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铜川十大土特产 铜川三大特产目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铜川十大土特产 铜川三大特产目录更新时间:2022-04-04 00:44:00

一. 陕西省 铜川 耀州 耀县花椒

花椒是重要中草药,是人民生活中的调味品,本县民间早有栽植,分布很广,面积不大,多为零星生长,仅供自用和少量出售药用,发展缓慢,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花椒需求日益增长,产值不断提高,从而调动了农民群众栽植花椒的积极性。1988年仅孙塬乡花椒面积就达3,437亩,产值市场人格共60,000余元,当即引起乡党政领导的重视。随即召开全乡花椒生产会议,作出发展花椒生产的决定,同时成立了花椒协会,制定了1990年实现万亩花椒乡的发展规划,当年秋收后全乡又新栽花椒3,000亩,其他部分乡镇也有栽植,当年耀县被省列入花椒生产基地县之一,进一步引起了县党政领导的重视,县人民政府制定了东起孙塬乡、西止白瓜乡的"6万亩星月形花椒林带"的实施方案,1989年县、乡、村上下一股劲,党政军民紧密配合,一鼓作气,开展了突击栽植花椒战役,完成新栽花椒24,799亩,连前累计达到31,857亩,提前两年完成省上要求的3万亩花椒基地建设任务该年收获花椒12,000斤,产值达10万元以上,并新育椒苗150亩,给来年扩大栽植作好了苗木准备。

在建设花椒基地上,具体做了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县人民政府制定印发了"大力发展花椒生产决定";二是制定了因地制宜地发展花椒规划;三是由主管县长亲自带队,前往韩城市参观学习;四是录制了孙塬乡焦坪村发展花椒生产的电视录像片;五是举办花椒生产技术培训,实行科技承包;六是全面动员,一年栽植花椒两万亩;七是成立了"耀县花椒技术协会"。同时,帮助孙塬乡等地椒农开展花椒就地深加工,生产出花椒由,花椒粉等市场抢手的优质产品,以提高经济效益。

二. 陕西省 铜川 王益区 素糊饽

材料:菠菜、大豆芽各5克,豆腐(白豆腐5克、油炸豆腐5克、豆腐丸子3个)、水粉条、炸豆腐皮各15克,面筋泡25克,芝麻油10克,菜籽油100克(实耗),黄花、木耳各少许,精盐、酱油各适量。

制作:1.将洗净切好的应时鲜菜和大豆芽放入锅内(加油少许),加酱油、精盐炒至八成熟时,舀入盆内。

2.烙好的饼切成长条,放在案板上。

3.炒锅内放入炒过的菜,加汤烧开,放入黄花、木耳、粉条、豆腐、豆腐皮、面筋泡,再放入切好的饼条,煮约一二分钟后,加入精盐、酱油搅匀,淋入芝麻油出锅即成。

特色:汤鲜饼韧,清香可口。

三. 陕西省 铜川 印台区 榆林毛毯

榆林毛毯是陕西传统工艺品。所织地毯多用富有变化的几何图案,色泽清雅,组织严密,驰名中外,被视为珍品。

榆林毛毯选用本地产特种羊毛,经精细加工制成,用地毯、挂毯和盖毯三大类,被列为国家名牌。它采用“仿古式”、“美术式”图案,色泽清秀,质地厚重;盖毯的图案多彩多样,多用富有变化的几何……质地柔软舒适,保暖性好,深受广大消费者爱。

四. 陕西省 铜川 王益区 裤带面条

铜川人吃面条讲究越长越宽越厚越好,铜川精面粉制作的面条,其长、宽、厚就像皮带一样,煮好后调以佐料,吃起来滑而不腻,别有一番嚼头。

五. 陕西省 铜川 宜君 宜君核桃饼

核桃饼,以面粉、核桃焙制而成,小如瓷盖,色金黄,入口香酥,放置累日逾旬色味如初。核桃饼功效:辅助降血脂、改善血液循环、健脑益智。

六. 陕西省 铜川 耀州 耀州花椒

耀州花椒是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的。耀州区花椒挂果面积10万亩,主要分布在孙塬、小丘、关庄寺沟、董河、淹池等地,2012年产量3000吨,产值1.2亿。

近年来耀州区委、区人民政府积极实施“果业富民”战略,突出抓好以核桃、花椒、柿子为主的干杂果经济林建设,基本形成了北部核桃、中部柿子、南部花椒的三大产业基地格局,干杂果已成为全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农民群众致富的绿色银行。全区花椒挂果面积10万亩,主要分布在孙塬、小丘、关庄寺沟、董河、淹池等地,2012年产量3000吨,产值1.2亿。耀州花椒发展得益于政策驱动、行政推动、服务促动,椒园面积不断扩大,布局调整日趋合理。在品种优化,科学栽植、示范带动、生态管理、技术培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较大幅度地提升花椒种植的生产水平。

耀州花椒的产地主要分布在孙塬、小丘、关庄寺沟、董河、淹池等乡镇。尤其是孙塬镇,全镇目前花椒保存面积46760亩,是全区的花椒大镇。近几年,在区委、区政府“花椒富民”战略强势推动下,我镇已建成焦坪、石塬2个千亩市级示范园,贺咀一个800亩区级示范园和遍布全镇的百亩示范园9个,培训管理技术人员和乡土人才200名,花椒已成为我镇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七. 陕西省 铜川 印台区 荞面圪坨羊腥汤

荞面圪坨,以荞面为料,羊肉汤或羊杂汤为辅,是定边、靖边的一种风味小吃。

在陕北,荞麦可以用来做面条、剁荞面、扒糕、蒸饺、煎饼、荞麦豆乳、豆腐、凉粉、粉皮、揽团……几乎没有哪一种食物,可以像它一样有着如此之多的变化。不过最有名的,当是圪坨。

圪坨,关中人叫麻食,也叫猴耳朵。做法:荞麦面加水和成面团,掐手指肚大小一块,搓成耳朵状即成;讲究一点的,要在干净的新草帽上搓制,外面便有美丽的花纹了。这是传统的做法,现在多是用机器做,也是有花纹的。圪坨里可以放许多东西。普通的有土豆块、豆腐、西红柿,讲究的要有鸡蛋、羊肉、金针菇、木耳、栗子等,差不多是什么好东西都可以放的。

圪坨要在羊肉汤(陕北叫羊腥汤)里煮才算正宗,信天游里唱“荞面圪坨羊腥汤,生生死死相跟上”,常有人理解为圪坨和羊腥汤太好吃,吃了就丢不下,其实是误解。这是说圪坨必须有羊腥汤来搭配,才算美味。

圪坨一次可做一大锅,不怕吃剩下。因为下一顿热热会更香。在一些饭店,圪坨是可以随意添加的,不另加钱。但圪坨一次吃太多会伤胃,这便宜还是少占为好。

八. 陕西省 铜川 耀州 铜川北关饸饹

铜川老区,过去名为“同官”,曾是铜川政府所在地,一般的政府所在地饭店较为集中,天南地北各种美食汇聚于此,地方小吃便淡化了许多,但饭店的光芒依然掩盖不住铜川饸饹的美名,以北关饸饹为代表的铜川饸饹有人说它:堪比“兰州拉面”,故此可见铜川北关饸饹名气也不在一般。

九. 陕西省 铜川 王益区 夹沙花蛋糕

夹沙花蛋糕是陕西小吃的常见菜,特色:外形美观,柔软香甜。

制作材料:精面粉、鸡蛋、白糖、黄桂花、豆沙或果子酱。

制作方法:1.面粉上笼蒸30分钟,取出晾凉,擀碎过罗。鸡蛋磕入盆内,加入白糖用数根筷子不停地搅打,直至打起泡、颜色发白时,加入面粉、桂花搅匀成蛋糊。

2.蛋糊倒入瓷方盘内,摊约1厘米厚,入笼蒸熟,取出倒入油光纸上,在蛋糕上抹一层果子酱或稀豆沙,趁热带纸卷起,晾凉后去掉纸,用刀横切即成卷式夹沙蛋糕(如做平式夹沙蛋糕,即用两盘蛋糕中间夹入豆沙,晾凉后切成方块即可)。

十. 陕西省 铜川 宜君 宜君玉米

宜君玉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宜君县作为陕西省的地膜玉米第一大县,在玉米种植上坚持技术创新,突出地膜特色,扩大种植面积的思路,在历经今年的大旱后,玉米高产示范区较前三年仍然增产6%左右。今年的宜君县玉米种植面积为35.5万亩,较去年相比增加了3.7万亩,产量预计18.12万吨,比去年增加了2万吨。

宜君玉米农产品地理标志拟保护范围为:东以洛河为界,西至太安镇南塔村,北达彭镇常川村,南至云梦乡南古村,涉及城关镇、棋盘镇、彭镇、五里镇、太安镇、尧生镇、哭泉乡、西村乡、云梦乡、雷塬办事处9个乡镇1个办事处,共157个行政村,保护面积33.66万亩,年产量14.75万吨。

随着高产创建、旱作农业项目和测土配肥的实施,玉米已经成为宜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2010年,宜君县被农业部确定为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县;2012年,宜君县春玉米高产示范田平均亩产876千克,百亩攻关田平均亩产965.4千克,获得了“陕西省地膜玉米第一县”的称号;2014年,万亩示范田平均亩产量901.0公斤,百亩攻关田平均亩产量1069.1公斤,再次刷新了我省渭北旱地百亩春玉米高产纪录。

宜君玉米种植(粮食)

地域范围

宜君玉米生产区位于宜君县境内,东以洛河为界,西至太安镇南塔村,北至彭镇常川村,南至云梦乡南古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8°54′37″~109°28′46″,北纬35°07′34″~35°34′58″。涉及城关镇、棋盘镇、彭镇、五里镇、太安镇、尧生镇、哭泉乡、西村乡、云梦乡、雷塬办事处9个乡镇1个办事处157个行政村,总保护面积33.66万亩,年产量14.7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宜君玉米棒形美观,穗长15-20㎝;轴芯较细;玉米籽粒深长,外表金黄鲜艳,有光泽;颗粒饱满紧实、角质层比例高,千粒重大于350g;玉米面质地细腻;玉米糁熬煮油性大,粘度好,味香甜。 2.内在品质指标:宜君玉米碳水化合物≥68g/100g,脂肪≥3.0g/100g ,蛋白质≥8g/100g;同时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氨基酸总量≥7.00g/100g,镁含量≥110㎎/100g 3.安全要求:宜君玉米生产严格按照无公害玉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产品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