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玉溪元江特产有些什么美食 云南玉溪方便带的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玉溪元江特产有些什么美食 云南玉溪方便带的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3-30 12:22:09

一. 云南省 玉溪 江川区 抗浪鱼

   抗浪鱼是抚仙湖的鱼类,人工驯养繁殖抗浪鱼是云南省科技厅的农业科技攻关项目,经项目单位和技术人员两年的探索和精心饲养管理,在海口抗浪鱼养殖场人工饲养的5000尾抗浪鱼 ,通过激素处理和人工模拟抗浪鱼的自然产卵习性,于2002年5月6 、7日第一批产卵,10日孵化出鱼苗,5月14 、15日第二批产卵,两批共孵化出鱼苗5万多尾。2 002年7月24日,海口抗浪鱼养殖场有6-8厘米2龄抗浪鱼40万尾,1--1.5 厘米1龄抗浪鱼20万尾。标志着抗浪鱼人工驯养繁殖取得成功。经过两年多的探索研究,项目组科技人员已初步掌握了抗浪鱼的整个生活周期和生活习性、人工饲养管理技术、疾病防治措施,为下一步继续研究,恢复鳞鲸鱼种群奠定了很好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为进一步完善抗浪鱼人工驯养繁殖技术,扩大规模,使抗浪鱼的种群得到尽快复,2002年7月26日 ,由澄江县科学技术局、澄江县水电局组织筹备,玉溪市科学技术局主持召开“澄江县抚仙湖抗浪鱼人工驯养繁殖评价会”。抗浪鱼人工驯养繁殖专家评价组、抗浪鱼人工驯养繁殖课题组,省、市、县有关单位领导,新闻媒体等46人参加会议。会议通过课题组汇报项目实施情况,专家及领导提问,课题组答辩,评价组提出评价意见等议程,对抗浪鱼人工驯养繁殖取得成功给予充分肯定。建议课题组及县科学技术局、水利局做出计划,从抗浪鱼种苗数量、发展规模等方面,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争取更多资金投入,使来之不易的这项技术尽早发挥作用,让抗浪鱼种群尽早得到恢复,造福于沿湖居民,促进抚仙湖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为濒危物种的种群恢复,著物种的产业化生产探索一种模式。

二. 云南省 玉溪 江川区 菌子宴

一进九溪“蒋记菌子宴”的大门,就见许多人围坐在一起,正在一篓篓打理当天买来的干巴菌。老板娘宋卜焕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正是干巴菌生长的最好季节,所以他们每天要买上几十斤,除了保证当天需要外,其余的一部分用来储藏,一部分用来腌制干巴菌咸菜。“蒋记菌子宴”是名副其实的菌子宴,他们以鸡枞、干巴菌、奶浆菌、鸡油菌、黄连头、铜绿菌等各种菌子为原料,最多可以做出30多种不同口味的菜肴。而菌子宴的特色,就要数杂菌焖鸡、鸡枞汤、青辣椒炒干巴菌,以及独特的杂菌膜了。“蒋记菌子宴”的鸡枞汤不添加任何辅料,只稍微放了点油盐,清亮的汤刚一上桌就香气扑鼻,喝上一口,肠胃和味觉都活跃起来,是最好的饭前开胃菜。这时候,杂菌焖鸡也做好了,红辣椒、绿薄荷、白鸡肉、黑棕色的菌子,加上红汪汪的汤汁,颜色刺激着食欲,赶紧尝一块鸡肉吧!口感鲜嫩爽滑,少了几分鸡肉的寡淡,多了几分菌子的鲜香。再尝一块杂菌,初入口中是菌子野性的香味,咬上一口,菌子里饱含的鸡汁一下滑入口中,顿时让人想起一个词“唇齿留香”。青辣椒炒干巴菌、炒杂菌也是不可不尝的,因为吃过的人都一个劲地推荐说:“香,太香了!吃过一次还想吃。”杂菌膜则算是饭店里最有特色的菜了,是老板娘将江川传统的膜腌制方法用到杂菌这种山珍上,创造出百吃不厌的杂菌膜,它可以成为饭桌上的佐餐佳肴,也可以当作茶余饭后的零食。吃得差不多时,煮一碗面条,舀几勺杂菌焖鸡的汤汁,再根据个人喜好加点炒干巴菌、炒杂菌、杂菌膜,最后来上点饭店自己腌制的嫩黄豆、干巴菌咸菜,一看调料就馋得我们只管低头吃饭,再顾不上跟你介绍什么了。如果你是个有心人,记得走得时候带上一罐用新鲜红辣椒、新姜腌制的蒋记腌干巴菌,送朋友或者给家人,都是一份很好的礼物。

其实,“蒋记菌子宴”的生意之所以火爆,除了他们独特的加工工艺外,原料的品质是很关键的一个因素。九溪野生菌素来以无污染,菌香浓而在全市的野生菌交易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加上“蒋记菌子宴”多选用九溪放马沟、罗合白两村的菌子,因为“放马沟、罗合白山上的树棵子厚,没有工农业污染,菌的质量好”,所以味道更为醇香

三. 云南省 玉溪 华宁县 烧饵块

饵块这一米类制品,走遍全国各地,唯带云南是有。据古籍记载,麦类制作的食品古时约统称为"饼",米类制作的为"饵"。云南是古人类的发祥地,水稻栽种历史悠久,民间到了农历岁末,家家户户都要挑选最好的大米,洗净浸泡后蒸熟,放在碓中舂细如泥,案板上用蜂蜡抹好,再搓揉为长方、椭圆、扁圆等形状,用作馈赠的食品,称为"饵馈",时间一久,老百姓就把它谐称为饵块了。( 昆明)

四. 云南省 玉溪 江川区 铜锅煮鱼

铜锅煮鱼是湖边渔民的家常菜。铜锅轻巧,传热又快,渔民去海边“拿”鱼,在沙滩上或鱼洞岩石旁,以三块石头做灶,再把铜锅架在石头上,舀清冷的海水或泉

水入锅,将活蹦乱跳的抗浪鱼放入锅内,盖上锅盖。随着水温上升,鱼儿频频

用头顶锅盖,之后就悄无声息了。这时,放入葱、姜、大蒜、火烧干辣椒、薄荷,煮熟即可尝鲜了。更有趣的是,就湖边席地而坐,边吃边观赏沟内,湖边

游动的抗浪鱼群,顿觉野趣横生。只可惜,这样的场景在今天已是可遇不可求了。那个让老饕们垂涎有幸福年代工,抗浪鱼产量占抚仙湖鱼类的80%,最高年产量曾达到100多万斤,每公斤售价仅为二三十元。70年代,仅禄充一个渔村,上交供销社的干抗浪鱼就达100多吨!近年来,因为数量的骤减,抗浪鱼的价格已飙升至每公斤1500元,甚至因为游客相争,“拍”出过5000元一公斤的天价。

因为抗浪鱼减少,渔洞沙滩消失,如今的铜锅煮鱼多用青鱼和鲤鱼,在渔民家中和饭店加工,风味依然鲜美纯正,担当得起“滇中一绝”的美名。沿湖的立昌鱼庄、禄充渔村、明星鱼洞是品尝活水煮活鱼的最好去处,每逢周末或黄金大假,吃鱼的人排成长队等待翻桌,家家饭店生意爆棚。平常时光,你可以随便走进一家饭店,长驱直入后院挑鱼

“点杀”。煮鱼时一定要用冷水,锅里放上一些葱、姜、盐。用大火煮涨后,

再用慢火煮,煮熟以后才能放味精,这样做出来的鱼和汤才会更鲜美。在吃鱼前,先喝上一碗汤,很纯正也很鲜甜。吃铜锅煮鱼最重要的角色是蘸水,用葱

末、姜末、蒜末、盐、味精、胡椒、花椒、辣子、金龙鱼油炒制出来,味道特别好。

五. 云南省 玉溪 通海县 豆末精

豆末精是通海县传统名牌产品,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豆末糖以优质黄豆为主料,加工精细,层次均匀,具有“香、甜、酥、脆、人口无渣”的特点。

六. 云南省 玉溪 易门县 南蛮酒

传说“南蛮酒”名出自三国时代的诸葛亮,他为完成先帝北伐曹魏,匡扶汉室。为除北伐后顾之忧,遂亲统大军南征,七擒孟获后,使蛮地归服。在会盟宴上,孟获献府内珍藏多年美酒于蜀相,孔明畅饮后感慨道:“亮遍品中原名酒,皆不如此,南蛮酒,隆中无,蜀亦无……”,从此“南蛮酒”便成为向朝廷进贡之品。

易门云之南食品有限公司根据府内秘方和地方史料,经多年挖掘整理,研究酿制出的“南蛮酒”,其酒体丰满,晶莹剔透,味淳且甘,回味绵长。

七. 云南省 玉溪 江川区 盐水鱼

盐水鱼可长期保存,味道独特,既有腌鱼的香辣味,又有活鱼的鲜甜味,且肉质细腻,吃起来格外爽口。

盐水鱼的做法说来也简单:把鱼儿剖肚挖鳃洗干净以后,在锅里放入适量水、适量食盐和各种佐料煮一下,然后把鱼放入锅里,用文火慢慢煮,直到把水煮干。当然,最不能忘记的佐料就是花椒和花椒叶,否则盐水鱼吃起来肯定不香。但要真正做好盐水鱼也不简单,其中最难把握的是火候,尤其是在煮的过程中。煮的时候是不能给鱼翻身的,否则鱼肉碎了,会影响美观以及人们的食欲。煮鱼时不能搅拌,你得留意别把鱼煮煳了,但也不能把水分留得太多,否则一是味淡,再有就是放不住。多年来,当地群众总结了一套做盐水鱼的经验:一是注意锅里水不能太多,二是火要小,这样煮出的鱼才硬挣,有筋骨。当然,烹制的盐水必须十分考究,如能用腌制干鱼的盐水来煮最好,如没有这样的盐水,最好也要把盐放入锅中炒红,再放水来煮。煮得好的盐水鱼,用筷子随便一夹是夹不烂的,而且味道咸淡适宜,在咸菜罐里放个一年半载的绝不会变味。

对于抚仙湖畔的人家来说,做盐水鱼确实是每个主妇都会的活儿。抚仙湖畔的农民多以打鱼为生,卖不完又吃不了的鱼只好拿回家,由能干的主妇做成美味可口的盐水鱼放在罐中贮存起来。到了没菜的日子,弄几块出来一蒸就成了全家的美味佳肴了。盐水鱼中的极品当数抗浪鱼。抗浪鱼个头虽小,但刺软肉嫩,味道鲜美。由于它生活在无污染的抚仙湖中,靠吃水中的微生物为生,肚杂都很干净,所以吃抗浪鱼根本用不着剖腹挖肠。可惜现在抗浪鱼越来越少,有眼福一见已不错了,更别说吃了。

对于盐水鱼的来历,史书上还有一个有趣的记载:康熙年间,滇臣赵氏回乡省亲曾带仙湖盐水鱼返京,一日退朝在家款待同僚,席间盛上盐水鱼,香溢四方,众人盛赞味美。恰逢天子巡游至墙外,忽闻异香扑鼻,探知乃院内传出此香,即进院详查,群臣跪迎,天子责道:众爱卿聚此品何佳肴?竟不怕朕问尔等欺君之罪?滇臣急献盐水鱼,奏曰:此乃微臣家乡土产,不敢上献。天子尝而不言,半晌方道: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怎得几回尝?当为贡品!此后,盐水鱼被列为贡品,每岁上贡。

八. 云南省 玉溪 峨山县 彝族套肠

彝族套肠是当地土著彝人传统特色食品。该产品以优质小肠为主料,以传统工艺为基础,制作时,将一只猪的所有肠子由细到粗层层相套,每层中夹以香料灌制而成,内含多种人体所需营养成份。食用时,模刀切成薄片,呈环状叠于盘中,上茏蒸透即可食,嚼来油而不腻、香酥味美,风味独特,堪称食品一绝,是馈赠亲友、宾宴之上乘佳品。

九. 云南省 玉溪 江川区 大头鲤

大头鲤的体形与鲤鱼十分相似,但头部较宽大,体形似鲤,所以得名“大头鲤”。在中医学上还可将其入药,具有滋补、祛风的疗效。近年来种群数量不断减少,亟待保护。大头鲤为我国特有种,仅分布于云南省的星云湖和杞麓湖。因其肉细嫩,含脂量高,味美,营养丰富,颇受人们欢迎。

尾柄细长。体长9—12厘米,最大体重可达2千克。头特别大而宽,头长大于体高和背鳍基长;头背宽而平坦。口阔且大,亚上位,弧形,口裂显著倾斜,口宽大于吻长。无须。下咽齿主行第二枚齿齿冠具2-5道沟纹。鳃耙排列甚细密,在48个以上,其长度超过鳃丝长。鳞大,侧线鳞34-37个。背鳍 大头鲤

和臀鳍均具带细锯齿的硬刺。背、腹鳍起点相对或背鳍稍长,背鳍基长,鳍条短,外缘深凹,胸、腹、臀鳍均大;胸鳍达腹鳍。尾鳍下叶为橘红色。背鳍的起点大约于腹鳍相对,距尾鳍的基部比距吻端的距离略近。背鳍颌臀鳍硬刺的后缘均具锯齿。尾鳍呈深叉状。鳔具2室。

生活习性

喜欢生活在水深而水质较清澄的水体中上层,对恶劣环境耐受力差,若水质混浊或离开水体则易死亡。性活跃,游泳迅速。食性较单一,大小个体的食性差异不大,几乎均以大型浮游动物的枝角类和桡足类为食;有时也杂食些硅藻、丝状藻和龟甲轮虫等,但数量很少。

繁殖习性

一般雌鱼体重在50克左右即已性成熟,产卵期较长,从4月初开始直到9月,以5-6月最盛。卵附在水草上孵化。
生长速度较慢,但生长速度均匀,各龄鱼体的平均年增长量约60毫米。最大个体重2公斤,通常在1龄鱼中已有50%的个体性成熟,体重52克,而雄性体长仅117毫米,体重32克。大头鲤的怀狼量大,3-4龄鱼的怀卵量达13万粒。分批产卵,通常分为两批,两批之间相隔7天。每批产卵3天。过7天再产第二批卵。产卵期为5-6月,卵通常在晴天拂晓3-5时产于水下1-2米处,产粘性卵,卵粘附于水生管束植物上。以浮游动物为食, 其中以枝角类和桡足类占绝对优势,其次为轮虫,此外还兼食少量硅藻,丝状藻以及水生维管束植物等

大头鲤(15张)。

致危因素

在20世纪50-60年代曾为产区的主要经济鱼类,在两个湖的渔产量中,占极大优势,曾占总产量的70%左右。自70年代引进鲢、鳙,与大头鱼产生食物竞争;在引种时又带来了鰕虎鱼、鳑鲏、麦穗鱼等小型野杂鱼,这些鱼生命力强,且大量吞食鱼卵;再则湖泊水位下降,水草减少而破坏了产卵场;长期的酷渔滥捕;大头鱼自身抗病力弱,生长缓慢,适应环境差等综合因素,导致资源的锐减。

种群现状

目前大头鱼在星云湖和杞麓湖中,仅占鱼产量的0.5%左右。
1963年统计,大头鲤在星云湖占鱼类总产量的70%,在杞麓湖占30%。自20世纪70年代始,由于捕捞过度,引进食性相似的鳙及环境变迁影响,大头鲤资源日趋枯竭。1979年江川渔场用池塘人工繁殖获得成功。1988年后又生产大规格鱼种放湖,使鱼产量逐步增长。

十. 云南省 玉溪 峨山县 蘸水鱼

蘸水鱼

蘸水鱼,是近年来流行于曲靖地区的风味鱼肴,多选用鲤鱼烹制。古诗里,最富传奇色彩的要数鲤鱼。鲤鱼,自古被誉为诸鱼之长,不仅味美,且有不规则五彩斑纹的花鲤和红黄色深浅不一的色鲤通常被放养供游人观赏,被视为吉祥的象征,鲤鱼跳龙门就是美好愿望的展现,而佛教则常将它作为放生物。但民以食为天,鲤鱼必是人们果腹之物。用它与胡萝卜配伍,经水煮调味便成了蘸水鱼,看似貌不惊人,但当你目视汤滚浪涌的鱼锅之中时,五彩纷呈,一股鱼香扑鼻而来;当你把那鱼肉挑出来入蘸水一涮,五滋六味吸入肉中,入口一尝,会品出一种奇特的鲜味,鱼肉滋嫩而爽口,周身通泰,果腹又养“心”。当肉吃得差不多时,将陈列旁边的时鲜蔬菜、薯藕瓜果顺手放入锅中,边煮边食,荤素互配,又是一方滋味。

制法:将鲤鱼杀后,去鳃除鳞洗净,砍下头,身切段,放入冷水锅中,鱼头先下,肉身在上,放入姜片、葱段、胡萝卜条,下些料酒和盐,上火煮沸,打去浮沫约煮五六分钟,点入少许色拉油,鱼肉即熟又刚到好处,便可先食鱼肉。用碗一只,下入盐、葱花、姜蒜末、糊辣椒面、花椒面、香菜末,兑入原汁汤成蘸水上桌。煮鱼之水,最好是矿泉水。鱼,最好是1500克以内的春鱼和秋鱼。

鲤鱼虽色泽有异,但性味功用相似,其味甘、性平、滋补、健胃、利水。每百克鲤鱼肉中,含蛋白质17.7克、脂肪5.1克,还含钙、磷、铁、维生素A、B、烟酸等。胡萝卜性味与鲤鱼相同,健脾、补血、助消化、助发育。其营养有两大特点,一是含糖量高于一般蔬菜,并有一种芳香甜味,二是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关于胡萝卜素的驱汞作用,国内外杂志均有报道,指出胡萝卜中的果胶物质,可与汞结合,有加速排出人体内汞离子的功能。胡萝卜含丰富的维生素A,利于儿童牙齿和骨骼的发育,对青少年的发育成长很有帮助。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