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陕北特产有哪些值得买 适合送人的陕北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陕北特产有哪些值得买 适合送人的陕北特产更新时间:2022-04-04 21:25:05

一. 陕西省 榆林 绥德县 陕北油糕

由软米、大枣精制而成,经植物油炸后,其味清香细腻、香甜可口。

米糕主要由糜子做原料制作。糜子有软硬两种,去壳后性粘者叫软米,性硬者叫黄米。制作时把软米和黄米按四六比例兑在一起,在水里浸泡一夜后捞出,在碾子上推压成面,蒸熟后吃,这叫甜糕。往甜糕里放枣者叫枣糕,用油炸了叫油糕。米糕吃起来软香甜美,群众尤为喜食。但凡婚丧大事、生辰满月、逢年过节都要吃糕,就连学生考试也要吃糕。糕者,高也,取谐音是祝愿人们步步升高,有喜庆吉祥之意。

陕北年糕大系应属北方年糕。北方年糕是用大软米,也叫软黄米、软糜子,酒谷米、也叫软谷子为原料,有些地方也用糯米也叫软稻米做年糕。所以就有了象征金银的黄白两色,亦有了象征吉祥如意的寓意。由于使用黏黍谷物不同,便有了各种各样的做法、叫法、样式和吃法。陕北年糕大致有两种做法即:蒸、炸。南方年糕除了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汤煮等。

二. 陕西省 榆林 吴堡县 陕北大红枣

陕北大红枣主要产于黄河沿岸的宜川、延长、延川、清涧、吴堡、佳县、神木、府谷等县,它以个大、核小、皮薄、肉厚、味醇、油性大闻名于世。枣果馅、油枣、滩枣、木枣、狗头枣等佳品,均可在西安的农贸市场、主要百货副食商场选购。

日食三颗枣,定能长寿考。陕北人爱吃枣,很多习俗都用枣儿。腊月初一日孩子胸前挂两串枣牌牌(把干草节、黑豆、红枣,间隔串起来,即为枣牌牌),蹦蹦跳跳,极为好看。按规矩,枣牌牌要挂到腊八这天才能吃。但孩子们嘴馋,早零零碎碎偷吃光了。为什么挂枣牌牌呢?为了辟邪求祥。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之日还要蒸枣山。所谓枣山,就是将白面卷成圈,加上枣新,垒成山状,蒸熟,然后敬献灶神。正月二十三日过后,才可以食用。枣山既是食品,又是艺术品,正月里拜年的人,都要欣赏主妇的绝妙艺术。有的地方,新婚之夜,婆母把大红枣儿扔进洞房,新郎、新娘抢着下炕拣枣。这叫送子枣,双方吃了枣儿,象征早生贵子,回门时新郎家给岳父家要带离母糕,这离母糕的回边和中心也都要镶嵌五颗红枣。新鞋做好了,送给穿鞋者,也不能空空送去赣望面装上几颗红枣,祝福穿鞋之人早生贵子或早发大财。甚至农村妇女给孩子叫魂时,也预先带几颗红枣,归来时让孩子吃,也图个吉祥如意。

三. 陕西省 榆林 米脂县 陕北八碗

八碗是淳朴的陕北老百姓一生中所能吃到的最好的菜肴。陕北是个盛产五谷杂粮的地方,在通常情况下,陕北人是不太爱炒菜的,即便是吃荤菜,这荤菜也差不多都是烩成的。陕北人天生喜欢吃大烩菜,荤的素的一锅烩,营养丰富是一回事,吃进肚子中也舒坦。可是,在过年那天的晚上,陕北人却突然讲究起来了,那一天的早上吃炸油糕,那一天的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吃八碗!

将猪羊肉留下一小部分,其余大部分猪羊肉都一锅煮进锅里头。然后,等过年那天下午吃1后,再进而将这些猪肉、羊肉甚至还有鸡肉、兔肉和别的肉,一碗一碗做成八样荤菜,再一碗一碗摆在一个方木盘子里,端在热炕上,供一家人一样一样地品尝,这就是陕北人吃八碗。

吃八碗一般总是一年才吃一回,说是正月初六晚上是过小年,过法也应该类似于过大年,但小年毕竟是小年,比不上大年隆重。所以,一般人过完了大年(除夕)后,也就不指望再吃什么八碗了。

四. 陕西省 延安 洛川县 陕北荞麦

陕北荞麦是延安传统出口产品之一,主要产区为延安北部各县,亦有“陕北三宝,荞麦、羊肉、地椒草”之说。全市种植面积约百万公顷,年产荞麦数十万吨。延安荞麦生长期长,光热能条件充足,加之颗大皮薄、面白粉多、筋大质优,做面食洁白细长,光滑爽口。其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均高于大米、小麦,食之不仅味美,且有防止血管硬化,控制糖尿病和消积化滞及抗癌等功效。因此身价日高,营养学家称之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绿色食品,被誉为现代社会的“贵族食品”、“益寿食品”。志丹县产的荞麦营养挂面荣获北京“七五”全国星火计划博览会金奖。荞麦浑身是宝,荞麦花是优质蜜源,荞麦皮是民间的“黑宝宝”,用之填充做忱芯,皮壳性凉、柔韧富有弹性,枕之不仅可明目醒脑,还有保健按摩之效,游客购买枕卧之后,啧啧称奇,俱称“神枕”,已成旅游商品。( 延安)

五.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福州三坊七巷里的肉松被称为肉制品中的一绝。色泽鲜艳,入口自溶,味道清醇鲜美,酥香可口,有油香味,却不生油腻感,风味独特,食后满口留香。肉松创制人林振光(小名鼎鼎)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闽侯上街人。因家贫,来福州当兵,后学厨,最后进入刘府当家厨。一次,在烹煮方块肉时,因煮得太烂,不得已就试着将肉的筋膜、油等剔去,加上特别调料,焙成条状肉绒,勉强端上桌去。不料刘府人食后非常满意。于是林鼎鼎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成为人人喜尝的名牌产品而流传下来,就是现在的鼎鼎肉松和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的做法:

材料:

主料:猪腿肉(5000克)

调料:白酱油(500克)白砂糖(400克)赤砂糖(250克)

制作工艺:

1.原料整修:选用猪后腿精肉,去皮拆骨,修尽肥膘和油膜,切成方形小块。

2.煮烧:先将肉块煮烂,撇尽浮油,至肉纤维能松散为度。加入白酱油、白糖和红糟混匀。

3.炒松:锅内倒入配料后,不断地翻动肉块,将肉块挤碎挤松,一直至锅内肉汤烧干为止,然后分小锅炒,有铁瓤翻动挤压,使水分逐渐烤干,待肉松纤维疏松不成团时,改用小火烘烤,即成“肉松坯”。

4.油酥:将“肉松坯”再放到小锅内用小火加热,用铲刀翻动,待到80%的“肉松坯”成为酥脆的粉状时,用铲刀铲起,用铁丝筛子筛分,去除颗粒后,再将粉状“肉松坯”置于锅内,倒入已经加热溶化成液体的猪油,用铲刀拌和,结成圆球形的圆粒,即为福建肉松。

六. 陕西省 延安 甘泉县 陕北大烩菜

    陕北大烩菜是陕北的最有特色的一道风味,虽然此菜源与内蒙,但是随着在陕北的落地生根加进去了许多陕北独特的风味,其主要有粉条、瘦肉、土豆、蔬菜等组成,味道鲜美,回味无穷。( 延安)

其荤素皆备,包罗万象,营养丰富,经济实惠,是陕北传统的大众化饮食。延安街头,中小饭店均有烹售,有的饭馆甚至于干脆直接以“大烩菜”或“烩菜王”命名。

烩菜,本是当地百姓为解决人多菜少或冬季吃菜难而制作的一种“大锅饭”。菜蔬几乎都可入烩,但口味却千差万别,而烹饪手艺的高低对烩菜质量也至关重要。常见的有白菜烩菜、洋芋烩菜、萝卜烩菜、大豆烩菜等。其主角为肉、粉条、洋芋、肉以小炒肉为佳,也有用红烧肉、丸子、鸡块的。

陕北沟峁纵横,水源奇缺,冬季寒冷。冬春之际难见鲜菜,百姓菜碗中就以白菜、洋芋为主。保存白菜的方法就是腌藏。聪慧的陕北妇女烹制的酸白菜熬洋芋,是民间最普遍的吃法,酸味新颖,口味鲜美,风靡一时。烩三鲜则是延安餐饮业中传统保留项目,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是赶脚人、揽工汉、小商小贩们最喜欢的饭菜。所谓三鲜,其实就是红烧土豆块或豆腐块、烧肉疙瘩、圆粉条子,外加青菜少许,连汤带汁,满满一大碗,即充饥又解馋,耐饱耐渴,稀里呼噜,一顿狼吞虎咽,最适合陕北人的粗喉咙大肚皮,人人觉得值得划算。

烩菜系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猪肉撬板粉。“扯一把黄蒿关上门,吃了你们家的猪肉撬板粉”。用小炒猪肉和洋芋片、粉条同炒,另加木耳,为洋芋、粉条着色。这道菜颜色红褐诱人,配菜协和,猪肉喷香,洋芋酥绵,粉条滑爽,是佐饭的上佳美味,名闻西北,是陕北人引以为豪的创造。

七. 陕西省 西安 高陵区 陕北红小豆

陕北红小豆又称赤豆,红豆。是传统出口商品之一,远销欧洲,东南亚等地。陕北红小豆色泽鲜红,皮薄粒匀,是制作各种甜食和糕点的理想原料。同时,它还具有药用价值,能解毒排脓,利尿消肿,清热去湿,健脾止泻的功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八. 陕西省 榆林 榆阳区 陕北凉粉

凉粉是陕北特色风味小吃之一,用绿豆粉面制作的叫“绿豆凉粉”,用扁豆粉面制作的叫“扁豆凉粉”,由洋芋淀粉制作的叫“洋芋凉粉”,由荞麦糁子制作的叫“荞面凉粉”。其中尤以子长县的绿豆凉粉为上乘,色泽嫩绿鲜亮,而且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的功效。凉粉有冷热两种吃法,盛夏时节冷食最佳。用多种调料调制后清爽可口,酸辣香味具全。

九. 浙江省 丽水 青田 小舟山有机米

青田县小舟山乡地处青田东南,东连温州永嘉,南接温溪,海拔在380米,这里是有名的“摄影之乡”、“生态之乡”、“鱼米之乡”,一直保持着稻田养鱼的传统耕作方式。

小舟山有机稻米产于海拔400米上下的梯田,属本地晚粳、红米等品种。自古至今,有机稻米深受食膳者欢迎,其原因有三:一是稻田养鱼历经千余年历史,鱼之灵气渗透了稻米,使之珠润圆滑;二是采用有机绿肥,用无公害的菜籽饼培育秧苗,并用菜籽油、太阳能杀虫,人工除草,不使用化肥、农药;三是种植环境特殊,用山泉水灌溉,光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而且常有薄雾滋润。因此,成熟的有机稻米金衣玉粒,闻有芳香,食有甘味,口感松软,百食不腻,为米中极品。

明朝时,经刘伯温推荐,小舟山稻米曾被朝廷选为贡米;清朝时,还作为国米出口东南亚;2005年,“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而倍受世界瞩目。

十. 陕西省 榆林 佳县 陕北红枣

陕北地区土质独特,光照、气温、降雨量等自然条件适宜,所产红枣果大、肉厚、味甜、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亦可入药。

榆林地处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的交界地带,能耕,能牧,能植,榆林的红枣、细毛羊久负盛名。榆林的手工艺品精巧别致,毛毯、地毯、柳编、石雕等均为热门出口商品。

商洛的山货、土品、中草药材、野生支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洛南的核桃、镇安柞水的大板栗远销日本。丹凤的干红、干白葡萄酒,商南、镇安的茶叶、生漆、商州的柿饼已闻名国内外。各县市的木耳、香菇也销往全国各地

1988年,国家林业局授予陕西佳县“中国红枣名乡”称号。陕西清涧95年被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其可溶糖、维生素、淀粉等含量远远高于全国各产地。陕西绥德枣林坪的黄河滩枣素称人参果。

陕北大红枣是驰名中外的陕西传统名优之一。营养相当丰富,其主要特点是果大核小,皮薄肉厚,质脆丝长,汁多味甜,甘美醇香,含糖量高,色泽鲜红,水分较少,贮藏期长,品质优良。真乃“味夺石蜜甜偏永,红迈朱樱色莫论”,是色、香、味、形俱全的红枣。

陕北大红枣主产于陕北黄河、洛河沿岸的延川、清涧、绥德、延长、神木、吴堡、佳县等县。特别是绥德的枣林坪、清涧的舍峪里等地,早已是“陕北大红枣”的著名产区。据考证,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陕北大红枣已成为陕西的大宗土特名产,除畅销国内市场外,还大量出口,销往朝鲜、港澳等地,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地位。1982年9月,朝鲜人民领袖金日成访问西安时,品尝了陕北延川大红枣,赞不绝口,次年即从延川买回枣树苗5000株,引种朝鲜。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