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山东威海海鲜特产干货 山东威海有什么特色海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山东威海海鲜特产干货 山东威海有什么特色海鲜更新时间:2022-04-12 13:57:04

一. 山东省 威海 环翠区 威海大花生

威海是山东大花生的重要产区之一,年产量20多万吨。威海大花生果型大,籽粒饱满,果皮洁白,果仁色泽鲜艳,清脆香甜可口。由于威海大花生生长期长,达到180天左右,养分光照充足,氨基酸合成比较全面,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高,营养丰富,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倍受欢迎。加工制成的烤花生果、油炸花生仁、脱皮花生仁等系列食品,远销美国、俄罗斯、波兰、瑞典、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

二. 山东省 威海 文登区 文登学酒

东颐阳酒业有限公司文登学酒荣获山东白酒十大品牌。 文登学酒曾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免检产品、山东省标志产品,连续十年获山东省优级粮食酒称号。2005年3月,荣获全国浓香白酒优秀产品称号,同年10月,荣获山东名牌产品称号。日前,文等学酒被授予山东省白酒行业十大品牌称号,再创胶东白酒行业的唯一。

三. 山东省 威海 文登区 文登面蛤

文登面蛤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文登面蛤”,学名“四角蛤蜊,地方俗称“白蚬子”、“ 青蛤蜊”、“面蛤”,是文登市传统的滩涂贝类养殖品种,产出的面蛤壳薄、蛤肉丰满鲜嫩,营养全面,含有蛋白质、维生素和牛黄酸等多种成分,具有极强的抗辐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等功效。是消费者健康养生、馈赠亲朋好友的最佳海产品。文登市位于山东半岛的东端,濒临黄海,海流畅通,水体交换量大,滩涂坡缓,有5条河流注入大海,饵料生物丰富,这些场所都是适合面蛤生存繁衍的地方,也是“文登面蛤”自然分布密集区。目前,全市“文登面蛤”自然资源分布面积2万亩,养殖面积10000亩,鲜品年产量100余吨。据相关史志记载,文登市为了科学开发利用“文登面蛤”这一宝贵资源,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通过两年多的海岸带调查工作,基本摸清了文登面蛤的生态习性、分布面积、资源面积、生物学量、资源量等。近几年,文登把开发滩涂养殖作为实施海洋大开发的重点,实施滩贝区域化精养,在资源集中区重点建设了文登面蛤增养殖区。同时,2004年与中国海洋大学联合在文登成立“文登海大贝类研究所”,并作为中国海洋大学教学实习基地,加强对贝类养殖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化开发;2008年成立了威海市滩涂贝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相继成立了滩涂贝类养殖公司、贝类加工厂和滩涂贝类养殖专业合作社,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全面推广“滩涂贝类大面积精养高产技术”,使我市贝类养殖由护养逐步转变为建池精养,“文登面蛤”养殖产业化得到较快发展,成为全省贝类养殖的主要产区之一。

“文登面蛤”, 是本地的主要海产品产区之一。历史上曾有过“海鲜之王”的辉煌历史。无论在资源量、捕捞量、销售量还是在育苗、养殖、科研及加工工艺方面,都具有悠久的历史。该海产品大多养殖于文登市南部海域的埠口湾和五垒岛湾沿海,海河交汇,水质优良,滩涂肥沃,产出的布蛤和面蛤壳薄、蛤肉丰满鲜嫩,营养全面,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铁、磷、硒、锌、维生素、氨基酸和牛黄酸等多种成分,具有极强的抗辐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等功效。是消费者健康养生、馈赠亲朋好友的最佳海产品。

地域范围

文登面蛤主要分布在山东省文登市行政区内的沿海南部海区2~1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水域。地域范围:北纬地理范围东经121°51′00〞~122°13′00〞,北纬36°02′00〞~37°17′00〞。全市文登面蛤自然资源分布面积1350公顷,养殖面积670公顷,年产量100余吨。

四. 山东省 威海 乳山市 威海野生刺参

威海野生刺参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威海野生刺参是山东省威海市沿海的。威海市境内沿海的基岩岬湾、沙坝-泻湖、海岛和海礁15米以内为野生刺参自然生长海区。威海野生刺参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威海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拥有近千公里黄金海岸线,沿岸没有大的工业企业,近海远离大江大河入海口,各海区近海海底比较平缓,海底大多为礁石或泥沙石混合地质,藻类资源品种多,浮游生物丰富,水质无污染且肥沃,浅海年均温度10℃至15℃,年均盐度在30‰左右,适合刺参生长的-15米等深线以内海域面积达330万亩,是刺参生长的理想之地。

威海沿海岩礁众多,海藻茂密,海底腐植碎屑丰富,因此所产海参个体肥大,突棘粗大,肉质肥厚,鲜嫩可口。

2008年,威海市农业环境保护站申报的“威海野生刺参”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山东省威海市境内东经121°11′-122°42′,北纬36°41′-37°35′沿海的基岩岬湾、沙坝-泻湖、海岛和海礁15米以内的野生刺参自然生长海区。具体地区范围是:北起双岛湾,沿威海湾、皂埠口、朝阳港、东至成山头,沿荣成湾、桑沟湾、石岛湾、南至苏山岛,沿靖海湾、五垒岛湾、西至乳山口,总地域面积5万公顷。总生产面积1120公顷,年总产量343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气候情况:威海市地处中纬度,属于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与同纬度的内陆地区相比,具有雨水丰富、年温适中、气候温和的特点。另外,受海洋的调节作用,又具有春冷、夏凉、秋暖、冬温,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大风多和湿度大等海洋性气候特点。全市历年平均气温11.9℃,历年平均降水量730.2毫米,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538.2小时。

(2)水文情况:威海市河流属半岛边沿水系,为季风区雨源型河流。河床比降大,源短流急,暴涨暴落。径流量受季节影响差异较大,枯水季节多断流。全市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母猪河、乳山河、黄垒河三条较大河

流贯穿于文登、乳山两市境内,总流域面积2884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3%,母猪河流域面积最大,流域面积1278平方公里。境内河流长度大于5公里的有94条,其中大于10公里的有44条,黄垒河最长,全长69公里。河网平均密度为0.22公里/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系数为0.36左右,2003年径流系数为0.47。

(3)海域状况:威海北、东、南三面为黄海环绕,海岸线总长985.9公里,约占山东省的33%,全国的6%。海岸类型属于港湾海岸,海岸线曲折,沿海有大小港湾30多处,岬角20多个,并有众多优质海滩分布。全市大小海岛114个,其中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84个,有居民岛屿6个。

(4)海洋生物资源:威海海域广阔,浅海和潮间带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据资料统计,全市海域平均生物量为353克/平方米,平均生物密度586个/平方米;有生物资源779种,其中,动物647种,植物132种。动物中,鱼类主要有大黄鱼、小黄鱼、梭鱼、鲻鱼、鲈鱼、鲅鱼、青鳞鱼、太平洋鲱鱼、鲳鱼、黄姑、比目鱼等100余种;、虾蟹类主要有鹰爪虾、对虾、毛虾、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等;贝类主要有栉孔扇贝、鲍鱼、泥蚶、菲律宾蛤仔、文蛤、毛蚶、魁蚶、牡蛎、中国蛤蜊、四角蛤蜊、贻贝、青蛤等;棘皮类中有刺参、海蜇、马粪海胆、海星等。植物中,藻类主要有海带、裙带菜、石花菜、条斑紫菜、大叶藻等。

(5)人文历史情况:明末姚可成汇集的《食物本草》,有对海参的详细描述。书中说道:“海参,坐东南海中,其形如虫,色黑,身多傀儡。一种长五六寸者,功擅补益。肴品中之最珍贵者也。味甘咸平,无毒,主补元气。滋益五脏六腑,去三焦火热。”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中,也有较详细的记载。并称海参的药用价值敌人参,故名海参。

我国很早就开始食用海参,三国时期,吴国莹的《临海水异物志》记载:“土肉如小儿臂大,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炙食”。其中“土肉”就是指海参。明朝万历年间谢肇制著的《五杂俎》中就有关于海参的记载:海参在辽东海滨有之,其性温补,故曰海参。到了清代,海参已作为名门贵族高级宴席的美味佳肴了。古往今来,许多医学专著中对海参的医疗功

效都有专门描述。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养殖地应是生态环境良好,无或不直接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水(地)域。

养殖地区域内上风向、灌溉水源上游,没有对产地环境构成威胁的(包括工业"三废"、农业废弃物、医疗机构污水及废弃物、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等)污染源。

水质要求:水质质量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

底质要求:底质无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无大型植物碎屑和动物尸体。底质无异色、异臭,自然结构。

表1底质有害有毒物质最高限量应符合以下的规定

项目指标

mg/kg(湿重)

总汞≤

镉≤

铜≤

锌≤

铅≤

铬≤

砷≤

滴滴涕≤

六六六≤0.2

0.5

30

150

50

50

20

0.02

0.5

(2)品种选择:刺参。

(3)生产过程管理:海参的围堤养成和底播增殖养成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

养成地况:在有海参自然分布的浅海区或者底质为多岩礁的沿海、内海或小岛屿,底栖藻丰富。

水质:应符合GB11607—1989规定

(4)产品后期处理规定:

原料的来源与验收:将达到商品规格的刺参由海区捕获上岸,加工验收标准必须是鲜水刺参体重达300g以上,个体健康,且体表有光泽而无溃烂现

象,肥满度好而自身无污染。

原料处理:①去内脏:加工前,用尖刀在刺参背面中下部至1处,向其体内深切一刀至内脏,将其内脏、肠衣等全部挖出,只留刺参胴体加工。②清洗:将刺参胴体放入容器内,用干净海水搅拌冲洗至刺参胭体干净为止。③沸煮:将冲洗干净的刺参胴体放入铁锅内,加入胴体重1:0.7的淡水,用急火将锅内水和刺参烧至沸开,此时向锅内点少许凉水降温,而后转温火继续再烧,共烧至四个开,每烧一个沸煮开,每次都要及时向锅内加少许凉水降温控制沸煮点。④拌盐:鲜水刺参胴体经铁锅沸煮4个开后,用法篱捞,沥水后,放入塑料盆内拌入刺参体重45%的食盐。⑤下缸:将拌盐的刺参放入瓷缸内,放置在搭棚阴凉通风处,腌制12天后方可出缸。⑥烤参:也称为二次沸煮,将咸成品的刺参出缸再次放到铁锅内,同时加入刺参胴体重1:0.1

的淡水,随后用急火将锅里刺参烧至沸开,此时稍添一点凉水降温,而后继续用慢火烧,共烧4个沸开,每烧一个沸开添少量凉水。⑦拌灰:刺参经铁锅二次沸煮后用荒篱捞出,沥净水后,放入塑料盆内,拌入刺参胴体重10%柞木碳灰搅涂于刺参体表,达到起干防潮作用。⑧凉晒,刺参体表拌入柞木碳灰后,稍等30分钟后,均匀平放在水泥平台上凉晒,以至水份全部晒干为止。⑨选级:刺参晒干,按个体大小分级,干成品刺参120头/kg以上为商品甲级刺参,80头/kg为优级刺参,60头/kg为特级刺参。120头/kg以下为幼参次级。⑩包装:刺参包装是加工工艺最后一道工序,采用规格18cmx25cm透明无毒的聚乙烯薄膜塑料袋装入0.5kg刺参,抽空封口。

(5)生产记录要求:要有严格的生产记录。

4产品典型品质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

水鲜刺参经上述加工成的干成品刺参,外观饱满肥胖,体表光滑、色泽新鲜,体表外刺坚挺、前后排列整齐,刺尖而不臃肿。

表2规格可以按个体大小分等(克/个)

规格大中小特小

重量不小于15.110.0—15.07.6—10.07.51

(2)感官要求和理化指标:

表3感官要求和理化指标

项目一极品二极品三极品

色泽黑灰色和灰色

组织

形态体型肥满,肉质较厚,刺挺直无残缺,嘴部石灰质露出少,切口较整齐。体型细长,肉质较厚,个别刺有残缺,嘴部石灰质露出较多。体形不正,刺有残缺,最部石灰质露出较多。

盐分<40%<50%

水分<12%

杂质体内洁净,基本无盐结晶、体表无盐霜、附着的木炭粉或草木炭水、我杂质、无异味。

(3)安全要求:

执行NY/T1514-2007绿色食品海参及制品。

5包装、标识、运输、贮存

(1)包装:本品采用纸箱、木箱等包装,同批中各箱净重必须统一,内衬食品包装用塑料袋或内容物用食品包装用塑料袋(或其他防潮的食品包装材料)、纸盒等分装。销售包装的标签必须符合GB7718的规定,

(2)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威海野生刺参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3)运输: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卫生、防雨,运输中应防止受潮、日晒、

虫害、有害物质的污染及其他损害。

(4)贮存:本品应贮存于干燥阴凉处,防止受潮、日晒、虫害、有害物质的污染和其他损害。

五. 山东省 威海 乳山市 乳山葡萄

葡萄,又名草龙珠、水晶明珠、蒲桃、蒲陶、山葫芦等,属葡萄科藤木。原产于西亚,据说是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由中亚经丝绸之路带入我国的,故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种历史了。乳山的葡萄栽植历史长,品种多,但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多以庭院栽植为多,80年代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开始在农田大片栽植。乳山葡萄主要有鲜食葡萄和加工葡萄两大系列。鲜食葡萄品种主要有红提葡萄和巨峰葡萄,加工葡萄主要是酿酒调色用的“三珠”品种。

红提葡萄系美国葡萄品种,具有糖度高、耐贮藏、不落粒等优点,是乳山鲜食葡萄中的新品种。乳山最早引进红提葡萄的是育黎镇城阴和诸往镇二龙口等村,时间在1995年前后。后育黎镇马庄,白沙滩镇宫家,夏村镇崔家、黄依台等村先后大面积发展,但最终由于没控制好葡萄黑痘病等而 “全军覆没”。1998年至2000年,东北客商在乳山口野子等村投资建设了红提葡萄基地,在其带动下,野子村、南唐家等村不少当地人开始种植,当时南唐家村栽培的200余亩红提葡萄园由于采用新的药剂和套袋管理,使黑痘病等红提病害基本得到控制,红提栽培得到较快发展。至2007年,乳山红提葡萄种植面积1000余亩,其中乳山口镇种植面积占60%以上,乳山口镇姜大淇等种植户于2001年率先申请了红提葡萄无公害产品证书,成为乳山葡萄最早的无公害产品。

巨峰葡萄是乳山鲜食葡萄的主要品种。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大规模栽植,是全市栽植面积最大的葡萄品种,占全市葡萄栽植面积的60%以上,主要分布在下初、育黎、崖子、午极、诸往、乳山寨、徐家等镇,以下初镇巫山、河南村,育黎镇南西屋、北西屋、城阴,乳山镇寨车村,徐家镇吴家屯等村出产最多。2003年,育黎镇的“新育黎”巨峰葡萄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徐家镇吴家屯村巨峰葡萄栽培面积虽然不大,但所产的“圣山”牌巨峰葡萄品质好、口味佳,2006年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

乳山的酿酒葡萄颇有名气。1999年,下初镇与吉林东宝集团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共建酿酒葡萄基地,大面积种植以“三珠”品种等为主的酿酒葡萄,主要分布于下初镇的黄格庄、下草埠、胡家口、葛格庄、史家疃等村,栽植面积达到5000多亩,使下初镇成为胶东地区仅次于蓬莱中粮葡萄基地的第二大酿酒葡萄基地。2006年,下初镇的5000多亩加工葡萄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7年,下初镇通过国家级葡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验收。

葡萄因富含营养而被人们视为珍果,并有“水果皇后”的美誉。它除含有60%以上的游离水和胶体结合水、化合水(生命水)外,还含有糖类、蛋白质、有机酸、矿物质、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等对人体有益甚至是人体必需的成分。此外,葡萄所含热量远比苹果、梨等水果高。更可贵的是葡萄中大部分有益物质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对新陈代谢等活动可起到良好作用。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葡萄性平,味甘酸,入肺、脾、肾经,功能补气益血、强筋健骨、通经络、通淋消肿、利小便、滋肾益肝。《神农本草经》列葡萄为上品,称其“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滇南本草》说葡萄“大补气血,舒筋活络”;《滇南本草图说》说它“治痘症毒,胎气上冲,煎汤饮之即下”;《本草再新》说它“暖胃健脾”;《随息居饮食谱》认为它“补气,滋肾液,益肝阴,强筋骨,止渴,安胎”;《陆川本草》说它“滋养强壮,补血,强心利尿,治腰痛、胃痛、精神疲惫、血虚心跳”。葡萄含铁量较高,缺铁性贫血者,食用葡萄干大有裨益。

六. 山东省 威海 荣成市 荣成水貂皮

【水貂皮】 水貂皮是一种珍贵的短毛细皮,其毛绒细密保暖,柔软光滑,板质柔韧,是制作高

级裘装和服饰的上等原料,可做大衣、斗篷、披肩、围脖、帽子、衣领、手套等。水貂皮与狐皮、波

斯羔皮被合称为国际裘皮市场的三大支柱。

水貂的形态与生态和黄鼬(黄鼠狼)相似,体细长,头粗短,四肢短,趾基间有微蹼,尾较长。

其基本毛色为黑褐色,被称为标准水貂。水貂的听觉、嗅觉十分灵敏,性情凶残暴躁。它一年只繁殖

一次,2~3月0,4~5月产仔,一般每胎产仔3~8只。

荣成县饲养水貂已有近30年历史。为了提高貂皮质量,他们先后从英国、日本、丹麦、加拿大等

国引进优良品种, 经过不断改良,貂皮质量显著提高。现在,全县共有集体貂场220个,个体养貂户

2600户,水貂总饲养量70万只。主要品种除黑貂外,还有咖啡、米黄、银蓝、珍珠、蓝宝石、紫罗兰

等彩貂共10多个品种,最高年出口貂皮50万张,创汇1000多万美元。

水貂又名美洲水貂,它的体形细长,雄性体长38-42厘米,尾长20厘米,体重1.6-2.2公斤,雌性较小。体毛黄褐色,颌部有白斑,头小,眼圆,耳呈半圆形,稍高出头部并倾向前方,不能摆动。颈部粗短。四肢粗壮,前肢比后肢略短,指、趾间具蹼,后趾间的蹼较明显,足底有肉垫。尾细长,毛蓬松.以深棕色皮毛为主。主要在夜间活动,吃小型啮齿动物,也吃蝼蛄、蛙类和鱼。生活在溪流岸边的洞中或岩石缝间,有些繁殖场饲养水貂取其毛皮。

地域范围

荣成水貂分布在荣成市所辖行政区域内的成山、俚岛、寻山、崂山、东山、宁津、桃园、港湾、斥山、人和、虎山十三个沿海镇、街道所属的553个行政村,东至成山镇卧龙村,西至虎山镇岳家村,南至人和镇沙口村,北至成山镇礼村,地理座标为:东经122°09′—122°42′,北纬36°43′—37°27′之间。地域保护水貂存养810万只,种貂175万只。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貌品质特征:荣成水貂体型大,头型轮廓明显,面部短宽,耳壳小,眼睛明亮有神,公貂颈短头大方正,母貂头小清秀略呈三角形,肩、胸部较宽,后驱丰满,四肢短而粗壮,尾细长,尾毛蓬松。 2、体尺体重:成年公貂体重为2.57±0.31 kg,母貂体重为1.26±0.14 kg;成年公貂体长为49.45±1.7 cm,母貂体长为43.1±1.8cm。 3、毛皮品质:荣成水貂皮板优良,轻柔结实,毛绒丰厚,色泽光润,毛细、密、短、平、齐、亮、黑,背腹毛色一致,毛峰平齐有弹性,绒毛柔软、灵活,板质好,尺寸大。 公貂一级皮比例90.05%,母貂一级皮比例90.16%;公貂0号皮80.23%,母貂2号皮65.42%。 成年公貂背侧针毛长度为20.7±0.8mm,背绒毛长度为13.1±0.9mm,腹侧针毛长度为19.3±1.0 mm,腹绒毛长度为9.9±0.8 mm;母貂背侧针毛长度为20.1±1.0mm,背绒毛长度为12.1±0.8mm。腹侧针毛长度为 17.6±1.7mm,腹绒毛长度为9.1±0.8mm。 4、安全要求:明确登记产品市场准入所遵循的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名称、具体内容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安全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8134-2009《生水貂皮检验方法》要求。

七. 山东省 威海 环翠区 威海根雕

荣成实用性根雕历史悠久。荣成市根雕艺术协会的倡导者刘玉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艺术家"的称号,并颁发荣誉证书。( 威海)

八. 山东省 威海 乳山市 乳山绿茶

乳山绿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乳山是中国纬度最高的绿茶生产基地。乳山茶之所以有着上乘的品质,关键占据着产自北方的优势,因为乳山茶种植于北纬36°~37°之间的丘陵地区,昼夜温差大,茶叶生长期长,因此茶多酚、氨基酸等健康物质的含量大大高于南方茶,并含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滋味醇厚、清香久长、耐冲耐泡等特点。现在乳山的茶园主要分布在白沙滩、乳山寨、大孤山、徐家、冯家等地。

乳山种茶始于1966年,由焉家、耳沟等村从浙江省引进茶苗试种成功,是胶东半岛最早南茶北移的县。

茶树适宜种植在背风向阳、弱酸性土壤、坡度低于25度的区域。乳山市土壤以棕壤土为主,土体深厚,质地较好,且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富含锌、铁、硼、钙、镁、钼等中微量元素。另外乳山灌溉用水、大气质量均符合无公害茶叶生产标准,这些都为茶叶营养成分优质化提供了最佳条件。至2007年,乳山市有茶园3000亩,主要分布于白沙滩镇稗子刘家,乳山寨镇小管村、玉皇山后、耳沟、赤家口、果枣夼,大孤山镇上夼、河东,徐家镇辛家口及冯家镇等地,年产茶叶2.4万公斤。全市现有茶叶加工企业10余家,规模较大的有威茗茶场、极北茶场、玉皇山茶场、岠嵎山茶场、林德茶场、春茗茶场等。2010年乳山绿茶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乳山茶种植于北纬36°~37°之间的丘陵地区,昼夜温差大,茶叶生长期长,因此茶多酚、氨基酸等健康物质的含量大大高于南方茶,并含丰富的维生素和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滋味醇厚、清香久长、耐冲耐泡等特点,深受人们青睐,成为上乘的旅游纪念品和馈赠礼品。白沙滩镇稗子刘家村的“威茗”绿茶为威海市国际人居节指定用茶。

乳山市委、市政府把茶产业列为八大农业富民产业之一,编制了产业发展规划,从2007年起,加强茶树抗寒良种的引选工作;大力推广合理密植、矮壮法栽培、越冬防护、标准化生产等技术;制定了有利的政策措施,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和扶持的力度,突出品牌建设,打造知名品牌。乳山以309国道以南的乳山寨、白沙滩、大孤山、徐家、海阳所等镇为茶树栽植重点区,到2010年将建成万亩茶园,打造成“纬度极北、烟威最大”的绿茶基地。

乳山绿茶

地域范围

乳山地处山东半岛东南端,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1′00″~121°51′00″,北纬36°41′00″~37°08′00″。东邻文登市,西毗海阳市,北接烟台市牟平区,南濒黄海。南北纵长48公里、东西横宽60公里,总面积1668平方公里,耕地总资源85.6万亩。乳山绿茶产自乳山市白沙滩、大孤山、徐家、南黄、冯家、下初、午极、崖子、诸往、乳山寨、乳山口、夏村、海阳所、育黎、城区办事处等。现有茶园面积10000亩,年产茶叶500吨,茶叶均为名优茶。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乳山绿茶叶片肥厚,色泽翠绿,所制绿茶其干茶色泽、汤色和叶底均绿亮。高档春茶冲泡后形似兰花,芽叶完整,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卷曲形茶条索卷曲、紧结、匀整;不同级别茶叶色泽从翠绿到墨绿,汤色从嫩绿明亮到黄绿明亮,不浑浊,滋味浓醇,叶底从嫩绿明亮到黄绿明亮。扁形茶光扁平直,不同级别茶叶从光滑到扁平,色泽从嫩绿到黄绿,匀整洁净,栗香浓郁,滋味醇厚,汤色从嫩绿明亮到黄绿明亮,叶底从嫩绿明亮到黄亮。针形茶扁平挺直,绿润匀齐,栗香高而持久,汤色嫩绿清澈滋味鲜醇爽扣,叶底嫩绿明亮均匀。 2、内在品质指标:乳山绿茶香气高、滋味浓郁、耐冲泡、汤色嫩绿明亮、并带有独特的板栗香,回味甘醇,且具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乳山绿茶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各项检测指标均在规定值以上,含量明显高于南方茶。水浸出物≥34.0%、茶多酚为≥20.0%、咖啡碱≥3.2%,氨基酸总和≥25.0%,各项检测指标明显优于其他绿茶,对人体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解毒消炎、清热降火、提神醒脑等各种保健功能。对人体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解毒消炎、清热降火、提神醒脑等各种保健功能,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3、安全要求:乳山绿茶必须达到农业部《绿色食品茶叶》NY/T288-2002的卫生指标。

九. 山东省 威海 文登区 文登板栗

文登人叫板栗为栗子。板栗是著名的干果,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誉。

文登地区栽培板栗历史悠久,文登人们根据板栗的生长特点,大规模地栽培板栗,产量客观。文登板栗的主要品种有石丰、金丰、海丰、上丰、清丰及本市自选的枣林13号、泽科2号及威丰等。所产板栗,果形均匀,果肉金黄,味道香甜,营养丰富。

胶东人们爱吃的栗子粥也是很好的补品,既能与粳米一起润脾健胃,增进食欲,又能补肾强筋骨,老少皆宜。板栗还具有补脾健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等功效。

十. 山东省 威海 乳山市 崖子苹果

山东省乳山县崖子镇地处乳山市西北部,面积187.7平方公里,辖58个行政村,农业人口3.8万,这里因生产优质苹果而享誉全国,品种以红富士为主,另有红将军、红星、嘎啦、小国光等,素有“果品之乡”之称,是威海市首屈一指的果品产业镇。2010年全镇仅苹果一项收入达到6亿元,果农纯收入达5亿元。

该镇共发展苹果种植5.5万亩,人均1.4亩,总产量达16万吨,周转量达到24万吨。全镇拥有果品加工企业4家,气调库5个,总容量5.5万吨,年周转量7万吨;拥有果品专业合作社22个,入社果农6300多户;建有占地100余亩,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井口综合性大型果品交易市场及其它小型交易市场30多处,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优质苹果基地百强乡镇”。

近年来,崖子镇还被授予“国家果树生产星火计划试点基地”、“中国最大的红将军生产基地”、“山东省产业特色镇”和“省农科所重点科研基地”等荣誉称号。2008年崖子镇又被评为“中国优质苹果基地百强乡镇”,今年又申报注册了“乳山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远销香港、东南亚、中东、欧美和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年果品出口量达到3万吨,创汇3500万美元。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