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岷县土特产送人哪些好 岷县最好吃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岷县土特产送人哪些好 岷县最好吃的特产更新时间:2022-03-31 03:32:52

一. 甘肃省 定西 岷县 炒蚕豆

炒蚕豆

岷州气候适于蚕豆生长,所产蚕,岷人有吃炒豆子的风俗,久而久之,炒豆子成为岷县的一大。

二. 福建省 厦门 湖里区 厦门好清香烧肉粽

厦门“好清香”座落于厦门市大元路32号,旧称“赖厝埕”,1940年王朝基先生创办,以经营饶有风味的“烧肉粽,”、“芋包”等小吃驰名中外。厦门好清香大酒楼数十次应邀于日本、新加坡、菲律宾、香港及省内外的大宾馆、酒店举办厦门风味美食节;多次在全国烹饪大赛上荣摘金、银、铜、名优奖,成为风格独具的“中华老字号”。厦门“好清香烧肉粽”,50多年来,以“三精”取胜(精选、精配、精制),不断至美,以味浓鲜香、油而不腻、糯软爽口,芳香扑鼻,别有一番风味,赢得市民和海内外侨胞由衷厚爱,以致有“不到好清香,枉费鹭岛行”之赞语
( 厦门)

三. 甘肃省 定西 岷县 洮绣

洮河两岸妇女的刺绣,统称“洮绣”。品种繁多,有花枕头、花荷包、花针插儿、花鞋、花兜兜、花缠腰、花系腰、花膝裤儿、花袜溜根儿等等。洮绣既要讲究针法,又要讲究绣法。针法有平针、参针、挑针、长短针、空心针等;绣法有锁针绣、错针绣、网地绣等。同时还要看式样,式样有盘花、剁花、贴花、拼花等。不同的针法、绣法,施以不同的式样,共同在色彩搭配中,形成强烈的对比。随着农民生活的提高,刺绣艺术又广泛运用到美化环境中去。如花门帘儿,电视机上的套子,小学生的书包,幼儿园儿童穿的花围围儿。上面绣的除了简易的花样外,还衬绣着行书文字、拼音字母、英文句子,使洮绣的内容得到进一步的拓宽和提高。

四. 甘肃省 定西 岷县 洮砚

洮砚在宋朝时已闻名全国,至今已有九百多年开采历史。相传,宋初即有人从临潭、临洮附近的洮河河底采石制砚。后来,因洮河泛滥,河流改道,可采石的地方找不到了。南宋赵希鹄《古砚辨》中写道:“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绿石北方最为贵重,绿如兰、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临洮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耆旧相传,虽知有洮砚,然目所未睹。”

制作洮砚的洮石有数种,一是鸭头绿,也称“绿漪石”,色泽绿,有水波状纹路,石质坚细,莹润如玉,是洮石上品。如在绿色纹路中夹杂黄色痕迹者,则更名贵。二是鹦鹉绿,色泽深绿,石质细润,其中带有深色“湔墨点”的惹人喜爱。三是柳叶青,色绿而又带有朱砂点,石质坚硬。四是淡绿色洮石,具有渗水缓慢的特点。洮砚全称为“洮河石砚”或“洮河绿石”,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砚材产自洮河,洮河源于古时洮州,故名“洮河石砚”,简称“洮砚”。用洮河之石制作的洮砚,发墨快、研墨细、不伤笔毫。洮砚之名贵除了石质优良和色彩绚丽的优点外,还由于砚形繁多,雕刻精细。洮砚的砚式端庄厚重,古朴典雅,在工艺上有不同于其它石砚的独特风格。在所刻粗细得当的线条内填上黑色,这是洮砚不同于其它石砚的一大特点。

洮砚以产于我国西北部黄河的主要支流洮河而得名,其砚材主要产地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洮砚乡境内的1崖、水泉崖、纳儿、卡日山、扎甘崖等山崖上,又因卓尼县古为洮州辖区,故全名称洮河绿石砚。洮河石属泥盆系中水成岩变质的细泥板页岩,色泽典雅,结构细密、且含多种金属粒子,石质细腻、莹润如玉,叩之无声,呵之即出水珠,用以制砚,贮水不耗,历寒不冰,涩不留笔,滑不拒墨,且硬度适中,具有发墨快,研墨细,不损笔,挥洒自如,浓淡相宜等优点。洮砚石色以青绿为主,尤以“黄标带绿波”为贵,制作过程较为复杂,主要工序有采石、选料、下料、设计、制坯、开膛、合口、雕刻、打磨、上光、配盒。洮砚雕刻技法分为两路。东路派以雕龙为主,主要是岷县的堡子、维新等地;西路派以雕花鸟为主,分布在岷县及周边地区。岷县堡子、维新的工匠熔两派技艺为一炉,享有盛名。洮砚雕刻技法还渗合玉雕、牙雕的圆雕技法,砖雕、石雕的深浅浮雕技法,木刻、石刻的篆刻技法。在制作工艺上镂空悬雕,游龙飞凤,更胜端砚、歙砚一筹,有“洮州石贵双照壁,端州歙州无此色”之誉。

洮砚的手工技艺,自古为封建土司衙门管辖,传内不传外,传子不传友,传男不传女,对外严格保密。明清以来,需求量大增,雕刻技工增多,技艺有了新的改进。近年来,涌现了李茂棣、马义平、何林材、张彦、林荣生等数十名优秀的雕刻能手,技艺日精。工匠遍及岷县、卓尼、临潭各地。洮砚是定西文化的一张名片,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时,岷县洮砚厂特为甘肃省人民政府代制九九归一砚,作为贺礼馈赠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以作永久纪念。九九归一砚,精雕99条巨龙,象征着群龙聚首,万邦归心,开创了洮砚雕刻技艺的新纪元。

五. 江西省 赣州 全南县 莲心好酒

莲心好酒是一种高级保健酒,选用珍贵的赣南莲芯为主要原料配以醇正米酒经科学方法精制面成。产品具有:密香纯正、莲香清雅、绵柔甘甜、回味怡畅之特点。

六. 甘肃省 定西 岷县 岷县糊糊

糊糊来源于古代的肉羹,做糊糊的原汤是带骨髓的羊骨头熬成的。其做法是将羊肉切碎成小片,掺入上等粳米,用文火入汤焖焌,成糊状稀粥。调料以胡椒为主,突出一个“辣”字。一般在冬季早晨开锅,经过数小时熬煎,回味无穷。吃起来香喷喷,辣呼呼,热流涌遍全身,非常舒适。

作为一个地道的岷县人,冬日里严寒的一天,一定是从一碗温暖的糊糊开始的。一碗糊糊,一碗汤子,再加点肉,相信肯定会被一股温暖包围,只可以说是岷县人严冬里最温暖的惬意了。

信息来源:岷县人民政府网

七. 甘肃省 定西 岷县 纹党参

纹党参:因根条上横纹较其他党参细密而多,故名。已有几十年栽种历史。

八. 甘肃省 定西 岷县 岷县蕨麻猪

岷县蕨麻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岷县蕨麻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闾井乡:瘦肉型蕨麻猪,是“陕西火腿”的最佳原料。

岷县蕨麻猪

地域范围

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高原东缘与陇南山地西部及陇中黄土高原南端接壤区,处于洮河中上游,河水流经县境西南折西北部。地处北纬34°07'—34°45',东经103°41'—104°59'之间,东、西长约120公里,南北最窄处仅15公里。县城距兰州267公里,距北京2060公里,东与武山、礼县相邻,南与宕昌、迭部、卓尼县接壤,西与临潭、卓尼两县相接,北与漳县接连。岷县蕨麻猪生产区域遍及9个乡镇。年总产量10万头、35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貌特点:成年蕨麻猪,毛色纯黑,被毛粗密而长,长达3-4cm,冬季生黑色绒毛,鬃长而坚韧,鬃毛长5-10cm,其体型较小,体躯较短,体重为35~40kg,体高为42~45cm,体长为60-80cm。头窄长,呈锥形,嘴长而尖,犬齿发达,耳略下垂,额无明显皱纹。胸较狭窄,背腰平直或微躬,后躯高,前躯低,臀窄而倾斜,四肢健壮,膝短有力,蹄小坚实。 (2)肉质外在感官特征: 胴体皮较厚、瘦肉多、水份少。胴体肉切面具有大理石样纹,红白相间、纹理适中,肌肉光泽润滑、肌纤维细,脂肪坚硬呈乳白色,宰杀后随时间推移肉色由深红逐渐变为淡红色。 经烹调加工的肉,细嫩多汁、味道鲜美、口感好,无腥味、膘厚适中、食而不腻,具有岷县蕨麻猪肉特有的香味,是餐桌上的猪肉极品。蕨麻猪独特的肉质,是制作腊肉、火腿的上好原料。 (3)内在品质指标:岷县蕨麻猪肉中鲜味氨基酸(谷氨酸、甘氨酸等)较高。矿物质含量丰富,营养价值高。 (4)安全要求:产地环境达到《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 388》;畜禽饮用水达到并保持《畜禽饮用水水质—NY 5027》;饲料及其使用达到《畜禽饲养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准则-NY 5032-2006》;兽药及其使用达到《畜禽兽药使用准则-NY 5030-2006》;蕨麻猪疫病防治符合《畜禽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 5339-2006》;蕨麻猪饲养管理达到《生猪饲养管理准则-NY/T 5033 》。

九. 甘肃省 定西 岷县 岷县根雕

岷县山大沟深,山中老树桩、树根,千奇百怪,苍老古朴,形态多姿,新颖别致,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按自然原型稍加修雕,或小鸟,或雄鹰、或凤凰等凌空展翅高飞、逼真生动。树根不但缩影为山石、楼台,反映独特的大自然美景,而且还可以作为花卉盆景的底座,提高人们的欣赏水平。

根雕是根艺的一种,它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就是说在根雕创作中,大部分应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少部分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