缸缸,不如一个菜缸缸”,过去农村是家家必备,也算是“瓜菜半年粮”吧,现在即便是生活改善了,人们也还都喜欢吃酸菜,特别是老年人,几天不吃酸菜就感食欲不佳,因此集市上还有酸菜出售。

酸菜分活酸菜、干酸菜两种。活酸菜用料是有选择的,一般用家菜、萝卜菜、苦卖菜、白菜或嫩油菜苗、葫豆尖等作原料,以萝卜菜作活酸菜最佳,洗净后煮至八九成熟,捞置缸内压紧,盖覆一层老酸菜,密闭至第二天颜色变黄可食用,酸菜在缸里搁放时间长了,菜酸水吊流成滑丝。干酸菜即是将活酸菜取出晒干,一般以家菜、白菜作制干酸菜的原料,食用时热水侵泡后下锅。无论是干酸菜还是活酸菜,食用方法都很多,有酸菜稀饭、酸菜干饭、酸菜面条、酸菜汤、酸菜红苕、酸菜“搅团”(以玉米面搅成互状拌酸菜吃)等。

三.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四. 四川省 南充 蓬安县 金溪白酒

金溪白酒,又名斜溪白酒,始创于明朝,清代评为蓬州贡酒,工艺独特,纯粮酿造,味香酒醇,注册品牌“金粮纯”、“金粮液”远销河北、山东,蜚声省内外。金溪美酒,香飘千里。真可谓:“集天地之精华,吸五谷之精英”。

金溪白酒以精选大米、高粱、糯米、小麦、玉米为原料,以纯小麦特制大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老窖续糟三十天固态发酵,取用纯净清洌的优质地下山泉活水精心酿制。采用配醅发酵、分层蒸馏、量质摘酒、按级并坛等精湛的技艺。酒体风格属浓香型或浓香风格型白酒。

五. 四川省 南充 蓬安县 曹氏豆干

曹氏豆干产于古蓬州,是曹氏家族的祖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1994年被正式注册为“蓬州曹氏豆干”,是川北地区的名特小吃之一。

曹氏豆干选用优质大豆,辅以卤料、白砂糖、精盐等材料,用祖传密方和传统手工艺精工卤制而成。此品外形呈正方形,约4公分见方,0.2公分厚,色泽金黄,正面凹印着“曹”字标识。曹氏豆干开袋即食,口感细腻绵软,味道特别纯厚,吃来满口溢香,回味悠长,是佐餐、配菜、馈赠亲友的上佳快餐食品,历来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六.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曹街子的萝卜

曹街子的萝卜

蒙城西南,距城四十五华里的曹街子,村子周围附近,约百亩地上,盛产萝卜,远近闻名,妇孺皆知。建国前,乡土教材亦有记载:“曹街子萝卜,坛城的白菜……”。故此,曹街子萝卜,远销南京、蚌埠、淮南、界首;近销蒙城、涡阳、利辛、凤台等地。凡往来经过曹街子的客商行人,总是要买些带回去,有的人还专程来此地购买。

曹街子萝卜,明清时期,就很驰名。它不仅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即味道好,颜色正,内瓤白嫩清脆,甜辣适口,而且还富有医药价值,如伤风感冒,咳嗽气闷,吃后感到舒服,似乎病情减轻,所以,萝卜又叫“顺气丸”。人们常说:“吃冬萝卜喝清茶,饿坏大夫算个啥。”所以有些人总时常把萝卜作为客桌上的一种食品,或者当作礼物送人。

曹街子共有一百二十多户人家,曹姓居多,庄中间有一条东西街道,约两千多口人,几乎家家都有萝卜生产园地,亩儿八分不等,大都靠萝卜生产,增加经济收入。因为不论大小集镇市场,一听说是曹街子萝卜,极好出售。曹街子萝卜颜色有两种,即:青、红两种。萝卜的形状亦是两种:一种是圆形,生长在土层上面,显得又大又圆,叫“大顶红”;一种是长形,生长在土层下面,乍看之下,似小而实大,又叫“贼不偷”。这两种类型的萝卜,最大的可长到二至三公斤,一般的一公斤以上。每到秋末冬初,收获季节,异常喜人。

七. 四川省 南充 西充 姜汁热味鸡

 先将净熟公鸡肉斩成块,分别用姜,川盐,葱花煸炒后,加入酱油、肉汤,烧约5分钟至入味后,再加入剩下的葱花,用湿淀粉勾芡,放醋,收汁后即成。这道姜汁味型菜,色泽黄亮,姜醋味浓香,鸡肉质烂细嫩,菜形丰腴大方

八. 四川省 南充 蓬安县 姚麻花

品高心诚达天下巴蜀一绝姚麻花——蓬安姚麻花

蓬安姚麻花系清朝乾隆年间在宫廷里担任御厨的姚氏先人专办清朝皇帝秘制的御用食品,后来姚氏先人辞官回乡,其制作麻花的独门宫廷御膳的手艺也随之带回了家乡蓬安,并历代传秘至今。蓬安姚麻花采用上等小麦精粉与嘉陵第一桑梓景区里内富含铁,硒等元素健身养生的神龙泉水精致而成,目前已开发有椒盐,肉松,芝麻,怪味,红糖,麻辣系列产品,无防腐剂,天然绿色食品,自然状态下课储藏六个月以上,独具特色的现场制作工艺和上乘的产品品质,被誉为“无法复制的巴蜀一绝”畅销川内外,深受社会各界广大消费者赞美

地址:蓬安县下河街周子古镇内

九. 四川省 南充市 阆中 牛肉凉面

牛肉凉面为回民所创制,所以大家叫这种面为“高老妈子面”,其子高登发继承母业,阆中的牛肉凉面便留传下来。民国时期,唐联三在郎家拐街开馆子卖这种牛肉凉面,大家就叫“唐凉面”。

其作法是,先将镁牛肉切成小块作成热馅汤;然后将细面条作成的凉面盛入碗内,加入调料,特别是干辣椒面,再烧上牛肉馅汤拌匀食之。其特点是凉面不凉,热馅不烫,麻辣清香之味悠久绵长。当时连英国传教士回国时,也带上这种牛肉凉面为旅途食品。抗日战争时期,美驻蓉空军常来阆中,他们慕名来买唐凉面,装入饭盒再飞回成都,据说馅子还未凉,他们吃了赞不绝口。

十. 四川省 南充 嘉陵区 南充丝绸

南充丝绸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充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嘉陵江中游。古为蚕丛之地,周属巴国,秦属巴郡,唐置果州、蓬州、阆州,宋置顺庆府、保宁府,民国时期设行政督察区,1950年设川北行署和南充专署。今辖顺庆、高坪、嘉陵三区,以及西充、南部、仪陇、营山、蓬安五县,代管阆中市。幅员面积1.25万平方公里,人口749万。地形以丘陵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土壤自然肥力较好,具有发展蚕丝生产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具有蚕丝原料资源、加工能力、技术力量、名品四大传统优势,是全国四大蚕桑生产基地和十五大丝绸生产、出口基地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历史传承

南充丝绸起源于远古。我国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晋,常璩著)记载了南充丝绸最早的历史。
《华阳国志》卷一《巴志》有这样的记载:“禹会诸侯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巴、蜀往焉。”帛:绸子;巴:巴国。意思是:大禹在会稽召集各方诸侯,包括巴国和蜀国在内的不少诸侯带去了玉石和丝绸。据《辞源》:“巴者,古国名,位于今重庆市及四川省东部一带地方”。现在的南充就属于当时的巴国,南充辖区内的阆中市就是曾经的巴国国都。
《南充市志》、《南充蚕丝志》对南充丝绸的发展做了更为详尽的叙述。周初,南充、西充、南部、阆中等地,桑、蚕、麻、纻已成为献周王朝的贡品。
秦汉时期,蚕丝行业发展为南充社会经济的一大支柱。从汉章帝时起,就实行了以布帛为租,是历代用丝绸为田赋的开始。 精美的明代南充丝绸

南北朝及隋朝时,南充各县实行均田制,每人另给20亩永业田作桑田,种桑50。蚕丝之月,女皆事蚕。这种桑田,实际是家庭桑园的雏形,对于稳定地发展蚕桑生产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南充丝绸发展历史上,唐宋的650多年间是鼎盛时期。杜甫“桑麻深雨露,燕雀伴生成”和贾岛“蚕月缫丝路,农时碌碡村”的名句,正反映了当时南充蚕丝景状。唐开元中,南充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绫绢产地。南充丝绸的产量和质量,均已称冠全国,有绸、绫、绵、绢、丝等10多种产品被定为朝廷常贡,人称“胜苏杭品质之优,享天宝物华之誉”,并由长安输往日本、名扬中外。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