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双流机场里面的特产 双流机场有卖的土特产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双流机场里面的特产 双流机场有卖的土特产吗更新时间:2022-04-01 08:52:09

一. 四川省 成都 双流 煎茶竹丝茄

煎茶竹丝茄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煎茶竹丝茄

“煎茶竹丝茄”是煎茶街道最为知名的农业特色产品,据考证,种植历史已有200余年,大规模种植和发展也有几十年历程。品种由辖区内的种植户自行选育复壮,具有皮薄,独特口感,可生吃,味微甜,质地细嫩等特点。它融入了煎茶独特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优质栽培技术及人文因素,经过长期传承、挖掘、创新、培育而逐步发展形成,已具备地理标志产品的明显特征和保护价值。

煎茶竹丝茄植株高1.4~1.6米,开展度80~100cm,分枝性较强,茎叶呈浅绿色,叶片卵圆形,边缘微微凸出波状,花淡紫色,果柄和萼片浅绿色。果实长棒形,上有短刺和紫色斑纹,纵长20~30cm,横径6~8cm,单果重400~600g,果皮浅绿色带紫色条纹,皮薄,果肉浅绿色,组织松软,质地细嫩,味甜,籽少,品质好。长势旺盛,生长期长(2月~11月),温室大棚可全年种植,采收期长,丰产性好。抗水涝、耐高温、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广。

煎茶竹丝茄种植区分布在煎茶镇鸿湘村、老龙村、青松村、茶林村、沿溪村、尖山村、五里村、高庙村、平安村、鹿溪河村1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二. 四川省 成都 双流 牧山麻羊

养羊是双流县丘陵地区农户的传统副业。其中牧马山区新产的麻羊,原名“铜羊”。抗日战争时期被专家发现而谓之“成都麻羊”,它是皮、乳、肉兼用到的地方良种。以皮张光滑细致、抗张强度大,使用面广而驰名中外。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越南、新西兰等国曾派人来县考察引种。( 双流县)

三. 山东省 青岛 黄岛区 泊里西施舌

泊里西施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泊里西施舌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西施舌是北方海域中个体较大型贝类。斧足肥厚,颜色乳白,上尖下阔,光滑圆润,酷似人舌。肉质细腻,味道鲜美,与海参、鲍鱼齐名,被称为海中上八珍之首。

西施舌的名称来自一个古老的传说。在春秋时期。西施与越国国相范蠡本来是一对情侣,后来因为越国复国需要,她被勾践当礼物献给了吴王夫差,夫差沉湎酒色,疏于国政。而勾践却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十几年后,越甲吞吴,勾践在范蠡的协助下,一举打败夫差。夫差临死还贪恋酒色,在出逃的船上让西施为他唱歌。西施认为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不再留恋于世,咬断舌头,跳江自杀。她的舌头被江中的一只神蚌接住。神蚌被西施的情义所感动,将舌头含在口中,四处寻找范蠡,准备把西施的舌头交给他。听说越国迁都琅琊,神蚌不远万里从江南沿海来到琅琊,后又得知范蠡在越国灭吴后就不再为勾践谋事,弃武经商,定居在定陶一带。水蚌无法逾越旱路,只好含着西施的舌头在琅琊附近海边等侯范蠡。一代又一代,形成了一种优美的海产珍贝—西施舌。

西施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对人体健康大有补益。西施舌肉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8种必需氨基酸。此外还可入药。西施舌入药,散见史料中。如《本草从新》:“益精、润肺腑、止烦渴”。《随息居饮食谱》:“开胃、滋液、养心、清热、息(熄)风,凉肝、明目。”中医素以西施舌性寒、味咸,具有滋阴润燥,利水消肿,化痰软坚的功效。主治阳虚消渴,水肿,崩漏,带下,失眠,腰酸,尿少,痰饮,痔疮,淋巴结肿大,甲状腺肿大等症。因其性寒,故阳虚体弱,脾胃虚寒,腹痛,泄泻者不宜食用,不能多食,多食有破血作用。近代研究发现,西施舌有降低尿糖的功效。据临床报道,糖尿病患者每天早晨空腹食水煮西施舌8个,连汤饮服15天后即有显著效果。

农产品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贝壳略呈三角形,壳表光洁,具有黄褐色发亮外皮,壳表呈紫红色,壳大薄脆。外套膜痕明显,斧足发达呈舌状。壳面有光洁,花纹细致,颜色随个体大小而异。壳长7cm以下者,呈紫色或紫褐色;壳长7—9cm者,壳面大部紫色,腹缘淡黄色;壳长10cm以上者,壳顶部紫色,其余为白色或淡褐色。壳内面为淡紫色或白色。

(2)内在品质指标:西施舌肉体丰满,肉质脆嫩,味道清淡别致,极其鲜美。西施舌营养十分丰富,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9%)、蛋白质(≥11%)、脂肪(<0.4%)及钙(≥64/100g)等微量元素。

地域范围

西施舌虽然在全国广有分布,但品质各有不同,尤以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泊里镇地域内的西施舌为最佳,其色泽用肉眼即可识别,肉质更是白嫩、味道极鲜,因此产品多被福建客商收购到香港市场,价格是其他产地西施舌的几倍。西施舌具有抗动脉硬化、降低血脂,改善心律失常的作用,有润肺、益精补阴之功效,为其他贝类所不及。地理坐标分别为:东经119°40′00.43″至120°07′09.90″,北纬35°34′12.00″至35°54′50.68″。地域保护区面积4200公顷,西施舌年产量200吨。

四. 四川省 成都 双流 双流白家高记肥肠粉

双流白家高记肥肠粉起源于清朝末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如今的店主张华林是高家肥肠粉的第四代传人。"白家高记"肥肠粉粉丝晶莹剔透,汤碗红白分明,入口麻辣鲜香,口味隽永,享誉八方。1990年,"白家高记"肥肠粉获"成都个体名小吃"奖;1990年、1992年分别被评为"成都名小吃";1998年,被评为成都市"著名商标"。如今的"白家高记"肥肠粉以从最早的街边小摊发展成了集小吃、中餐、茶艺为一体的大型酒楼。



定餐电话: 028-85868113  



地址:白家镇新街136号

五. 江苏省 苏州 张家港 弄里芹菜

弄里芹菜是凤凰镇凤星村(现金谷村)朱家弄种植的水芹,品质优良,在上海曹家渡、苏州南门等市场上享有盛名,称“弄里芹菜”。

弄里芹菜,历史悠久。相传宋名将韩世忠和夫人梁红玉带兵驻守庆安,被金兵围困,军中缺粮,梁红玉率部遍寻野菜,至弄里一带见有大片野芹,味清香,采食充饥。以后,人们把野芹移植家种,称为“玉芹”。继后世代栽种,精心培育,一直至今。品种有大青种、小青种、红种、麻栗等,具有嫩茎(俗称白头)长、叶柄青、质地脆、香味浓、存放时间较久等特点。无论是清炒或与豆制品素炒,或与肉类混炒,都味道鲜美,各具风味;若在开水里稍烫后,浇上酱油、麻油等作料,拌作冷菜,则香脆、鲜嫩、爽口,能去腻、舒胃。是苏、锡、沪—带家庭日常生活和便宴常用的菜肴。

目前,弄里芹菜种植面积有100多亩,年总产值近150多万元,亩效益达万元以上,今后,弄里芹菜重点将进行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同时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使传统特色产业得到保护、传承和开发,并且得到壮大,让当地农民能够得到更多的收益。

六. 四川省 成都 双流 双流黄甲麻羊

双流黄甲麻羊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双流黄甲麻羊,是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黄甲镇的著名,该品因为皮毛呈黄褐色,其间又镶嵌着匀称的黑色斑点,所以人们习惯地称之为“麻羊”;再因为开明王当时的都城在广都,偶然一夜“自梦廓移”,此后“乃徙成都”,由此又叫“成都麻羊”。

双流黄甲麻羊又叫成都麻羊,黄甲镇地处牧马山北面,距成都市区15公里,距双流县城7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10公里。黄甲镇地处成都牧马山腹地,是成都麻羊基地,素有“麻羊之乡”的美誉,成都麻羊获得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1999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十届麻羊节,麻羊节成了双流办节时间最早、届数最多、影响最大、效果最好的节会。黄甲麻羊多次受到了中央、省、市、县媒体和台湾东森电视台的采访报道。2005年、2006年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致富经均进行专题报道。hWq

黄甲镇的养羊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黄帝,发展于蚕丛,繁荣于当代。在一本叫《奇门遁甲》的古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黄帝梦大风吹,天下之尘皆去。又梦人执千钧之1,驱羊万群。帝誉叹曰:风为号令力政者也。土去而后在也。天下岂有风姓后姓者哉。夫千钧之1,异力也。马牛数万群,牧民为善者也。天下且有姓力名牧者也。”《史记·五帝本记》对《奇门遁甲》“梦人执千钧之1,驱羊数万群”语的诠释是:“梦人执千钧之1,驱羊数万群”说的是黄帝在大泽找到名叫力牧的人,由他担任在大风暴中的牧羊重任。黄帝找到力牧牧羊,中国就开始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养羊产业。为了进一步发展养羊业,蚕丛部落从叠溪迁徙到成都平原,定居双流。蚕丛最初带来的山羊品种很多,后来经过长时间的“优胜劣汰”,麻羊这个优质品种以绝对优势生存了下来。hWq

黄甲麻羊,因为皮毛呈黄褐色,其间又镶嵌着匀称的黑色斑点,所以人们习惯地称之为“麻羊”;再因为开明王当时的都城在广都,偶然一夜“自梦廓移”,此后“乃徙成都”,由此又叫“成都麻羊”。hWq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国,双流便成为开明部族政权政治文化的中心,黄甲镇一跃成为发达的农牧业开发区。建兴十四年(公元236年),徙武都氐王苻健极其氐民400户于广都县。氐人的大量迁入,又一次把牧马山养殖麻羊的产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逐渐形成冬至吃羊肉的民间习俗。从建兴十八年(公元240年)起,黄甲镇便开始进入了大规模生产“牧山麻羊”的时代。hWq

几千年来,黄甲镇(乡)劳动人民就一直把麻羊的生产,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支柱产业。当时社会上流传的“家有三只兔,当个县干部,家有三只羊,当个县银行”的民谣,就是对“牧山麻羊”在黄甲镇地区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的充分肯定。hWq

七. 台湾省 南投 埔里米粉

与新竹米粉齐名的埔里米粉,是以水煮而成的“水粉”,外观较粗,由于水质精良、气候温和,且以纯粹在来米原为料,所以口感较为香Q、有咬劲,常是观光客争相购买的“土产”。( 南投县)

八. 四川省 成都 双流 郁金

郁金:又名玉京,著名中药材。县内栽培已有900多年历史。不仅畅销国内,还向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出口。( 双流县)

九. 安徽省 池州 石台县 雾里清茶

雾里清茶是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的。雾里清茶其品质特点是:条直似花瓣、犹如牡丹、白毫显露,色泽翠绿诱人,香气清高幽远,滋味甘醇鲜爽,汤色碧绿清澈,叶底成朵,嫩绿明亮。

雾里青,属绿茶类。宋代叫“嫰蕊”,1990年代称“雾毫”。明朝中叶,雾里青经京杭大运河销往俄国。明武宗正德三年(公园1508年)“雾里青”茶被列为朝廷贡品。(如今,皖南深山中还蜿蜒着一条古徽茶道)。清乾隆年间,雾里青茶开始销往欧洲。从广州登上“哥德堡号”运至瑞典,再分销其他国家。1745年,(三百多年前)哥德堡号商船广州启程回国,不幸的是在离瑞典歌德堡港口几百米的地方触礁沉没。200多年后,瑞典的海洋考古专家在深深的海底对这艘古船进行打捞,在打捞上来的青花大瓷坛中发现许多青花小瓷罐,里面装的是茶叶。令人震惊的是,被海水淹没了200多年后,这些锡纸严密包装、在海底与空气隔绝的茶叶仍然能饮用。通过瓷罐商标和专家的考证,这就是产于中国安徽南部高山云雾之中的极品名茶“雾里青”。当年,雾里青在欧洲被视为茶中珍品,价格十分昂贵,贵族以品“雾里青”为时尚和荣耀。不惜用同等分量的珠宝交换。

二十年前,因为一位老茶人的苦苦搜寻,曾经失落数百年的“雾里青”野生茶树在千米高山上重现身影。安徽天方茶业集团在这位老茶人的帮助下,于2004年恢复了这一历史名茶的制作工艺。在当今手工消失的时代,雾里青茶完全遵照当年十般手工,三十七道工序而达到经典,云雾、野花、富硒地,孕育了传奇雾里青茶的高贵品质。

雾里青,居中国名茶之冠。产于安徽省皖南仙寓山原始森林。位于北纬三十点五度和东经一百一十七点五度的交汇处,四周山峰耸立,云遮雾绕,天地葱茏,原始古朴。野生茶树多分布在海拔1000多米以上的高上幽谷中,优美 生态环境里,每一棵茶树让人感觉到大自然一尘不染的纯净和清新;有种超凡脱俗的奥秘和神圣。完全处于野生状态的"雾里青"茶树,终年与阔叶林,野花等植物相拥相伴,和谐生长。山谷水气蒸腾而形成云雾,一年之中达200天之多,正值“雾里青”茶树萌芽期,受云雾的滋润,加之花香的熏陶,从而造就了“雾里青”茶的独特品质。

雾里清茶的品质特征:

1、干茶用力捻即成粉末,全芽肥嫩,茸毫披露,嫩香持久,滋味鲜醇,汤色浅黄明亮,叶底嫩绿完整。 鲜叶标准为全芽,芽头肥壮,芽长15~20mm。

2、汤色青碧透明,回味甘醇,富含丰富的有益微量元素,特别以其“富含硒”和“野花香”而成绝于世。

3、冲泡在杯中的雾里青不仅有一种特殊的清香,而且还有一缕白色的雾气缓缓上升,久而久不散。一根根饱满秀丽的茶芽开始渐渐竖立杯中,宛如一群仙女在云雾中翩翩起舞。

雾里清茶的冲泡方法:

1、依个人口味加雾里青干茶(3g-4g)放入玻璃杯中,干茶与水的比例直接影响茶的浓淡,一般的比例在1:50或1:80。

2、加开水(80℃-85℃左右)约1/3茶杯,摇动后。

3、待茶叶充分吸水、舒展,再加水至7-8分满,即可趁热饮用。 4、喝至剩下1/3茶汤,再加开水冲泡,这样前后茶汤浓度较均匀。

冲泡小贴士:

1、泡茶前,先以开水洗杯,将杯具温热后,再放入干茶。

2、雾里青以全嫩芽头为原料,冲泡水温不宜过高,80-85℃为宜,一般饮水机的温度刚好合适。

3、冲泡时,建议使用透明玻璃杯。朵朵茶芽袅袅浮起,好比出水芙蓉,赏心悦目。

4、可反复冲泡3—4次,一般杯中茶水剩1/3时,就应该加入开水,这样能维持茶水的适当浓度以及口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