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嘉兴十大土特产 浙江省嘉兴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嘉兴十大土特产 浙江省嘉兴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4-04 22:14:42

一. 浙江省 嘉兴 海宁 斜桥榨菜

产品名称:斜桥榨菜

产品产地:浙江省嘉兴市斜桥

产品特性:质地脆嫩,色泽鲜艳, 咸辣适度,味鲜爽口。

产品成分: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 灰分,钙,磷,铁。

产品功效:清心开胃,健肤美容的功效。

产品简介:菜头经盐腌后压榨,除去一部分水分。榨菜即因此得名。然后加盐和十多种香料及调料(干辣椒粉、花椒、茴香、砂仁、胡椒、山柰、甘草、肉桂、白酒等),装坛,封口,在阴凉处存放。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坛里的榨菜先经酒精发酵,后经乳酸发酵,产生特殊酸味与香味,就成为榨菜了。中国榨菜、欧洲酸菜和日本酱菜,被誉为国际三大名腌菜,以海宁“斜桥”牌为代表的浙式榨菜与川式榨菜齐名列为中国名榨菜之最,斜桥榨菜以其色香味俱佳、入口脆嫩而深受国内外客户的青睐。

产品历史:榨菜起源于涪陵城西邱寿安家。邱寿安,清光绪年间涪州城西洗墨溪下邱家院人,早年在湖北宜昌开设“荣生昌”酱园,兼营多种腌菜业务,家中雇有资中人邓炳成负责干腌菜的采办整理和运输。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下邱家院一带的青菜头丰收。邓看到菜多难于加工,与邱家妇女们商量,试着仿照大头菜的全形腌制法,将青菜头全部制成腌菜。制好后,邓顺便捎带两坛到宜昌供邱尝新。邱又用它待客,亲友及同行一致觉得鲜香可口,为其他酱腌菜所不及。邱顿生谋利之念,决定将它投入市场,次年(1899年)正月,邱赶回老家,以邓炳成为技师安排大量制造青菜头腌菜。初腌后,用压豆腐的木箱榨除盐水。邱把这种用木箱除盐水后制成的新的腌菜制品取名为“榨菜”。当年生产80坛(每坛折合25公斤),全部运销宜昌,获利十分可观。邱于是严令家人及长工保密加工方法,连年扩大生产和销路。光绪三十四年(1908),邱寿安之弟邱翰章因经商顺便捎运80坛试销上海。当时无人问津,邱在报上登广告,又以切细的小包榨菜在公共场所分送行人,并附上食用说明书,产品渐为消费者接受。

二. 浙江省 嘉兴 嘉善 嘉兴粽子

嘉兴鲜肉粽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亦称五芳斋粽子。嘉兴传统名点。1939年由冯昌年开设的“五芳斋”创制。现品种较多,尤以鲜肉粽著称。先将糯米淘净,拌入优质酱油;鲜肉切成块,加食盐、味精、白糖等调料搓匀;再用漂洗干净的粽叶作外包皮,把糯米和肉块包扎成长三角生坯,放入锅内旺火煮1小时后用文火煮熟即成。特点是,粽香浓郁,糯而不烂,油润鲜美。是沪杭线上久负盛名的方便食品和馈赠亲友的礼品。1989年荣获商业部饮食业优质产品金鼎奖。( 嘉兴)

嘉兴鲜肉粽子的制作材料:

糯米1000克,去骨猪腿肉600克,白酒5克,红酱油50克,白糖28克,精盐25克,粽叶100克,水草10根,味精少许。

嘉兴鲜肉粽子的特色:

软糯不烂,肥而不腻,肉嫩鲜香。

教您嘉兴鲜肉粽子怎么做,如何做嘉兴鲜肉粽子

1.将粽叶放在开水锅内煮3-5分钟,取出用清水洗净,理直沥干水分。

2.将糯米放入淘箩内,在清水中淘洗5分钟,连箩静置15分钟,沥干水分,倒入盆内,依次加入20克白糖和15克精盐及红酱油拌匀。

3.猪腿肉按横丝分别切成肥、瘦长方块,放入另一盆内,加入余下的白糖、精盐及味精少许、白酒,反复搓擦肉块,使调料渗入肉内,直至泛出白沫时为止。

4.左手持粽叶两张,毛面朝下,宽度交叉1/5相叠,右手拿另一张粽叶,毛面亦朝下,交叉1/3叠接在左手粽叶尾部,然后用右手在粽叶总长的2/5处折转,两边相平叠上近3厘米,成漏斗状,用左手拿住,右手放入米4O克、肉块两瘦一肥,再盖上6克米,包盖肉块,最后将长出部分的粽叶折转,盖住米,包出四角,成矮壮长方形。将水草头朝下,在成形的粽子上绕6圈,再将水草头尾拿在一起转3转塞入草圈内。

5.粽子放入沸水锅内,加水高出粽子5厘米,上面用竹架石块压实,2小时后改小火煮1小时即熟。

嘉兴鲜肉粽子的制作要领:

1.肉块要切成长6厘米、宽3厘米、厚1.6厘米的块;

2.粽子放入沸水锅中要用旺火煮,煮时要加几次水,使水没过粽子,以免夹生。

三. 浙江省 嘉兴 平湖 平湖糟蛋

产品名称:平湖糟蛋

产品产地:浙江嘉兴

产品特性:蛋壳脱落,蛋膜不破,蛋色晶莹,形似榄球,蛋白呈乳白色软胶状,蛋黄呈桔红色或黄色

产品成分:白质、脂肪、卵磷脂、卵黄素、维生素A、D、B和铁、钙、磷、钾、硒

产品历史:清雍正年间(1722-1735),在浙江平湖城西有一个叫徐源源的酒坊老板,酿酒流传地方百姓,有一年黄梅季节发大水,把徐老板家中的一些鸭蛋混入了酒酿糟中,数月后,徐老板发现此蛋便敲开蛋壳,却惊喜地看到半透明的蛋白里,裹着橙红的蛋黄,气味醇香扑鼻,随即尝一点感到滋味特别,回味悠长,徐老板顿觉喜出望外,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因为他想到了这里的生意经,他决定把鸭蛋用糯米酒酿槽渍成为槽蛋,去上市出售何乐不为,平湖槽蛋便从此降临人间。

产品简介:平湖糟蛋,又名软壳糟蛋,已有200余年历史。据传清朝雍正年间(公元1730年)有一海盐平山人试制成功’软壳糟蛋’,其特点是:蛋壳脱落,蛋膜不破,蛋色晶莹,形似榄球,蛋白呈乳白色软胶状,蛋黄呈桔红色或黄色。它含有醇厚的酒香,品尝鲜美,余味无穷。平湖糟蛋先后在’南洋劝业会’、’英国伦敦博览会’、’南京品物会’上展出,受到中外人士的好评,曾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牌。现在糟蛋的产量不断提高,并远销港澳及东南亚诸国。

四. 浙江省 嘉兴 南湖区 新篁檇李

新篁——檇李的故乡

人们只要一谈起珍稀名果檇李,一谈起美女西施入吴时经嘉兴品尝檇李的故事,便都眉飞色舞,兴奋异常,似乎全都亲眼看到美女用她晶莹如玉的指甲掐破果皮,贪婪地将一颗颗又香又甜的檇李浆液一吮而尽的场景。美果、美女,千年佳话,深深地印在历史的记忆中,印在嘉禾大地上,让人回味品尝,话说千年。

但檇李的原产地在哪里?人们一直众说纷纭。其实,檇李的原产地就在嘉兴市南湖区新篁集镇的乡间。当年,中国古代第一美女西施吃檇李的地方,就在新篁集镇北仅两里之地的李仁桥畔。

西施把吃存的檇李核顺手抛地了一块菜地里,不久便长出了许多棵檇李树苗。奇怪的是这些成熟的果子都在离果柄很近的地方有一个指甲痕。这是原来檇李所没有的,人们突然明白这是因西施掐过而成的。凡有指甲痕的果子,又比别的果子更鲜美。从此,这种果子便被称为“西施檇李”,成为最名贵的品种。

后来“西施檇李”被净相寺僧人种栽于寺内,名果被来寺的高僧带往全国各地,于是净相檇李便名扬海内,让人神望。

大约到了嘉庆年间,官府一到檇李成熟季节,便三天二头派人到净湘寺索取佳果,当地富豪劣绅、地丕流氓也频频来寺索讨果子,弄得和尚们十分烦恼。为了保住寺院的清净,和尚们愤怒地砍断了珍贵的檇李老树。

当时新篁栖柽名医李泉石得知这一消息后,迅速赶往寺内,幸好还有几棵小树没被砍掉。李泉石与寺中住持是要好的朋友,便向住持说明要将几株小树讨去栽种在龙湖边,住持满口答应。就这样,净相寺名种檇李被保存了下来,移种在新篁栖柽村的龙湖之畔。

经过李氏家三代人的精心培育,龙湖檇李已发展到有二百多株大树的一座树园。檇李树形状差,枝干苍劲如千年老梅,每当四月花开,一片晶莹洁白,并溢出淡淡的芳香,引得蜂飞蝶舞,禾城的文人墨客应邀前来赏花,常会诗兴大发,竞作诗词咏叹永。特别是到了果熟时节,人们更是蜂涌而至,纷纷品果吟诗,绘图纪事,并刻印了一本《龙湖檇李词》,广为传诵。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李泉石的曾孙李焕章续刻《龙湖檇李词》,当时的名士俞樾也欣然为此题诗,诗中有“买从僧寺几无价,移到君家信有情”的诗句,盛赞李氏家族为保住净相檇李名种而作出的功劳。“龙湖檇李”名噪杭嘉湖,俞樾一定是品尝了名果之后,被它的美味所陶醉了,才写出了多情的诗句。

抗战时期,不幸发生了,栖柽龙湖檇李园的二百多株檇李树被汪伪军砍伐做取暖煮饭的柴火,这是继净湘寺檇李被和尚们忍痛砍伐之后的又一次大劫,两千余年的名果胜地,几乎被断绝了命脉。幸好李氏的一个亲戚曾经偷偷地从果园里剪去了几个枝条,已培育了十几株小树,才算意外地保留着了这一名果真种。后来这十几株小树散种在新篁乡间,几乎不为人知了。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檇李名果又显生机,竹林、新篁一带又培植了一批檇李树。最近,凤桥三星村果农陆建民经过十年的培育,终于初获成功,其“陆园檇李”品味绝佳,名声已露,极有可能继栖柽“龙湖檇李”之后,又一次让檇李这一嘉兴名果重新焕发出迷人的风采。

五. 浙江省 嘉兴 南湖区 新丰生姜

新丰生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湖区新丰镇新坊牌生姜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已开始种植,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近几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000亩左右。年产生姜3000至4000 吨,销往江浙沪一带,是嘉兴的一个传统产品。

新丰生姜辣度高、纤维多、耐贮藏,全身是宝。嫩姜质脆嫩,味鲜美;老姜质坚实、辣味足、香气浓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烹调鱼虾时放些鲜姜,不仅味道香美可口还可去腥。此外,嫩姜还可加工成紫姜小包装、糖水姜、干姜、姜粉冲剂及盐渍、糖渍副食品。生姜又能入药,姜性温,味辣,能入肺、脾、胃三经,有祛寒、发汗、镇呕、驱风、化痰等功效。

地域范围

年产生姜3000至4000 吨,销往江浙沪一带,是嘉兴的一个传统产品。

特定品质

新丰生姜辣度高、纤维多、耐贮藏,全身是宝。嫩姜质脆嫩,味鲜美;老姜质坚实、辣味足、香气浓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烹调鱼虾时放些鲜姜,不仅味道香美可口还可去腥。

文化典故

南湖区新丰镇新坊牌生姜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已开始种植,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近几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000亩左右。

生姜是嘉兴新丰镇的传统,旧时是新丰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因此在栽培过程中格外讲究,逐渐形成了生产习俗。

谷雨前种的姜出窖时,姜农要立即做“春角”,即在屋角置一催芽灶,每天早晚各生一次火,从灶门添柴加温,进行烘姜催芽。并利用热烟加温保湿,使灶内“只准有温度,不能有亮火”。经二十天左右停火,把姜内多余水分蒸发出。这既能杀灭病菌,又利于出芽,民间说法是把“僵气”赶走。

催芽后,还要根据姜块大小、芽头多少,进行掰姜,这叫“掰发掰发”,图的是吉利。掰好后就去栽种,姜农忌讳“姜”与“僵”同音,管这叫“排辣货”。记得父亲会在种姜的田横头栽上几棵胡葱,期望“无冲”,即不会有邪晦之气来冲撞。到六月上旬,姜苗高四五寸时,人们在姜田里用竹竿搭起一米高的平架,上铺一层麦柴,使棚下有光但不强烈。搭好的棚怕被风卷走,便在棚顶的东南角放一个旧马桶盖或破夜壶,据说这样可吓跑龙卷风。

在姜田干活,最累的是“抄姜沟”。大暑节气后,姜农要“抄姜沟”,目的是为排水通畅,要求将沟搞深、刮净碎泥、拍平垄面。那时,父亲往往还帮别的姜农家干活,因活计累,故待遇也高。旧时新丰有句“五酒三饭四六八”的顺口溜,说的就是姜农一天喝五次酒,吃三餐饭,早上三个菜,中午六个菜,晚上八个菜,而且工钿加倍算。

在姜的苗叶发出四五片时,如果将种姜挖出,这就叫“偷娘姜”。娘姜老辣,去腥臊的性能特强,人们常说“三斤青姜不如一斤老姜”,指的就是娘姜。

不管丰年歉年,新丰的姜农总会留一部分姜作种姜用。种姜须及时窖藏。村上常几户人家合藏一窖。入窖前,会举行“做社”仪式,以敬谢土地神,保佑种姜平安过冬。待到来年开春,窖姜出坛,姜农又要开始新一轮的做“春角”了。

六. 浙江省 嘉兴 南湖区 南湖船菜

南湖船菜

流行于民国时期,为嘉兴南湖游船之特色菜。以八大碗八小碗为正宗,亦有八小碗六大碗或六大碗六小碗、四大碗四小碗等规格。用料以蟹粉、蟹黄、河虾等有南湖特色的时鲜为主,烹调考究,冷盘尤佳。近人徐坷为文说:“船菜为禾中画肪特殊之撰”,“春秋佳日,肆筵设席,丝竹清音,山水真趣,皆得之矣。”抗战时游船废,船菜消失。参见本志《名胜古迹与旅游》篇。

七. 浙江省 嘉兴 南湖区 七星雪菜

雪菜又名“雪里蕻、雪里红”,七星雪菜具有悠久的历史。历代嘉兴县志都有七星人腌制雪菜的记载,如今“七星雪菜香飘万里”的现实在各省市级刊物上都有述评。七星雪菜以它独特的鲜嫩、香脆博得人们的青睐,更以它丰富的营养在众多的蔬菜中独领风骚。据中国蔬菜杂志记载:雪菜被列为甲类蔬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纤维素及维生素C和钙。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雪菜生产已成为七星镇农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全镇种植雪菜面积已达1000公顷,年产雪菜250多万坛,折合鲜雪菜3万多吨,年产值5000多万元。全镇80%的雪菜销往江、浙、沪地区,20%的雪菜运往山东、深圳等地,占领了嘉兴地区周遍省市的各大农贸市场。雪菜,这一传统产业正在向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方向发展。七星雪菜小包系列产品曾先后获得“浙江省首届食品博览会银奖”、“浙江省农副产品新产品奖”、“国际食品精品奖”。

八. 浙江省 嘉兴 秀洲区 嘉兴黑猪

嘉兴黑猪是我国著名的优良地方品种,属太湖猪的一个主要类群,素以产仔多、性成熟早、耐粗饲、适应性强、肉质好、杂交效果明显而著称。中心产区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各县(市、区),并已遍布浙江全省各地,毗邻的上海、福建、安徽等省(市)亦有分布,是浙江省的重点保护品种。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国赠给法国5头嘉兴黑猪,该国的育种专家如获至宝,利用嘉兴黑猪繁殖力特强的优点,经过二十多年的培育,对提高法国猪种质量起了重要作用。

嘉兴黑猪对当地的饲养和环境条件有较好的适应性,当地夏季最高温度可达40℃、最低温度可达-12℃,农村养猪大部分采用闭舍圈养,母猪终年见不到阳光,日粮中蛋白质水平低,粗纤维较多,在这种情况下,母猪仍能保持较高的繁殖性能。通过对猪场、规模养猪大户和散养户饲养该品种猪的健康调查和血清学监测,猪场和规模养猪户在饲养密度较大、营养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对气喘病易感,但无一类传染病感染情况。

2、品种来源及发展

2.1、来源

嘉兴黑猪是太湖猪的一个地方类群,产区养猪历史约有7000年左右,到明朝就有母猪一胎14头的论述。在长期驯养过程中,群众积累了丰富的选种和饲养经验,加之产区地处太湖流域,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饲料资源等优良的生态环境作用下,逐步形成了以产仔多为主要特性的嘉兴黑猪优良地方品种。

2.2、群体数量

2.2.1、母猪数量:2006年底,我市存栏嘉兴黑母猪7.48万头左右,其中双桥农场核心群能繁母猪140头左右。 2.2.2、公猪本交配种能力:每头公猪本交每年可配母猪500—600头次。 2.2.3、公猪人工授精情况:受与配母猪数量的影响,公猪极少部分用于人工授精,每头公猪每年的人工授精公母比可1:2500--4000头。 2.2.4、公母猪初配年龄和利用年限:公猪适宜初配年龄不应小于6月龄,可利用4--5年,一般利用3年左右;母猪适宜初配年龄不应小于5月龄,可利用6--7年,一般利用4--5年。

2.3种猪销售情况

嘉兴市双桥农场(原种场)年提供嘉兴黑种猪500头,嘉兴黑二元杂交母猪1500头左右;嘉善县桑苗良种繁育场(省一级种猪场)年可提供种猪300头。我市年出栏嘉兴黑猪二元杂交商品猪150万头,二洋一土三元商品猪267.36万头左右。

3、体型外貌

3.1、被毛颜色、鬃毛及肤色

毛色全黑,稀而短软;成年种猪鬐甲部鬃毛长而硬;在皮色上有紫红皮、浅灰皮、黑皮之分,皮较厚。

3.2、体型外貌

3.2.1、体型特征:嘉兴黑猪体型中等,体质结实,结构匀称。 3.2.2、头部特征:嘉兴黑猪头大额宽,嘴筒长且微凹,额部有明显皱褶,分寿字头、马面头、翁字头三种。两耳大、软而下垂。 3.2.3、躯干特征:嘉兴黑猪背腰较长,腹微下垂但较紧,臀斜。乳头较多,一般8~10对,形状分“蓑衣奶”和“丁香奶”二类。 3.2.4、四肢特征:四肢稍高,后腿瘦削、有皱褶,部分卧系撒蹄。 3.2.5、骨骼及肌肉发育情况:骨骼粗壮结实,臀部肌肉欠丰满。

4、体尺、体重

4.1、成年公猪(21头):体高77.08cm,体长139.80cm,胸围118.10cm,体重128.28kg。 4.2、成年母猪(50头):体高69.41cm,体长124.30cm,胸围111.16cm,体重102.90kg。

5、生产性能

5.1肥育性能

嘉兴黑猪从25—75千克肥育,在日粮含消化能11.75兆焦/千克,粗蛋白质13.5%的条件下,平均日增重425克,每增重1千克耗料3.96千克;

5.2屠宰性能

嘉兴黑猪75千克体重屠宰,胴体直长86.3 cm , 胴体斜长72.0 cm,背膘厚3.8 cm ,屠宰率67.9%,皮厚0.5 cm,眼肌面16.3 cm, 脂率30.8%,皮率16.5%,骨率10.7%,胴体瘦肉率42.0%,后腿比例28.3%。

5.3肉质特性

肌肉PH值(45min内)6.1,肌肉颜色3分,失水率11.26%,熟肉率64.4%,肌肉大理石纹3分,肌肉主要化学成分:水分74.35%,干物质25.65%,粗蛋白质23.05%,粗脂肪1.37%,灰分1.19%。

6、繁殖性能

6.1、性成熟年龄:公猪120日龄左右,母猪120.57日龄。 6.2、配种年龄:在农村,公母猪多于5—6月龄开始配种,在规模农牧场,公母猪多在8月龄、体重60—70千克配种。 6.3、发情季节:常年发情。 6.4、发情周期:经产母猪发情周期约为21.9天,发情持续天数2.5天。 6.5、妊娠期(229胎):平均为114.6天,其中114天者占25.18%,115天者占22.55%。 6.6、泌乳力:初产母猪(20日龄窝重)31.8千克,经产母猪60天哺乳期的泌乳总量,在较好营养水平下为458.44千克,日泌乳量7.97千克。 6.6、窝产仔数: 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5.02头(n=293胎),头胎母猪平均10.93头(n=238胎)。 6.7、仔猪(60日龄断奶)成活数: 经产母猪平均:11.30头(n=275胎),育成率86.53%(n=271胎);头胎母猪平均:8.48头(n=232胎),育成率84.73%(n=227胎)。

7、饲养管理

产区群众对嘉兴黑猪的选种和饲养管理有丰富的经验,当地素有:“稀毛白壳紫红皮,高脚阔背长身体,额宽面秀粉红鼻,耳朵要与嘴筒齐,竹尾巴丁香奶,吃食如虎一口气”、“母猪好坏看三代,母猪本身性能看三胎”、“好种出好猪、劣种出劣仔”等选种谚语。产区十分重视选择乳头多,后躯大的高繁殖性能的表型,长期运用定向选育的方法,使嘉兴黑猪高产性能的遗传性能十分稳定。在饲养管理方面:原种场的生产公、母猪舍采用单列、半敞开式,设有外运动场;采用空怀母猪小群饲养、生产母猪和公猪单圈饲养方式;饲料以全价配合饲料为主,适当搭配青绿饲料;料型为干湿料,日饲喂三次。农户采用单圈饲养方式,饲料以玉米、大麦、糠麸等能量饲料为主,很少采用全价配合饲料,生产母猪的青绿饲料使用量较大,料型一般为汤料,日饲喂三次。该品种生产公、母猪都性情温和、懒动,易调教三定位,较易管理。

九. 浙江省 嘉兴 海盐 黄沙坞柑橘

南北湖风景区处于我国柑橘载植区的北缘,据宋《澉水志》记载已有700多年的种桔历史。橘区集中于南北湖村及其黄沙坞山村一带,尤其是“黄沙坞”,面积约一平方公里,内桔园成林,被誉为“浙北桔园”,人称“世外桃源”。 邑人陆秉仁《黄沙坞观橘林》诗云:“黄沙坞内好风光,千树万树橘金黄。几处楼台秋风里,行人无不叫‘好香’!”

“采桔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黄沙坞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山海相连,形成了冬暖夏凉的独特气候。春季橘花盛开,香飘数里;秋季果实累累,满山金黄,是游人赏橘、品橘、采橘的最佳处。品种有本山蜜桔、红桔、橙子、香椽、福桔、无核桔、柑等,其中本山蜜桔色泽金黄、甜中略酸、皮薄肉厚汁鲜,最负盛名,年产量千余吨。

高品质的无公害柑橘来源于科学的管理和先进的农技,常年聘请浙江省柑橘研究所专家为顾问,推广革新技术,采用复合肥代替单纯化肥,天然无农药残留,提高柑橘含糖量,据省农科院检测糖度最高达17度;全面使用生物制剂,每年多次喷洒微量元素,使柑橘吸收氮、磷、钾、镁等9种营养成分。

十. 浙江省 嘉兴 海宁 盐官汪菜

产品名称:盐官汪菜

产品产地:海宁盐官

产品类别:咸菜

产品特性:汪菜菜形较小,天然的无公害绿色蔬菜,经腌制后具有质地脆嫩、艳色黄褐、香味鲜美等特点,十分可口。

产品季节:当年10月播种,次年3月下旬收。

产品功效:健脾开胃,促进食欲。

产品简介:汪菜由于加工独特,选料讲究,盛誉杭嘉湖地区。特别是在食品加工业突飞猛进的今天,汪菜的手工制作别有一番风味。春节一过,南北汪村的菜农们忙着收获腌制越冬的乌油菜,割倒以后连续曝晒二至三天,待到含水量40%左右时,把晒瘪的菜一株一株地理去黄叶,削净蒲头,再过秤配盐用手工搓揉到盐菜均匀,刚出水份,然后放入缸内踏实加压,一周后即可分装入甏,塞紧,然后把甏内菜卤出净。再用理下来晒干的黄菜叶盖甏头,最后用烂泥封甏搬入里屋倒叠。待到清明后开始调运处地或过“立夏”后开甏食用,菜香扑鼻,当你闻到这股醇香,顿时满嘴口水横溢。

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栽培蔬菜使得市场一年四季新鲜蔬菜不断,但人们对于传统汪菜的需求,仍不减当年,销量可观。汪菜产地的菜农们为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不仅在种植面积上确保种足,还在提高汪菜质量上动足脑筋,为传统汪菜的生产发展作出了努力。

产品典故:这是一个古老的传说,流传于杭嘉湖一带。说的是夫妻俩,丈夫每天下地干活,七月里由于天气闷热,劳动回家闷得厌食,妻子虽然想尽了办法,改善菜肴花色品种,但总是引不起丈夫的食欲。一天,小姑前来探望姐姐,想来想去家里没啥可送给姐姐。就从昨天刚开的甏里摸了点咸菜——汪菜,来到了姐姐家中。姐姐闻到了扑鼻而来的咸菜香味,就猜到了妹妹给她捎了汪菜。她边给妹妹递扇倒茶边说:“我上街去买点鲜肉烧冬菜夹肉。”姐姐一溜烟买回肉,烧好菜,等待丈夫回家吃饭。丈夫从地里回来,看到桌上的饭菜,闻到一股诱人的咸菜香味,禁不往口水直流,立即端起饭碗,饿狼似的把一碗饭咽下肚去。妻子看着丈夫一反常态,笑着问道:“还需添几碗?”丈夫吃饱了饭问:“这是哪来的咸菜,这么好吃?”妻子忙说:“这是我们家乡的冬菜。因怕你笑话,以前不敢带来。”

推荐特产